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输送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0578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速器输送吊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速器输送吊具,包括顶部、底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的侧部、多个与所述底部固定连接的限位件,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差速器的齿轮的容纳空间,所述底部具有供差速器的中轴伸出的通孔,所述侧部具有宽度大于所述齿轮的外径的进入口,所述齿轮的齿根处具有凹槽,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凹槽接触,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侧部在所述齿轮的齿的两侧对所述齿进行限位。该差速器输送吊具能够实现差速器的快速、稳定的固定,便于输送。
【专利说明】一种差速器输送吊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输送吊具。

【背景技术】
[0002]差速器将经过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传输的动力输送到两侧的半轴,并且向两侧的半轴输送动力时,允许两侧的半轴以不同的转速旋转,在车轮两边不等距行驶时,减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装配时,要先上线到线外压力机压装差速器前端圆锥滚子轴承、后端圆锥滚子轴承,之后上线到拼装台上进行轴系的拼装,最后通过机器人合抱轴系上线装配。如果采用人工手动上料,每台差速器操作人员需要上料两次,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效率,并且在人员搬运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急需一种对差速器实现快速、稳定固定的差速器输送吊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差速器运输吊具能够实现差速器的快速、稳定的固定,便于输送。
[0004]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差速器输送吊具,包括顶部、底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的侧部、多个与所述底部固定连接的限位件,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差速器的齿轮的容纳空间,所述底部具有供差速器的中轴伸出的通孔,所述侧部具有宽度大于所述齿轮的外径的进入口,所述齿轮的齿根处具有凹槽,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凹槽接触,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侧部在所述齿轮的齿的两侧对所述齿进行限位。
[0006]可选择的,所述侧部的内壁包括与所述进入口相接的进入壁、与所述进入壁相连接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的形状与所述齿轮的齿顶的形状一致。
[0007]可选择的,所述进入壁处设有倒角。
[0008]可选择的,所述限位件为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与所述限位壁相对应。
[0009]可选择的,所述侧部由两个对称设置、互不接触的侧板组成,所述进入壁、所述限位壁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上,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所述进入口。
[0010]可选择的,所述顶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吊板、连接杆、吊环,所述吊板与所述侧部固定连接。
[0011]可选择的,所述吊板的截面为梯形。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输送吊具,进入口的设置保证了差速器上料时可以快速摆放到位,通过底部和顶部形成的容纳空间对差速器进行容纳,限位件和侧部对差速器进行限位保证了差速器在吊具上只可能进行幅度较小的圆周运动,避免因人员操作不当,差速器从两侧滑落,造成人员伤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体现了差速器在吊具上的两个极限位置的状态);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只对吊板和手柄连接处进行了剖视);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部件俯视图(除去吊环、手柄和吊板)。
[0017]附图标记说明:1_顶部,Il-吊板,12-连接杆,13-吊环,2_底部,21-通孔,3_侧部,31 -进入口,32-进入壁,33-限位壁,34-倒角,4-限位件,5-容纳空间,6-差速器,61 -齿轮,62-齿顶,63-齿根,64-凹槽,65-中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19]如图1、2所示,差速器6输送吊具,包括顶部1、底部2、两端分别连接顶部I与底部2的侧部3、多个与底部2固定连接的限位件4,顶部I与底部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差速器6的齿轮61的容纳空间5,底部2具有供差速器6的中轴65伸出的通孔21,侧部3具有宽度大于齿轮61的外径的进入口 31,齿轮61的齿根63处具有凹槽64,限位件4与凹槽64接触,限位件4与侧部3在齿轮61的齿的两侧对齿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6输送吊具,进入口 31的设置保证了差速器6上料时可以轻松摆放到位,通过底部2和顶部I形成的容纳空间5对差速器6进行容纳,限位件4和侧部3对差速器6进行限位保证了差速器6在吊具上只可能进行幅度较小的圆周运动,避免因人员操作不当,差速器6从两侧滑落,造成人员伤亡。
[0020]如图3所示,侧部3的内壁可以为宽度固定的形状,也可以自进入口 31向内呈收缩状,优选的,侧部3的内壁包括与进入口 31相接的进入壁32、与进入壁32相连接的限位壁33,限位壁33的形状与齿轮6的齿顶62的形状一致。采用上述结构的吊具,既方便差速器6取料,又防止因人员操作过猛,差速器6从非取料侧滑落。优选的,进入壁32处设有倒角34。倒角34便于差速器6的装入与取出,能够避免对差速器6的划伤。优选的,侧部3由两个对称设置、互不接触的侧板组成,进入壁32、限位壁33分别位于两个侧板上,两个侧板之间形成进入口 31。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吊具的质心位于中间,保证吊具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1]限位件4可以是凸台,可以为矩形、柱状,限位件4可与底板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限位销、螺栓等。优选的,限位件4为限位销,限位销与限位壁33相对应。限位件4与限位壁33配合实现差速器6的齿轮61的固定,允许差速器6进行水平面的转动,限制了差速器6水平方向大幅度的移动。
[0022]优选的,顶部I包括依次连接的吊板11、连接杆12、吊环13,吊板11与侧部3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机构的顶部I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吊环13可用于与输送线相连接,实现吊具的整体移动。
[0023]吊板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U形、矩形、圆弧形等形状,优选的,吊板11的截面为梯形。采用梯形的吊板11,形成了上小下大的结构,提供了较大的容纳空间5,便于差速器6的取出。
[0024]实际使用时,吊具通过吊环13与气动平衡吊相连,通过操控气动平衡吊按钮,控制差速器6吊具的移动,整个操作过程既安全又方便,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人员因操作失误或其他因素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操作人员在取料时,右手握住手柄,左手操作气动平衡葫芦下降按钮控制吊具下降。当吊具上升时,齿轮61的下端面完全与底部2贴合,当操作人员将差速器6移动到托盘位置时,操作气动平衡吊下降按钮,放置差速器6,取回吊具。
[0025]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差速器输送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底部、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的侧部、多个与所述底部固定连接的限位件,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差速器的齿轮的容纳空间,所述底部具有供差速器的中轴伸出的通孔,所述侧部具有宽度大于所述齿轮的外径的进入口,所述齿轮的齿根处具有凹槽,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凹槽接触,所述限位件与所述侧部在所述齿轮的齿的两侧对所述齿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输送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的内壁包括与所述进入口相接的进入壁、与所述进入壁相连接的限位壁,所述限位壁的形状与所述齿轮的齿顶的形状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输送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壁处设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输送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限位销,所述限位销与所述限位壁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输送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由两个对称设置、互不接触的侧板组成,所述进入壁、所述限位壁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上,两个所述侧板之间形成所述进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输送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吊板、连接杆、吊环,所述吊板与所述侧部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速器输送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板的截面为梯形。
【文档编号】B66C1/10GK204079214SQ20142039376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魏本堂, 朱奇林, 吴成龙, 赵贺金, 曹金贵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