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吊车梁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0344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悬挂吊车梁节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建筑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悬挂吊车梁节点。
背景技术
大型厂房由于工艺的要求,通常在跨间需要拔柱以满足工艺设备横向运行或者成 品转运的要求。随着现代的工艺科技进步,对厂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厂房柱距亦越来越 大。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源和生产生活资料需求的增长,进而加剧重点物资供应告急的 程度。铁路运输紧张已经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诸多制约,而且这种状况还将随着经济增长 而愈加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消费结构调整、商务活动增多、对 外交往扩大、旅游度假频繁,所有这些都对铁路运输能的力扩张提出了迫切要求,结合我国 人多地广的国情,铁路客运需求增长的压力更大。为适应急剧扩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已经进 行了 5次铁路提速,现在是进行第6次大提速。在这种形式下,钢铁企业轨梁厂迎来企业发 展的大好时机,但是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提速的要求下,要求铁轨的出厂长度等于大 于100m,这就对原来的老厂房,或者新建的厂房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解决特大跨度支承结构 系统的同时,悬挂节点改造设计是保证吊车正常运行和厂房结构使用寿命的关键。 某钢铁企业轨梁厂,吊车轨顶标高为10m,跨度为30+21m,要求在两跨之间抽柱, 实现长轨跨间转运以提高生产能力,抽柱后柱净距至少108m(吊车梁净跨108m),吊车梁下 净空要求至少2. 5m。 一跨运行3台20+20t重级工作制磁盘吊车,另一跨运行一台20+20重 级工作制的磁盘吊车,悬挂节点的疲劳寿命应满足应力变化循环次数2xl06次的要求。 拔柱后柱距较大(吊车梁跨度较大)时,传统的做法是采用箱形梁,但箱形吊车梁 高度和宽度又受工艺净空和净宽的制约,若箱形梁不能满足要求时,只能在吊车梁以上空 间设置支承结构,将吊车梁悬挂在支承结构上,否则工艺方案就不能成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了悬挂动力荷载较大的吊车梁问题,提出一种悬挂吊车
梁节点。此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吊车梁支承在悬挂竖杆的横梁上,上部大桁架通过连接节点
与斜撑连接;悬挂竖杆通过连接节点与上部大桁架连接,再通过加强角钢与斜撑连接。本实
用新型既满足了吊车运行悬挂节点的疲劳寿命,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又保证了厂房
系统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在特大跨度吊车梁支承节点,具有技术先
进、安全可靠,易于实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 (1)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有效的利用吊车轨面以上的支承结构,采用新型悬挂节 点,减小吊车梁的计算跨度和吊车梁断面高度,在工艺有限高度和宽度的要求下,使工艺方 案得以实现。 (2)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种悬挂觉得不仅能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同时可以有效的 承受疲劳荷载。
3[0009] (3)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杆件间圆滑过渡节点,减少应力集中,防止疲劳裂缝的产 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上部大桁架;2为吊车梁;3为悬挂竖杆;4为斜撑;5为加强角钢;6、、7 为连接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吊车梁2支承在悬挂竖杆3的横梁上,上部大桁架1通过连接节点6与斜撑4高 强螺栓连接;悬挂竖杆3通过连接节点7与上部大桁架1高强螺栓连接,再通过加强角钢5 与斜撑4连接。 吊车荷载通过吊车梁2传至悬挂竖杆3上,进而将荷载传给上部大桁架1。这种 吊车梁连接节点,通过节点构造处理将主要承受疲劳应力幅较大部位用热弯和高强螺栓连 接,传力明确,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此种悬挂节点,通过悬挂形式支承吊车梁。直接承受吊车的动力 荷载,能有效的满足疲劳寿命的要求。构造措施能承受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n等于或大于 2xl06次作用。既解决了特大跨度吊车梁的强度和疲劳问题,又改变了传统的节点构造,防 止疲劳裂缝的产生,外形新颖、传力明确。 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在特大跨度吊车梁支承节点,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易于 实施的特点。
权利要求一种悬挂吊车梁节点,其特征在于吊车梁支承在悬挂竖杆的横梁上,上部大桁架通过连接节点与斜撑连接;悬挂竖杆通过连接节点与上部大桁架连接,再通过加强角钢与斜撑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吊车梁节点,其特征在于连接节点为高强螺栓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建筑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悬挂吊车梁节点。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吊车梁支承在悬挂竖杆的横梁上,上部大桁架通过连接节点与悬挂竖杆和斜撑连接,悬挂竖杆通过加强角钢与斜撑连接。本实用新型既满足了吊车运行悬挂节点的疲劳寿命,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又保证了厂房系统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在特大跨度吊车梁支承节点,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易于实施的特点。
文档编号B66C7/02GK201458548SQ20092012760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0日
发明者但泽义, 张金刚, 张雪晶, 李书本, 王建, 蒋正春, 薛尚铃, 陈廷万 申请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