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焊自动升降台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218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立焊自动升降台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立焊自动升降台,主要由外壳(1)、轿厢(2)、电葫芦(3)、梯子(4)和遥控器(5)组成,其中:电葫芦(3)置于外壳(1)的顶棚上,并用钢绳与轿厢(2)连接,轿厢(2)置于导向槽(13)内,外壳(1)一侧固定有梯子(4)和吊环(14),遥控器(5)由操作人员在轿厢内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实用,维护和修理简易。
【专利说明】立焊自动升降台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台架装置,特别是立焊时所使用的可自动升降的台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大型钢结构或其他高层建筑的焊接中,广泛采用升降机或脚手架两种装置用于高空立焊操作。升降机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自动升降,并且安全性较好,但设备较为复杂,且价格昂贵;脚手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不能实现高空作业时人和设备的自动升降,且安全性较差。
[0003]因此需要一种价格低廉,设备较为简单,且安全性较好,能实现自动升降功能的高空立焊升降设备。

【发明内容】

[0004]根据【背景技术】所述,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自动升降的立焊自动台架,此台架可以在高空立焊作业时实现自动升降,使操作人员安全高效完成立焊操作。因采用电葫芦作为升降驱动源,因此本实用新型价格低廉,适合在普通高空立焊场合推广使用。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在不同立焊场合可采用不同模块组合,以适应各种高度的立焊作业。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立焊自动台架,主要由外壳(I)、轿厢(2)、电葫芦(3)、梯子(4)和遥控器组成。电葫芦(3)悬挂在外壳(I)的顶棚上,利用钢绳将轿厢(2)悬起,轿厢内壁上固定有两组导向轮(21),导向轮卡在外壳内侧的导向槽内,在电葫芦的驱动下,可使整个轿厢沿导向槽自动升降。轿厢安装有轿厢门,操作人员可从轿厢门进入轿厢。外壳一侧固定有梯子(4),操作人员可沿梯子(4)到达上层台架。外壳(I)上固定有连接板(11),可用于联结其他设备或用于多个立焊自动台架相互联结。外壳(I)上端的吊环用于立焊自动台架的吊装。遥控器置于轿箱内,操作人员可操作遥控器控制轿厢(2 )升降。
[000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0008]1.可实现高空立焊时操作人员的自动升降;
[0009]2.设备简单,价格低廉;
[0010]3.安全系数高;
[0011]4.可多个台架组合使用,适合不同高度的高空立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由图1示出,一种立焊自动台架,主要由外壳1、轿厢2、电葫芦3、梯子4和遥控器组成,电葫芦3悬挂在外壳I的顶棚上,利用钢绳将轿厢2悬起,轿厢内壁上固定有两组导向轮21,导向轮卡在外壳内侧的导向槽13内,在电葫芦的驱动下,可使整个轿厢沿导向槽自动升降。轿厢安装有轿厢门,操作人员可从轿厢门进入轿厢。外壳一侧固定有梯子4,操作人员可沿梯子4到达上层台架。外壳I上固定有连接板11,可用于联结其他设备或用于多个立焊自动台架相互联结。外壳I上端的吊环用于立焊自动台架的吊装。遥控器置于轿箱内,操作人员可操作遥控器控制轿厢2升降。
[0014]如图1所示,外壳和轿厢的一面未遮挡,为贴近待焊物体的工作面。
[0015]在现场焊接时,操作人员先由轿厢门进入轿厢,站立在轿厢内,根据立焊高度的不同,可将本发明直接置于地面或吊装到一定高度置于其他物体之上。操作人员根据焊接需要的高度操作遥控器,控制轿厢2升降到合适高度。若高度增加,单个立焊自动台架不能满足高度要求,可将两个或多个立焊自动台架叠加,并通过连接板连成一体,操作人员可根据高度不同,利用梯子4爬到不同的自动台架内,完成立焊操作。因为整个焊接过程操作人员均处于轿厢2内,因此安全系数较高。
【权利要求】
1.一种立焊自动升降台架,主要由外壳(I)、轿厢(2)、电葫芦(3)、梯子(4)和遥控器组成,其特征在于:电葫芦(3)置于外壳(I)的顶棚上,并用钢绳与轿厢(2)连接,轿厢内壁上固定有两组导向轮(21),导向轮卡在外壳内侧的导向槽(13)内,轿厢(2)设置有轿厢门,夕卜壳(I) 一侧固定有梯子(4 ),遥控器置于轿箱内,操作遥控器控制轿厢(2 )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焊自动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上固定有用于联结其他设备或用于多个立焊自动台架相互叠加联结的连接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立焊自动升降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I)的上端设置用于立焊自动台架吊装的吊环。
【文档编号】B66F11/04GK203612915SQ201320583833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薛龙, 于海涛, 曹莹瑜, 邹勇 申请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