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撕裂水刺非织造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8596发布日期:2018-10-13 00:1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刺非织造布领域,具体是抗撕裂水刺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刺非织造布广泛的用作人造皮革或合成皮革的基布,但由于水刺非织造布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完全的纤维转移,因此抗撕裂强度低,制约了水刺非织造布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较高的防撕裂性能耐疲劳性和耐腐蚀性,并且具有质量轻的特点的抗撕裂水刺非织造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抗撕裂水刺非织造布,包括有纺基布层和两层碳纤维层复合而成的非织造布本体,两层所述的碳纤维层覆盖在有纺基布层两侧并经水刺复合为一体,有纺基布层为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层。

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层的克重为220-260g/㎡。

再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碳纤维层的碳纤维长度为60-8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有纺基布层采用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具有较高的防撕裂性能,再通过在有纺基布层上下表面通过水刺法缠结碳纤维层,进一步提高非织造布的抗撕裂、耐疲劳性和耐腐蚀性,并且具有质量轻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有纺基布层、2-碳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附图1可知,抗撕裂水刺非织造布,包括有纺基布层1和两层碳纤维层2复合而成的非织造布本体,两层所述的碳纤维层2覆盖在有纺基布层1两侧并经水刺复合为一体,采用至少4道水刺复合,其中,水刺压力为20-90bar,有纺基布层1为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层,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层的克重为220-260g/㎡,碳纤维层2的碳纤维长度为60-80mm。

实施例1

抗撕裂水刺非织造布,包括有纺基布层1和两层碳纤维层2复合而成的非织造布本体,两层所述的碳纤维层2覆盖在有纺基布层1两侧并经水刺复合为一体,采用4道水刺复合,其中,4道水刺压力分别为70-80、40-50、70-80、40-50bar,有纺基布层1为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层,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层的克重为230g/㎡,碳纤维层2的碳纤维长度为60mm。

实施例2

抗撕裂水刺非织造布,包括有纺基布层1和两层碳纤维层2复合而成的非织造布本体,两层所述的碳纤维层2覆盖在有纺基布层1两侧并经水刺复合为一体,采用4道水刺复合,其中,5道水刺压力分别为80-90、30-40、80-90、30-40、80-90bar,有纺基布层1为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层,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层的克重为250g/㎡,碳纤维层2的碳纤维长度为70mm。

实施例3

抗撕裂水刺非织造布,包括有纺基布层1和两层碳纤维层2复合而成的非织造布本体,两层所述的碳纤维层2覆盖在有纺基布层1两侧并经水刺复合为一体,采用4道水刺复合,其中,6道水刺压力分别为50-60、20-30、50-60、20-30、50-60、20-30bar,有纺基布层1为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层,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层的克重为260g/㎡,碳纤维层2的碳纤维长度为8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纺基布层1采用三经三纬三立格抗撕裂布,具有较高的防撕裂性能,再通过在有纺基布层1上下表面通过水刺法缠结碳纤维层2,进一步提高非织造布的抗撕裂、耐疲劳性和耐腐蚀性,并且具有质量轻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