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光源及其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011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面光源及其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光源及其电极结构,特别关于一种平面光源及其电极 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视的显示屏幕渐以液晶显示面板(LCDpanel)为主流。由 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设 置一背光模块(backlightmodule)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功能。
因液晶显示面板尺寸日渐增大,对于背光模块发光的均匀度要求亦愈 来愈高,而背光模块的光源属于平面光源。其中该平面光源的平面荧光灯 (Flat Fluorescent Lamp, FFL )是一种等离子发光元件,其具有良好的发光 效率及均匀性,可符合背光模块对于光均匀性的要求。
平面焚光灯主要是利用介电层放电原理,产生二次电子,与气体放电 腔中的惰性气体产生碰撞, 一部分气体离子化, 一部分形成激发态的原子。 待激发态原子放射紫外光回到基态时,所放射的紫外光会进一步激发平面 焚光灯中的荧光体,转而产生可见光。
请参照图1所示, 一种传统的平面荧光灯10的结构主要包括一第一基 板11、 一第二基板12、 一气体放电腔13以及一电极层14。第一基板11具 有一第一荧光层111,第二基板12具有一第二荧光层121与第一荧光层111 相对而设。第二基板12具有一反射层122设置在第二基板12与第二荧光 层121之间。气体放电腔13夹置在第一荧光层111与第二荧光层121之间, 并填充有惰性气体。另外,至少一支撑柱15设置在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 板12之间。电极层14至少包括一对电极14a及14b,并以网印方式涂布含 金属材料的玻璃膏借由蒸镀方式设置在第二基板12上,再将一介电层16 覆盖电极层14以为保护之用。
在平面荧光灯的点亮过程中,主要是借由该对电极14a及14b发射电 子与气体放电腔13内部的惰性气体产生碰撞,并将惰性气体离子化或激发
以形成等离子。之后,等离子中被激发的激态原子会以放射紫外光的方式 回到基态,且所放射的紫外光会进一步激发第一荧光层111及第二荧光层
121,以产生可见光。
然而,传统平面焚光灯的电极层14为层状构造,且电极图案线条较细, 不仅可放电的面积受到限制,且电极层14发热快,导致其与第二基板12 的密合处易产生裂缝。另一方面,含金属材料的玻璃膏,以网印方式涂布 的制程易产生多孔隙现象造成电阻值增加及易吸湿现象而减少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平面光源及其电极结构,使平面光源能够提高电 极放电效率,使发光均匀化,并增加电极的散热功能,实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平面光源及其电极结构, 借由改变电极结构以提升发光的均匀效果,提升电极放电效率,增加电极 的散热功能,并减低功率损耗。
于是,为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平面光源的电极结构,平 面光源依序具有一第一基板、 一气体放电腔及一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具有 一第一荧光层,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荧光层与第一荧光层相对而设。气体 放电腔位于第一荧光层与第二荧光层之间且填充有惰性气体。电极结构设 置在气体放电腔内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极管,各电极管包括一绝缘管体以及 一导电溶液,导电溶液容置在绝缘管体内。
承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平面光源及其电极结构借由将导电溶液 容置于绝缘管体内,并改变该对电极的形状,以形成平面光源的导电电极。 与传统技术相较,本发明的电极结构能增加电极与放电气体的放电区域, 提升电极的放电效率,并使发光更均匀,且能增加电极的散热功能,延长 平面光源的使用寿命。


图1为一种传统平面焚光灯及其电极结构的示意图2A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平面光源及其电极结构的示意图2B为图2A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的电极结构具有不同变化态样的示意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电极结构的配置及电性连接的示意图;以

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种电极结构的配置及电性连接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平面荧光灯 20:平面光源
11、 21:第一基板 111、 211:第一焚光层
12、 22:第二基板
121、 221:第二焚光层
122、 222:反射层
13、 23:气体放电腔 14:电4及层
14a、 14b:电极 15:支撑柱 16:介电层 24:电才及结构
24a、 24b、 24a'、 24b'、 34a、 34b、 44a、 44b、 54a、 54b:电才及管
241:绝缘管体
242:导电溶液
26:条状凸起
27:电源供应器
G:玻璃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平面光源及其电 极结构,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符号加以说明。
图2A为依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平面光源的示意图,以及图2B为 图2A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该平面光源20包括一第 一基板21、 一第二基板22、 一气体放电腔23以及一电极结构24。其中第 一基板21具有一第一荧光层211,第二基板22具有一第二荧光层221,并 与第一荧光层211相对而设。第二基板22还具有一反射层222,其设置在 第二荧光层2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其中第一基板21与第二基板22之间 为一密封结构。气体放电腔23位于第一荧光层211与第二荧光层221之间, 并填充惰性气体,例如氣气(xenon, Xe)或氖气(neon, Ne )。
电极结构24设置在气体放电腔23内,并具有至少一对电极管24a及 24b,各电极管24a及24b包括一绝缘管体241及一导电溶液242,导电溶 液242可为水溶液或电解质溶液,并容置于绝缘管体241内。绝缘管体241 可为透明或非透明。其中若绝缘管体241如以玻璃管的透明材料所构成, 则可增加平面光源20的光穿透率与及光均匀性;若为非透明材料,则可选 择将一焚光粉(图未显示)涂布于绝缘管体241的外表面。第二基板22还 具有至少一条状凸起26与该对电极管24a及24b相互垂直;条状凸起26 的材质可为氧化镁、氧化铝或硫酸钡等具反射光线的材料。
平面光源20还包括一电源供应器27及另一对电极管24a'及24b',且设 置在第一基板21及第二基板22之外,以各别形成单一回路(如图中箭号 所示)。经电源供应器27电性连接后,使该对电极管24a'及24b'通电。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极管24a及24b在气体放电腔23为呈相对分布, 其管状对应的表面积大于层状对应的表面积,因此管状电极的放电区域大 于传统的层状电极的放电区域。
再参照图3A至图3C所示, 一对电极管34a及34b可呈蜿蜒状平行设 置(如图3A所示),需注意的是,该对电极管34a及34b的凸部需对应凸 部相对而设置。如图3B所示, 一对电极管44a及44b或可呈竹节状设置, 其增设至少一透明玻璃管G,且各电极管44a及44b的玻璃管G相对应设 置。如图3C所示, 一对电极管54a及54b亦可相互巻绕呈一螺旋状排列。
请参照图4所示,平面光源20的电极结构24的多对电极管24a及24b 的配置及其电性连接方式。其中二对相邻的电极管24a及24b各自与该对电 极管24a'及24b'形成单一回路,再成对并联配置,并由电源供应器27电性 连接。需注意的是,因电极结构24具有导电溶液流动循环,故可将电极通 电后所产生的热能带出(如图中箭号所示),兼具散热的功效。
请参照图5所示,平面光源20的电极结构24的各对电极24a及24b
的另一种电性连接方式。当多对电极24a及24b排列设置后,各电极管24a 及各电极管24b相互连接形成串联配置。再借由电极管24a'及24b'与电源供 应器27电性连接。如此设计可减少电极管24a'及24b'的数量配置,更增加 电极结构设计的弹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平面光源及其电极结构借由将导电溶液容置于绝 缘管体内,并改变该对电极的形状,以形成平面光源的导电电极。相较于 传统技术,本发明的电极结构能增加电极与放电气体的放电区域,提升电 极的放电效率,并使发光更均匀,且能增加电极的散热功能,延长平面光 源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 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平面光源,包括:一第一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荧光层;一第二基板,其具有一第二荧光层与该第一荧光层相对而设;一气体放电腔,其位于该第一荧光层与该第二荧光层之间;以及一电极结构,其设置在该气体放电腔内,并具有至少一第一电极管对,各该电极管包括一绝缘管体及一导电溶液,该导电溶液容置于该绝缘管体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第一电极管系呈蜿蜒状、 竹节状或螺旋状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绝缘管体为透明或非透明。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绝缘管体为玻璃。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绝缘管体包括一荧光粉。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荧光粉涂布于该绝缘管体 的表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第一电极管对与其他第一 电极管对并联或串联。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导电溶液为水溶液或电解 质溶液。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第二基板还具有至少一条 状凸起。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条状凸起与该第一电极 管对相互垂直。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条状凸起的材质为能反 射光线的材料。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条状凸起的材质为氧化 镁、氧化铝或硫酸钡。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中该第二基板还具有一反射 层,其设置在该第二荧光层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还包括一电源供应器,其与 该第一电极管对电性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面光源,其还包括第二电极管设置在该 第一及第二基板之外,且与该电源供应器连接。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其为一平面荧光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平面光源及其电极结构。平面光源具有一第一基板、一气体放电腔及一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荧光层,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荧光层与第一荧光层相对而设。气体放电腔位于第一荧光层与第二荧光层之间且填充有惰性气体。电极结构设置在气体放电腔内且包括至少一对电极管,各电极管包括一绝缘管体以及一导电溶液,导电溶液容置在绝缘管体内。
文档编号H05B33/26GK101384111SQ20071014881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3日
发明者杨肇威, 林世贤, 潘恭桐, 郑惟中, 黄美惠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