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6400发布日期:2018-11-07 22:3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



背景技术:

充气包装袋又称充气袋,是使用自然空气填充的新式包装系统,全面性包覆的缓冲保护,将产品运输损失率降至最低,但由于充气包内部充有大量空气,内部压强较大,故充气包在受到外界的压力时容易发生爆包的问题,故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开发出一种制造充气包的复合膜。

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阻隔充气膨化食品包装膜[申请号:201721207693.7],该实用新型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印刷层、镀铝OPP薄膜层与高耐寒流延聚丙烯薄膜层组成,印刷层、镀铝OPP薄膜层与高耐寒流延聚丙烯薄膜层之间通过粘合剂层贴合,印刷层的厚度为10—15微米;镀铝OPP薄膜层的厚度为20—30微米;高耐寒流延聚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30—50微米。

该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阻隔性,可延长所包装物的保质期,但其仍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依次包括电晕层、支撑层和热封层,所述支撑层内设有呈弧形的力分散纤维,所述力分散纤维的弧顶朝向电晕层。

在上述的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中,述力分散纤维包括若干个力分散弧,相邻两个力分散弧的弧底相互连接。

在上述的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中,至少两根力分散纤维所处的平面与支撑层垂直,且相邻两根力分散纤维在同一平面。

在上述的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中,所述电晕层由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制得,厚度为3-10微米。

在上述的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中,所述支持层由聚丙烯制得,厚度为15-45微米。

在上述的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中,所述热封层由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制得,厚度为7-15微米。

在上述的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中,所述热封层远离支撑层的一面设有热封贴合部。

在上述的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中,所述热封贴合部包括若干间隔均匀设置的热封锯齿部,所述的热封锯齿部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或等腰梯形。

在上述的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中,每两个相邻的热封锯齿部之间设有锯齿卡合部,所述的锯齿卡合部的形状、大小与热封锯齿部相对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同时支撑层可对受力进行分散,故而具有较好的抗爆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热封层具有较低的热封温度和较低的熔体粘度,节约热封所需能量的同时也可保证较高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晕层1、支撑层2、热封层3、力分散纤维4、力分散弧5、热封贴合部6、热封锯齿部7、锯齿卡合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充气包装的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依次包括电晕层1、支撑层2和热封层3,所述支撑层2内设有呈弧形的力分散纤维4,所述力分散纤维4的弧顶朝向电晕层1。

本防爆气密流涎共聚丙烯薄膜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电晕层1、支撑层2和热封层3,其中电晕层1由经相同电晕加工功率加工的乙烯和丙烯的共聚物制得,厚度为3-10微米,优选为6微米,这样电晕层1的表面张力相比于通常市售的聚丙烯的表面张力可提升20%以上,同时耐久度也可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提升薄膜整体的抗爆效果;支撑层2由聚丙烯制得,厚度为15-45微米,优选为30微米,可对薄膜整体提供一个支撑力;热封层3由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的共聚物制得,厚度为7-15微米,优选为11微米,这样热封温度可降至104℃以下,大大节约了热封时所需的能量,同时乙烯-丙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的熔体粘度较低,有利于填充封合时可能存在的毛细孔隙,保证封合的气密性;支撑层2内还设有呈弧形的,且弧顶朝向电晕层1的力分散纤维4,当外部压力作用在充气包表面的某一点时,力分散纤维4可对该外部压力进行分散,使支撑层2整体对外部压力进行支撑。

优选地,所述力分散纤维4包括若干个力分散弧5,相邻两个力分散弧5的弧底相互连接,至少两根力分散纤维4所处的平面与支撑层2垂直,且相邻两根力分散纤维4的在同一平面,力分散纤维4,力分散纤维4由若干个力分散弧5,当外部压力作用在力分散弧5的弧顶附近时可起到力的分散作用,而当力作用在力分散弧5的弧底附近时分散效果较差,因此沿与支撑层2垂直的方向上具有至少两条力分散纤维4,且在相邻两条力分散纤维4中,位于下方的力分散纤维4的力分散弧5的弧顶与位于上方的力分散纤维4的力分散弧5的弧底正好相对应,以保证所有位点的力分散效果。

力分散纤维4的具体材质可以采用有机纤维,例如芳纶纤维、奥纶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维尼纶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也可采用无机纤维,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晶须、石棉纤维及金属纤维。

如图1所示,所述热封层3远离支撑层2的一面设有热封贴合部6,所述热封贴合部6包括若干间隔均匀设置的热封锯齿部7,所述的热封锯齿部7的横截面为正三角形或等腰梯形,每两个相邻的热封锯齿部7之间设有锯齿卡合部8,所述的锯齿卡合部8的形状、大小与热封锯齿部7相对应,热封过程中,两张薄膜相对放置,此时一张薄膜上的热封锯齿部7与另一张薄膜上的锯齿卡合部8相贴合,故将热封锯齿部7的横截面设置为正三角形或等腰梯形,这样在热封时,热封锯齿部7与锯齿卡合部8相贴合相比现有技术中平滑薄膜表面的贴合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故可贴合的更加紧密,进而提高热封时的成品率,保证充气包具有较高的气密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电晕层1、支撑层2、热封层3、力分散纤维4、力分散弧5、热封贴合部6、热封锯齿部7、锯齿卡合部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