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6680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可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含第一壳体、第一固定磁性件、活动磁性件、第二壳体及第二固定磁性件。第一壳体具有底板与第一衔接面,底板与第一衔接面夹一角度。第一固定磁性件设置于底板上而与第一衔接面构成一容置空间。活动磁性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第二壳体连接于第一壳体而可相对第一壳体转动,具有第二衔接面。第二固定磁性件设置于第二衔接面。其中,第二壳体以第二衔接面抵接第一衔接面时,活动磁性件受第二固定磁性件吸引而凸出第一衔接面且吸合于第二固定磁性件,第二衔接面脱离第一衔接面时,活动磁性件吸合于第一固定磁性件。
【专利说明】可携式电子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磁性元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移动网络的普及,消费者对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需求也日益增温。市面上已可见多种轻薄短小的笔记型电脑,但碍于键盘模块仍具有一定厚度,因此笔记型电脑的厚度减少有其极限。
[0003]而由于触控技术的进步,以及网络浏览查询的操作上往往无需长时间大量打字输入,因此不具有键盘模块的平板电脑也逐渐于市面普及,甚至有取代传统笔记型电脑的趋势。但一旦面临需要大量打字输入的情况,则不具有键盘模块的平板电脑仍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0004]为了解决平板电脑文字输入不够快速的情况,市面上可见各种可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外接键盘模块的平板电脑。如此一来,当仅需执行网络浏览功能时,则可使用平板电脑界面;当需要大量打字输入时,则与键盘模块结合。
[0005]目前市面上的平板电脑与键盘模块结合时,键盘模块均可令平板电脑站立,并倾斜一角度以提供使用者良好的视角。但平板电脑与键盘模块的结合力度往往不足,导致平板电脑与键盘模块容易分离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第一壳体、活动磁性件、第二壳体及第二固定磁性件。第一壳体具有一顶板与一第一容置空间,顶板包含一顶面与一第一衔接面,第一衔接面具有至少一第一穿孔,第一穿孔连通于第一容置空间。活动磁性件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中而可相对于第一穿孔活动位移以选择性地凸出于第一穿孔或缩入第一穿孔。第二壳体的一侧具有与第一衔接面相对应的一第二衔接面,第二衔接面可选择性地邻接第一衔接面或与第一衔接面分离。第二固定磁性件设置于第二衔接面对应于活动磁性件处,当第二衔接面邻接第一衔接面时,活动磁性件受第二固定磁性件吸引而自第一穿孔凸出第一衔接面且吸合于第二固定磁性件,使第二壳体定位于第一壳体上。
[0007]因此,本发明通过位于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固定磁性件来吸引位于第一壳体中的活动磁性件,使二者直接磁吸附,以提高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磁吸附强度及结合稳定度,以下进一步以实施例与【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0009]图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发明一具 体实施例的侧视图;[0011]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示意图(一);
[0012]图5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示意图(二);
[0013]图6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示意图(三);
[0014]图7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示意图(四);
[0015]图8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一);
[0016]图9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作动状态示意图(二)。
[0017]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8]I可携式电子装置
[0019]10第一壳体
[0020]11 底板
[0021]12 顶板
[0022]121定位凹部
[0023]121a第一衔接面
[0024]121b 靠抵面
[0025]122 顶面
[0026]12a 第一穿孔
[0027]13第一固定磁性件
[0028]131 导柱
[0029]14活动磁性件
[0030]14a第一磁吸端
[0031]14b第二磁吸端
[0032]16限位件
[0033]16a容置孔
[0034]161 凸缘
[0035]161a 导孔
[0036]18容置空间
[0037]19第一枢接件
[0038]20第二壳体
[0039]20a显示面
[0040]20b 背面
[0041]221a第二抵接面
[0042]22a 第二穿孔
[0043]27卡勾件
[0044]27a第二容置空间
[0045]29第二枢接件
[0046]3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7]请参照图1与图2,其分别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及局部分解示意图,揭露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I。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I包含第一壳体10、第一固定磁性件13、活动磁性件14、第二壳体20及第二固定磁性件24。
[0048]第一壳体10具有上下间隔相对应的一底板11与一顶板12。顶板12较佳地于适当处具有一定位凹部121,定位凹部121于本实施例中为一断面呈V形的凹陷构造而形成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衔接面121a与一靠抵面121b。彼此相对的第一衔接面121a与靠抵面121b之间形成一定位空间。第一衔接面121a相对于顶板12的顶面122形成一预定倾角,并于适当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穿孔12a供活动磁性件14穿出穿入,第一穿孔12a底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8。
[0049]在本发明另一实施态样中,顶板12也可以不具有定位凹部121而只具有与顶板12齐平而为顶板12局部区块的第一衔接面121a。第一衔接面121a同样于适当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穿孔12a供活动磁性件14穿出穿入,第一穿孔12a底部也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8。
[0050]第一固定磁性件13固定在底板11相对于前述第一穿孔12a而邻近该前述容置空间18的位置处。此外,第一固定磁性件13也可以固定在容置空间18内底部位置处。第一固定磁性件13具有一个与第一衔接面121a大致平行而呈倾斜的吸附面13a,且至少吸附面13a为可吸附磁铁的金属材质,例如第一固定磁性件13整体均为一可吸附磁铁的金属块或磁铁;或是第一固定磁性件13的主体为塑胶或其他非磁性材质,但其吸附面13a则由可吸附磁铁的金属层或磁铁层所构成。第一固定磁性件13的材质可使用顺磁性材料,例如铁、麻田散铁系不锈钢或肥粒铁系不锈钢等。
[0051]活动磁性件14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18中,且经由磁力吸附于第一固定磁性件13,或是也可不与第一固定磁性件13吸贴在一起而仅受磁吸力吸引下来但仍保持一段间距亦可。活动磁性件14具有一第一磁吸端14a与第二磁吸端14b,第一磁吸端14a可与前述第一固定磁性件13的吸附面13a吸附一起。当活动磁性件14与第一固定磁性件13吸附时,其第二磁吸端14b不凸出于第一穿孔12a外而大致与第一衔接面121a齐平(可一并先参阅图8所示)。而当第一磁吸端14a脱离吸附面13a而使活动磁性件14可活动时,第二磁吸端14b可以自第一穿孔12a凸出于第一衔接面121a外(可一并先参阅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活动磁性件14为永久磁铁,例如钕铁硼磁铁。
[0052]请再参阅图1及图2,第二壳体20具有一第二衔接面221a,第二壳体20可视使用者需求以其底侧靠置于第一壳体10的定位凹部121中而获得暂时性的定位与结合,也就是以其第二衔接面221a靠抵于定位凹部121中的第一衔接面121a。请同时参照图3,在一实施态样中,第二壳体20经由一支撑板30枢接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枢接部19而可相对第一壳体10转动。具体而言,第二壳体20的背面20b或是非为显示面20a的其它侧面具有一第二枢接部29,故支撑板30的二端分别枢接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枢接部19以及第二壳体20的第二枢接部29,而使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呈枢转结合。此时第二壳体20底侧的第二衔接面221a将相对于第一壳体10的顶面呈自由活动的状态而可接触于顶面122(例如位于定位凹部121中)或离开顶面122。惟,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间的相对关系并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在第一壳体10的定位凹部121中或附件设置至少一结合装置(图中未示),让第二壳体20有需要时以其底侧插入该结合装置中固定而与第一壳体10结合使用。
[0053]请一并配合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I的第二壳体20的第二衔接面221a中固定有第二固定磁性件24,其固定第二磁性件24的具体方式可为在第二衔接面221a设置相对应的二卡勾件27。二卡勾件27呈L型,设置于第二衔接面221a的内侧,且相隔一间距而形成一容置空间27a,第二固定磁性件24即固定容置于二卡勾件27之间的容置空间27a中。此外,第二衔接面22具有一第二穿孔22a连通于容置空间27a,当第二固定磁性件24容置于容置空间27a并固定时,其一部分将外露于第二穿孔22a。
[0054]请再参照图5、图6与图7,其中可携式电子装置I还包含限位件16,其具有与活动磁性件14外形相当的一容置孔16a,以供活动磁性件14套设其中结合一起,并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18中。此外,限位件16具有凸缘161,且凸缘161宽度大于第一穿孔12a的口径,因此当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产生相对分离移动导致第二衔接面221a脱离第一衔接面121a时,第二固定磁性件24会拉动活动磁性件14,此时活动磁性件14与限位件16可通过凸缘161被较小口径的第一穿孔12a所限制而不致被拉出第一壳体10外(可一并先参阅图9所示)。
[0055]承上,在一实施态样中,活动磁性件14呈梯形块状,亦即其第一磁吸端14a的面积大于第二磁吸端14b的面积,因此前述限位件16的容置孔16a也配合成形为梯形空间,以确保活动磁性件14将无向上脱出于限位件16之虞。
[0056]承上,如图2、图6与图7所示,在一实施态样中,第一衔接面121a的底侧于第一穿孔12a的二侧各设置有相平行对应的一导柱131,而限位件16的凸缘161 二侧则相对应地各具有一导孔161a,如此通过导柱131穿过导孔161a,使限位件16与活动磁性件14的活动可受导柱131的导引而更加平顺。
[0057]请参阅图8与图9,当第二壳体20在第一壳体10的顶面122上移动并落入定位凹部121时,也就是第二衔接面221a靠近第一衔接面121a时,原先以第一磁吸端14a吸附于第一固定磁性件13的活动磁性件14会改为受第二固定磁性件24吸引而与第一固定磁性件13分离(例如在第二固定磁性件24的磁吸力大于第一固定磁吸件13的情况下)。受吸引的活动磁性件14会穿过第一衔接面121a的第一穿孔12a而凸出第一衔接面121a,进而穿入第二衔接面221a的第二穿孔22a (但,当然在设计上也可以不穿进第二穿孔22a),然后以其第二磁吸端14b吸合于第二固定磁性件24。由于活动磁性件14穿过第二壳体20的第二衔接面221a吸合于第二固定磁性件24,因而增加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 二者间相互分离的阻力,提高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结合稳定度。当第二衔接面221a脱离第一衔接面121a时,由于失去第二固定磁性件24的吸引,活动磁性件14随即重新吸合于第一固定磁性件13,且其第二磁吸端14b也因此缩回于第一穿孔12a中而大致保持与第一衔接面121a齐平。
[0058]前述本发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实施例可应用于平板电脑领域,亦即第一壳体10可为一键盘扩充底座的壳体,而第二壳体20则可为一平板电脑的壳体;但也可以应用于笔记型电脑领域,例如第一壳体10可为一主机底座壳体,而第二壳体20则可为一显示荧幕壳体。不论何一应用实施领域下,使用者可将平板电脑/显示荧幕底部相对于键盘扩充底座/主机底座前后移动以调整其显示面的观赏角度。此时较佳者当使用者将平板电脑/显示荧幕底部滑移至定位凹部121处即可获得初步定位,再通过其中的活动磁性件14吸住第一固定磁性件13则更能保持稳固定位。当要分离平板电脑/显示荧幕时,使用者仅需稍微反向施力于平板电脑/显示荧幕,即可克服磁吸力而脱离键盘扩充底座/主机底座。[0059]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于任何因磁力相吸而结合的二元件而言,其位置相互颠倒对调仍不影响磁吸效果,其可认为是均等的作法。因此基于前述实施例的说明可衍生另一实施态样,具体而言,其中第二固定磁性件24可以改为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第一衔接面121a处,第一固定磁性件13则相对地改为设置于第二壳体20中而与第二衔接面221a构成一容置空间,活动磁性件14则是设置于第一固定磁性件13与第二衔接面221a所构成的容置空间中活动。本实施态样与前述实施例同样可达到增加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 二者间相互分离的阻力,提高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结合稳定度的功效。
[0060]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任何因磁力相吸而结合的二元件而言,有可能二者皆是能产生主动磁吸的磁铁,也有可能只有其中之一是能产生主动磁吸的磁铁,而另一只是能被动磁吸的例如含铁质的可磁吸金属,因此前述的各实施态样中,第一固定磁性件13、活动磁性件14、第二固定磁性件24都是属于如此的概念范围内,也就是说,当活动磁性件14为一主动磁吸的磁铁时,则第一固定磁性件13与第二固定磁性件24可以分别也是主动磁吸的磁铁或是可以是被动磁吸的可磁吸金属;相对地,活动磁性件14为一被动磁吸的可磁吸金属时,则第一固定磁性件13与第二固定磁性件24则将为主动磁吸的磁铁。
[0061]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可以不用设置第一固定磁性件13,亦即当第二壳体20脱离第一壳体10分离时,此时活动磁吸件14因凸缘161阻挡而与第二固定磁性件24脱离磁性而分离后,活动磁吸件14依其自身重力而向下掉落,同样也能达到缩入于第一穿孔12a中而保持第一衔接面121a平整的状态。
[0062]此外,在设计上可以令第一衔接面121a的导柱131与限位件16导孔161a间留有一定的裕度,使整个活动磁性件14与限位件16组合的结构在第一衔接面121a第一穿孔12a中进行轴向位移活动时仍保留有一定的侧向活动弹性,使其第二磁吸端14b可以有较大的弹性自行微调角度来完全贴合吸附于第二固定磁性件24。
[0063]再者,前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磁性件13、活动磁性件14、第二固定磁性件24所使用”固定”及”活动”指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概念用语,也就是并非是限制第一固定磁性件13及第二固定磁性件14是必须完全固定不动的,事实上其是可以允许微动的或在一定有限的窄小范围内活动。
[0064]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 第一壳体,具有顶板,该顶板包含顶面、第一衔接面以及位于该第一衔接面下的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衔接面还具有至少一第一穿孔,该第一穿孔连通于该第一容置空间; 至少一活动磁性件,容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而可相对于该第一穿孔轴向活动位移以选择性地露出于该第一穿孔或缩入该第一穿孔; 第二壳体,一侧具有与该第一衔接面相对应的第二衔接面,该第二衔接面可选择性地邻接该第一衔接面或与该第一衔接面分离;及 至少一第二固定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二衔接面对应于该活动磁性件处,当该第二衔接面邻接该第一衔接面时,该活动磁性件可受该第二固定磁性件吸引而露出于该第一穿孔且与该第二固定磁性件吸合,使该第二壳体可据以定位于该第一壳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活动磁性件受该第二固定磁性件吸引时部分凸出于该第一穿孔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第二衔接面脱离该第一衔接面且活动磁性件脱离该第二固定磁性件吸力时,该活动磁性件将依自身重力而缩入于该第一穿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第一固定磁性件,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或邻近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处,当该第二衔接面脱离该第一衔接面时,该活动磁性件受该第一固定磁性件吸引而缩入该第一穿孔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顶板还包含一靠抵面,对应于该第一衔接面而与该第一衔接面构成一定位凹部,该第一衔接面相对于该顶面形成一预定倾角。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固定磁性件具有吸附面,平行于该第一衔接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固定磁性件包含磁性部与非磁性部,该吸附面位于该磁性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磁性部的材质为磁铁或可被磁铁吸附的金属。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固定磁性件的材质为磁铁或可被磁铁吸附的金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衔接面具有连通于该第二容置空间的至少一第二穿孔,该第二固定磁性件容置于该第二容置空间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活动磁性件受该第二固定磁性件吸引时可部分穿入于该第二穿孔而与该第二固定磁性件相吸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活动磁性件具有第一磁吸端与第二磁吸端,该第一磁吸端用以磁吸该第一固定磁性件,该第二磁吸端用以磁吸该第二固定磁性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活动磁性件为一梯形块体,该第一磁吸端的宽度大于该第二磁吸端的宽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活动磁性件与一限位件结合而可被限制不脱出于该第一穿孔外。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限位件具有一凸缘,该凸缘的宽度大于该第一穿孔的宽度。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限位件具有至少一导孔,该第一衔接面的底面于该第一穿孔的侧边设有至少一导柱而穿过该导孔。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活动磁性件为磁铁时,该第一固定磁性件与该第二固定磁性件选自磁铁与可磁吸金属之一。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当该活动磁性件为可磁吸金属时,该第一固定磁性件与该第二固定磁性件为磁铁。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壳体为一键盘扩充底座的壳体,该第二壳体为一平板电脑的壳体。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壳体为一笔记型电脑主机底座的壳体,该第二壳体为一显不突幕的壳体。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还包含支撑板,其中,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枢接部,该第二 壳体具有第二枢接部,该支撑板的二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二枢接部。
【文档编号】H05K5/02GK103582353SQ201210303020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
【发明者】梁振仪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