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腿支撑装置及移动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814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支腿支撑装置及移动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移动式起重机的支腿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上述支腿支撑装置的移动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移动式起重机特别是中大吨位移动式起 重机的需求日益增大。移动式起重机是一种具有自动行走功能的起重机,工作时利用吊臂吊起重物,然 后依靠转台回转将重物从一个位置转移至另外一个位置完成工作任务,其底盘除安装有车 轮外,一般还设置有伸缩式支腿,以便在不增加起重机宽度的条件下,为起重机工作时提供 较大的支承跨度,从而在不降低起重机机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其起重特性。伸缩式支腿主要由固定支腿和活动支腿组成,其中固定支腿是一种由钢板材料拼 焊成箱形结构的部件,组装时贴焊于车架下平面,用于连接活动支腿和车架,活动支腿也是 一种由钢板材料拼焊成箱形结构的部件,与固定支腿套装在一起,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 在固定支腿内来回伸缩,用于支撑整个机身,并通过支脚盘将垂直支撑力传递到地面。请参考图1、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移动式起重机的“X”型支腿处于全缩状态时 的轴测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移动式起重机的“X”型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的轴测视图。目前,大吨位移动式起重机支腿常采用“X”型支腿,所述“X”型支腿一般由四条可 伸缩的支腿1组成,各支腿1与车架2分别在转台3的四角处转动连接,在正常状态下,各 支腿1收拢在车架2两侧,需要起重作业时,在液压缸4的驱动下,四条支腿1向外展开呈 “X”型,支撑起整个起重机,承受起重机起重作业时的全部重量。为了保证起重作业时更加 安全可靠,一般需要在支腿1与车架2之间加装支腿支撑装置,以增强支腿在全伸状态下的 稳定性,保证起重机吊装作业正常进行。请参考图3、图4、图5、图6,图3是现有技术中移动式起重机的“X”型支腿处于全 缩状态时的俯视图;图4是3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移动式起重机 的“X”型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的俯视图;图6是图5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现有结构形式中,当支腿1处于全缩状态时,各支腿1收拢在车架两 侧,起重机上并不安装支撑杆;当支腿1达到全伸状态时,支腿1与车架2形成角度α,为 保证角度α及增强工作时支腿1的稳定性,需要在支腿1与车架2之间安装支撑杆5。请参考图7、图8、图9、图10,图7是活动支腿处于全缩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结 构示意图;图8是活动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支撑杆的 三维视图;图10是支撑杆的分解视图。具体地,上述机构中的支撑杆5两端分别焊接有支座5-1和支座5-2,其长度不可 调节,支架1-1焊接在支腿1上,支座6焊接在车架2上,当支腿1处于全缩状态时,支撑杆 5不安装在起重机上,当需要起重作业时,支腿1达到全伸状态,然后在车架2与活动支腿1 间安装支撑杆5,用来增强工作时支腿1的稳定性,支撑杆5的一端与支架1-1用销轴7固定,另一端与支座6用销轴8固定,当完成起重作业后,支腿1需要收回时,先拆卸掉销轴7、 销轴8和支撑杆5,然后再收回支腿1。这种安装方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实际操作起来很不方便。首先是每次起重作 业时,支撑杆都需要人工安装和拆卸,非常麻烦,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其次是由于支撑杆的 长度固定不变,如果安装支撑杆的孔距有较大误差的话,会造成安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腿支撑装置。该装置增加了滑道用来安装支撑 杆,当活动支腿在全缩状态和全伸状态之间变换时,支撑杆的一端可以在滑道上滑动,从而 使支撑杆始终位于起重机上,不需要人工安装和拆卸支撑杆,极大的方便了使用,可显著提 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上述支腿支撑装置的移动式起重机。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腿支撑装置,用于移动式起 重机,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式起重机的支腿与车架之间的支撑杆,所述车架上设有滑道;所述 支撑杆的固定端与所述支腿铰接,所述支撑杆的滑动端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所述车架上 配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杆滑动端的锁定机构。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具有长度可调的伸缩式结构。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杆身以及位于所述杆身两端的铰接支座;所述杆身的两 端与所述铰接支座均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杆身两端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杆身或铰接支座的螺纹为内螺纹,其侧面设有开口槽并在外围设有 收紧所述开口槽的卡箍。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杆身上设有多个用于插入插销以转动支撑杆的销孔,多个 所述销孔沿所述杆身轴向排列并在径向上相互错位。优选地,所述滑道平行于所述移动式起重机的纵向轴线。优选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车架上的支座以及将所述支撑杆的滑动端固 定在所述支座上的销轴。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滑动端设有销轴并通过所述销轴以卡接的方式与所述滑道 滑动配合。优选地,所述销轴为伸入所述滑道内的台阶式销轴,其台阶面支撑在所述滑道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包括车架和支腿,所述支腿与车架相铰接, 所述支腿与车架之间设有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支腿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支腿支撑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频繁拆卸、安装的技术问 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增加滑道来安装支撑杆。将支撑杆的一端设计为固 定端,与活动支腿相铰接,使支撑杆能自由转动,另一端设计为具有两种状态的活动端,在 第一状态中,活动端与所述支座相铰接,并卡接在滑道上,在第二状态中,活动端与支座解 除铰接并能在滑道上自由滑动。当活动支腿从全缩状态变化到全伸状态时,活动支腿绕着 铰点转动,缓缓张开,支撑杆也随其而缓缓展开,其活动端在滑道上从远离支座的一端向支 座方向滑动,在支撑杆展开到指定位置时,其活动端恰好与支座对准,此时用销轴把支撑杆 和支座固定住,即可使其处于锁定状态。当活动支腿从全伸状态变化到全缩状态时,先拆下销轴,解除支撑杆与支座的铰接,活动支腿绕着铰点转动,缓缓收拢,支撑杆也随其而缓缓 收回,其活动端在滑道上从支座向远离支座的一端滑动,也就是说,在支腿的整个运动过程 中,支撑杆可实现自动变换,无需人工安装和拆卸,极大的方便了使用,可显著提高工作效 率。具有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快捷、安全等特点,且便于组装、易于推广,可作为起重机增强 活动支腿工作时的稳定性装置,保证起重机正常吊装作业。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述支撑杆为长度可调的伸缩式结构。这样,在第一次安 装时,在支腿与支座的安装孔距有较大误差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支撑杆的长度,可在一定范 围内弥补上述误差,从而顺利完成装配;在实际应用中,若支撑杆的活动端不能与支座对精 确对准,也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杆的长度来弥补误差,从而顺利完成支撑杆与支座的铰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式起重机设有上述支腿支撑装置,由于上述支腿支撑装 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支腿支撑装置的移动式起重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
图1为现有技术中移动式起重机的“X”型支腿处于全缩状态时的轴测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移动式起重机的“X”型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的轴测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移动式起重机的“X”型支腿处于全缩状态时的俯视图;图4是3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移动式起重机的“X”型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的俯视图;图6是图5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活动支腿处于全缩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活动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支撑杆的三维视图;图10是支撑杆的分解视图;图11是支腿处于全缩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支腿处于全缩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三维视图;图14是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三维视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支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是图15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8是图16的A-A视图;图19是图17的B-B视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支腿支撑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1是支撑杆的三维视图;图22是支撑杆的分解视图;图23是支撑杆上插有插销时的三维视图;图M是滑道及支座的俯视图;图25是滑道及支座的三维视图;图沈是支腿处于全收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俯视图;[0053]图27是支腿展开过程中支腿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图观是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图1至图10中1.支腿1-1.支架2.车架3.转台4.液压缸5.支撑杆5_1.支座5_2.支座 6.支座7.销轴8.销轴图11至图28中10.支腿10-1.支架20.车架30.转台40.支撑杆40_1.第一铰接支座40_2. 第二铰接支座40-2-1.销轴40-3.杆身40-4.槽口 40-5.销孔50.支座60.滑道60-1. 支撑板70.卡箍70-1.螺栓70-2.螺母80.插销90-1.销轴90-2.卡簧100-1.销轴 100-2.铁丝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支腿支撑装置。该装置增加了滑道用来安装支撑 杆,当活动支腿在全缩状态和全伸状态之间变换时,支撑杆的一端可以在滑道上滑动,从而 使支撑杆始终位于起重机上,不需要人工安装和拆卸支撑杆,极大的方便了使用,可显著提 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设有上述支腿支撑装置的移动式起重机。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 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的“上、下、左、右”等表示方位的用语是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不应理解为绝对的限定。请参考图11、图12、图13、图14,图11是支腿处于全缩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整 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支 腿处于全缩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三维视图;图14是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 的三维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腿支撑装置主要适用于设有“X”型 支腿的移动式起重机,“X”型支腿由四条可伸缩的支腿10组成,各支腿10与车架20分别 在转台30的四角处相铰接,在正常状态下,各支腿10收拢在车架20两侧容纳支腿的空间 内,需要起重作业时,在液压缸(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下,四条支腿10向外展开呈“X”型, 支撑起整个起重机,承受起重机起重作业时的全部重量。为了保证起重作业时更加安全可靠,这里在支腿10与车架20之间加装支腿支撑 装置,以增强支腿在全伸状态下的稳定性,保证起重机吊装作业正常进行。支腿支撑装置主要由支撑杆40和支座50构成,支座50的数量有两个,分别焊接 在转台30的前侧和后侧,其中位于转台30前侧的支座5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连接孔, 位于转台30后侧的支座5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连接孔,支撑杆40斜向地布置在支腿10 与支座50之间,其位置和布局方式与现有技术中的支腿支撑装置基本上保持一致,改进之 处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点是在车架20上增设有滑道60,第二点是支撑杆40的自身结构 发生了变化。请参考图21、图22、图23,图21是支撑杆的三维视图;图22是支撑杆的分解视图; 图23是支撑杆上插有插销时的三维视图。[0067]如图所示,支撑杆40为长度可调的伸缩式结构,其杆身40-3为管状结构,两端均 设有内螺纹,第一铰接支座40-1和第二铰接支座40-2在其与杆身40-3的连接处设有外螺 纹,与杆身40-3通过螺纹连接,第一铰接支座40-1与杆身40-3是右旋连接,第二铰接支座 40-2与杆身40-3是左旋连接,两者的螺旋线方向相反,当两端铰接支座与其它部件连接固 定后,通过转动杆身40-3可以调节支撑杆40的长度,其调节量与螺纹长度成正比,这里设 定的调节量为士40mm。这样,在第一次安装时,在支腿10与支座50的安装孔距有较大误差的条件下,通 过调节支撑杆40的长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弥补上述误差,从而顺利完成装配;在实际应用 中,若支撑杆40的活动端不能与支座50精确对准,也可以通过调节支撑杆40的长度来弥 补误差,从而顺利完成支撑杆40与支座50的铰接。为进一步提高杆身40-3与其两端铰接支座的连接强度,可以在杆身40-3的螺纹 端侧面开设一道槽口 40-4,并在杆身40的螺纹端外围设置卡箍70来收紧槽口 40-4。这样, 可防止杆身40-3在使用过程中转动而影响其可靠性,在需要调节支撑杆40长度时,先适度 松开卡箍70的螺栓70-1和螺母70-2,然后再转动杆身40-3。为了方便转动杆身40-3,杆身40-3上开设有多个销孔40_5,这些销孔40_5沿杆 身40-3的长度方向排列并在圆周方向上相互错开,以防止销孔40-5过于集中而影响杆身 40-3的结构强度。当需要调节支撑杆40的长度时,把插销80插到销孔40-5中,以插销80 作为把手就很容易转动杆身40-3 了,多个销孔40-5可保证不论杆身40-3如何转动,始终 有部分销孔40-5处于最佳位置,操作者可以将插销80选择性地插入相应的销孔40-5中进 行调节,也可以同时插入多个插销80进行双手或多人操作。请参考图15至图19,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支腿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 16是图11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7是图11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8 是图12的A-A视图;图19是图13的B-B视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支腿支撑装置的 分解结构示意图。支撑杆40的一端为固定端,通过第一铰接支座40-1与起重机支腿上的支架10-1 相铰接,第一铰接支座40-1为扁平的板状结构,支腿10上的支架10-1为U形结构,第一铰 接支座40-伸入支架10-1后由销轴90-1铰接在一起,销轴90-1由卡簧90_2定位。支撑杆40的另一端为活动端,通过第二铰接支座40-2与车架20上的支座50相铰 接,第二铰接支座40-2为U形结构,支座50为扁平的板状结构,两者对准后插入销轴100-1 铰接在一起,并由横向穿过第二铰接支座40-2和销轴100-1的铁丝100-2定位,销轴100-1 顶部呈T字形并带有提手,以便将其拔出解除支撑杆40与支座50的铰接关系。请一并参考图24、图25,图M是滑道及支座的俯视图;图25是滑道及支座的三维 视图。滑道60呈长圆形,位于支座50下方,自支撑杆40第二铰接支座40_2的下方向转 台方向延伸,车架20上焊接有竖向的支撑板60-1,各滑道60水平地焊接在两道平行的支撑 板60-1顶部,支撑杆40在其第二铰接支座40-2的底部设有销轴40-2-1并通过该销轴卡 接在滑道60上,销轴40-2-1为台阶式销轴,其台阶面支撑在滑道60上。当然,滑道60的具体结构、布置方式以及滑道60与第二铰接支座40-2的配合方 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进行等同替换,由于可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支撑杆40与支座50之间有两种连接状态,在第一状态中,支撑杆40通过其第二 铰接支座40-2与支座50相铰接,同时通过底部的销轴40-2-1卡接在滑道60上,在第二状 态中,在拔出销轴40-2-1之后,支撑杆40与支座50解除铰接,此时,支撑杆40的活动端能 够在支腿10的带动下在滑道60上自由滑动。下面介绍上述支腿支撑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请参考图26、图27、图28,图沈是支腿处于全收状态时支腿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27是支腿展开过程中支腿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图观是支腿处于全伸状态时支腿支撑装 置的俯视图。当支腿10从全缩状态变化到全伸状态时,支腿10绕着铰点转动,缓缓张开,支撑 杆40也随其而缓缓展开,其活动端在滑道60上从远离支座50的一端向支座方向滑动,在 支撑杆40展开到指定位置时,其活动端恰好与支座50对准,此时用销轴40-2-1把支撑杆 40和支座50固定住,即可使其处于锁定状态。当支腿从10全伸状态变化到全缩状态时,先 拆下销轴40-2-1,解除支撑杆40与支座50的连接,支腿10绕着铰点转动,缓缓收拢,支撑 杆40也随其而缓缓收回,其活动端在滑道60上从支座50向远离支座的一端滑动,也就是 说,在支腿10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支撑杆40可实现自动变换,无需人工安装和拆卸,极大的 方便了使用,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上述支腿支撑装置具有使用方便、维护简单、快捷、安全等特点,且便于组装、易于 推广,可作为起重机增强活动支腿工作时的稳定性装置,保证起重机正常吊装作业。除了上述支腿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包括车架和支腿, 其支腿与车架相铰接,为了保证起重作业时更加安全可靠,在支腿与车架之间设有上述方 便、快捷、安全的支腿支撑装置,以增强支腿工作时的稳定性。上述移动式起重机的其余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赘述。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支腿支撑装置及移动式起重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 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 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 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 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支腿支撑装置,用于移动式起重机,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式起重机的支腿与车架 之间的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上设有滑道;所述支撑杆的固定端与所述支腿铰接, 所述支撑杆的滑动端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所述车架上配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杆滑动端 的锁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具有长度可调的伸 缩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杆身以及位于 所述杆身两端的铰接支座;所述杆身的两端与所述铰接支座均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杆身 两端的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或铰接支座的螺纹为 内螺纹,其侧面设有开口槽并在外围设有收紧所述开口槽的卡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杆身上设有多个 用于插入插销以转动支撑杆的销孔,多个所述销孔沿所述杆身轴向排列并在径向上相互错 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平行于所述移动式起 重机的纵向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车 架上的支座以及将所述支撑杆的滑动端固定在所述支座上的销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支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滑动端 设有销轴并通过所述销轴以卡接的方式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为伸入所述滑道内的 台阶式销轴,其台阶面支撑在所述滑道上。
10.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包括车架和支腿,所述支腿与车架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腿与车架之间设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支腿支撑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腿支撑装置,用于移动式起重机,包括设于所述移动式起重机的支腿与车架之间的支撑杆,所述车架上设有滑道;所述支撑杆的固定端与所述支腿铰接,所述支撑杆的滑动端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所述车架上配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杆滑动端的锁定机构。该装置增加了滑道用来安装支撑杆,当活动支腿在全缩状态和全伸状态之间变换时,支撑杆的一端可以在滑道上滑动,从而使支撑杆始终位于起重机上,不需要人工安装和拆卸支撑杆,极大的方便了使用,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设有上述支腿支撑装置的移动式起重机。
文档编号B66C23/78GK201825676SQ20102057706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0日
发明者丁宏刚, 张继丽, 朱磊, 李丽, 记海兵, 马善华 申请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