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_3

文档序号:962145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70](3)与当前的UL/DL结构有关的信息。基于该信息,能够导出邻接小区中的无线基站应用小区间上下行链路正交化方式的子帧。
[0071](4)干扰指标。基于该指标,无线基站能够决定是否选择小区间上下行链路正交化方式。
[0072]在第1方式中,无线基站对特定的邻接无线基站请求小区间上下行链路正交化方式的应用。对哪个无线基站的请求能够通过参考信号的模式来识别。
[0073]在第2方式中,无线基站对邻接小区中的无线基站将例如零功率CS1-RS等的停止(muting)资源模式信息经由基站间接口传输。基于该信息,邻接小区中的无线基站能够更准确地进行干扰的检测或者估计。
[0074]如以上说明那样,通过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干扰识别小区间上下行链路正交化方式,测定以及检测无线基站受到的干扰,基于该干扰检测结果,对各子帧应用资源分配上没有限制的方式或者小区间上下行链路正交化方式的其中一个,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基站间干扰,而不会抑制不需要的资源利用。
[0075](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0076]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上述的第1方式或者第2方式的干扰控制方法。
[0077]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如图1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具有:形成作为第1小区的宏小区C1的宏基站11 ;以及形成配置在宏小区C1内且作为比宏小区C1更窄的第2小区的小型小区(small cell) C2的小型基站12 (12a、12b)。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了用户终端20。另外,宏小区C1 (宏基站11)、小型小区C2(小型基站12)、用户终端20的数量不限于图11所示的数目。
[0078]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了用户终端20。用户终端20构成为能够与宏基站11以及/或者小型基站12进行无线通信。此外,用户终端20统合在各小型小区C2中采用的分量载波(载波聚合),能够与多个小型基站12进行通信。或者,用户终端20统合在宏小区C1、小型小区C2中分别采用的分量载波,能够与宏基站11以及小型基站12进行通信。
[0079]用户终端20和宏基站11之间采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的载波进行通信。另一方面,用户终端20和小型基站12之间采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等)的载波,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宏基站11和小型基站12采用同一频带。
[0080]此外,宏基站11和各小型基站12既可以通过X2接口等相对低速(中延迟)的线路(Non-1deal backhaul,非理想回程)连接,也可以通过光纤等相对高速(低延迟)的线路(Ideal backhaul,理想回程)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此外,小型基站12间也是既可以通过X2接口等相对低速(中延迟)的线路(Non-1deal backhaul,非理想回程)连接,也可以通过光纤等相对高速(低延迟)的线路(Ideal backhaul)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
[0081]宏基站11以及各小型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于此。
[0082]另外,宏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eN0deB(eNB)、无线基站、发送点(transmiss1n point)等。小型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RRH (Remote Rad1 Head)、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本地eNodeB (HeNB)、发送点、eNodeB (eNB)等。用户终端20是与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对应的终端,不仅是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0083]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双工方式,应用以时间分割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时分双工(TDD)。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采用表示无线帧内的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的构成比率的UL/DL结构。
[0084]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采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CFICH、PHICH、广播信道(PBCH)等。通过TOSCH传输用户数据和上位层控制信息。通过H)CCH、EPDCCH传输下行控制信息(DCI)。
[0085]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采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等。通过PUSCH,传输用户数据和上位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等。
[0086]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 (包含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整体结构图。无线基站10具有:用于ΜΜ0传输的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部102、发送接收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呼叫处理部105、接口部106。
[0087]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到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经由接口部106从上位站装置30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
[0088]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H)CP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Rad1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Medium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后,转发到各发送接收部103。此外,关于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等发送处理后,转发到各发送接收部103。
[0089]各发送接收部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按照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后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部102放大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
[0090]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20发送到无线基站10的数据,由各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分别在放大器部102中放大,在各发送接收部103中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
[0091]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对于在所输入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经由接口部1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部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和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0092]接口部106经由例如X2接口等的无线基站间接口与邻接无线基站发送接收信号。或者,接口部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
[0093]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1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部104的主要的功能结构图。在图13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无线基站10a和邻接无线基站10b的功能结构分开说明,但是一个无线基站10也可以具有两者的功能结构。此外,无线基站10a以及邻接无线基站10b既可以是2个宏基站11,也可以是2个小型基站12,也可以是宏基站11以及小型基站
12ο
[0094]如图13所示,无线基站10a具有:干扰识别部201、选择部202、UL/DL结构决定部203、调度部204、无线通信部205。
[0095]干扰识别部201测定以及检测无线基站10a受到的干扰。干扰识别部201例如通过测定邻接无线基站10b的RSRP,测定干扰。此外,干扰识别部201例如通过分别测定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