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针织面料及使用该面料的手套、袜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1962阅读:1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针织面料及使用该面料的手套、袜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手套和袜子的面料一般为橡(塑)胶、布质、石棉等,以分别达到防水、防寒、清洁、休闲、运动、御寒或工作等功用,以功能性而言,又以橡(塑)胶手套及布质手套为使用的最为广泛,其中,橡(塑)胶手套虽具有其防水功效,而使用于一般清洁工作时配戴,然而,该橡(塑)胶手套却有与接触物品的触感性及透气性皆不佳的困扰,且因其是橡(塑)胶材质所制成,是以其与使用者手接触,易造成使用者手部湿、闷、热的不舒适感,久而久之,造成使用者的手部龟裂及粗糙。而再者,布质手套虽具有比橡(塑)胶手套触感与透气性较佳的特性,但因其是由若干纤维线材相互交错编织而成,故每一编织 线间皆会有网孔的存在,是以配戴时使用于具有水份或潮湿的工作时,因其不具防水性,故无法胜任,且因该布质手套因编织线间具有网孔的存在,以至于运用于休闲、运动或御寒时,不具有防水或保暖的功效。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既能防水、保温又能舒适感较好、有透气性的面料,用于生产手套和袜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针织面料,解决了现有技术没有既能防水、保温又能舒适感较好、有透气性的面料,用于生产手套和袜子的问题。

一种防水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表层、中间层和内层,所述内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交叉针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为功能性纱线,所述中间层为TPU膜和热熔胶复合而成,所述表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交叉针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线为尼龙线,所述第二纬线为艾伦线,所述表层、中间层和内层通过热熔粉热转换连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内层和表层为平纹编织结构。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为抗菌除臭棉线。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内层上设有保暖绒毛。

一种手套,包括手套本体,防滑颗粒和伸缩线,所述防滑颗粒设置在手套本体的手掌面及手指面,所述伸缩线设置在手套本体的手腕处,所述手套本体使用的是上述一种防水针织面料。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防护颗粒为胶粒。

一种袜子,包括袜子本体、防皲裂垫片和伸缩线,所述防皲裂垫片设置在袜子本体的脚跟部,所述伸缩线设置在袜子本体的脚踝处,所述袜子本体使用的是上述一种防水针织面料。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防皲裂垫片为包含中药的垫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针织面料;内层为功能性纱线层,使用抗菌除臭棉线,能够抗菌、除臭,中间层为TPU薄膜层,能够防水、透气、保温,外层为高温尼龙,能够耐高温,且尼龙的延伸性比较好;内层设有绒毛能够更加保暖,触感好,舒适度高;

2、手套本体的手掌面及手指面的防滑颗粒,防止拿起物品的时候滑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手套本体手腕处的伸缩线,使手套本体适应不同大小的手掌;

3、袜子本体的脚跟部的防皲裂垫片,是包含中药的垫片,可以解决脚根部的皲裂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针织面料的示意图。

图2为使用一种防水针织面料的手套的示意图。

图3为使用一种防水针织面料的袜子的示意图。

其中:1-表层、2-中间层、3-内层、4-手套本体、5-防滑颗粒、6-伸缩线、7-袜子本体、8-防皲裂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针织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表层1、中间层2和内层3,所述内层3和表层1为平纹编织结构,所述内层3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一上一下地交叉针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为功能性纱线,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为抗菌除臭棉线;所述中间层2为TPU膜和热熔胶复合而成,所述表层1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相互一上一下地交叉针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线为尼龙线,所述第二经线为防高温尼龙线;所述第二纬线为艾伦线,所述表层1、中间层2和内层3通过热熔粉热转换连接;所述内层3上设有保暖绒毛。

实施例1:

图2所示一种手套,包括手套本体4,防滑颗粒5和伸缩线6,所述防滑颗粒5设置在手套本体4的手掌面及手指面,所述伸缩线6设置在手套本体4的手腕处,所述手套本体4为上述一种防水针织面料;所述防护颗粒为胶粒。

实施例2:

图3所示一种袜子,包括袜子本体7、防皲裂垫片8和伸缩线6,所述防皲裂垫片8设置在袜子本体7的脚跟部,所述伸缩线6设置在袜子本体7的脚踝处,所述袜子上述的一种防水针织面料;所述防皲裂垫片8为包含中药的垫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