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621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对轿厢内异常进行通报的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由不特定的数目较多的乘客所利用,且是公共性高的乘客载运机构。但是,在移动中的轿厢内,在乘客由于乘客彼此间的拥挤(trouble)倒下、乘客因病倒下、因某些原因发生被困在电梯中的事故的情况下,轿厢内有可能成为狭小密闭空间。从而,需要某种乘客监视机构。一般利用如下方法在轿厢的顶棚固定设置监视相机,并基于由该监视相机所拍摄的图像数据,对轿厢内的状况进行监视。可是,在将监视相机固定设置于轿厢内的情况下,会产生许多死角。因而,监视者难以可靠地掌握轿厢内的状况。于是,采用通过将监视相机设置为头部可活动或者增加监视相机台数来减少死角的方法。可是,存在使乘客感到其一直被监视相机盯着这样的不安感的问题。并且,在防止犯罪用相机系统的情况下,将以监视相机所拍摄的图像数据预先依次存储于记录装置。监视者在轿厢内发生问题之后,再现该存储图像来观察。因而,监视者实际上难以进行轿厢内乘客位置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的恰当的判断。通常,在乘客因轿厢内的乘客彼此间的拥挤倒下、或者乘客因病等在轿厢内跌倒的情况下,在如前述地仅再现记录图像时,难以迅速救助跌倒的乘客,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刻不容缓的状况。因而期望实现乘客的位置异常时的迅速救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正确地判断轿厢内乘客的位置异常,并迅速进行救助请求的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应用为具备乘客检测传感器、多个监视相机、记录装置、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和乘客位置观察部的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其中,所述乘客检测传感器对进入轿厢内的乘客进行检测;所述多个监视相机对前述轿厢内的乘客进行拍摄;所述记录装置对通过前述监视相机所拍摄的图像进行记录;所述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设置于前述轿厢的侧板(side panel)的轿厢地板附近,对乘客的跌倒等进行检测;所述乘客位置观察部,在通过前述乘客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前述乘客时,基于由前述监视相机所拍摄的本次拍摄图像与由前述监视相机上次拍摄而记录于前述记录装置的图像,判断前述轿厢内的乘客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并在判断为前述乘客位置发生了变化时基于前述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判断乘客状态有无异常。而且,另一实施方式应用为进一步设置有乘客异常通报部的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所述乘客异常通报部在前述乘客位置观察部由于乘客在轿厢内横卧而判断为站立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将乘客异常通报信息通报给外部的乘客救护室,且使前述轿厢强制抵达最近楼层而进入用于等待救助的异常模式,所述乘客异常通报信息至少包括该判断时刻的前述图像数据或包括判断时刻的前后的时间的图像数据。


图1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电梯的整体构成图。图2是对监视相机与拍摄视野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3是概要表示轿厢内的构成要件的图。图4是关于电梯控制盘的运行控制处理部的功能框图。图5是对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工作步骤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图。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在升降通道1上部的机械室2 内设置有负责电梯的运行控制的电梯控制盘3、曳引机4。曳引机4按照来自电梯控制盘3 的运行控制指令进行旋转驱动。在曳引机4卷绕主缆索5。在该主缆索5的一端部悬挂轿厢6。在该主缆索5的另一端部,通过偏导滑轮7悬挂平衡配重8。在轿厢6设置前方监视相机Ilf及后方监视相机lib。前方监视相机Ilf设置于构成轿厢室的顶棚板6a的轿厢门6b侧中央附近。后方监视相机lib设置于顶棚板6a的背面面板6c侧中央附近。这些监视相机IlfUlb如示于图2地,分别以呈穹(dome)形的外壳体12所覆盖。 为了消除死角,监视相机IlfUlb具有部分重叠的拍摄视野范围,可对轿厢内状况进行拍摄地配置。外壳体12以不妨碍监视相机IlfUlb的拍摄的材料所构成。还有,外壳体12 设置为,进深方向长度的基本将近一半埋进顶棚板6a,以乘客觉察不到的程度露出地配置。还有,在轿厢门6b侧的外壳体12内,内装有乘客检测传感器13。乘客检测传感器 13对进入轿厢6内的乘客进行检测。进而,在轿厢6中,如示于图3地,在两侧的侧板6d、6d或任一方侧板6d的轿厢地板6e附近,设置有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为对乘客跌倒等进行检测的红外线传感器、投光 感光传感器等。从对乘客的跌倒进行判断的观点,为了可以对具有连续的相连性的物体的存在进行检测,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配置为,在轿厢进深方向具有足够的长度。而且,虽然未图示,但是在轿厢地板6e,设置有对乘客跌倒时的振动进行检测的轿厢地板传感器。轿厢地板传感器例如为加速度传感器等。还有,在图3中,15为轿厢操作面板。该轿厢操作面板15安装于侧板面板6f,所述侧板面板6f竖直设置于轿厢门6b的一侧部。在该轿厢操作面板15,除了目的楼层呼叫登记按钮16、楼层显示部17之外,还设置有抵达按钮18及复原按钮19。抵达按钮18接受用于通知救助者已抵达轿厢6这一情况的操作。复原按钮19接受用于在救助者对乘客进行了救助之后使工作模式恢复为通常运行控制模式的操作。20为轿厢操作面板。该轿厢操作面板20为即使是老龄人、轮椅使用者、低学龄儿童等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的面板。21为扶手。轿厢6与电梯控制盘3以引线(tail Cord)22相连。引线22为用于从电梯控制盘3向轿厢6供电及相互进行必需信息的接收发送的软线。即,监视相机IlfUlb的图像数据、乘客检测传感器13的乘客存在与否信号、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的输出及轿厢操作面板15、20的各种操作信号都通过引线22送给电梯控制盘3。在电梯控制盘3,连接有记录装置31。该记录装置31除了对乘客位置的状态异常进行判断的运行控制用程序、包括火灾和/或地震的管制运转控制用程序之外,还记录有运行状况数据和/或用于对乘客位置的状态异常进行判断的各种数据。在电梯控制盘3,内部性地设置有运行控制处理部32和中继传输部33。运行控制处理部32如示于图4地,功能上具有乘客确认部32A、乘客位置观察部 32B、乘客异常通报部32C、救助判断部32D。乘客确认部32A对轿厢内有无乘客进行确认。乘客位置观察部32B在乘客位置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将工作模式转变为需要观察一定时间的模式,并对乘客的位置进行观察。乘客异常通报部32C在基于乘客位置判断为乘客位置状态处于异常的情况下,将必需的信息传给中继传输部33。救助判断部32D,对判断为状态异常的乘客的救助进行判断。中继传输部33在以乘客异常通报部32C判断为乘客状态异常时,将与异常相关的图像数据和/或各种传感器信息向同一建筑物内的乘客救护室40进行中继。乘客救护室为监视室、警备室、管理员室等。还有,乘客救护室40至少设置有监控装置41。该监控装置41例如相对于正在等待的救助员,为了使其赶向轿厢内救助乘客,具有对包括异常通报的与乘客位置的状态异常相关的图像及必需的数据进行显示的功能。乘客救护室40也可以相当于通过电话通信线路、LAN等通信网络与电梯控制盘3 相连接的远程监视装置。接下来,关于如以上地所构成的轿厢内乘客异常通报系统的工作,参照图5进行说明。首先,运行控制处理部32通过电梯使用者对乘梯处呼叫按钮进行操作,进行该乘梯处呼叫楼层的登记。然后,运行控制处理部32通过曳引机4使轿厢6驶向呼叫登记楼层。 若轿厢6抵达呼叫登记楼层,则运行控制处理部32使轿厢门6b开放。此时,运行控制处理部32使得对乘进轿厢6的乘客进行确认的乘客确认部32A工作。该乘客确认部32A基于设置于前方监视相机Ilf附近的乘客检测传感器13的输出,对有无乘客进行判断(Si)。在此,若判断为没有乘客(Si的“否”),则乘客确认部32A将工作模式转变为待机模式(S》。而且,乘客确认部32A待机直至经过预先确定的一定时间,并在经过该待机时间后(S3的“是”)再次对有无乘客进行判断(S3 — Si)。在此,若判断为有乘客(Si的“是”),则乘客确认部32A对预先存储于记录装置31 的预定区域的人类特征图形数据与以多个监视相机IlfUlb取进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乘客确认部32A基于该比较结果,取得乘客位置(坐标)与人数,并将该取得的人数信息记录于记录装置31 (S4)。接着,运行控制处理部32使得乘客位置观察部32B工作。该乘客位置观察部32B,基于通过乘客确认部32A此次取得的乘客位置与上次记录于记录装置31的乘客位置,对轿厢内乘客位置有无变化进行判断(SO。在位置无变化的情况下(S5的“否”),运行控制处理部32原样不动实施通常运行控制(S6)。运行控制处理部32,在轿厢6抵达目的楼层之后,如果检测到轿厢门6b关闭(S7),则返回到步骤S4,重复实施同样的处理。在步骤S5中,在乘客位置观察部32B判断为乘客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S5的“是’), 基于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的输出判断乘客是否在轿厢内横卧、或基于对因乘客跌倒引起的振动进行检测的轿厢地板传感器的输出判断是否产生了因乘客跌倒引起的振动(S8)。还有,乘客位置观察部32B也能够以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与轿厢地板传感器的输出的逻辑与(AND)条件,判断为乘客的位置状态存在异常。或者,乘客位置观察部32B,只要至少基于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的输出判断为乘客横卧,即使轿厢地板传感器并未检测到振动,也可以判断为乘客的位置状态存在异常。乘客位置观察部32B在步骤S8中判断为乘客站立位置没有变化、在此是乘客未在轿厢内横卧、且轿厢地板传感器并未检测到振动的情况下(S8的“否”),乘客位置观察部32B将工作模式转变为需要观察模式(S9),待机直至经过该需要观察模式的预定时间 (SlO),并转变为步骤S8而重复同样的处理。在乘客位置观察部32B在步骤S8中判断为乘客在轿厢内横卧、或轿厢地板传感器检测到振动的情况下(S8的“是”),运行控制处理部32使得乘客异常通报部32C工作。该乘客异常通报部32C将乘客异常通报从记录装置31传送到中继传输部33 (Sll),并将工作模式转变为用于等待救助的异常模式。该乘客异常通报至少包括乘客的位置状态变成异常的时刻或其前后的时间段的图像数据、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及轿厢地板传感器的输出等。在此,中继传输部33将从乘客异常通报部32C获取的各种乘客异常通报信息发送给乘客救护室40,并使之显示于监控装置41。作为在监控装置41对乘客异常通报信息进行显示的例,可举出对图像数据、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及轿厢地板传感器的输出状态进行显示的情况。但是,从使乘客位置状态异常早期地进行报知的观点出发,监控装置41以声音讯息对乘客位置状态存在异常进行报知,或通过使异常警报鸣响,促使监视者对监控装置41进行观察。另外,在存在多部电梯编号机的情况下,监控装置41还要显示对异常产生源到底是哪部电梯编号机进行特定的标识名称。另一方面,运行控制处理部32在通过乘客异常通报部32C进行了乘客异常通报之后,随着向异常模式的转变而强制使轿厢6抵达最近楼层,并使门敞开,为了接受救助而待机(S12)。接下来,运行控制处理部32使救助判断部32D工作。救助者从乘客救护室40直接、或基于来自乘客救护室40的联络,而赶往现场。救助判断部32D在直至救助者抵达为止的期间,判断为救助者尚未到达(S13的“否”),并直至操作面板15的抵达按钮18被操作为止待机(S14、S15)。若抵达相应的轿厢6,则救助者对操作面板15的抵达按钮18进行操作。于是,救助判断部32D判断为救助者已抵达(S13的“是”)。在该判断之后,救助者将被判断为位置状态异常的乘客从轿厢6内引导至乘梯处楼层(floor)。然后,若救助者对复原按钮19进行操作(S16的“是”),则运行控制处理部32将工作模式转变为通常运行控制模式,使轿厢6的通常运行恢复。从而,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轿厢内乘客异常通报系统对乘客进入轿厢6内这一情况进行确认,且只要乘客的位置有变化,则至少基于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的输出,在乘客的站立位置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乘客因乘客彼此的拥挤倒下、因病突然倒下的情况下,能够立即对乘客的位置状态异常进行检测。并且,如果使乘客位置状态异常的检测条件成为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的输出与轿厢地板传感器产生的输出的逻辑与条件,则轿厢内乘客异常通报系统能够更加正确地对乘客的跌倒状态进行检测。并且,若检测到轿厢内乘客位置的状态异常,则轿厢内乘客异常通报系统将包括以监视相机IlfUlb所拍摄的异常检测时刻的图像、或包括其前后的时间段的时间的图像和/或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的输出数据的乘客异常通报信息通报给乘客救护室40。因而,能够使救助者迅速赶到现场。而且,轿厢内乘客异常通报系统在通报乘客异常通报信息之后,强制使轿厢抵达最近楼层,使门敞开而进入待机状态。因而,能够消除由于倒下的乘客困于轿厢内所引起的乘客的不安感。还有,此时,如果从轿厢内的发声器广播已紧急通报给外部这一内容,则能够进一步给乘客以安心感。另一方面,如果救助者对抵达按钮18进行操作,并且在对乘客进行了救助之后对复原按钮19进行操作,则运行控制处理部32能够将工作模式从异常模式转变为通常运行控制模式。(其他实施方式)(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根据图1表明地,以具备机械室的电梯为前提对轿厢内乘客异常通报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是,前述的轿厢内乘客异常通报系统当然即使在无机械室的电梯中也同样地能够应用。(2)并且,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轿厢内乘客异常通报系统是为了对人跌倒时的振动进行检测而在轿厢地板部设置有轿厢地板传感器的系统,但是该轿厢地板传感器的设置个数没有特别限制。这是因为,振动程度因轿厢大小和/或跌倒位置而异。尤其是,在轿厢地板传感器的设置个数少的情况下,该轿厢地板传感器需要配置为,能够可靠地对人跌倒时的振动进行检测。(3)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轿厢内乘客异常通报系统是设置有2台监视相机 IlfUlb的系统,但是也可以设置4台监视相机。在设置4台监视相机的情况下,该监视相机为了尽量不显眼,也可以构成为,将该监视相机埋进顶棚板6a,或者在顶棚板6a形成例如圆形的开口部,并将该开口部遮挡,将监视相机设置于其里侧。即,在呈穹形形态地安装监视相机的情况下,该监视相机的安装形态并无特别限定。(4)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乘客检测传感器13设置于覆盖监视相机Ilf的外壳体12内,但是该乘客检测传感器13也可以按埋进式而安装于轿厢的适当部位。(5)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抵达按钮18及复原按钮19设置于轿厢6的轿厢操作面板15,但是它们的安装部位并不特别限定。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乘客检测传感器(13),其对进入轿厢内的乘客进行检测; 多个监视相机(IlfUlb),其对前述轿厢内的乘客进行拍摄;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其设置于前述轿厢侧板的轿厢地板附近,对乘客的跌倒等进行检测;记录装置(31),其对通过前述监视相机所拍摄的图像进行记录;和乘客位置观察部(32B),其在通过前述乘客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前述乘客时,基于由前述监视相机所拍摄的本次的拍摄图像与由前述监视相机上次拍摄而记录于前述记录装置的图像,判断前述轿厢内的乘客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在判断为前述乘客位置发生了变化时, 基于前述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判断前述轿厢内的乘客状态有无异常。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监视相机分别由穹形外壳体(1 覆盖;通过将该各外壳体埋进前述轿厢的顶棚板,来抑制该外壳体的露出程度。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轿厢的顶棚板分别形成有开口部;遮挡这些开口部;前述多个监视相机分别在前述遮挡的开口部的里侧独立设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其特征在于前述乘客检测传感器内装于覆盖前述各监视相机的穹形外壳体(1 中的靠近前述轿厢的轿厢门的外壳体内。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轿厢地板传感器,其设置于前述轿厢的轿厢地板,对乘客跌倒时的振动进行检测;前述乘客位置观察部在前述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的输出检测到前述乘客的跌倒、且前述轿厢地板传感器的输出表示乘客跌倒时的振动时,判断前述轿厢的乘客位置有无异常。
6.按照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乘客异常通报部(32C)和运转控制处理部(32),所述乘客异常通报部(32C)在由于乘客在前述轿厢中横卧而通过前述乘客位置观察部判断为乘客站立位置发生了变化时,将乘客异常通报信息通报给外部的乘客救护室 (40),所述乘客异常通报信息至少包括该判断时刻的前述图像数据或包括判断时刻前后的时间的前述图像数据;所述运转控制处理部(3 在前述乘客异常通报部进行通报之后,强制使前述轿厢抵达最近楼层,使工作模式转变为用于等待救助的异常模式。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抵达按钮(18)和复原按钮(19),所述抵达按钮(18)安装于前述轿厢的适当部位,接受用于通知救助者为了救助乘客已抵达这一情况的操作,所述复原按钮(19)接受乘客救助后的操作;前述运行控制处理部(3 在前述复原按钮被操作时,使工作模式从前述异常模式复原为通常运行控制模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梯轿厢内异常通报系统,特征为,具备乘客检测传感器(13)、多个监视相机(11f、11b)、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14)、记录装置(31)和乘客位置观察部(32B),乘客检测传感器对进入轿厢内的乘客进行检测;多个监视相机对轿厢内的乘客进行拍摄;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设置于轿厢侧板的轿厢地板附近,对乘客的跌倒等进行检测;记录装置对通过监视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记录;乘客位置观察部在通过乘客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乘客时基于由监视相机所拍摄的本次拍摄图像与由监视相机上次拍摄而记录于记录装置的图像,判断轿厢内的乘客位置是否变化,在判断为乘客位置变化时基于乘客跌倒检测传感器的输出,判断轿厢内乘客状态有无异常。
文档编号B66B5/00GK102241349SQ20111012313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2日
发明者山崎良太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