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02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导弹或火箭发射的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发射新装置。

背景技术:
:至今,发射导弹或火箭(以下简称发射物)的方法是:将其竖立于发射架中,点燃燃料剧烈喷燃产生强大推力,使其升空飞向预定目标。这种发射方式,因发射物由静态到开始升空阶段,就已经消耗掉其本身携带的大量燃料,这样就导致其飞行距离缩短;另一方面,由于发射物喷燃的大量气体因周围无遮挡而很快向四周散开,致使燃气产生的大量能量没能聚集利用,造成巨大浪费;同时因为喷燃气的剧烈震动,会引起导弹上升的姿态不稳定,易导致难控制或失败。这种发射方法可简称为“散能静态发射”,其缺陷是:耗能巨大,飞行距离缩短,制造和飞行成本大,发射效率不高。为了克服其缺陷,人们发明了“聚能动态发射”的方法,其具有节能和发射效率较高的特点。在聚能动态发射的领域中,以人们目前公认较理想的《US2008/0148927A1燃气导弹发射装置》为例,其仍有不够理想之处,具体表现在:1、由于此装置的发射长筒是完整固定的长筒,所以向其内部放入或取出导弹极不方便,加注燃料也不方便;2、为了使导弹发射稳定,其设置了多个与导弹外壁固定、与发射长筒内壁滑动的构件,形成结构复杂而零散,重要的是:其在导弹飞离发射长筒时,因需脱离导弹外壁,就必须消耗掉导弹上升的一部分动力,也就影响了飞行距离;3、托顶导弹上升的滑板无防止导弹上升时因震动而产生水平转动的设置,导弹飞出长筒时定向翼会与沿扣发生碰撞影响发射效果;4、发射长筒上部的排气孔离顶端过近且面积过小,导致托顶导弹的滑板因减速过迟和过慢,会造成与沿扣猛力碰撞,引起破损或不经久耐用;5、无可自动开启导弹发动机工作和自动点火功能,使点火装置复杂且不易控制:6、因燃料喷嘴过少,故难以适应不同发射物的动态发射时所需燃气供量变化的要求。7、对发射物的局限性较大,比如不能发射捆绑式火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射新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多,发射效率高且节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聚集能量使发射物开始升空后,自动点燃自身携带的燃料进入正式飞行。具体是:一种发射新装置主要由发射长筒、中空无底活塞和压喷装置构成,其特征为:所述发射长筒的下半部设置有可开可关的瓦形门扇,其一边与门洞的一侧活动连接,另一边设有门扣,底部有承重轮,以上装置有利于发射物的放入或取出,并便利于向发射物加注燃料,在门区的外壁固定有9道弧形门箍,瓦形门扇外壁也有9道可装可卸的弧形门箍,二者可构成牢固圆形门箍,以增加门区的强度;在发射长筒的上部设有多个排除燃气的窗口,以减缓中空无底活塞继续上升的速度,在窗口的上部设有可供水平放置和调节进出的10个长方形扶挡块的插口(图6),其可根据发射物的形状调整放入扶挡块的个数和位置;与扶挡块配套使用的自动点火构件,由稍固定于发射物的横金属片、电源线、调节杆和点火桩构成(图4);扶挡块有如下功能:1、可使发射物在发射长筒中稳定上升和顺利飞出;2、可拉动点火桩,使发射物的发动机启动并点火;3、可阻挡中空无底活塞冲出筒外,并由此自动回落原处;4、其可向筒内调节距离,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直径的发射物的发射。在发射长筒过直径两端于内壁上分别有1条竖直长窄梁;所述中空无底活塞为中空无底的圆台,其四周外壁与发射长筒的内壁配套,在其台面过一直径的两端的侧壁上分别有1条竖直窄槽与发射长筒内壁的窄长梁相配套,使其只能在发射长筒中垂直上下运动而不能水平转动,其台面上有1同心圆坑和3条相互等距的长槽和3个短槽,当3定向翼导弹放上后,其尾端进入圆坑中,定向翼进入3条长槽中(图1),防止导弹上升时水平转动,使其飞离发射长筒时尾翼不与顶部的扶挡块相撞,并确保无误拉动点火桩,实现自动开启发动机和点火。为适用多种发射物的稳定发射,特给中空无底活塞的台面上配有可更换的3种圆孔垫片(图7A、图8A、图9A),其大圆孔周边底部有3个凸起的短桩,可放入中空无底活塞台面上的3个短槽中,使发射物上升时不水平转动,它们可分别与3种位置的扶挡块(图7B、图8B、图9B)相配套,并依次供3定向翼导弹和3捆绑式火箭、4定向翼导弹和4捆绑式火箭、5捆绑式火箭发射之用;所述压喷装置由高压泵、燃料贮备容器、喷嘴、喷嘴开关、喷燃开关和燃料导管构成,其中喷嘴有多个,可根据发射物的重量大小,开启喷嘴的个数,以达到能量可控的节能目的,如(图1)所示的下部分。以上所述的发射长筒、中空无底活塞、弧形门箍、3种圆孔垫片、喷嘴、喷燃开关和底座台面均由轻质耐高温的材料制成。发射新装置具有以下特点:1、能充分利用燃料,节能显著;2、功能多、性能可靠,发射效率高;3、增加了发射物飞行的速度和距离,降低了制造和飞行的成本;4、适用于多种规格,不同类型发射物的发射;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6、免除了整套遥控开启发动机和点火的设备,使点火更直接更可靠;7、由于发射物是在筒内发射和有了较大的初速度,因此减少了因天气等因素对发射的影响和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发射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在中空无底活塞和扶挡块共同作用下,发射物平稳上升示意图图3中空无底活塞结构示意图图4与扶挡块配用的开启发动机和自动点火构件示意图图5弧形门箍示意图图6发射长筒顶部扶挡块插口位置分布示意图图7A为供发射3捆绑式火箭配用的圆孔垫片示意图图7B为与图7A圆孔垫片相配用的扶挡块位置示意图图8A为供发射4定向翼导弹或4捆绑式火箭配用的圆孔垫片示意图图8B为与图8A圆孔垫片相配用的扶挡块位置示意图图9A为了供发射5捆绑式火箭配用的圆孔垫片示意图图9B为与图9A圆孔垫片相配用的扶挡块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发射长筒7、定向翼槽13、喷嘴开关19、内侧壁窄长梁2、瓦形门扇8、门扣14、喷燃开关20、排气窗口3、导弹9、扶挡块插口15、压喷装置21、短桩4、中空无底活塞10、扶挡块16、喷嘴22、短槽5、圆坑11、扶挡块调节钮17、膨胀气体6、定向翼12、点火桩18、外侧壁槽具体实施方式:首先以发射具有3定向翼的导弹为例:将发射长筒1的瓦形门扇2打开,使导弹3头部先入筒内,再将其逐渐上举,将弹尾放入中空无底活塞4台面上的圆坑5中,3个定向翼6进入定向翼槽7中,关上门扇,扣上门扣8,再上好9道门箍(图5),在3号位置扶挡块插口9中插入扶挡块10,扭动扶挡块调节钮11,使其里端接近导弹的外径,再根据天气等因素所需发射导弹的初速度的大小调节点火桩12位置高低,再根据导弹的重量开启喷嘴开关13的个数,按下喷燃开关14,开动压喷装置15,此时各个喷嘴16同时喷燃,产生的大量膨胀气体17使中空无底活塞和导弹由静止开始上升,随着膨胀气体剧烈增加,在中空无底活塞外侧壁槽18、发射长筒内壁窄长梁19和扶挡块的共同作用下,导弹平稳高速上升(图2),当其尾部飞离发射长筒的一刹那,点火桩被扶挡块向下拉动,此时导弹的发动机开始工作并被点火,从此导弹喷燃自身携带的燃料进入正式飞行。而中空无底活塞越过排气窗口20区域时,其下边的大量燃气从窗口迅速排出,很快减速,被扶挡块挡住后又自动回落原处。再以发射5捆绑式火箭为例,先打开瓦形门扇,将5圆孔垫片(图9A)放置在中空无底活塞台面上,使其底部短桩21放入中空无底活塞上的短槽22中,再将火箭顶部送入筒内,继续上举,将火箭尾部的5个喷燃口放入圆孔垫片的5圆孔中,关上门扇,扣上门扣,上妥9道门箍,在5号位置扶挡块插口中放入扶挡块……,此后的操作程序和发射状态与发射3定向翼导弹的操作程序和发射状态完全相同。由以上实施例可看出:此发射新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发射效率高,而且节能,可显著降低发射物的制造和飞行成本,使飞行速度更高距离更远,是今后发射领域理想的发射装置,值得推广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