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上扶手带的设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2457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扶梯上扶手带的设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上扶手带的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自动扶梯上,现有的扶手带的设置结构,包括可移动的带本体、用于驱动带本体 移 动的驱动轮,带本体呈封闭环状,带本体的横截面呈C形,驱动轮设置在带本体的下部, 带本体向下绕过驱动轮,驱动轮通过摩擦驱动带本体的移动,但是现有的带本体在驱动轮 上的包角比较小。驱动轮的外周表面通过带本体的C形开口,与带本体C形内腔的腔壁相 贴紧配合,驱动轮通过摩擦驱动带本体移动,但是由于驱动轮的外周表面与带本体的接触 面积较小,故摩擦驱动力较小,导致扶手带容易打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自动扶梯上增大驱动轮与扶手带接触面积的扶手带设置结 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自动扶梯上扶手带的设置结构,包括 可移动的带本体、供所述带本体绕过并用于驱动所述带本体移动的驱动轮,所述带本体的 左右两侧边向内侧弯折,围绕形成内腔,所述带本体上弯折的两侧边的边缘之间形成与所 述内腔相连通的开口,所述带本体的内腔壁的中央向内延伸形成凸起的传动部,所述传动 部沿着所述带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开口暴露在外,所述传动部的左右两侧外 表面沿着从内向外逐渐靠拢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驱动轮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周向凹槽,所 述凹槽的相对两周向槽壁在径向沿从内向外逐渐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 所述带本体的端头,所述带本体上凸起的传动部插入在所述驱动轮的凹槽中,所述带本体 上倾斜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均与所述凹槽的倾斜槽壁相贴紧配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驱动轮设置在 扶手带的端头,这样可以增加扶手带的驱动包角,再加上带本体上传动部的倾斜外表面与 驱动轮上凹槽的倾斜槽壁通过斜面配合贴紧,这样都增大了带本体与驱动轮的接触面积, 从而可以产生更大的摩擦驱动力,阻止了扶手带的打滑,从而本发明的扶手带设置结构可 以适用较长扶手带的自动扶梯上,如提升高度25米的室外型自动扶梯上。


附图1为本发明中扶手带与驱动轮相贴紧配合的横向局部示意图;附图2为具有本发明的自动扶梯的纵向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结构。在图1-2中,自动扶梯上扶手带的设置结构,包括可移动的带本体1、供带本体1绕过并用于驱动带本体1移动的驱动轮2,驱动轮2通过摩擦驱动带本体1移动。带本体1的 左右两侧边3向内侧弯折,围绕形成内腔5,带本体1上弯折的两侧边3的边缘之间形成与 内腔5相连通的开口 6,带本体1的内腔壁的中央向内延伸形成凸起的传动部4,传动部4 沿着带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通过开口 6暴露在外,传动部4的左右两侧外表面沿着从内 向外逐渐靠拢的方向倾斜设置。驱动轮2采用V形轮,驱动轮2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周向凹 槽7,凹槽7的相对两周向槽壁在径向沿从内向外逐渐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带本体1绕过 驱动轮2,此时带本体1上凸起的传动部4插入在驱动轮2的凹槽7中,带本体1的传动部 4上倾斜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均与凹槽7的倾斜槽壁相贴紧配合,通过摩擦传动,如图1所示。 带本体1呈封闭环状,驱动轮1设置在带本体1的一端头,如图2所示,带本体1的另一端 头设置有从动轮(图中未显示),驱动轮1设置在扶手带的端头,这样可以增加扶手带的驱 动包角,再加上带本体1上传动部4与V形驱动轮2上凹槽7通过斜面配合贴紧,这样都增 大了带本体1与驱动轮2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产生更大的摩擦驱动力,阻止了扶手带的打 滑,从而本发明的扶手带设置结构可以适用较长扶手带的自动扶梯上,如提升高度25米的 室外型自动扶梯上。
权利要求
自动扶梯上扶手带的设置结构,包括可移动的带本体、供所述带本体绕过并用于驱动所述带本体移动的驱动轮,所述带本体的左右两侧边向内侧弯折,围绕形成内腔,所述带本体上弯折的两侧边的边缘之间形成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本体的内腔壁的中央向内延伸形成凸起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沿着所述带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通过所述开口暴露在外,所述传动部的左右两侧外表面沿着从内向外逐渐靠拢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驱动轮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周向凹槽,所述凹槽的相对两周向槽壁在径向沿从内向外逐渐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带本体的端头,所述带本体上凸起的传动部插入在所述驱动轮的凹槽中,所述传动部上倾斜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凹槽的倾斜槽壁相贴紧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扶梯上扶手带的设置结构,包括可移动的带本体、供带本体绕过并用于驱动带本体移动的驱动轮,带本体的内腔壁的中央向内延伸形成凸起的传动部,传动部的左右两侧外表面沿着从内向外逐渐靠拢的方向倾斜设置,驱动轮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周向凹槽,凹槽的相对两周向槽壁在径向沿从内向外逐渐远离的方向倾斜设置,驱动轮设置在扶手带的端头,这样可以增加扶手带的驱动包角,再加上带本体上传动部的倾斜外表面与驱动轮上凹槽的倾斜槽壁通过斜面配合贴紧,这样都增大了带本体与驱动轮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产生更大的摩擦驱动力,阻止了扶手带的打滑。
文档编号B66B23/04GK101966959SQ20101029915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8日
发明者薄建林, 薄永明 申请人:苏州帝奥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