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8559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保护壳,与电子设备配合,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具有包覆所述电子设备侧边缘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分别具有若干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均具有设于底部支撑电子设备的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以令电子设备由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支撑保护。本实用新型通过于保护壳的第一、第二壳体底部设置支撑部以稳定固持电子设备。此外,采用若干永磁体以改良保护壳相互吸引的效果。
【专利说明】
保护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保护壳,尤其是指一种应用吸附技术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0002]已知的保护壳专利,参照中国实用新型第CN203722678号专利揭示的磁力边框保护套。所述磁力边框保护套包括上框体和下框体。所述上框体的背面设有与下框体的外形轮廓相适配的方形装配凹部。所述方形装配凹位相贴合的贴合面上固定有能与上磁体相吸的下磁体。下框体放置于所述上框体的背面附近位置时,在上磁体和下磁体相互吸力作用下,下框体自动滑入方形装配凹部,进而与上框体紧密贴合形成一用以放置手机的保护腔。
[0003]但是,在上述保护套设计中,磁体设置具有一定要求,过小则吸引力过小易导致上下框体无法成功吸附对接,过大则易导致上下框体体积增大,重量增大,不利于携带使用。此外,上述上下壳体只在其中的一设置有承托手机的承托部,令手机不能稳定固持于所述装配凹部内。
[0004]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保护壳,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具有便于携带使用,吸附保护效果好的优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保护壳,与电子设备配合,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具有包覆所述电子设备侧边缘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其中,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分别具有若干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均具有设于底部支撑电子设备的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以令电子设备由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支撑保护。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壁,所述第二边框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三侧壁,所述一对第一侧壁与所述一对第三侧壁通过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固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底壁,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三底壁,所述一对第一底壁与一对第三底壁相互连接,所述一对第一底壁与所述一对第一侧壁分别连接,所述一对第三底壁与所述一对第三侧壁分别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侧壁,所述第二边框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四侧壁,所述一对第二侧壁与所述一对第四侧壁相互连接,并通过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固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底壁,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四底壁,所述一对第二底壁与一对第四底壁相互连接,所述一对第二底壁与所述一对第二侧壁分别连接,所述一对第四底壁与所述一对第四侧壁分别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于保护壳的第一、第二壳体底部设置支撑部以稳定固持电子设备。此外,采用若干永磁体以改良保护壳相互吸引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保护壳组装至电子设备上的立体组合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保护壳与电子设备分离的立体分解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另一视角看的立体分解图。
[0015]【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6]100保护壳 I 上壳体
[0017]10 第一永磁体11第一侧壁
[0018]12 第一底壁 13第二侧壁
[0019]14 第二底壁 2 第二壳体
[0020]20 第二永磁体21第三侧壁
[0021]22 第三底壁 23第四侧壁
[0022]24 第四底壁 3 开孔
[0023]200电子设备
[00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保护壳100套设于电子设备200上,用以保护盖电子设备200的外壳。所述保护壳100包括方框型的第一壳体I及第二壳体2。定义所述保护壳I具有一纵长方向、与纵长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及垂直于所述纵长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高度方向。
[0026]请参阅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壳体I具有环形的一对第一侧壁11和一对第二侧壁13及设于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3底部的一对第一底壁12和一对第二底壁14。所述一对第一侧壁11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与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所述一对第二侧壁13相连接。所述一对第一底壁12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与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所述一对第二底壁14相连接。所述一对第一侧壁11和一对第二侧壁13面向所述第二壳体2处设置有若干第一永磁体I O。
[0027]所述第二壳体2具有环形的一对第三侧壁21和一对第四侧壁23及设于所述第三侧壁21和第四侧壁23底部的一对第三底壁22和一对第四底壁24。所述一对第三侧壁11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与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所述一对第四侧壁13相连接。所述一对第四底壁12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与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所述一对第四底壁14相连接。所述一对第三侧壁11和一对第四侧壁13面向所述第一壳体I处设置有若干第二永磁体20。
[002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子设备200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内,由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对第三底壁22和第四底壁24支撑所述电子设备200面对所述第二壳体2的四边,盖上所述第一壳体I,第二壳体2的第二永磁体20吸附所述第一壳体I的第一永磁体10形成稳定固持,所述第一壳体I的一对第一底壁12和一对第二底壁14支撑所述电子设备200面对所述第一壳体I的四边,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三侧壁21以及所述第二侧壁13与所述第四侧壁23形成吸附固定,共同支撑所述电子设备200的侧边,令所述电子设备200稳定固持,同时四周边缘获得保护,质量较轻,携带方便,操作简易。
[0029]参阅图1所示,所述保护壳100的底部设有一用以维修的开孔3。所述第一壳体I的一对第一侧壁11和一对第二侧壁13统称为第一边框,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对第三侧壁21和一对第四侧壁24统称为第二边框。所述第一壳体I的一对第一底壁12和一对第二底壁14统称为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对第三底壁22和一对第四底壁24统称为第二支撑部。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保护壳,与电子设备配合,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分别具有包覆所述电子设备侧边缘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分别具有若干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均具有设于底部支撑电子设备的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以令电子设备由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支撑保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侧壁,所述第二边框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三侧壁,所述一对第一侧壁与所述一对第三侧壁通过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底壁,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沿纵长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三底壁,各第一底壁与对应的第三底壁相互连接,各第一底壁与对应的第一侧壁分别连接,各第三底壁与对应的第三侧壁分别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侧壁,所述第二边框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四侧壁,所述一对第二侧壁与所述一对第四侧壁相互连接,并通过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固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底壁,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一对第四底壁,各第二底壁与对应的第四底壁相互连接,各第二底壁与对应的第二侧壁分别连接,各第四底壁与对应的第四侧壁分别连接。
【文档编号】H04M1/02GK205430326SQ201520590498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7日
【发明人】陈明庆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