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1065发布日期:2018-09-08 00:0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复合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线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通过在原有的热风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或透气膜等材料与限位棉网进行粘合,从而生产处高克重的非织造布,其具有提高非织造布的厚度和弹性,在使用者使用的时候能够感觉比原有的非织造布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复合装置,其具有将热风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或透气膜等材料与纤维棉网粘合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在线复合装置,包括热轧机以及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以及位于输送带四角位置的支腿,输送带的下方设置有布料放卷机,布料放卷机上放置有非织造布,输送装置上设置有纤维棉网,非织造布与纤维棉网表面相对设置,输送装置与热轧机之间设置有预压紧装置,预压紧装置与热轧机平行相对,预压紧装置包括平行相对的立柱,立柱分别位于限位棉网以及非织造布的两侧,立柱相对中间区域的顶端设置有上下相对的上压辊和下压辊,上压辊回转连接在支柱上,下压辊通过“U”形支架滑动连接在相对的立柱的内部区域,下压辊与支架相对的壁板回转连接,支架的下方设置有推动下压辊向上压辊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布料放卷及以及输送装置将非织造布以及纤维棉网送入到热轧机内进行热轧粘合,从而形成高克重的非织造布,通过在热轧机的进料端前设置预压紧装置,从而确保进入到热轧机内的非织造布以及纤维棉网能够贴合的充分,防止出现在热轧贴合的时候非织造布与纤维棉网之间发生错位,使生产的高克重的非织造布外观不符合质量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梁,横梁上垂直设置有螺杆,螺杆穿过横梁与支架相抵触,螺杆与横梁螺纹连接,螺杆远离支架的一端设置有手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手轮,从而使螺杆相对横梁向上进行移动,从而顶着支架向上进行移动,推动下压辊向上压辊方向移动,方便将非织造布以及纤维棉网穿过上压辊以及下压辊之间,从而将非织造布以及纤维棉网压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立柱相对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立柱的高度方向相同,支架靠近立柱的两端甚至有伸入滑槽的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与滑槽配合,使支架沿着滑槽进行滑动,从而限制支架的滑动方向,防止支架在滑动的过程中与立柱之间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柱的底端侧壁上设置有呈倾斜状的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使立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立柱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放料放卷机的出料端与热轧机之间设置有布料张紧调节装置,布料张紧调节装置回转连接在输送装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布料张紧调节装置,对非织造布进行张力状态的调节,确保其与纤维棉网粘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出现褶皱的情况,从而确保生产出的高克重非织造布的外观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布料张紧调节装置包括平行相对的张紧辊,张紧辊的长度方向与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张紧辊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杆相连,连接杆远离张紧辊的一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穿过输送装置的支腿露出,转动轴穿过支腿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固定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轴转动带动连接杆转动,使位于连接杆两端的张紧辊对非织造布进行压迫,随着张紧辊转动的程度不同,从而对非织造布的张紧程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张紧辊与连接杆之间回转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张紧辊与连接杆之间回转连接,使非织造布在送料的过程中,在通过张紧辊之间时能够顺畅的通过,不出现卡滞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杆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固定节,固定节的两端滑动连接有伸长节,张紧辊分别与伸长节相连,固定节的两端侧壁上设置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穿过固定节与伸长节相抵触,锁紧螺栓与固定节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杆的长度可调,使张紧辊之间的间距放大,使相对的张紧辊转动形成的圆直径变大,从而增大张紧辊对非织造布的张紧程度调节的能力,确保能将松弛状态的非织造布进行压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热轧机的进料端前设置预压紧装置,从而确保进入到热轧机内的非织造布以及纤维棉网能够贴合的充分,防止出现在热轧贴合的时候非织造布与纤维棉网之间发生错位,使生产的高克重的非织造布外观不符合质量要求;

2、通过布料张紧调节装置,对非织造布进行张力状态的调节,确保其与纤维棉网粘合在一起的时候不出现褶皱的情况,从而确保生产出的高克重非织造布的外观质量;

3、通过连接杆的长度可调,使张紧辊之间的间距放大,从而增大张紧辊对非织造布的张紧程度调节的能力,确保能将松弛状态的非织造布进行压紧。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线复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预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输送装置以及布料张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热轧机;11、热轧辊;2、输送装置;21、支腿;22、输送带;3、纤维棉网;4、布料放卷机;5、非织造布;6、布料张紧调节装置;61、张紧辊;62、连接杆;621、固定节;622、伸长节;623、锁紧螺栓;63、转动轴;64、驱动电机;7、预压紧装置;71、立柱;711、滑槽;712、支撑杆;72、上压辊;73、下压辊;74、支架;741、滑块;75、横梁;76、螺杆;77、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在线复合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带向有相对热轧辊11的热轧机1以及为热轧机1输送纤维棉网3的输送装置2。在输送装置2的下方,设置有布料放卷机4,布料放卷机4上放置有非织造布5,通过布料放卷机4对非织造布5进行放卷作业,其中纤维棉网3与非织造布5的表面呈相对状。通过将纤维棉网3的下表面与非织造布5的表面贴合并送入到热轧机1内相对的热轧辊11中进行热轧,从而将纤维棉网3与非织造布5之间热轧贴合。

如图1所示,在输送装置2与热轧机1之间,设置有预压紧装置7,预压紧装置7平行相对与热轧机1设置,其中预压紧装置7的压紧部与热轧机1相对的热轧辊11平行相对。

输送装置2包括倾斜设置的输送带22以及位于输送带22四角位置的支腿21,其中输送带22靠近热轧机1的一端位于上方。

如图1、图2所示,预压紧装置7包括位于位于纤维棉网3和非织造布5两侧的相对的立柱71,在相对的立柱71中间区域的顶端,设置有上下相对的呈水平状态的上压辊72以及下压辊73,其中上压辊72和下压辊73在压紧布料的状态下与热轧机1上先对的热轧辊11之间的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

上压辊72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回转连接在相对的立柱71上。下压辊73通过“U”形的支架74滑动连接在相对立柱71的中间区域内。其中下压辊73的两端回转连接在支架74的相对的壁板上。在立柱71相对的表面,开设有滑槽711,滑槽711的长度方向与立柱71的高度方向相同。在支架74靠近相对立柱71的两端,设置有滑块741,滑块741与支架74固定相连,且滑块741伸入到滑槽711内并与滑槽711滑动连接。

在支架74的下方,设置有推动支架74向上压辊72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两立柱71之间的横梁75,横梁75与上压辊72平行设置。在横梁75上设置有螺杆76,螺杆76位于横梁75的中间位置上并与横梁75垂直设置。螺杆76穿过横梁75并与支架74相抵触,其中螺杆76与横梁75之间螺纹连接。在螺杆76远离支架74的一端为自由端,螺杆76的自由端上设置有手轮77,手轮77与螺杆76固定相连。

在立柱71的底端,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支撑杆712,支撑杆712与立柱71固定相连。

通过在热轧机1与输送装置2之间设置预压紧装置7,在对非织造布5以及纤维棉网3贴合后送入到预压紧装置7中上压辊72和下压辊73之间,从而保证送入热轧机1内的非织造布5以及纤维棉网3处于贴合状态,防止在热轧时非织造布5与纤维棉网3脱离。

如图1所示,在布料放卷机4的出料端与预压紧装置7之间设置有布料张紧调节装置6,布料张紧调节装置回转连接在输送装置2上。

如图3、图4所示,布料张紧调节装置6包括平行相对的张紧辊61,张紧辊61的长度方向与输送带22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在张紧辊61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将平行相对的张紧辊61相连的连接杆62,连接杆62的两端分别与张紧辊61回转连接。在连接杆62远离张紧辊61的一侧中间位置上,设置有转动轴63,转动轴63一端与连接杆62固定相连。转动轴63的另一端穿过输送装置2的支腿21并与支腿21通过轴承回转连接。在转动轴63穿过支腿21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64,驱动电机64固定在支腿21上,且驱动电机64的输出轴与转动轴63固定相连。

如图4所示,连接杆62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固定节621,其中转动轴63固定在固定节621上。在固定节621的两端滑动连接有伸长节622,其中张紧辊61分别与固定节621两端的伸长节622回转连接。在固定节621两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将伸长节622顶紧从而限制伸长节622滑动的锁紧螺栓623,锁紧螺栓623穿过固定节的侧壁与位于固定节621内部的伸长节622相抵触,其中锁紧螺栓623与固定节621之间螺纹连接。

将非织造布5穿过相对的张紧辊61之间,通过驱动电机64带动连接杆62转动,从而带动张紧辊61发生转动,对穿过张紧辊61之间的非织造布5进行压迫,使其受到张紧辊61的压力从而调节非织造布5的张紧程度,防止非织造布5在松弛状态下与纤维棉网3贴合时出现褶皱。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