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协议栈表管理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69950阅读:来源:国知局
管理模块的打粧接口来模拟上游协议数据的下发。
[0059]本实施例中,所述粧是指用来代替关联代码或者未实现代码的代码。所述打粧就是编写或生成粧代码。打粧的目的主要有:隔离、补齐、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打粧是为了模拟协议数据的生成与下发,这样就不需要多台通信设备协议交互了。
[0060]本实施例中,所述延迟时间为表管理模块从接收协议数据到收敛完毕并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或者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延迟时间设置为一经验值。
[0061]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拟输出请求消息的内容包括:从测试用例中读取测试场景描述信息以及对应表项的关键字信息。所述模拟输出请求消息的接收者为测试客户端。测试客户端在收到测试服务端的模拟输出请求消息后,从中获取对应表项的关键字信息,并根据该关键字信息调用表查询接口得到模拟输出请求结果,之后测试客户端将得到的所述模拟输出请求结果以及所述模拟输出请求消息中包含的测试场景描述信息等内容作为消息主体,向测试服务端发送回传消息。
[0062]本实施例中,测试服务端在收到测试客户端的模拟输出请求结果后,将所述模拟输出请求结果与期望输出中的内容一一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完全一致,则给出测试场景描述,测试场景通过标志;若比较结果不完全一致,则给出测试场景描述,测试场景不通过标志以及具体的不一致内容,从而方便故障定位。
[0063]本实施例中,所述期望输出结果是测试用例内容的一部分,期望输出的获取时间点可以是在步骤SlO中获得也可以是在步骤S20中获得,下面对该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进行阐述。
[0064]实施例1
[0065]在该实施例中,从测试用例中获取所述期望输出的时机是:从测试服务端收到模拟输出响应消息后再从测试用例中读取期望输出,并将其与真实得到的模拟输出进行比较。
[0066]如图2所示,触发测试后,测试服务端处理流程如下:
[0067]步骤201:对测试用例的载体(如XML文件)进行解析,获取第一个测试用例。具体实施时,所述测试用例的载体还可以是其他格式的文本文件。
[0068]其中,测试用例的内容一般包括测试场景描述信息、模拟测试场景所需的协议打粧数据以及对应表项的期望输出。
[0069]步骤202:获取当前测试用例中模拟测试场景所需的协议打粧数据。
[0070]步骤203:通过发异步消息的方式,调用对应表管理模块的打粧接口来模拟上游协议数据的下发。
[0071]步骤204:延时一段时间,获取当前测试用例中测试场景描述信息以及期望输出表项的关键字。延时时间为表管理模块从接收协议数据到收敛完毕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一般为经验值。
[0072]步骤205:以获取的测试场景描述信息以及期望输出表项的关键字为消息主体,向测试客户端发送模拟输出请求消息。其中,所述模拟输出请求包括但不局限于面向转发面的表查询请求和面向控制面的表查询请求。
[0073]步骤206:通过发异步消息的方式,调用对应表管理模块的打粧接口来删除模拟测试场景。
[0074]步骤207:获取位于当前测试用例的下一个测试用例。若成功,跳至步骤202 ;若失败,流程结束。
[0075]如图3所示,当测试客户端收到模拟输出请求消息时,处理流程如下:
[0076]步骤301:从消息中获取期望输出表项的关键字。
[0077]步骤302:以关键字为输入,调用对应表项的查询接口,得到模拟输出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有可能调用查询接口时返回失败,这种结果也应该成为模拟输出的一种可能。另外,模拟输出请求包括但不局限于面向转发面的表查询请求和面向控制面的表查询请求。
[0078]步骤303:以消息中包含的测试场景描述信息以及调用查询接口得到的模拟输出结果为消息主体,向测试服务端发送模拟输出响应消息。
[0079]如图4所示,当测试服务端收到模拟输出响应消息时,处理流程如下:
[0080]步骤401:从消息中获取测试场景描述信息以及模拟输出结果。
[0081]步骤402:通过测试场景描述信息,重新搜索得到对应的测试用例。然后获取测试用例中包含的对应表项的期望输出结果。
[0082]步骤403:将模拟输出结果与期望输出结果的内容进行比对,并记录内容不一致的地方。
[0083]步骤404:对比较结果作判断。若内容一致,跳至步骤405 ;否则,跳至步骤406。
[0084]步骤405:内容一致,测试通过。给出测试场景描述信息,并且给出测试用例测试通过标志。
[0085]步骤406:内容不一致,测试不通过。给出测试场景描述信息,给出测试用例测试通过标志,并且给出不一致的具体内容,方便用户定位故障。
[0086]实施例2
[0087]在该实施例中,从测试用例中获取所述期望输出的时机是:在测试服务端向测试客户端发送模拟输出请求消息时或之前,即已经从测试用例中读取出了期望输出,在收到模拟输出响应消息之后,不用再次从测试用例中读取期望输出。
[0088]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触发测试后,测试服务端处理流程如下:
[0089]步骤201:对测试用例的载体(如XML文件)进行解析,获取第一个测试用例。同样地,具体实施时,所述测试用例的载体还可以是其他格式的文本文件。
[0090]其中,测试用例的内容一般包括测试场景描述信息、模拟测试场景所需的协议打粧数据以及对应表项的期望输出。
[0091]步骤202:获取当前测试用例中模拟测试场景所需的协议打粧数据。
[0092]步骤203:通过发异步消息的方式,调用对应表管理模块的打粧接口来模拟上游协议数据的下发。
[0093]步骤204:延时一段时间,获取当前测试用例中测试场景描述信息、期望输出表项的关键字以及对应的期望输出。延时时间为表管理模块从接收协议数据到收敛完毕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一般为经验值。
[0094]步骤205:以获取的测试场景描述信息、期望输出表项的关键字以及对应的期望输出为消息主体,向测试客户端发送模拟输出请求消息。同样地,所述模拟输出请求包括但不局限于面向转发面的表查询请求和面向控制面的表查询请求。
[0095]步骤206:通过发异步消息的方式,调用对应表管理模块的打粧接口来删除模拟测试场景。
[0096]步骤207:获取位于当前测试用例的下一个测试用例。若成功,跳至步骤202 ;若失败,流程结束。
[0097]当测试客户端收到模拟输出请求消息时,处理流程如下:
[0098]步骤301:从消息中获取期望输出表项的关键字。
[0099]步骤302:以关键字为输入,调用对应表项的查询接口,得到模拟输出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有可能调用查询接口时返回失败,这种结果也应该成为模拟输出的一种可能。另外,模拟输出请求包括但不局限于面向转发面的表查询请求和面向控制面的表查询请求。
[0100]步骤303:以消息中包含的测试场景描述信息、对应表项的期望输出以及调用查询接口得到的模拟输出结果为消息主体,向测试服务端发送模拟输出响应消息。
[0101]当测试服务端收到模拟输出响应消息时,处理流程如下:
[0102]步骤401:从消息中获取测试场景描述信息、对应表项的期望输出以及模拟输出结果。
[0103]步骤402:将模拟输出结果与期望输出结果的内容进行比对,并记录内容不一致的地方。
[0104]步骤403:对比较结果作判断。若内容一致,跳至步骤404 ;否则,跳至步骤405。
[0105]步骤404:内容一致,测试通过。给出测试场景描述信息,并且给出测试用例测试通过标志。
[0106]步骤405:内容不一致,测试不通过。给出测试场景描述信息,给出测试用例测试通过标志,并且给出不一致的具体内容,方便用户定位故障。
[0107]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相应地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方法的用于协议栈表管理的测试装置,其包括:
[0108]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测试指令;
[0109]读取模块102,用于依据所述测试指令读取测试用例,具体实施时,所述测试用例的载体可以是具有一定格式的文本文件,如XML文件等;
[0110]触发模块103,用于依据接收的测试指令触发协议数据的模拟打粧;
[0111]请求模块104,用于在触发模块完成触发协议数据的模拟打粧动作并等待一预设延迟时间后,下发模拟输出请求消息,其中,所述模拟输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