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持久抑菌功能的多纤维布料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4740发布日期:2019-10-09 04:4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持久抑菌功能的多纤维布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所有纺织用品特别是一些特殊衣物,如祙子、内衣裤、毛巾、尿布、卫生巾、鞋垫、病房床单、床上用品等,容易产生污染和滋生细菌,所以人们希望上述衣物能够具有抗菌功能。为迎合市场需要,目前出现了某些保健型衣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或抑菌功能。但是,其抗菌或抑菌功效是通过织物面料中所含有的药物成分来实现的,而药物与织物的结合是通过浸泡、粘涂等方法实现的,其结合力较弱。另外,由于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活性,其化学成分稳定性差。因此,导致上述保健型衣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穿着或水洗日晒或流汗后,经液体渗出和溶出,其功效会迅速降低,甚至完全消失,更有可能释出有害物质刺激皮肤。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持久抑菌功能的多纤维布料的生产工艺,其生产的布料能够持久性地结合抑菌基团及抑菌材料,令抑菌工艺能有效应对含有多种不同纤维的布料,能够确保布料抑菌功能的完整性和持久性,以及能够确保持久性的零溶出性。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持久性抑菌功能的多纤维布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选用多种混合纤维,将混合纤维进行超精密梳理纺纱工序纺成混纺纱线;

s2.将混纺纱线进行筒子染色及抑菌渗透的第一重结合的处理工序,以水为媒介,令化学纤维结构膨胀,通过渗透处理,令抑菌材料渗透至化学纤维内部,再利用冷却令化学纤维结构收缩,令抑菌材料牢固紧锁于化学纤维内部,形成持久功效;

s3.将混纺纱线纺织成多纤维布料后,将多纤维布料进行染色及抑菌的第二重结合的处理工序,以水为媒介,通过顺、逆流渗透处理工艺令抑菌基团与布料纤维进行活性结合,形成持久结合链;

s4.在布料后整理过程中,将高分子抑菌基团进行交叉结合,形成一层液态抑菌粘膜,再在布料上进行粘膜牢固工序,以水为媒介,令液态抑菌粘膜与布料表面层及弹力纤维进行牢固结合。

进一步地,s1中的混合纤维是由一级棉纤维与多种化学纤维纺制而成的。

进一步地,s4中,所述化学纤维包括弹力纤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生产的的多纤维布料经过三重抑菌材料与抑菌基团的结合处理工艺,使抑菌基团与绵纤维形成持久结合链,成为固定结构,并使抑菌材料与牢固紧锁于多种化学纤维结构内,令产品形成具有持久性的抑菌功能,而且保持着零溶出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持久性抑菌功能的多纤维布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选用纺织绵纱线部分,纺织绵纱线可优选是由一级棉纤维纺制而成的(目前的棉纤维分1-7级)。市场流通棉纱因价格原因极少数会选用1级棉纤,大多为2/3级混合棉纤。选用一级棉纤维只含有极少量杂质,可以令后续的抑菌工艺更有效结合纤维,增强效果。一级棉纱(棉纤维)的柔软度、透气度和亲水性能更好的符合抑菌工艺的要求。一级棉纱具有天然和持久的原料柔软度、透气度,适合人体的衣着,天然不刺激皮肤,提供持久舒适。

选用混合纤维的其他部分,其他部分由化学纤维组成,由于其原料为塑料,质量及等级差异性低并不影响抑菌工艺的结合。在现今纺织世界中,化学纤维的应用主要为补充棉纤维的部分不足,如耐用度,光泽,弹性等等。因此在应用层上化学纤维已成为布料不可或缺的部分。化学纤维包括弹力纤维。

然后将一级棉纤维与多种化学纤维混合的混合纤维进行超精密梳理纺纱工序纺成混纺纱线;把普通梳理无法移除的劣质纤维清理掉。超精密梳理纺纱工序可以采用超精密梳理机或超精细梳理机进行。使用超精密梳理纺纱工序可以达到杂质移除率大于39%,可以防止1级纤维中仅有的少量杂质影响抑菌功能,提供最佳结合效果。

s2.将混纺纱线进行筒子染色及抑菌渗透的第一重结合的处理工序,包括以水为媒介,把化学纤维结构膨胀,通过渗透处理,令抑菌材料渗透至化学纤维内部,再利用冷却把化学纤维结构收缩,令抑菌材料牢固紧锁于化学纤维内部,形成持久功效;

该步骤令纺织原材料在结构上具备第一重抑菌功能。

s3.将混纺纱线纺织成多纤维布料后,将布料进行染色及抑菌的第二重结合的处理工序,包括以水为媒介,通过顺、逆流渗透处理工艺令抑菌基团与布料棉纤维进行活性结合,形成持久结合链;

该步骤令布料在结构上具备第二重抑菌功能。

抑菌基团可采用高分子活性抑菌基团,高分子活性抑菌基团例如季铵盐、季鏻盐、有机锡、卤代胺、胍盐、吡啶盐、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活性基团。运用高分子活性抑菌基团,以水作为媒介,把高分子活性抑菌基团活性化(可进行活性结合的状态),与绵纤维结合,改变纤维的分子结构,与绵纤维形成结合链,成为固定结构,结合成绵纤维的一部分。例如含甲氧基硅烷基团的季膦盐抗菌剂通过共价键键合到棉纤维,形成结合链。

s4.在布料后整理过程中,将高分子抑菌基团进行交叉结合,形成一层液态抑菌粘膜,再在布料上进行粘膜牢固工序,包括以水为媒介,令液态抑菌粘膜与布料表面层及弹力纤维进行牢固结合。例如在接枝有聚乙烯基乙二醇(peg)的聚苯乙烯(ps)表面上引入具有抗菌活性的缩氨酸,此高分子抑菌材料在布料表面形成液态抑菌粘膜,以水为媒介,令液态抑菌粘膜渗透进布料的纤维结构中进行共价键的牢固结合。

这是将多纤维布料进行粘膜牢固结合的抑菌的第三重结合的处理工序,通过抑菌粘膜渗透令抑菌基团与不同种类的纤维进行活性结合。不同种类的纤维包括多种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包括弹力纤维。

该步骤令布料具备第三重抑菌功能,在布料纤维上形成了多重的持久抑菌结合面,确保抑菌功能的完整和持久性,使产品均保持着零溶出性。

在科技推陈出新的环境下,现时一片面料上可以含有多于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纺织品原料,例如一双祙子上可以含有棉、莫代尔、人造棉、弹性纤维等。而不同种类的纺织原料基于结构性的差异(天然有机结构、塑料化学结构、人工制半化学结构),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抑菌去配合处理不同的结构。

要令一件纺织品的全部成分均持有高强度而长效的抑菌功能,生产者及技术专家必须要具有多于一种甚至是对所有纺织品原料的高专业知识去操作不同的抑菌工艺。

然而不同的处理工艺之间会相互产生不同的排斥作用,工艺之间的相互影响会令最成品的功效产生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天然纤维(棉纤维)的工艺实施中,水媒介需为偏碱性酸碱值以完成工艺结合。在化学纤维的工艺实施中,水媒介则需为偏酸性酸碱值以完成工艺结合。在混合纤维中,即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同时存在的纺织品,多重结合工艺所需媒介于酸碱值上互相中和并有机会影响两者的结合结果形成排斥作用。

然后在不同工艺实施中所使用的水媒介,水的质量会影响抑菌工艺的结合,如水中含有的污染物,金属化学离子,水的软硬度等等。本生产工艺实施严格水质检测,令抑菌结合工艺不会被水质影响。保障布料在中国国家标准测试中超过抗菌国家标准aaa级,超过布料国家标准a类,及超过纺织行业标准的优等品要求。

本生产工艺克服了不同纤维各种互相影响的排斥作用,可以在不同的纤维面料上结合抑菌工艺,互相补充并强化抑菌功能的强度。

本发明属于高效及覆合的生产工艺流程,不但可以令抑菌工艺强化效果,在不同种类的覆合面料成分中结合,多重的抑菌结合工艺更可以互补生产流程中出现的差异。强化工艺后的结果可以令大生产环境的各个环节串联并互相配合,做出如实验室一样精密的抑菌成品。

本发明在抑菌和染色工艺过程中,攻克了不同工序排斥反应带来的反作用,使整个工艺复合技术之间能够同时发挥最佳作用。

本发明生产的布料纺织品根据中国纺织行业fz/t73023-2006标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1:

表1

本发明生产的布料纺织品的抗菌率可以超越国标,达到≥90%(国标为≥80%);洗刷次数可以超越国标洗涤次数的一倍,达到100次(国标为50次)。

本发明生产的布料纺织品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18401-2010测试,测试结果参见表2:

表2

本发明生产的布料纺织品符合标准gb18401-2010的标准a类,且在甲醛含量比标准a类更低。

本发明生产的布料纺织品根据中国纺织行业标准fz/t73025-2013测试,测试结果参见表3:

表3

本发明生产的布料纺织品符合标准fz/t73025-2013的优等品。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