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栅阵列封装体及其承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3497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球栅阵列封装体及其承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电路的封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球栅阵列封装体及其承载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公知的球栅阵列封装体1包含一承载器11、一晶片12以及一封装层14。图中所示的承载器11为一线路基板,具有一主体111与多个接合垫112,主体1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a与一第二表面111b,多个接合垫112呈阵列设置于主体111的第二表面111b上。晶片12被设置于主体111的第一表面111a,且晶片12通过多个导线13与承载器11电连接。封装层14包覆及保护晶片12与导线13,并且避免导线13间产生短路的情况。另外,各接合垫112分别与一焊球113连接,使得晶片12经由承载器11的内部线路与外部电路作电连接。
请参阅图2所示,主体111的长宽尺寸约为37.5mm×37.5mm,而各接合垫112的间距约为1.00mm,由此推知,接合垫112总数约为1296个。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有着趋向速度快、功能多以及轻薄短小的需求,因此,电子产品的元件密度不断地增加,相对地接合垫112数量便有不敷使用的疑虑。
目前解决接合垫112数量不足的方法之一,是增加主体111的长宽尺寸,使得其可容纳的接合垫112数量增加,但是主体111的长宽尺寸加大,制造成本也相对提高,且违背电子产品朝向微小化的设计。
再者,若将部分原本用以接地(ground)或电源(power)的接点转为信号接点,则必须重新配置晶片12、承载器11以及接合垫112间的导线13电连接结构,而且重行布线通常会伴随产生线路长度(circuitlength)的增加或是寄生电感较高等问题,更增添制作与可靠度的问题。
由此可见,若能在不改变现有工艺的方式,找出一种可增加接合垫数量的球栅阵列封装体及其承载器,以符合现今电子产品的需要,实乃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栅阵列封装体及其承载器,在现有工艺涵盖范围,使其具有较多接合垫数量。
因此,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球栅阵列承载器,包含一主体与多个接合垫;主体具有一表面;接合垫被设置于主体的表面,且接合垫的间距介于0.90mm至0.95mm之间。较佳间距约为0.92mm。
主体具有一核心区与一外环区,核心区位于主体的中央,外环区邻接并环设于核心区的外围;接合垫具有多个核心接合垫与多个外环接合垫,核心接合垫设置于核心区,外环接合垫设置于外环区,外环接合垫的间距介于0.90mm至0.95mm之间。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球栅阵列封装体,包含一承载器与一晶片;承载器包含一主体与多个接合垫,主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接合垫被设置于主体的第二表面,且接合垫的间距介于0.90mm至0.95mm之间;晶片被设置于主体的第一表面。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球栅阵列封装体及其承载器,由于接合垫的间距缩小,在不增加长宽尺寸的前提下,便能具有更多数量的接合垫,以符合电子产品的要求。与现有结构相比较而言,本发明的球栅阵列封装体及其承载器,由于接合垫数量增加,便不需要牺牲用以接地或是电源的接合垫,确实省去重新配置的麻烦,此外,本发明虽然改变接合垫的间距,但是依然沿用现有封装工艺,适合于产业上的利用。


图1显示一公知球栅阵列封装体的侧视图;图2显示一公知球栅阵列封装体的底视图;图3显示一依据本发明球栅阵列封装体的侧视图;
图4显示一依据本发明球栅阵列封装体的底视图;以及图5显示另一依据本发明球栅阵列封装体的底视图。
元件符号说明1球栅阵列封装体11承载器111主体111a 第一表面111b 第二表面112接合垫113焊球12晶片13导线14封装层2球栅阵列封装体21承载器211主体211a 第一表面211b 第二表面212接合垫22晶片23导线24焊球25封装层3球栅阵列封装体30承载器31主体311表面312核心区313外环区32接合垫
32a 核心接合垫32b 外环接合垫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球栅阵列封装体及其承载器,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球栅阵列封装体2包含一承载器21与一晶片22。
本实施例中,承载器21可以是增层结构(Build-up Structure)基板、压合结构(Laminated Structure)基板或是其他具有内部线路的基板,承载器21具有一主体211与多个接合垫212。主体211具有一第一表面211a与一相对于第一表面211a的第二表面211b,且主体211的长宽尺寸为37.5mm×37.5mm。
多个接合垫212设置于主体211的第二表面211b,各接合垫212的间距介于0.90mm至0.95mm,而最佳距离例如约为0.92mm。
晶片22被设于主体211的第一表面211a,例如晶片22可粘设或覆晶接合于主体21的第一表面211a,晶片22与主体211之间设有多个导线23,各导线23使晶片22与主体211电连接,另外,各接合垫212分别设有一焊球24,藉此,晶片22可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本发明球栅阵列封装体2更包含有一封装层25,其包覆与保护晶片22与导线23而设置于主体211的第一表面211a,避免导线23间产生短路或电磁干扰的功效。
当然,承载器21与晶片22尚有许多不同结构与连接关系的设计变化,而且,封装层25封装晶片的结构技术尚有许多不同态样的变化,此并非本发明的技术重点,在此不加以赘述。
经由上述结构,本发明将现有结构中的接合垫212间距约为0.92mm,使得承载器21具有大约1521个接合垫212,与现有结构相比较而言,在相同尺寸限制的主体211下,确实增加了接合垫212的数量,足以因应电子产品的需求,本发明将接合垫212间距由原先1.0mm微调为0.92mm左右,依然可沿用现有的封装工艺,而无需重新配置承载器21与晶片22间的电连接结构,确实可节省重新配置的成本。
除了上述结构之外,接合垫也可采取其他排列方式设置。
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的另一种球栅阵列封装体3,具有一承载器30与一晶片(图中未显示),其结构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承载器30的一主体31具有一表面311,而表面311可分为一核心区312与一外环区313,核心区312位于主体31中央,而外环区313邻接且环设核心区312外围。
多个接合垫32可分为核心接合垫32a与外环接合垫32b,核心接合垫32a以阵列设置于主体31的核心区312,而外环接合垫32b以阵列设置于主体31的外环区313,且各核心接合垫32a的间距为1.00mm,各外环接合垫32b的间距介于0.90mm至0.95mm之间,而各外环接合垫32b的最佳距离约为0.92mm。
若主体31长宽尺寸为37.5mm×37.5mm,而其外环区313设计为可设置8排至10排的外环接合垫32b,如此一来,主体31可容纳的接合垫32数介于1296个至1521个之间,由此可见,与现有结构仅能容纳1296个接合垫相比较而言,本发明的结构设计,确实能相同长宽尺寸的主体31下,容纳更多数量的接合垫3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球栅阵列封装承载器21,其包含一主体211与多个接合垫212,由于其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给予相同标号,且容不赘述。
综上所述,因依据本发明的球栅阵列封装体及其承载器,由于各接合垫的间距缩小,在不增加长宽尺寸的前提下,便能具有更多数量的接合垫,以符合电子产品的要求。与现有结构相比较而言,本发明的球栅阵列封装体及其承载器,由于接合垫数量增加,便不需要牺牲用以接地或是电源的接合垫,确实省去重新配置的麻烦,此外,本发明虽然改变接合垫的间距,但是依然沿用现有封装工艺,适合于产业上的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球栅阵列封装承载器,包含一主体,其具有一表面;以及多个接合垫,其被设置于该基板的该表面,且该接合垫的间距介于0.90mm至0.95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栅阵列封装承载器,其中该接合垫的间距约为0.9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栅阵列封装承载器,其为一增层结构基板或压合结构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栅阵列封装承载器,其中该接合垫具有多个核心接合垫与多个外环接合垫,该外环接合垫设置于该核心接合垫的外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球栅阵列封装承载器,其中该外环接合垫的间距介于0.90mm至0.95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球栅阵列封装承载器,其中该主体具有一核心区与一外环区,该核心区位于该主体的中央,该外环区邻接并环设于该核心区的外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栅阵列封装承载器,其中该核心接合垫设置于该核心区,该外环接合垫设置于该外环区。
8.一种球栅阵列封装体,包含一承载器具有一主体与多个接合垫;该主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与一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接合垫被设置于该主体的该第二表面,且该接合垫的间距介于0.90mm至0.95mm之间;以及至少一晶片,其被设置于该主体的该第一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球栅阵列封装体,其中该接合垫的间距约为0.92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球栅阵列封装体,更包含一封装层,其封装该晶片与该基板的该第一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球栅阵列封装体,其中该承载器为一增层结构基板或压合结构基板。
全文摘要
一种球栅阵列封装承载器,包含一主体与多个接合垫;主体具有一表面;接合垫被设置于主体的表面,且接合垫的间距介于0.90mm至0.95mm之间。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球栅阵列封装体。
文档编号H05K1/11GK1711009SQ20051008718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7日
发明者陈詠涵, 张乃舜 申请人: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