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试验弹地通信电缆自动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218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武器水下发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试验弹地通信电缆自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战争越来越重视对敌的精确打击和对自己的隐身保护。潜射导弹在这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点,兼有潜艇的隐蔽性好、机动范围大、生存能力强的特点和导弹射程远、打击精度高、破坏性强的优点。水下发射试验的目的:获取在真实海洋环境下,在潜艇平台上发射时,导弹在水中的运动特性;获得弹的出筒过程流体动力学特性和运动参数;研究艇速、水深等单因素变化对流体动力特性、出筒载荷和出筒姿态的影响程度。导弹表面动态压力和内弹道的测试是模型弹水下发射试验的重点,为了完成测试目的,模型弹内部需安装大量的测量传感器、变换器。常规的有线测试方法需将全部测试信号通过电缆引到陆上测量系统进行测量,此方法中测点种类和数目受到电缆的制约。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固态存储器技术在缩比模型弹水下发射试验中得到应用,大大减少了试验中信号电缆的使用数量。但是为了实现对固态存储器的监控、供电和数据读取,在导弹和地面设备之间仍然需要保留一定数量的控制通信电缆。控制通信电缆需穿过导弹、发射筒、水介质。发射筒内的脱落电缆需经历发射气体高温高压的考验和水介质的浸泡,而且需要经过多次转接和密封,对电缆的制作和防护提出极高的要求。由于导弹发射过程尾部带有随飞电缆,会局部改变导弹流体外形,影响试验效果。在导弹水中滑行段和出水段,由于随飞电缆的随机摆动,会产生大量气泡,影响导弹表面动态压力,严重时会直接导致试验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模型弹水下发射试验中,随飞电缆影响试验效果,易造成试验失败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弹地通信电缆自动分离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导弹尾部随飞电缆自动脱落,彻底避免了电缆对导弹姿态和表面水动压力分布的影响。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下试验弹地通信电缆自动分离装置,包括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弹尾圆形转接板、弹尾脱插插头、锁扣、脱落电缆、铁链、发射筒脱插插头、操作口盖、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和钢丝绳;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上部与弹尾圆形转接板固定连接,下部穿过弹尾圆形转接板和弹体尾部伸出至弹体下方;弹尾圆形转接板固定在弹体尾部的上端;弹尾脱插插头套装在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下部的外表面上;钢丝绳的两端均固定在弹尾脱插插头的外表面上;锁扣固定在钢丝绳上;铁链的上端与锁扣固定连接,下端与发射筒底固定连接;脱落电缆的一端与弹尾脱插插头固定连接,通过弹尾脱插插头与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连接;脱落电缆的另一端与发射筒脱插插头固定连接;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的左部与操作口盖固定连接,右部穿过操作口盖伸入发射筒壁内部;操作口盖固定在发射筒壁的左端;发射筒脱插插头固定在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的右部。如上所述的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和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均采用航天825厂生产的55芯玻璃封接水密插座;弹尾脱插插头和发射筒脱插插头均采用航天825厂生产的与55芯玻璃封接水密插座配套的水密插头实现。如上所述的弹尾圆形转接板和操作口盖均为圆环形结构,中心为安装孔。如上所述的脱落电缆采取内层隔热橡胶,外层玻璃丝带包裹的防护方式。如上所述的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弹尾圆形转接板、弹尾脱插插头、锁扣、脱落电缆、发射筒脱插插头、操作口盖、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和钢丝绳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实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包括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弹尾圆形转接板、弹尾脱插插头、锁扣、脱落电缆、铁链、发射筒脱插插头、操作口盖、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和钢丝绳。本发明彻底消除了随飞电缆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降低了试验成本、加快了试验进度,取得了很好效果。成本低廉、便于操作,可大大降低试验现场工作强度,提高试验进度,缩短导弹武器研制进度。通过合理的隔热防护解决了发射筒内的脱落电缆重复使用的问题。整个弹地通信电缆自动分离装置的可靠性极高,能重复使用,极大的降低了试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水下试验弹地通信电缆自动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2.弹尾圆形转接板,3.弹尾脱插插头,4.锁扣,5.脱落电缆,6.铁链,7.发射筒脱插插头,8.操作口盖,9.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0.钢丝绳,11.弹体尾部,12.发射筒底,13.发射筒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水下试验弹地通信电缆自动分离装置,包括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弹尾圆形转接板2、弹尾脱插插头3、锁扣4、脱落电缆5、铁链6、发射筒脱插插头7、操作口盖8、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9和钢丝绳10。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上部与弹尾圆形转接板2固定连接,下部穿过弹尾圆形转接板2和弹体尾部11伸出至弹体下方。弹尾圆形转接板2固定在弹体尾部11的上端。弹尾脱插插头3套装在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下部的外表面上。钢丝绳10的两端均固定在弹尾脱插插头3的外表面上。锁扣4固定在钢丝绳10上。铁链6的上端与锁扣4固定连接,下端与发射筒底12固定连接。脱落电缆5的一端与弹尾脱插插头3固定连接,通过弹尾脱插插头3与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连接。脱落电缆5的另一端与发射筒脱插插头7固定连接。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9的左部与操作口盖8固定连接,右部穿过操作口盖8伸入发射筒壁13内部。操作口盖8固定在发射筒壁13的左端。发射筒脱插插头7固定在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9的右部。在本实施例中,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和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9均采用航天825厂生产的55芯玻璃封接水密插座。弹尾脱插插头3和发射筒脱插插头7均采用航天825厂生产的与55芯玻璃封接水密插座配套的水密插头实现。弹尾圆形转接板2和操作口盖8均为圆环形结构,中心为安装孔,分别用于穿过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和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9。脱落电缆5采取内层隔热橡胶,外层玻璃丝带包裹的防护方式。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弹尾圆形转接板2、弹尾脱插插头3、锁扣4、脱落电缆5、发射筒脱插插头7、操作口盖8、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9和钢丝绳10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实现。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1.将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与弹尾圆形转接板2组装;2.将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9与操作口盖8组装;3.在发射筒底12安装铁链6;4.将脱落电缆5采取内层隔热橡胶,外层玻璃丝带包裹的防护方式处理;5.将弹尾脱插插头3与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连接;6.将弹尾圆形转接板2安装于弹体尾部11,弹体气密检查合格后,模型弹装填至发射筒;7.将发射筒内脱落电缆5的一端安装于弹尾脱插插头3,绑扎固定;8.模型弹装填至发射筒;9.在发射筒电缆操作口盖处将手伸进发射筒内,用锁扣4将钢丝绳10与铁链6连接,通过锁扣4调节钢丝绳10与铁链6的连接位置,使钢丝绳10与铁链6尽量绷直,避免因燃气对铁链6的冲击,造成铁链6摆动幅度过大,弹尾脱插插头3容易撞击发射筒壁13,导致弹尾脱插插头3变形无法重复使用;10.将发射筒内脱落电缆5的另一端与发射筒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9连接;11.安装操作口盖8,发射筒气密检查合格后即可开展试验;12.试验前通过脱落电缆5完成对弹上设备的供电和状态检测;然后将发射筒下潜至水下指定深度,导弹弹射动力装置点火后,弹体向上飞行;铁链6拉动钢丝绳10,带动弹尾脱插插头3与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分离,脱落电缆5随之与弹尾玻璃封接穿墙式插座1分离;弹上设备自主工作,依靠弹上电池供电,脱落电缆5从导弹尾部分离装置处脱落后留在发射筒内,彻底避免了随飞电缆对导弹姿态和表面压力的干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