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气自动视觉对位硬对硬贴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917阅读:1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气自动视觉对位硬对硬贴合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显示屏贴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气自动视觉对位硬对硬贴合机。



背景技术:

TP,即touch panel的缩写,CCD即图像传感器;触摸屏作为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方式,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在移动终端中采用触摸屏技术也很普遍,如现有的大部分手机显示屏上均设有触摸屏,用户只需触动触摸屏就可以完成对手机的操作,使用过程方便快捷。在移动终端上设置触摸屏,需要将触摸屏贴合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以便通过点击触摸屏来完成对移动终端的操作,在触摸屏贴合技术中,为了避免触摸屏和显示屏之间的出现气泡等情况,一般会在真空腔体内进行触摸屏和显示屏的贴合。然而这种真空贴合设备不仅存在结构复杂,而且成本高等缺点,如果存在漏气的现象,会使触摸屏和显示屏之间出现气泡,而且还会使触摸屏和显示屏对位不准确,影响贴合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自动视觉对位硬对硬贴合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气自动视觉对位硬对硬贴合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CCD视觉装置,设于机架底部的 安装板,设于安装板上的旋转压合机构、斜边升降平台和凸轮压轮组;设于斜边升降平台下方且与斜边升降平台相连接的精密调位平台。

进一步,所述机架由一块面板、一块支撑背板及两块支撑架组合而成,所述支撑背板及两块支撑架均与面板的下方且与面板的下表面相连接。

CCD视觉装置包括:光源控制器,四套CCD位置微调滑台,四套CCD,四套镜头,显示器;所述光源控制器及四套CCD位置微调滑台均设于面板的上表面上,每套CCD微调滑台上设有一套CCD,每套CCD下方设有一套镜头;显示器及TP吸附真空表、模组吸附真空表均设于支撑背板的内表面上。

凸轮压轮组包括:设于安装板上的水平轴驱动伺服电机、水平轴丝杆及水平左右直线导轨;支架,设于支架上端部内的压轮胶辊,与压合胶辊相连接且位于安装板下方的压轮恒力气缸;设于支架下端侧外壁上的凸轮上下直线导轨,与凸轮上下直线导轨相连接的压合凸轮,与压合凸轮相连接的凸轮轴马达减速机,与凸轮轴马达减速机相连接的凸轮轴驱动马达;凸轮上下直线导轨上设有左右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上侧连接固定于凸轮上下直线导轨上侧的复位弹簧上拉螺钉上,下侧连接固定在凸轮上下直线导轨下侧的复位弹簧下拉螺钉上;压轮恒力气缸上设有气缸缓冲器及气缸极限传感器,凸轮上限传感器固定于压合凸轮的右侧,凸轮下限及原点感应器安装在支架右侧且位于凸轮上下直线导轨侧边,凸轮原点感应器在于凸轮下限感应器的上方。

旋转压合机构包括:安装支架,设于安装支架侧板上的翻转电机,与翻转电机相连接的联轴器;设于安装支架底板上的带法兰盘的固定轴承,与联轴器相连接的翻转轴,所述翻转轴与联轴器的连接处位于固定轴承内,设于翻转轴末端的翻转旋转接头;设于安装支架底板上的翻转吸板及CCD背光源;设于安装支架底板上且位于翻转吸板侧边的翻转原点传感器及翻转极限 传感器,所述翻转极限传感器位于翻转原点传感器下方。

斜边升降平台包括:XXY对位平台,设于XXY对位平台上的升降台;设于升降台前表面上的支撑上下线直线滑轨、支撑上下电机及相机光源;设于升降台一端部的支撑上下齿条及支撑上下齿轮;设于升降台上表面的模组吸板及产品斜面支撑块。

有益技术效果:该CCD视觉装置功能齐全,TP和模组可以选择对边或同边拍照,最终实现自动调整背光源位置的动作;旋转压合机构结构简单,通过原点和正极限信号,保证原点位置的活动范围,人工放入TP,翻转吸板吸住,等待进入旋转贴合动作;凸轮压轮组机构设计新颖,通过水平轴驱动伺服电机控制压轮胶辊水平移动,凸轮轴驱动马达通过凸轮轴马达减速机控制压合凸轮,联合连接在压轮胶辊底面的压轮恒力气缸,实现压合凸轮压合动作,压合凸轮下压时,与压轮恒力气缸形成压力,TP和模组贴合时,就是通过控制压力的大小实现贴合动作;通过连接在凸轮上下直线导轨上的凸轮复位弹簧,压合动作完成后,压合凸轮松开,实现压轮胶辊复位上升的动作;设置斜边升降平台,根据凸轮压轮组的水平移动距离相应下降高度来完成贴合动作,压完后,凸轮压轮组的压合凸轮上升回到原位,斜边升降平台的升降台顶起成品,从而完成整个贴合过程。同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贴合效率及降低了成品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CCD视觉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压轮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轮压轮组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压合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斜边升降平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大气自动视觉对位硬对硬贴合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上的CCD视觉装置2,设于机架底部的安装板3,设于安装板上的旋转压合机构4、斜边升降平台5和凸轮压轮组6;设于斜边升降平台下方且与斜边升降平台相连接的精密调位平台7。

所述机架1由一块面板101、一块支撑背板102及两块支撑架103组合而成,所述支撑背板及两块支撑架均与面板的下方且与面板的下表面相连接。

如图2所示,CCD视觉装置2包括:光源控制器201,四套CCD位置微调滑台202,四套CCD 203,四套镜头204,显示器206,;所述光源控制器201及四套CCD位置微调滑台202均设于面板101的上表面上,每套CCD微调滑台上设有一套CCD,每套CCD下方设有一套镜头;显示器206均设于支撑背板102的内表面上。

如图3-4所示,凸轮压轮组6包括:设于安装板3上的水平轴驱动伺服电机601、水平轴丝杆602及水平左右直线导轨603;支架604,设于支架上端部内的压轮胶辊605,与压合胶辊605相连接且位于安装板下方的压轮恒力气缸606;设于支架下端侧外壁上的凸轮上下直线导轨607,与凸轮上下直线导轨相连接的压合凸轮608,与压合凸轮相连接的凸轮轴马达减速机609,与凸轮轴马达减速机相连接的凸轮轴驱动马达610;凸轮上下直线导 轨上设有左(右)复位弹簧611,复位弹簧上侧连接固定于凸轮上下直线导轨上侧的复位弹簧上拉螺钉614上,下侧连接固定在凸轮上下直线导轨下侧的复位弹簧下拉螺钉615上;压轮恒力气缸上设有气缸缓冲器612及气缸极限传感器613,凸轮上限传感器618固定于压合凸轮的右侧,凸轮下限感应器616和原点感应器617安装在支架604右侧且位于凸轮上下直线导轨607侧边,凸轮原点感应器617在于凸轮下限感应器616的上方。水平轴伺服电机601控制固定在水平左右直线导轨603上的水平轴丝杆602,实现凸轮压轮组的水平移动。

凸轮轴驱动马达610通过凸轮轴马达减速机609控制压合凸轮608,并压合压轮恒力气缸606,实现压合凸轮608压合动作。同时凸轮压轮组6上的复位弹簧611、凸轮上下直线导轨607组成复位结构;压合凸轮608通过控制压轮恒力气缸606下压实现凸轮压轮组整体下降;压轮胶辊605下压,压合凸轮608下压时,与压轮恒力气缸606形成压力,TP和模组贴合时就是通过控制压力的大小实现贴合动作;该凸轮复位弹簧611作用是,在压合动作完成后,压合凸轮608松开,实现压轮胶辊605的复位上升动作。

如图5所示,旋转压合机构4包括:安装支架401,设于安装支架侧板上的翻转电机402,与翻转电机相连接的联轴器403;设于安装支架底板上的带法兰盘的固定轴承404,与联轴器相连接的翻转轴405,所述翻转轴与联轴器的连接处位于固定轴承404内,设于翻转轴末端的翻转旋转接头405;设于安装支架底板上的翻转吸板406及CCD背光源407;设于安装支架底板上且位于翻转吸板侧边的翻转原点传感器408及翻转极限传感器409,所述翻转极限传感器位于翻转原点传感器下方。

旋转压合机构4的翻转原点传感器408及翻转极限传感器409,保证翻 转轴405原点位置的活动范围;翻转吸板406气源由翻转旋转接头405接入,人工放入TP,翻转吸板406吸住TP,等待斜边升降平台5放置好模块,视觉自动对位调整,即可进入下一步:翻转至待贴合位。

如图6所示,斜边升降平台5包括:设于精密调位平台7上的XXY对位平台501,设于XXY对位平台上的升降台502;设于升降台前表面上的支撑上下线直线滑轨503、支撑上下电机504及相机光源505;设于升降台一端部的支撑上下齿条506及支撑上下齿轮507;设于升降台上表面的模组吸板508及产品斜面支撑块509;通过支撑上下电机504控制支撑上下齿轮507,从而控制支撑上下齿条506上升或下降,最终通过支撑上下直线滑轨503来实现升降动作。

贴合时,凸轮轴驱动马达610下压至下压位,贴合开始,斜边升降平台5的升降台502根据压轮的水平移动距离相应下降高度来完成贴合动作,贴合完毕后凸轮轴驱动马达610回到原点,水平轴驱动伺服电机601回到原点;模组吸板508卸掉真空,支撑上下电机504回原点,操作员取出成品。

安装在CCD视觉装置2中的其中两套CCD位置微调滑台202、CCD 203及镜头204位于旋转压合机构4上的CCD背光源407正上方;CCD视觉装置2中的另外两套CCD位置微调滑台202、CCD 203及镜头204位于斜边升降平台5的正上方;通过抓取对边或同边的拍照方式,比较TP和模组(背光源)的位置,最终通过精密调位平台7实现精密对位。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创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