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钢管内表面获得渗铝层的电接触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784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在钢管内表面获得渗铝层的电接触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欧姆电阻加热,尤其涉及加热管状材料的加热装置。
技术背景在现有技术中,在金属材料表面取得渗铝层的加热方法一般都采用将欲处 理的钢制件装在充装了渗铝济的密封罐中,然后将其置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处 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只能处理尺寸较小的制件,对尺寸较大的管子内壁渗铝则 无能为力。但在石油化工、铁道车辆和环境工程等行业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 钢管来传输具有磨损、腐蚀性的介质,所用的钢管必须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 耐磨损性和耐热性才能保证其使用寿命。如石油工业中使用的抽油筒以及在锅 炉、煤气等工程中使用的管道都要求其内表面具有较好的耐蚀、耐磨和耐热性 能。通常这些管材的材质都采用价格低廉的普通低碳(合金)钢,但其耐蚀和 耐磨性能较低,使用寿命较短。为了提高其使用寿命,固然可用不锈钢管或其 它含有贵重金属的合金钢管来取代低碳(合金)钢管,但其成本势必大幅提高, 造成经济上的不合理性。改善其使用寿命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在钢管内表面进 行渗铝以获得铁铝合金保护层的方法。对于钢管,特别是细长钢管,应用最多 的即为渗铝工艺。不过渗铝时所用的设备比较庞大,处理时间也较长。因此如 何解决渗铝时的加热方法及设备就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提出,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在钢管内表面获得渗铝层的电接触 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利用在钢管内表面获得渗铝层的电接触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由机架、 固定座、移动座和夹紧机构组成的机械装置和一个由变压器、功率调节器及钳 口电极组成的电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的变压器初级线圈串接功率调节器,次级 线圈与钳口电极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由红外线测温仪和温度控制器
组成的温度控制装置,该温控装置通过分流器串接在电源电路上;分流器的两 端连接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则与红外线测温仪相连接,通过 温度的反馈信号对主开关电路中的可控硅进行控制。所述的用于在钢管内表面获得渗铝层的电接触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夹紧机构可以是螺旋夹紧和/或杠杆夹紧。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可以是搭片式和 或插刀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采用了 工频电阻加热装置来加热渗铝管件不受管件长度的限制,温度可控,效率高和 降低了劳动强度。

图l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摘要附图。在图中1、控制箱2、机架3、加热电路4、固定座5、夹紧机构6、红 外测温仪7、处理管件8、钳口电极9、移动座10、送进机构11、液压装置12、 变压器13、功率调节器14、主开关15、分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用于在钢管内表面获得渗铝层的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由 机架,固定座、移动座和夹紧机构组成的机械装置和一个由变压器、功率调节 器及钳口电极组成的电加热系统通过主开关与工频电网连接,其中所述的变压 器初级线圈串接功率调节器,次级线圈与钳口电极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由红外测温仪和温度控制器组成的温度控制装置,该温控装置通过分流器 串接在电源电路上,所述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则与红外测温仪相连接,通过温 度的反馈信号对主开关电路中的可控硅进行控制。
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在钢管内表面获得渗铝层的电接触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由机架、 固定座、移动座和夹紧机构组成的机械装置和一个由变压器、功率调节器及钳 口电极组成的电加热系统,其中所述的变压器初级线圈串接功率调节器,次级 线圈与钳口电极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由红外线测温仪和温度控制器 组成的温度控制装置,该温控装置通过分流器串接在电源电路上;分流器的两 端连接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的输出端则与红外线测温仪相连接,通过 温度的反馈信号对主开关电路中的可控硅进行控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在钢管内表面获得渗铝层的电接触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机构可以是螺旋夹紧和或杠杆夹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管内表面获得渗铝层的电接触加热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可以是搭片式和或插刀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在钢管内表面获得渗铝层的电接触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由机架、固定座、移动座和夹紧机构组成的机械装置和一个由变压器、功率调节器和钳口电机组成的电加热系统,该加热系统通过主开关与工频电网连接;其中所述的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串接功率调节器,次级线圈与钳口电极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由红外测温仪和温度控制器组成的温度控制装置,该温控装置通过分流器串接在电源电路上;分流器的两端连接温度控制器,其输出端则与红外测温仪相连接,通过温度的反馈信号对主开关电路中的可控硅进行控制。用本实用新型来加热渗铝管件不受管件长度的限制,温度可控,效率高和降低了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H05B3/00GK201039465SQ20072001123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9日
发明者丁志敏, 峰 严, 刘宪冬, 沈长斌, 颖 阎 申请人:大连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