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665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复合伸缩部件的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从以往,已知有具有腰部分和下档部分的一次性尿布等穿着物品。在该一次性尿布等穿着物品中,为了使穿着感良好等,有时穿着物品的腰部分由可伸缩的复合伸缩部件形成。

作为用于制造复合伸缩部件的装置,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首先在规定的片体的表面涂布热熔材料。接着,在该片体的表面,弹性部件以沿片体的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被配置。然后,在覆盖弹性部件的状态下在所述片体的表面配置另外的片体。据此,在将弹性部件配置在片体间的状态下,接合片体之间以及片体与弹性部件而制造复合伸缩部件。

在该装置中,由于利用热熔材料接合片体之间以及片体与弹性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弹性部件在该接合时损伤。

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除了片体及弹性部件以外需要另外准备热熔材料,因此,需要将热熔材料涂布于片体的装置。因此,装置变得大型化和复杂化,并且,消耗电力会变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4/010340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弹性部件的损伤,又能简化装置来抑制消耗电力的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解决所述问题的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装置,用于将两个片体沿其长度方向一边搬送一边使这些片体之间以及这些片体与多个弹性部件互相接合,制造具有所述两个片体和被夹入该两个片体之间的多个弹性部件的复合伸缩部件,所述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接合装置,在将各所述弹性部件夹入被搬送的所述两个片体之间的状态下,熔接各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片体以及所述片体之间从而进行接合;以及引导装置,以使各所述弹性部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被夹在两个片体之间的方式,将这两个片体及各所述弹性部件引导至所述接合装置,其中,所述接合装置包括:搬送辊,具有绕规定的轴旋转并将被夹入了各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两个片体沿这些片体的长度方向搬送的外周面;以及夹压装置,与该搬送辊的外周面相向,并在与该外周面之间夹压被夹入了各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两个片体,所述接合装置在这些搬送辊与夹压装置之间对所述片体进行加热,在所述搬送辊的外周面形成有向所述夹压装置突出的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凸部呈沿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交叉的线延伸的形状,并且,所述凸部在与该搬送辊的搬送方向交叉的线上的互相隔开的位置具有沿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延伸的多个槽。

根据该装置,由于对片体之间以及片体与弹性部件进行加热及加压来熔接,因此,与使用热熔材料将它们接合的情况相比,无需准备热熔材料。此外,能够一边用搬送辊搬送被夹入了弹性部件的两个片体,一边将它们接合,因此,与设置用于涂布热熔材料的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装置,能够抑制消耗电力。

另一方面,在该装置中,需要夹压被夹入了弹性部件的两个片体,因加压有可能让弹性部件损伤。对此,在本装置中,在形成在搬送辊的外周面的凸部形成有沿搬送辊的搬送方向延伸的槽。因此,当用凸部和夹压部件夹压这些片体时,能够让弹性部件退避到该槽内。因此,能够将施加于弹性部件的压力抑制得较小来抑制弹性部件的损伤。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方法,使用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装置制造复合伸缩部件,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工序,利用所述引导装置,以使各所述弹性部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被夹在两个片体之间的方式,将两个片体及各弹性部件引导至所述接合装置;以及接合工序,利用所述夹压装置和所述凸部夹压被夹入了所述多个弹性部件的两个片体,并加热该被夹压的部分来熔接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片体以及所述片体之间从而进行接合,其中,在所述接合工序,在将所述搬送辊侧的片体中配置有所述弹性部件的部分的一部分以及各所述弹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分别插入于所述凸部的各槽的状态下,使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片体以及所述片体之间接合。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抑制弹性部件的损伤的情况下制造复合伸缩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伸缩部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的一部分。

图3是表示弹性部件的剖面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对应于图1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接合部的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1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装置的概略图。

图7是引导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引导部件的侧视图。

图9是引导部件的切口的放大图。

图10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表示砧辊的外周面的图。

图12是放大表示图11的一部分的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2的xiv-xiv线剖视图。

图15是使用了复合伸缩部件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5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凸部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凸部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凸部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凸部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图15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的其它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例子,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复合伸缩部件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伸缩部件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的一部分。

复合伸缩部件1包括:互相相向的长的两个片体2a、2b;以及可沿长度方向伸缩的多个长的弹性部件10。各弹性部件10以可沿各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伸缩的方式配置在两个片体2a、2b之间,即以在各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上伸缩的方式沿该长度方向延伸的状态被配置在两个片体2a、2b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弹性部件10在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互相以等间隔配置,并平行于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而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无纺布来作为两个片体2a、2b。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弹性部件10是将多个橡胶丝(纤维状弹性体)10a集合成束状的复合绞线,使用至少一部分橡胶丝10a的周围被覆盖层10b覆盖的部件。具体而言,多个橡胶丝10a中尤其配置在外周部分的橡胶丝10a被覆盖层10b覆盖。另外,也可以所有的橡胶丝10a被覆盖层10b覆盖。

作为橡胶丝10a的材质,例如可举出聚氨酯。此外,作为覆盖层10b的材质,例如可举出硅油、硬脂酸镁等润滑剂。

如图1所示,两个片体2a、2b之间以及两个片体2a、2b与弹性部件10在格子状的接合部4被接合。

图4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接合部。如这些图1及图4所示,接合部4具有多个第一接合部4a和多个第二接合部4b。

各第一接合部4a分别在两个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配置,沿这些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

各第二接合部4b也分别在两个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配置,沿这些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各第二接合部4b与各第一接合部4a交叉地延伸,据此,形成格子状的接合部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4a及第二接合部4b均相对于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倾斜。此外,该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小于45度的角度。例如,该倾斜角度被设定为30度。

此外,第一接合部4a及第二接合部4b呈相对于沿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直线分别对称的形状。此外,第一接合部4a及第二接合部4b被配置成第一接合部4a之间的隔开距离和第二接合部4b之间的隔开距离一致。伴随于此,接合部4划定对角线沿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菱形。尤其如上所述,伴随第一接合部4a及第二接合部4b以相对于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45度的角度倾斜的情况,成为沿该宽度方向延伸的菱形。并且,第一接合部4a与第二接合部4b的交叉点(以下,有时称为接合部侧交叉点)4c等间隔排列在沿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上,并且,等间隔排列在沿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各接合部4与所有的弹性部件10交叉,沿与弹性部件10的伸缩方向交叉的线而延伸。具体而言,各接合部4相对于配置有弹性部件10的区域,在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部分之间延伸。

各弹性部件10与接合部4在除接合部侧交叉点4c以外的部分、即从接合部侧交叉点4c离开的位置交叉,在该位置各弹性部件10与各片体2a、2b被接合。

使用将图1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5来具体地说明。

各弹性部件10被配置成分别通过各第一接合部4a上的相邻的接合部侧交叉点4c之间(例如,图5所示的接合部侧交叉点4c_1和接合部侧交叉点4c_2之间以及接合部侧交叉点4c_2与接合部侧交叉点4c_3之间)。即,各弹性部件10与各第一接合部4a的交叉点即第一弹性部件侧交叉点4d位于第一接合部4a上的相邻的接合部侧交叉点4c之间,在该位置4d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被接合。

同样,各弹性部件10被配置成分别通过各第二接合部4b上的相邻的接合部侧交叉点4c之间(例如,图5所示的接合部侧交叉点4c_4和接合部侧交叉点4c_2之间以及接合部侧交叉点4c_2与接合部侧交叉点4c_5之间)。即,各弹性部件10与各第二接合部4b的交叉点即第二弹性部件侧交叉点4e位于第二接合部4b上的相邻的接合部侧交叉点4c之间,在该位置4e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被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弹性部件10通过各第一接合部4a上的相邻的接合部侧交叉点4c、4c的中央以及各第二接合部4b上的相邻的接合部侧交叉点4c、4c的中央,在这些中央的位置与第一接合部4a及第二接合部4b交叉并与各片体2a、2b被接合。

并且,伴随于此,第一弹性部件侧交叉点4d和第二弹性部件侧交叉点4e交替地排列在沿两个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上。此外,各弹性部件10与接合部4的交叉点即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的接合点4d、4e在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配置。

在所述接合部4中,片体2a、2b之间以及片体2a、2b与弹性部件10通过熔接而互相被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通过超声波被熔接。

片体2a、2b之间的一部分熔融而互相被熔接从而被接合。另一方面,弹性部件10和片体2a、2b通过片体2a、2b的一部分熔融且弹性部件10中覆盖层10b熔融而互相被熔接。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熔点为约200℃的橡胶丝来作为橡胶丝10a,使用熔点比橡胶丝10a低的硬脂酸镁(熔点:约120℃)来作为覆盖层10b,在熔接弹性部件10和片体2a、2b时,橡胶丝10a不会熔融而覆盖层10b熔融而覆盖层10b和片体2a、2b被熔接。

(2)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装置

下面,说明用于制造所述复合伸缩部件1的制造装置。

图6是制造装置100的概略图。

制造装置100具有:在片体2a、2b之间夹入弹性部件10的状态下对弹性部件10和片体2a、2b、以及片体2a、2b之间进行超声波熔接而接合的接合装置200;将片体2a引导至接合装置200的第一引导辊(引导装置)102;将片体2b引导至接合装置200的第二引导辊(引导装置)104a、104b;将弹性部件10供给至接合装置200的弹性部件引导装置(引导装置)110;以及引导被接合的片体等、即复合伸缩部件1的第三引导辊106。

接合装置200具有砧辊(搬送辊)210和焊头(夹压装置)220。

砧辊210是绕沿垂直于图6的纸面的方向延伸的轴旋转的旋转部件。以下,将垂直于该图6的纸面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砧辊210通过旋转而在其外周面上以在由辊102、104a、104b引导的片体2a、2b之间夹入由弹性部件引导装置110引导的弹性部件10的状态搬送。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砧辊210在图6中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下,有时将夹入弹性部件10的片体2a、2b称为接合前片体。在砧辊210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212(参照图11)。凸部212的详细结构将在后述叙述。

焊头220是一边将由砧辊210搬送的接合前片体夹压于砧辊210的外周面之间(一边夹住一边加压)一边向该接合前片体施加超声波振动的装置。焊头220与砧辊210的外周面相向而被配置。在图6的例子中,与砧辊210的外周面的左侧的部分相向而被配置。在焊头220的远端设有向砧辊210的外周面施加超声波振动的输出部221。

焊头220一边将输出部221按压于接合前片体而在与砧辊210之间夹压接合前片体,一边向接合前片体施加超声波振动。据此,片体2a、2b分别熔融而互相被熔接。此外,弹性部件10也熔融而弹性部件10和片体2a、2b互相被熔接。具体而言,输出部221在与所述凸部212之间夹压接合前片体,在接合前片体中配置在该凸部212上的部分,将片体2a、2b之间以及弹性部件10和片体2a、2b之间互相接合。输出部221的远端呈平面状(参照图13、图14)。

在此,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覆盖层10b使用熔点低于橡胶丝10a的硬脂酸镁。因此,在熔接弹性部件10和片体2a、2b时,橡胶丝10a不会熔融而覆盖层10b熔融而覆盖层10b和片体2a、2b被熔接。

焊头220的远端221沿前后方向延伸,焊头220对于砧辊210的外周面,向砧辊210的旋转轴方向整体施加超声波振动。由砧辊210搬送接合前片体的期间,焊头220始终施加超声波振动。因此,伴随着砧辊210搬送接合前片体,接合前片体连续地被接合。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片体2a被第一引导辊102引导至砧辊210中焊头220的相反侧的部分p1的外周面。片体2a伴随砧辊210的旋转而沿砧辊210的外周面被搬送至焊头220侧。

片体2b被第二引导辊104a、104b导入到砧辊210中焊头220附近部分且相对于焊头220位于搬送方向上游侧的部分p2的外周面,其后被搬送到与焊头220相向的位置。

弹性部件10被弹性部件引导装置110在片体2a被导入砧辊210的位置p1和片体2b被导入砧辊210的位置p2之间的位置p3被导入到砧辊210的外周面。据此,弹性部件10以配置在片体2a、2b之间的状态被搬送到与焊头220相向的位置。

另外,位置p2可为从位置p3至与焊头220相向的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但优选靠与焊头220相向的位置,更优选接近与焊头220相向的位置的位置。此时,能够防止被导入到砧辊210的外周面的弹性部件10早期地被片体2b覆盖而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

弹性部件10以在前后方向上互相平行地排列的状态被导入到砧辊210的外周面,在砧辊210的外周面上,在先被导入到砧辊210的外周面的片体2a上沿其宽度方向互相平行地被载置。此外,弹性部件10以沿砧辊210的周向伸长的状态被导入到砧辊210。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10以伸长为自然状态的300%的状态(设自然状态为100%)被导入到砧辊210。

弹性部件引导装置110具有多个弹性部件引导辊111a、111b、111c和引导部件112。

弹性部件引导辊111a、111b、111c是分别可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旋转的旋转部件,将弹性部件10以相对于自然状态伸长300%的状态引导至砧辊210侧。

引导部件112将各弹性部件10以在前后方向上互相隔开的状态引导至砧辊210的外周面。

图7是引导部件112的俯视图。图8是引导部件112的侧视图。

如这些图7、图8及图6所示,引导部件112是平板状的部件。引导部件112具有与砧辊210的外周面的位置p3相向的远端和比远端从砧辊210离开而配置的基端,且沿接近及离开砧辊210的方向延伸,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而被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112的厚度(图8所示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设定得小,以使引导部件112和片体2a、2b不干扰,引导部件112呈薄板状。

在引导部件112的远端部分(砧辊210侧的部分)形成有以随着朝向远端而接近引导部件112的底面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114,引导部件112呈朝向远端变细的形状。

在倾斜部114的远端114a、即引导部件112的远端,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形成有多个切口114b。这些切口114b在前后方向上等间隔排列。如将图7的切口114b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9所示,这些切口114b呈从倾斜部114的远端114a向基端侧凹陷,开度为90度的v字状。这些切口114b为了将各弹性部件10沿前后方向以互相隔开的状态引导至砧辊210的外周面,将各弹性部件10可靠地定位并保持。这些切口114b与形成在砧辊210的后述的槽214相向而与槽214相同的间隔被设置,将弹性部件10分别引导至这些槽214。

如图6及图10所示,引导部件112被配置成侧视时倾斜部114的表面和位置p3的砧辊210的切线之间的角度θ1为90度以下。这是为了抑制弹性部件从各切口114b脱离。

具体而言,如果将倾斜部114的表面和位置p3的砧辊210的切线之间的角度设为90度以下,则如图10所示,可将在倾斜部114因收缩力而被施加于弹性部件10的力(向离开砧辊210的方向被拉的力)f1和在位置p3从砧辊210向弹性部件10施加的力f2(位置p3的沿砧辊的切线的力f2)的合力f10设为与倾斜部114的弹性部件10的搬送方向大致相反的朝向(朝向引导部件112的基端侧)的力。即,由于被按压于各切口114b的底部的方向的合力f10作用于弹性部件10,因此,在倾斜部114能够抑制弹性部件10从各切口114b脱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部114的表面和通过位置p3的砧辊210的切线中比位置p3位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部分的线l1的角度θ1被设定为大致90度,且如上所述地被设定在引导部件112与片体2a、2b不干扰的位置。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p3被设定为从通过砧辊210的中心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线向搬送方向下游侧约10度的位置,相对于引导部件112的底面的倾斜部114的角度θ2(参照图8)被设定为10度。

如图11所示,在砧辊210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212。凸部212被设置在砧辊210的外周面的整个周向上。凸部212具有对应于所述接合部4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接合部4呈菱形的格子状,凸部212具有与其对应的菱形的格子状。

具体而言,凸部212包含用于形成第一接合部4a的第一凸部212a和用于形成第二接合部4b的第二凸部212b。

第一凸部212a沿与砧辊210的周向(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第一方向)、即沿着与该周向交叉的线延伸,并互相平行且在该周向上等间隔配置有多个。第二凸部212b沿与砧辊210的周向及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第二方向)、即沿着与该周向交叉的线延伸,并互相平行且在砧辊210的周向上等间隔配置有多个。

各第一凸部212a和第二凸部212b相对于前后方向以小于45度的角度且对称的方式倾斜,且被设定为第一凸部212a之间的隔开距离和第二凸部212b之间的隔开距离相同,第一凸部212a与第二凸部212b的交叉点212c在沿前后方向及砧辊210的周向延伸的线上以等间隔排列。

如作为图11的一部分的放大图的图12、作为图12的xiii-xiii线剖视图的图13及作为图12的xiv-xiv线剖视图的图14所示,在第一凸部212a和第二凸部212b分别形成有分别向砧辊210的径向内侧凹陷的槽214(214a、214b)。如图13等所示,在第一凸部212a及第二凸部212b,在其长度方向上离开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多个槽214。

在这些槽214的内侧插通片体2a(配置在砧辊210侧的片体)中配置弹性部件10的部分。因此,对接合部4的弹性部件10的配置和对凸部212的槽的配置相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各第一凸部212a中与第二凸部212b的交叉点212c之间的部分,更详细而言,相邻的交叉点212c的中央的部分分别形成有沿砧辊210的周向延伸的槽(第一槽)214a。此外,在各第二凸部212b中与第一凸部212a的交叉点212c之间的部分,更详细而言,相邻的交叉点212c的中央的部分分别形成有槽(第二槽)214b。并且,这些槽214在沿砧辊210的周向延伸的线上以等间隔设置,且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上以等间隔设置。

片体2a中配置有弹性部件10的部分在被插入于各槽214内的状态被砧辊210搬送。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对应于各槽214的位置设置了切口114的引导部件112将弹性部件10分别引导至各槽214,因此,弹性部件10稳定地配置在片体2a上的适当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片体2a,而且弹性部件10的一部分也以插入到该槽214内的状态被砧辊210搬送。另外,也可只让片体2a以被插入的状态被搬送。

由此,通过在凸部212中配置弹性部件10的部分形成槽214,当接合时接合前片体被夹压时,被配置在接合前片体的弹性部件10的至少一部分处于退避到该槽的状态。因此,避免伴随夹压而弹性部件10被切断的情况。

但是,如果槽214的截面积过大,则有可能难以适当地使弹性部件10和片体2a、2b接合。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当自然长度的弹性部件10被配置在槽214时,弹性部件10的一部分从槽214向外侧突出,弹性部件10的剩下的部分被收容在槽214内。详细而言,用垂直于砧辊210的周向(搬送方向)的平面剖切槽214的剖面的形状被设定为:在弹性部件10以自然长度被配置在槽214的状态下,相对于连接槽214的开口端(q1、q2)的直线状的假想线l10,弹性部件10的一部分向砧辊21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而且,该槽214的所述剖面形状被设定为:当伸长300%的状态的弹性部件10被配置在槽214时,相对于连接槽214的开口端(q1、q2)的直线状的假想线l10,弹性部件10的一部分向砧辊210的径向外侧突出。作为此种槽214的剖面形状,如图14所示,优选大致v字状。而且,作为此种槽214的截面积s1,优选小于被配置的弹性部件10的截面积。

(3)制造方法

使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制造装置100制造复合伸缩部件1的方法包含引导工序和接合工序。

在引导工序,由第一引导辊102将片体2a引导至接合装置200,由第二引导辊104a、104b将片体2b引导至接合装置200,且由弹性部件引导装置110将弹性部件10引导至接合装置200。在该引导工序,在各弹性部件10以沿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互相平行地被配置在片体2a、2b之间的状态下,这些片体2a、2b及弹性部件10被搬送至接合装置20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这些片体2a、2b及弹性部件10被引导至砧辊210的外周面。

此外,通过引导部件112,片体2a中配置有弹性部件10的部分以及各弹性部件10的一部分分别被引导至形成在凸部212的槽214。

在接合工序,由焊头220和凸部212夹压接合前片体、即被夹入了弹性部件10的片体2a、2b,并且,从焊头220向凸部212侧施加超声波振动,对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以及片体2a、2b之间进行超声波熔接来接合。此时,砧辊210侧的片体2a中配置有弹性部件10的部分的一部分以及弹性部件10的一部分以被插入到槽214内的状态被熔接。

(4)穿着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图15是表示作为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复合伸缩部件1的使用例而使用了该复合伸缩部件1的一次性尿布(穿着物品)20的概略图。

一次性尿布20包括:具有配置在穿着者的腹部的前侧的前腹部21a和配置在穿着者的臀部侧的后背部21b的腰部21;以及配置在穿着者的下裆的裆部22。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伸缩部件1被使用于该前腹部21a及后背部21b。例如,以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与穿着时的腰方向(图15的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复合伸缩部件1被使用于前腹部21a及后背部21b。

图16是表示所述一次性尿布20的制造方法的图。该制造方法包括阶段1至阶段3。首先,在阶段1,准备将所述复合伸缩部件1沿搬送方向连接的一对连续体101。即,准备用于形成前腹部21a的连续体101和用于形成后背部21b的连续体101。然后,将两个连续体101以互相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沿这些连续体101的长度方向搬送,并且,将裆部22以其长度方向垂直于连续体101的长度方向的方式跨两个连续体101而放置。例如,将多个裆部22在搬送方向上隔开距离放置。然后,将裆部22和连续体101接合而形成接合体102(接合体形成工序)。

接着,在阶段2,在相邻的裆部22之间开设成为腿开口部的孔。然后,以宽度方向(垂直于连续体10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的中心线为折线,将接合体102以裆部22成为内侧的方式对折(对折工序)。

接着,在阶段3,将连续体101中位于相邻的裆部22的中间的部分重叠的部分沿垂直于连续体10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接合而形成侧封部ss(侧封工序),并且,沿侧封部中的切断线k切断连续体101(切断工序)。

由此,制造出腰部21(前腹部21a及后背部21b)由复合伸缩部件1构成且沿腰方向伸缩的一次性尿布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设成为腿开口部的工序也可在将裆部22接合于连续体101之前进行,也可不进行。此外,复合伸缩部件1的各弹性部件10可在对应于切断线k的部位附近利用热熔粘接剂粘接于两个片体2a、2b。由此,能够防止因沿着切断线k切断而引起的各弹性部件10的脱离。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伸缩部件1的制造装置包括:在片体2a、2b之间夹入各弹性部件10的状态下,对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之间以及片体2a、2b之间进行超声波熔接来接合的接合装置200;以及将各片体2a、2b以及各弹性部件10引导至接合装置200的第一引导辊102、第二引导辊104以及弹性部件引导装置110。并且,在接合装置200设有: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212,且具有将被夹入了弹性部件10的各片体2a、2b沿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搬送的外周面的砧辊210;以及具有向砧辊210施加超声波振动的输出部221的焊头220,利用这些输出部221和凸部212对弹性部件10和片体2a、2b之间以及片体2a、2b之间进行超声波熔接。

因此,与利用热熔材料接合它们的情况相比,无需准备热熔材料。此外,由于能够一边利用砧辊210搬送被夹入了弹性部件10的各片体2a、2b一边将它们接合,因此,与设置用于涂布热熔材料的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装置,并抑制消耗电力。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接合片体2a、2b之间以及片体2a、2b与弹性部件10之间。

在此,由于在超声波熔接中熔接对象物被加压,因此,加压时弹性部件10有可能受损伤。对此,在该制造装置100中,在与输出部221一起加压被夹入了弹性部件10的片体2a、2b的凸部212形成有所述槽214。因此,当加压时,能够使弹性部件10退避到槽214内。由此,能够将施加于弹性部件10的压力抑制得较小来抑制弹性部件10的损伤。

而且,在该制造装置100中,凸部212沿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各槽214在各凸部212被设置在其长度方向上互相隔开的位置。因此,利用各槽214来使弹性部件10退避,并能够将片体2a、2b之间沿与它们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连续地接合。因此,能够在抑制弹性部件10的损伤的情况下更牢固地接合片体2a、2b之间。

此外,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用垂直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平面剖切槽214的剖面形状被设定为:在弹性部件10以自然长度被配置在槽214的状态下,相对于连接槽214的开口端(q1、q2)的直线状的假想线l10,配置在该槽214的弹性部件10的一部分向砧辊210的径向外侧突出。

因此,在超声波熔接时,既能使弹性部件10退避到槽214内,又能适度地加压被配置在该槽的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之间来接合。因此,能够在抑制弹性部件10的损伤的情况下更可靠地接合片体2a、2b与弹性部件10之间。具体而言,能够一边适度地对弹性部件10中相对于连接槽214的开口端q1、q2的假想线l10突出于外侧的部分和片体2a、2b施加压力,一边使弹性部件10中相对于假想线l10位于内侧的部分、即收容在槽214内的部分退避到槽214的内侧(离开焊头220的一侧)。因此,既能确保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的接合力,又能抑制弹性部件10的破损。

尤其在槽214的所述剖面形状被设定为:当伸长300%的状态的弹性部件10被配置在槽214时,相对于连接槽214的开口端(q1、q2)的直线状的假想线l10,弹性部件10的一部分向砧辊210的径向外侧突出。

因此,能够在抑制弹性部件10的破损的情况下,更适当地对片体2a、2b和弹性部件10施加压力,能够将它们彼此更可靠地接合。

此外,使用分别具有多个弹性体10a和覆盖它们的覆盖层10b的部件来作为各弹性部件10,通过使覆盖层10b熔融来熔接片体2a、2b,从而接合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

因此,能够抑制弹性体10a因熔接而损伤。

此外,在将弹性部件10引导至砧辊210的弹性部件引导装置110设有引导部件112,该引导部件112从接近砧辊210的外周面的位置向离开的方向延伸,在使各弹性部件10在平行于砧辊210的轴的方向上互相隔开的状态下将各弹性部件10引导至砧辊210的外周面,在引导部件112的远端,在平行于砧辊的轴的方向上互相隔开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将各弹性部件10分别挂住的多个切口114b。

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在适当的位置、即在平行于砧辊的轴的方向上互相隔开的位置,将各弹性部件10引导至砧辊210。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切口114b被配置在与槽214相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将弹性部件10配置在各槽214,能够在熔接时使弹性部件10退避到槽214内来抑制弹性部件10的损伤。

此外,凸部212包括:沿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一凸部212a;以及沿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及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并与第一凸部212a交叉的多个第二凸部212b。

据此,利用凸部212形成的接合部4包括:沿与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交叉的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一接合部4a;以及沿与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并与各第一接合部4a分别交叉的多个第二接合部4b。

即,在沿不同方向延伸的接合部4a、4b,片体2a、2b之间被接合。因此,即使在从各种方向对复合伸缩部件1施加力的情况下,也能更可靠地抑制片体2a、2b之间或者片体2a、2b与弹性部件10之间剥离的情况。此外,由于第一接合部4a与第二接合部4b交叉,能够提高该交叉点4c附近的片体2a、2b之间的接合力,进而提高复合伸缩部件1的各位置的该接合力。

此外,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被设定为分别与垂直于砧辊210的周向(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

并且,据此,第一接合部4a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接合部4b的第二方向分别被设定为与垂直于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

因此,当第一接合部4a及第二接合部4b沿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被施加力时,能够减少该力中的垂直地作用于接合部4a、4b的力的成分,能够使垂直于各接合部4a、4b的方向的力变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片体2a、2b之间在这些接合部4a、4b被剥离的情况。

此外,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相对于垂直于搬送辊的搬送方向的方向以小于45度的角度倾斜。

因此,能够使第一接合部4a和第二接合部4b分别相对于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的方向)以小于45度的角度倾斜。

并且,据此,能够缩短在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上的弹性部件10与各接合部4a、4b的交叉点4d、4e、即弹性部件10与各片体2a、2b的接合点4d、4e的距离(邻接的接合点4d、4e间的距离)。因此,能够使在复合伸缩部件1未伸长的状态下在这些接合点4d、4e间产生的褶皱(皱纹)在所述伸缩方向上变得更细。由此,能够使触感更好。

此外,各第一凸部212a和各第二凸部212b的交叉点212c排列在沿砧辊210的周向(砧辊210的搬送方向)延伸的线上,并且,排列在沿垂直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并且,据此,各第一接合部4a与各第二接合部4b的交叉点4c排列在沿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上延伸的直线上,并且,排列在沿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因此,能够整齐地配置各第一接合部4a与各第二接合部4b的交叉点4c,由于在这些接合部4a、4b的交叉点4c间产生的褶皱造成的花纹变得有规则,因此,能够提高在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上的片体2a、2b之间的接合力。

各槽214被形成在各第一凸部212a和各第二凸部212b中除这些凸部212a、212b交叉的部分212c以外的部分。

因此,能够使各弹性部件10在除各第一接合部4a与各第二接合部4b的交叉点4c以外的部分与这些各第一接合部4a和各第二接合部4b交叉。

即,弹性部件10在第一接合部4a及第二接合部4b分别个别地接合于片体。因此,与弹性部件10在这些交叉点4c与这些接合部4a、4b交叉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的接合点的个数变多。因此,能够提高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的接合力。

此外,形成在第一凸部212a的槽214a和形成在第二凸部212b的槽214b排列在沿垂直于砧辊210的周向(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因此,能够使各弹性部件10与各第一接合部4a的交叉点4d和各弹性部件10与各第二接合部4b的交叉点4e排列在沿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因此,能够使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的接合点、即在各弹性部件侧交叉点4d、4e之间形成的褶皱排列在沿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由此,能够使外观良好。此外,能够使该方向上的触感良好。

此外,各槽214在砧辊210的周向(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上等间隔设置。

因此,使各弹性部件10与接合部4的交叉点、即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的接合点在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形成,能够使各弹性部件10与接合部4在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上等间隔交叉。

因此,能够使形成在弹性部件10和片体2a、2b的接合点4d、4e之间的褶皱的大小,具体而言,褶皱向外侧即垂直于片体2a、2b的方向突出的尺寸在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上均匀。因此,能够使外观及触感良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包含砧辊210及引导装置的制造装置100,在不让弹性部件10损伤的情况下能够以高接合力接合片体2a、2b之间以及片体2a、2b与弹性部件10之间,因此,通过利用该制造装置100制造复合伸缩部件1,从而能够制造出弹性部件10的损伤得到抑制且片体2a、2b与弹性部件10牢固地被接合的复合伸缩部件1。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可采用以下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槽214的剖面形状设为大致v字状的情况,但该剖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可为半圆等。此外,槽214的截面积可为配置的弹性部件10的截面积以上。

可利用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砧辊210、即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212且沿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搬送被夹入了弹性部件10的各片体2a、2b的外周面的搬送辊向片体2a、2b施加超声波振动。并且,代替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焊头220,可使用在远端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平面的部件来作为在与搬送辊的外周面、更详细而言与凸部212之间夹压片体2a、2b的夹压装置。此外,在此情况下,可从凸部212向所述平面施加超声波振动。

此外,所述引导部件112可以省略。

此外,可省略第一凸部212a和第二凸部212b的其中之一。此外,在此情况下,如图17所示,可使各凸部(单位凸部)512沿垂直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方向延伸。

据此,由于利用凸部512形成的片体2a、2b的接合部呈沿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因此,能够在该方向上提高片体2a、2b之间的接合力。

在此,如此地将凸部512设置成在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上互相平行的情况下,凸部512和焊头220的输出部221间歇地接触。因此,可能会发生大的振动以及噪音。

对此,如此地将凸部512设置成在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上互相平行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优选在砧辊210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砧辊210的旋转轴的方向)的端部设置辅助凸部519。

具体而言,不仅设置夹入弹性部件10并接合片体2a、2b之间的凸部512,而且另外还在砧辊210的外周面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用于只接合片体2a、2b之间的辅助凸部519。此外,将这些辅助凸部519设置成在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上处于相邻的凸部512之间。

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在砧辊210的宽度方向上互相隔开的多个(在图18的例子中为5个)辅助凸部509被设置成一列,在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上在相邻的凸部512之间该列设有3列。

由此,能够使包含凸部512和辅助凸部519的凸部与焊头220的输出部221更连续地接触。因此,能够将凸部和焊头220的输出部221开始抵接时产生的噪音及振动抑制得较小。

另外,辅助凸部519可沿砧辊210的搬送方向连续地设置。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使凸部和焊头220的输出部221连续地抵接。但是,辅助凸部519在砧辊2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较短。因此,当辅助凸部519与焊头220的输出部221抵接时,被夹在其间的片体2a、2b被施加比较大的压力而片体2a、2b容易破损。因此,如上所述,在将辅助凸部519沿砧辊210的搬送方向连续地设置的情况下,片体2a、2b会沿辅助凸部509破损,片体2a、2b有可能被分离为抵接于辅助凸部509的一侧和其它部分。因此,在有可能发生片体2a、2b的破损的情况下,优选如图18所示地间歇地设置辅助凸部509。

此外,利用辅助凸部509形成的片体2a、2b彼此被接合的部分在通过砧辊210后可被切除,或通过折弯等而作为复合伸缩部件的一部分而利用。

此外,如图19所示,可在砧辊210的外周面形成交叉图案区域a1和直图案区域a2,使凸部512从第一凸部212a与第二凸部212b的交叉点沿砧辊210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交叉图案区域a1是形成有具有第一凸部212a和所述第二凸部212b的凸部的区域,直图案区域a2是形成有图17所示的沿垂直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凸部(第三凸部)512的区域。由此,能够在交叉图案区域a1沿与宽度方向交叉的方向进一步提高片体2a、2b之间的接合力,并且,在直图案区域a2沿宽度方向提高片体2a、2b之间的接合力。

此外,在将这些片体2a、2b适用于所述一次性尿布20等穿着物品的腰部,并将直图案区域a2配置在腰部的缘部侧,其接合部504从腰部的内侧向缘部延伸而配置的情况下,通过形成在交叉图案区域a1的褶皱,能够使外观及触感良好,并且,通过形成在直图案区域a2的褶皱,能够形成朝向腰部的缘部外侧的开放空间,能够使通气性良好。即,在直图案区域a2,在各接合部504之间形成连通腰部的内侧和外侧的通道,因此,能够使通气性良好。

此外,可在砧辊210的外周面形成如图20所示的凸部612。

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代替图19中的交叉图案区域a1而在直图案区域a2以外的区域b1设置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交叉的锯齿状的线、即向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其中一侧和另一侧多次折弯并沿在砧辊2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线延伸的凸部612。

具体而言,在图20的例子中,在区域b1,凸部612包括在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上互相平行地排列的第一单位凸部612a和位于相邻的第一单位凸部612a之间并在所述搬送方向上互相平行地排列的第二单位凸部612b。并且,这些单位凸部612a、612b呈分别从砧辊210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砧辊210的旋转轴的方向)的其中一端向另一端交替地倾斜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其中一侧和另一侧而延伸的形状。此外,这些单位凸部612a、612b呈以沿砧辊2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线为基准对称的形状。

并且,在各单位凸部612a、612b,在倾斜方向变化的部分的之间的中央部分分别形成有配置弹性部件10的槽614。伴随于此,弹性部件10以沿片体2a、2b的搬送方向延伸的姿势被配置在这些片体2a、2b之间。

另外,在区域b1与直图案区域a2的边界部分,第一单位凸部612a和第二单位凸部612b汇合,构成直图案的接合部512从该汇合部分沿砧辊210的宽度方向笔直地延伸。

在如此地构成砧辊210的情况下,与图19所示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利用凸部形成的接合部的面积在片体2a、2b的每单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抑制得较小。具体而言,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第一凸部212a与各第二凸部212b交叉,因此,在这些交叉点212c形成的接合部4(4c)附近,每单位面积的接合部4的面积的比例变大。并且,伴随于此,在该部分附近,复合伸缩部件会变硬。相对于此,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各单位凸部612a、612b不交叉(除区域b1与直图案区域a2的边界部分以外),因此,抑制所形成的接合部4的面积(每单位面积的接合部的面积比例)变大,由此能够抑制复合伸缩部件变硬,能够使其触感良好。

此外,弹性部件10之间的隔开距离也可不相同,各槽214之间的隔开距离也可以不恒定。此外,各弹性部件10可不平行而向互相交叉的方向延伸,各槽214可不沿砧辊210的周向延伸,而沿互相交叉的方向延伸。

此外,可将第一凸部212a和第二凸部212b的其中之一设为沿垂直于砧辊210的周向的方向延伸的形状,使第一接合部4a和第二接合部4b的其中之一沿垂直于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延伸。

此外,可使第一凸部212a和第二凸部212b的其中之一或双方相对于垂直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方向的倾斜角度设为45度以上,使第一接合部4a和第二接合部4b的其中之一或双方相对于片体2a、2b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复合伸缩部件1的伸缩方向的方向)以45度以上的角度倾斜。

此外,各第一凸部212a与各第二凸部212b的交叉点212c可不排列在沿垂直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即,可使各交叉点212c在该搬送方向上的位置互相错开。并且,可使各第一接合部4a与各第二接合部4b的各交叉点4c在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互相错开。

此外,可在各第一凸部212a与各第二凸部212b的交叉点212c形成各槽214。并且,可将弹性部件10配置成通过各第一接合部4a与各第二接合部4b的交叉点(接合部侧交叉点4c),在该部分接合片体2a、2b。

此外,可将形成在各第一凸部212a的槽214a和形成在各第二凸部212b的槽214b排列成使它们从沿垂直于砧辊210的搬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偏离。即,可使这些槽214a、214b在砧辊的搬送方向上的位置互相错开。并且,可将各弹性部件10与各第一接合部4a的交叉点4d和各弹性部件10与各第二接合部4b的交叉点4e在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互相错开。

此外,各槽214在砧辊210的搬送方向上的间隔可不同。并且,可将各弹性部件10与接合部4的交叉点4d、4e在片体2a、2b的长度方向上以不同的间隔形成。

此外,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的接合结构并不限定于所述结构。即,可使弹性部件10中的橡胶丝10a与片体2a、2b接合。例如,弹性部件10由集合成束状的多个橡胶丝10a形成,片体2a、2b熔接于位于该弹性部件10的外周面的至少一个橡胶丝10a。此时,由于片体2a、2b熔接于位于弹性部件10的周面的橡胶丝10a,因此,能够抑制未被接合的其它橡胶丝10a的损伤。

此外,可使用将沸点低的硅油等用作覆盖层10b的弹性部件10,在熔接弹性部件10与片体2a、2b时,使覆盖层10b蒸发来使橡胶丝10a与片体2a、2b直接接合。此时,可使用具有粘接力的材料来作为橡胶丝10a。可利用其粘接力来使橡胶丝10a与片体2a、2b接合。

此外,制造使用了复合伸缩部件1的一次性尿布20的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所述方法。

例如,可按照图21所示的顺序制造一次性尿布20。

具体而言,在该方法中,在阶段1,准备一个使复合伸缩部件1沿搬送方向连续的连续体201,并将该连续体201沿其长度方向搬送。而且,将多个裆部22以裆部2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连续体201的长度方向的方式分别配置在连续体201的宽度方向中央。然后,将裆部22和连续体201接合而形成接合体202(接合体形成工序)。在该方法中,在连续体201预先形成成为用于插通穿着者的腿的腿开口部的孔x,然后,接合裆部22。另外,开设孔x可在将裆部22接合于连续体101后进行。

接着,在阶段2,将接合体202以宽度方向(垂直于连续体的长度方向的方向)的中心线为折线,以裆部22成为内侧的方式进行对折(对折工序)。

阶段3的顺序与所述实施方式一样,在阶段3,将位于连续体201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裆部22的中间的部分中的连续体201的重叠部分彼此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接合而形成侧封部ss(侧封工序),并且,沿侧封部中的切断线k切断连续体201(切断工序)。

在该方法中,也与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方法一样,能够制造出腰部20的接合力高且抑制穿上脱下时弹性部件10脱离等破损的一次性尿布20。

另外,在该方法中,由于不需要准备多个复合伸缩部件1的连续体以及搬送这些连续体,因此能够简化装置。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使用一对复合伸缩部件1制造一次性尿布20的情况下,可省略形成成为腿开口部的孔。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接合装置为进行超声波熔接的装置,向片体2a、2b施加超声波振动来产生摩擦热,据此加热片体2a、2b的情况,但是加热这些片体2a、2b来熔接的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接合装置可使用不对片体2a、2b施加振动而加热熔接的装置,并在所述接合工序,如所谓的热封,不施加振动而加热熔接这些片体2a、2b。

另外,所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装置,用于将两个片体沿其长度方向一边搬送一边使这些片体之间以及这些片体与多个弹性部件互相接合,制造具有所述两个片体和被夹入该两个片体之间的多个弹性部件的复合伸缩部件,所述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接合装置,在将各所述弹性部件夹入被搬送的所述两个片体之间的状态下,熔接各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片体以及所述片体之间从而进行接合;以及引导装置,以使各所述弹性部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被夹在两个片体之间的方式,将这两个片体及各所述弹性部件引导至所述接合装置,其中,所述接合装置包括:搬送辊,具有绕规定的轴旋转并将被夹入了各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两个片体沿这些片体的长度方向搬送的外周面;以及夹压装置,与该搬送辊的外周面相向,并在与该外周面之间夹压被夹入了各所述弹性部件的所述两个片体,所述接合装置在这些搬送辊与夹压装置之间对所述片体进行加热,在所述搬送辊的外周面形成有向所述夹压装置突出的至少一个凸部,所述凸部呈沿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交叉的线延伸的形状,并且,所述凸部在与该搬送辊的搬送方向交叉的线上的互相隔开的位置具有沿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延伸的多个槽。

根据该装置,由于将片体之间以及片体与弹性部件之间加热并加压而熔接,因此,与使用热熔材料接合它们的情况相比,无需准备热熔材料。此外,由于一边利用搬送辊搬送被夹入了弹性部件的两个片体一边将它们接合,因此,与设置用于涂布热熔材料的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装置,能够抑制消耗电力。

另一方面,在该装置中,需要夹压被夹入了弹性部件的两个片体,因加压而弹性部件有可能损伤。对此,在本装置中,在形成于搬送辊的外周面的凸部形成有沿搬送辊的搬送方向延伸的槽。因此,在这些片体被凸部和夹压部件被夹压时,能够使弹性部件退避到该槽内。因此,能够将施加于弹性部件的压力抑制得较小来抑制弹性部件的损伤。

而且,在该装置中,凸部沿与搬送辊的搬送方向交叉的线延伸,且多个槽被设置在与该搬送辊的搬送方向交叉的线上的互相隔开的位置。因此,能够使沿两个片体的搬送方向夹入的多个弹性部件退避到各槽,并能接合片体之间以及片体与弹性部件之间,能够在抑制弹性部件的损伤的情况下更牢固地接合片体之间。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用垂直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的平面剖切所述槽的剖面形状被设定为:当所述弹性部件以自然长度的状态配置在该槽时,配置在该槽的弹性部件的一部分相对于连接该槽的开口端的直线状的假想线向所述搬送辊的径向外侧突出。

根据该结构,当接合时,能够使弹性部件退避到各槽内,并对配置在该槽的弹性部件和片体适度地加压而接合,因此,能够在抑制弹性部件的损伤的情况下更可靠地接合片体和弹性部件。即,既能对弹性部件中相对于连接槽的开口端的假想线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和片体适当地加压,又能降低对被收容在槽内的弹性部件施加的压力,能够在确保接合力的情况下抑制弹性部件的破损。

此外,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用垂直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的平面剖切所述槽的剖面形状被设定为:当所述弹性部件以自然长度的3倍伸长的状态配置在该槽时,配置在该槽的弹性部件的一部分相对于连接该槽的开口端的直线状的假想线向所述搬送辊的径向外侧突出。

据此,能够在抑制弹性部件的损伤的情况下更可靠地接合片体和弹性部件。

此外,在所述结构中,优选:各所述弹性部件包含集合成束状的多个纤维状弹性体,多个所述纤维状弹性体的至少一部分的周面被覆盖层覆盖,所述接合装置使所述覆盖层熔融来熔接所述片体。

据此,在接合弹性部件时,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纤维状弹性体伴随被夹压而受损伤等情况。

此外,作为与所述结构不同的结构,也可为:各所述弹性部件由集合成束状的多个纤维状弹性体形成,各所述弹性部件和各所述片体通过各所述片体熔接于位于所述弹性部件的周面的至少一个所述纤维状弹性体而被接合。

此时,在接合弹性部件时,也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纤维状弹性体伴随被夹压而受损伤等情况。

此外,在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引导装置具备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具有与所述搬送辊的外周面相向的远端和比该远端从搬送辊离开而配置的基端,该引导部件将所述多个弹性部件以在平行于所述搬送辊的所述轴的方向上互相隔开的状态引导至该搬送辊的外周面,在所述引导部件的远端,在平行于所述搬送辊的轴的方向上互相隔开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分别保持各所述弹性部件的多个切口。

据此,能够将各弹性部件分别在更适当的位置引导至所述搬送辊。尤其,由于能够将各弹性部件更可靠地插入于所述各槽,因此,能够抑制弹性部件的损伤。

优选:所述凸部具有沿垂直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多个单位凸部。

据此,由于能够将片体彼此被接合的部分即接合部设为沿垂直于复合伸缩部件的伸缩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该方向上的片体之间的接合力。

此外,作为与所述结构不同的结构,也可为:所述凸部包含:沿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第一凸部;以及沿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并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部交叉的多个第二凸部。

据此,能够在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线上接合片体之间。因此,即使在从各种方向向复合伸缩部件施加力的情况下,也能更可靠地抑制片体之间或者片体与弹性部件被剥离的情况。此外,由于利用第一凸部形成的片体之间的接合部分和利用第二凸部形成的片体之间的接合部分交叉,因此,能够提高该交叉点附近的片体之间的接合力,进而提高整体的接合力。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是分别与垂直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的方向交叉的方向。

据此,在使用复合伸缩部件时,对利用第一凸部形成的片体之间的接合部分以及利用第二凸部形成的片体之间的接合部分,沿片体的长度方向施加力时,能够减少该力中垂直地作用于接合部的力的成分,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这些接合部分片体彼此被剥离的情况。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分别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的方向以小于45度的角度倾斜。

据此,能够缩短片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弹性部件与片体的接合点的距离。因此,在使用复合伸缩部件时,能够使在复合伸缩部件未伸长的状态下在这些接合点之间产生的褶皱在该复合伸缩部件的伸缩方向上更细。因此,能够使触感更良好。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各所述第一凸部与各所述第二凸部的交叉点排列在沿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延伸的线上,并且,排列在沿垂直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据此,能够整齐地配置利用第一凸部形成的片体的接合部分与利用第二凸部形成的片体的接合部分的交叉点,使在这些接合部分的交叉点间产生的褶皱造成的花纹变得有规则。因此,能够使复合伸缩部件的外观良好,能够提高片体的长度方向及垂直于该方向的方向上的片体之间的接合力。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各所述槽形成在各所述第一凸部和各第二凸部中除这些凸部交叉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上。

据此,能够使弹性部件与片体的接合点的个数变多,能够提高弹性部件与片体之间的接合力。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作为形成在所述第一凸部的槽的第一槽和作为形成在所述第二凸部的槽的第二槽排列在沿垂直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据此,形成在弹性部件与片体的接合点之间的褶皱排列在沿垂直于片体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即片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上。因此,能够使复合伸缩部件的外观良好。

此外,优选:各所述槽形成在各所述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中除这些凸部交叉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上,且在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上等间隔设置。

据此,既能提高片体之间的接合力以及弹性部件与片体之间的接合力,又能使形成在弹性部件与片体的接合点之间的褶皱的大小(褶皱向外侧的突出尺寸)在片体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因此,能够使复合伸缩部件的外观及触感良好。

此外,在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搬送辊的外周面包含:所述凸部由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凸部形成的交叉图案区域;以及邻接于该交叉图案区域,且所述凸部由从各所述第一凸部与各所述第二凸部的交叉点向垂直于所述搬送辊的搬送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凸部形成的直图案区域。

据此,在交叉图案区域能够进一步提高与搬送辊的搬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片体之间的接合力,并且,在直图案区域能够提高搬送辊的搬送方向上的片体之间的接合力。此外,在将该复合伸缩部件适用于穿着物品的腰部的情况下,通过形成在交叉图案区域的褶皱,能够使外观及触感良好,并且,通过形成在直图案区域的褶皱,能够形成朝向腰部的缘部外侧的开放空间,使通气性良好。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方法,使用复合伸缩部件的制造装置制造复合伸缩部件,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引导工序,利用所述引导装置,以使各所述弹性部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被夹在两个片体之间的方式,将两个片体及各弹性部件引导至所述接合装置;以及接合工序,利用所述夹压装置和所述凸部夹压被夹入了所述多个弹性部件的两个片体,并加热该被夹压的部分来熔接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片体以及所述片体之间从而进行接合,其中,在所述接合工序,在将所述搬送辊侧的片体中配置有所述弹性部件的部分的一部分以及各所述弹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分别插入于所述凸部的各槽的状态下,使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片体以及所述片体之间接合。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制造方法中,利用如上所述地在抑制弹性部件的损伤的情况下能够确保片体之间的接合力以及片体与弹性部件的接合力的制造装置,能够制造出利用弹性部件可适当地伸缩的复合伸缩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