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220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轿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架系统,特别是一种可以降低顶层高度、增大轿厢顶部的检修安全空间并可以减小占用井道截面的电梯轿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轿架系统大致有以下情况第一种,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位于井道上部的曳引机3、控制系统、位于井道内的轿厢12和对重16、导向轮18。其中轿厢12外设有轿架,该轿架由位于轿厢12左、右侧中部的两根主立柱13和位于轿厢12上、下面中部的轿架上梁8和轿架下梁组成。轿架上梁8两端各自固定有一个与导轨配合的导靴6,轿架下梁下面两端分别固定有两个与导轨配合的导靴6(图中未示出)。钢丝绳2跨过曳引机3的曳引轮、导向轮18,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轿厢12和对重16。该结构的曳引方式为钢丝绳2对电梯轿厢12的悬挂是直接将绳头固定在轿架上梁8中央位置。于是,曳引机3的大部分都位于轿厢垂直投影面以内。
在EP0646537 A1中揭示了一种用支架直接把曳引机组件安装在井道顶部的方式,取消了机房。由于从电梯轿顶到井道顶之间必须保留一定间距用于电梯检修人员站立的安全空间,该种方式同样需要很高的顶层高度,造成建筑原材料和空间的浪费。
第二种,如图8和图9所示,电梯轿架系统与上述第一种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上梁8中央位置安装有轿厢反绳轮9,在对重16上安装有对重反绳轮15,增加了固定在井道上部的副绳头1和绳头5,其余相同,不再赘述。该结构的曳引方式为通过轿厢反绳轮9实现2∶1悬挂,即钢丝绳2的一端固定于副绳头1,另一端绕过轿厢反绳轮9、曳引机3的曳引轮、导向轮18和对重反绳轮15后固定于绳头5。该结构中曳引机3在轿厢垂直投影面以内的部分与第一种结构相比得以减少,但其位于轿厢垂直投影面以内的部分仍很大。
第三种,如图10和图11所示,电梯轿架系统与第二种电梯轿架系统结构相比,在上梁8中间位置安装两个轿厢反绳轮9,去掉了导向轮18,其余相同,不再赘述。该结构的曳引方式为钢丝绳2的一端固定于副绳头1,另一端绕过两个轿厢反绳轮9、曳引机3的曳引轮和对重反绳轮15后固定于绳头5。该结构中曳引机3在轿厢垂直投影面以内的部分与第二种结构相比进一步减少。但是由于位于上梁8上的两个导靴6占据了上梁8端部的位置,两个反绳轮9必须让开该端部而只能安装在两个导靴6中间位置,且在导靴6与反绳轮9之间必须留出钢丝绳2的运行间隙,才能保证钢丝绳2正常运行,所以两个反绳轮9不可能安装在上梁8边缘位置,致使反绳轮9与轿厢边缘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从而钢丝绳2与轿厢12边缘之间存在一定间距,也就是曳引机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位于轿厢垂直投影面以内,使轿厢检修空间减小。
第四种,如图12所示,在CN 1130303C中揭示了一种降低顶层高度的电梯轿架系统,那就是把轿顶人为地分成两个部分,在曳引机的垂直投影面内的轿顶部分,如图12中画剖线部分,增加一些阻碍装置,用于限制维修人员进入,轿顶的另一部分可以作为维修人员的站立位置,该方式虽然降低了曳引机在井道中的垂直位置,但同时也使得轿顶的用于维修人员站立的面积减小,尤其在轿厢很窄的情况下,维护工作变得非常困难。而且增加阻碍装置,也相应地增加了原材料成本。
另外,如图13所示,在上述第三种和第四种情况下,导靴6固定在轿架上梁8的两端,两根主立柱13也固定在轿架上梁8的两端,这样,与导靴6配合的导轨为避开主立柱13,只能安装在主立柱13的外侧,导致两根导轨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在安装电梯轿架系统时,所需的井道的截面积比较大,浪费了建筑原材料。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顶层高度、增大轿厢顶部的检修空间,并节约建筑原材料的电梯轿架系统。
(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电梯轿架系统,包括轿厢、设置在轿厢外的主轿架,所述主轿架由位于轿厢左、右侧的两根主立柱和位于轿厢上、下面的轿架主上梁和轿架主下梁组成的方框架,其还包括两个反绳轮,该两个反绳轮固定安装在轿架主上梁侧面,且两个反绳轮的中心连线与轿架主上梁平行。
其中所述两个反绳轮通过垂直于轿架主上梁的反绳轮轴安装在轿架主上梁。
其中还包括与轿架主上梁平行的轿架辅上梁,所述两个反绳轮安装在轿架主上梁与轿架辅上梁之间。
所述主上梁的两端各自固定一个导靴,两个导靴的中心连线与两个反绳轮的中心连线保持一定间距。
其中还包括与轿架主下梁平行的轿架辅下梁和与主立柱平行的两根辅立柱,其中,两根辅立柱的上端分别固定在轿架辅上梁的两端,两根辅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轿架辅下梁的两端。
其中所述两个反绳轮的中心连线与轿厢的纵向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三)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梯轿架系统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中,由于两个反绳轮安装在轿架主上梁侧面,因而可以实现将两个反绳轮安装在轿架边缘位置,允许曳引机安装在轿厢顶部检修空间垂直投影面以外,即能够实现曳引机避开轿厢顶部的检修空间。所以本发明中,把曳引机放入井道内,在实现无机房的同时,既保证了足够的轿顶检修空间,又可以大幅度降低顶部层高,提高垂直空间利用率,由于井道截面的缩小可以节约建筑原材料。


图1是本发明电梯轿架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电梯轿架系统的平面主视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本发明电梯轿架系统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中的导靴与轿厢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现有的第一种电梯轿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右视图;图8是现有的第二种电梯轿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10是现有的第三种电梯轿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图12是现有的又一种电梯轿架系统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现有电梯轿架系统中的导靴与轿厢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副绳头;2.钢丝绳;3.曳引机;4.导轨;5.绳头;6.导靴;7.反绳轮轴;8.轿架主上梁;9.反绳轮;10.轿架辅上梁;12.轿厢;13.主立柱;14.辅立柱;15.对重反绳轮;16.对重;17.导轨;18.轿架辅下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电梯轿架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5。本发明的电梯轿架系统,包括位于井道上部的曳引机3、控制系统、位于井道内的轿厢12和对重16,井道上部固定有副绳头1和绳头5,在对重16上设有对重反绳轮15。其中轿厢12外设有主轿架和辅轿架。所述主轿架由位于轿厢12左、右侧的两根主立柱13和位于轿厢12上、下面的轿架主上梁8和轿架主下梁组成的方框架,其中两根主立柱13的上端固定在轿架主上梁8的侧面,两根主立柱13的下端固定在轿架主下梁的侧面。在轿架主上梁8和轿架主下梁两端部各自固定有一个导靴6。所述辅轿架包括位于轿厢12左、右侧并与两根主立柱13均平行布置的两根辅立柱14和位于轿厢12上、下面的轿架辅上梁10和轿架辅下梁18组成的方框架。其中,两根辅立柱14的下端部分别固定在轿架主下梁的另一侧面上,轿架辅下梁轿和轿架主下梁相互平行,两根辅立柱14的上端部分别固定在轿架主上梁8的另一侧面上,轿架辅上梁10和轿架主上梁8相互平行。这样,见图5,轿架主上梁8和轿架主下梁均位于主立柱13和辅立柱14之间位置,于是固定在轿架主上梁8和轿架主下梁两端部的导靴6也位于立柱13和辅立柱14之间位置,与导靴6相配合的导轨17就避开了主立柱13和辅立柱14而安装在更加靠近轿厢12位置,所以本发明的结构中,在轿厢尺寸相同条件下,两导轨之间的距离更小,从而在安装时所需的井道的横截面尺寸更小,利于节约建筑原材料。在轿架主上梁8和轿架辅上梁10之间设有两个反绳轮9,两个反绳轮9的中心连线与轿厢12的重心所在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主要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轿厢所受偏心载荷。本发明的曳引方式为钢丝绳2的一端固定于副绳头1,另一端绕过对重反绳轮15、曳引机3的曳引轮和两个轿厢反绳轮9后固定于绳头5。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主立柱13起主要的导向作用,辅助立柱14在载荷偏置和安全钳动作时起稳定轿架的作用。
参见图4。本发明中,两个反绳轮9通过其反绳轮轴7安装在轿架主上梁8和轿架辅上梁10上,两个反绳轮9到轿厢12边缘间的距离相等,且反绳轮外侧在检修区域以外接近轿厢12边缘。两个反绳轮轴7均垂直于轿架主上梁8,从而保证了两个反绳轮9的中心连线平行于轿架主上梁8,并与轿架主上梁8保持一定距离,上述结构的目的在于使反绳轮9避开导靴6而尽量安装在靠近轿厢12边缘位置。两个反绳轮9的中心连线与轿厢12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这样就保证了整个轿厢系统所受偏心载荷降到最小。
本发明中,由于反绳轮9安装在轿架主上梁8和轿架辅上梁10之间,所以避免了因为导靴6的阻挡而能够实现将反绳轮9安装到轿厢12的边缘位置,继而使曳引机3与其中一个反绳轮9之间的钢丝绳2布置在轿厢12的边缘位置或轿厢12检修安全空间以外位置,实现曳引机3全部避开轿厢12的顶部检修区域,而且,反绳轮布置在轿厢的顶部有利于检修操作,增加了轿厢运行的稳定性,避免了放在轿厢底部而增加的对底坑深度的需求,进而减少了建筑原材料的需求。所以本发明把曳引机3放入井道内,在实现无机房的同时,既保证了足够的轿顶检修空间,又可以把曳引机3安置在井道内足够低的位置,能够大幅度降低顶部层高,提高垂直空间利用率,并利于节约建筑原材料。同时,本发明中,主立柱和辅立柱让开了导轨位置,缩小了相同轿厢截面的导轨间距,适应更小的井道,且进一步节约了建筑原材料成本。
以上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依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显而易见地想到的一些雷同、替代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电梯轿架系统,包括轿厢(12)、设置在轿厢(12)外的主轿架,所述主轿架由位于轿厢(12)左、右侧的两根主立柱(13)和位于轿厢(12)上、下面的轿架主上梁(8)和轿架主下梁组成的方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反绳轮(9),该两个反绳轮(9)固定安装在轿架主上梁(8)侧面,且两个反绳轮(9)的中心连线与轿架主上梁(8)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反绳轮(9)通过垂直于轿架主上梁(8)的反绳轮轴(7)安装在轿架主上梁(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轿架主上梁(8)平行的轿架辅上梁(10),所述两个反绳轮(9)安装在轿架主上梁(8)与轿架辅上梁(10)之间。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梯轿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上梁(8)的两端各自固定一个导靴(6),两个导靴(6)的中心连线与两个反绳轮(9)的中心连线保持一定间距。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梯轿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轿架主下梁平行的轿架辅下梁和与主立柱(13)平行的两根辅立柱(14),其中,两根辅立柱(14)的上端分别固定在轿架辅上梁(10)的两端,两根辅立柱(1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轿架辅下梁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轿架主下梁平行的轿架辅下梁和与主立柱(13)平行的两根辅立柱(14),其中,两根辅立柱(14)的上端分别固定在轿架辅上梁(10)的两端,两根辅立柱(1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轿架辅下梁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梯轿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反绳轮(9)的中心连线与轿厢(12)的纵向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反绳轮(9)的中心连线与轿厢(12)的纵向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反绳轮(9)的中心连线与轿厢(12)的纵向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反绳轮(9)的中心连线与轿厢(12)的纵向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架系统。本发明电梯轿架系统包括设置在轿厢外的主轿架和辅轿架,主轿架由位于轿厢左、右侧的两根主立柱和位于轿厢上、下面的轿架主上梁和轿架主下梁组成;辅轿架包括平行于轿架主上梁并在两端与其固定连接的轿架辅上梁,在轿架主上梁与轿架辅上梁之间安装有两个反绳轮,由于两反绳轮与主梁有一定间距,所以该两个反绳轮可以让开导靴布置于轿厢边缘。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两个反绳轮安装在轿架辅上梁和轿架主上梁之间,避开了位于主上梁的导靴,因而可以实现将曳引机安装在轿厢顶部检修空间垂直投影面以外,即能够将曳引机避开轿厢顶部的检修空间;同时,导轨可以避开主立柱位置,更加接近轿厢壁,缩小了电梯运行所需空间。
文档编号B66B11/02GK101074078SQ200610081438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9日
发明者于志刚, 谷云松, 毛鹤同, 李洪文, 李俊斌 申请人:沈阳博林特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