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瓦楞纸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7151发布日期:2019-02-22 22:30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型瓦楞纸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楞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强型瓦楞纸板。



背景技术:

纸板又称板纸,是指由各种纸浆加工成的、纤维相互交织组成的厚纸页。目前常用的纸板为瓦楞纸板,瓦楞纸板为多层结构,它最少由一层波浪形芯纸夹层及一层纸板构成,主要用于制造纸箱、纸箱的夹心以及易碎商品的外包装。瓦楞纸板受温度影响小,遮光性能好,受湿度影响较小。

瓦楞纸板主要由面纸、芯纸、瓦楞纸以及里纸交替粘接固定而成,现有的瓦楞纸板,结构简单,功能十分单一,而且一些瓦楞纸板的结构强度较低,耐磨性差,容易出现撕裂现象,造成包装箱破损;为了加强纸板的强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纸的层数和用纸的厚度,但是这种方法不仅费料,还会增加纸板的重量,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型瓦楞纸板,使瓦楞纸板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同时在保证具有较强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瓦楞纸板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加强型瓦楞纸板,包括位于上方的上纸板层、位于中间的芯板层以及位于下端的下纸板层,所述芯板层包括若干个沿同一长度方向设置的空心纸筒,所述空心纸筒的横截面为梯形,所述空心纸筒包括上边板、下边板和两侧的斜板,所述上边板为短边粘贴固定在上纸板层上,所述下边板为长边粘贴固定在下纸板层上,所述空心纸筒内部设置有加强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板层由多个梯形的空心纸筒组成,空心纸筒的上边板与上纸板层连接,下边板与下纸板层连接,空心纸筒的上下两侧与上纸板层和下纸板层的接触面较大,能够将瓦楞纸板粘贴的更牢固;两个斜板作为中间的支撑,利用梯形结构上窄下宽的稳定性,将斜板受到的压力分散到下边板上,进而分散到下纸板层上,使整个芯板层具有更强的支撑强度,能够承受更大的挤压力;又在空心纸筒内设置加强芯,对空心纸筒进行支撑加固,使整个瓦楞纸板强度更高。

作为优选,相邻的所述空心纸筒的下边板端部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心纸筒的下边板端部相抵接,有效的减小了空心纸筒受压的变形量,使空心纸筒结构能够保持稳定,同时空心纸筒之间相互抵接,将某一空心纸筒受到的力分散给其他的空心纸筒,降低单个空心纸筒受到的压力,进一步增强了芯板层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纸筒的两个斜板对称设置,所述斜板与下边板之间的夹角为40°-7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斜板与下边板的夹角设为40°-75°,使斜板的倾斜角度不会小而丧失较大的支撑强度,使空心纸筒不容易被压塌,同时斜板的倾角不会过大而造成瓦楞纸板难以弯折。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芯是抵在上边板和下边板上的纸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芯抵在上边板和下边板上,支撑在上边板和下边板之间,增加了空心纸筒的支撑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芯是沿空心纸筒长度方向设置的直板,所述直板为一个或者多个,均匀分布在空心纸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芯采用均匀分布的直板,使空心纸筒的结构强度分布均匀,直板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芯是沿空心纸筒长度方向设置的V字板,所述V字板的上端抵接在上边板两端的夹角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芯采用V字形板,将空心纸筒分割成三个三角形的腔体,三角形的结构稳定,使空心纸筒的结构稳定,强度提高。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芯是沿空心纸筒长度方向设置的波纹板,所述波纹板由若干波峰和波谷组成,抵接在上边板和下边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芯采用波纹板,为一个整体,与上下边板有更多的接触支撑部,生产加工方便,结构强度高。

作为优选,所述下边板与下纸板层之间还设置有防撕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瓦楞纸板很容易被撕裂,增加防撕裂层能够增强瓦楞纸板的强度,不会被轻易撕裂,更加结实;下边板组成完整的一层,将防撕裂层设置在下边板与下纸板层之间,能将三者连接得更紧密。

作为优选,所述防撕裂层是由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的尼龙网格,所述防撕裂层的经线和纬线与空心纸筒的长度方向呈45°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瓦楞纸板在横向或纵向上容易被撕裂,防撕裂层的经线和纬线与空心纸筒的长度方向呈45°夹角,使瓦楞纸板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受到防撕裂层的经线和纬线的牵制,更不容易被撕裂,使瓦楞纸板更结实。

作为优选,所述下纸板层下方还粘贴固定有第二芯板层和第二下纸板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其余层结构之后,能够进一步提升瓦楞纸板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瓦楞纸板结构强度高,并且纸板层数较少,整体厚度小,能够节省纸板的材料,减少材料的浪费,同时减轻瓦楞纸板的重量,方便运输。

2、本实用新型瓦楞纸板在芯板层设置梯形的空心纸筒,空心纸筒内设置加强芯,利用梯形的稳定性,再加上加强芯的配合,使芯板层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使纸板的抗压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纸板层;2、芯板层;21、空心纸筒;211、上边板;212、下边板;213、斜板;3、下纸板层;4、加强芯;41、直板;42、V字板;43、波纹板;5、防撕裂层;6、第二芯板层;7、第二下纸板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一种加强芯瓦楞纸板,如附图1所示,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纸板层1、芯板层2和下纸板层3三层结构,其中上纸板层1和下纸板层3采用相同厚度的平纸板,芯板层2通过粘胶粘贴固定在两层纸板之间。

芯板层2由多个平行的空心纸筒21组成,空心纸筒21沿着同一个方向延伸平铺在下纸板层3上,具体的,空心纸筒21为等腰梯形结构,由上边板211、下边板212和两侧的两个对称的斜板213组成,上边板211的宽度小于下边板212的宽度。上边板211贴合固定在上纸板层1上,下边板212贴合固定在下纸板层3上,相邻的两个上边板211之间设置有空隙,相邻的两个下边板212端部抵接在一起,将某一空心纸筒21受到的力分散给其他的空心纸筒21,降低单个空心纸筒21受到的压力,增强了芯板层2的结构强度。斜板213与下边板212之间的夹角为40°-75°,本实施例中斜板213与下边板212的夹角呈45°,既能保证斜板213有足够的支撑强度,相邻的两个空心纸筒21不会相互限制,方便对纸板进行折叠。

如图1所示,空心纸筒21的内部还设置有加强芯4,来提升空心纸筒21的结构强度,加强芯4采用与空心纸筒21材料相同的纸板,上下两端分别抵接在抵在上边板211和下边板212上。本实施例中加强芯4采用直板41,直板41沿空心纸筒21的长度方向竖放,宽度与上边板211和下边板212的间距相同。直板41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均匀分布在空心纸筒21内,可以根据空心纸筒21的宽度,选择直板41的数量,保证足够的直板41密度和支撑强度,本实施例中直板21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在空心纸筒21内,来提升瓦楞纸板的结构强度。

为了增加瓦楞纸板的防撕裂能力,在芯板层2和下纸板层3之间还设置有防撕裂层5,由于相互抵接的下边板212组成完整的一层,将防撕裂层5设置在下边板212与下纸板层3之间,防撕裂层5是由经线和纬线编织成的尼龙网格,通过粘胶连接在下边板212与下纸板层3上,防撕裂层5的经线和纬线与下边板212的长度方向均呈45°夹角,使瓦楞纸板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受到防撕裂层的经线和纬线的牵制,更不容易被撕裂。

瓦楞纸板的厚度不局限于三层结构,可以在下纸板层3下部粘贴第二芯板层6,第二芯板层6下部粘贴第二下纸板层7,然后再第二下纸板层7与第二芯板层6之间再加装一层防撕裂层5,进一步提升瓦楞纸板的强度和防撕裂能力。

实施例二

如附图2所示,瓦楞纸板仍为三层结构,芯板层2也采用多个下边板212相抵接的等腰梯形的空心纸筒21,本实施例中空心纸筒21的宽度较小,其内部也设置有加强芯4,来提升空心纸筒21的结构强度,加强芯4采用与空心纸筒21材料相同的纸板,上下两端分别抵接在抵在上边板211和下边板212上。具体的,加强芯4采用一个V字板42,V字板42开口朝上,下端尖端抵接在下边板212的中间部位,两个侧边上端抵在上边板211的两端,与斜板213夹角的位置,将空心纸筒21内分割成三个三角形。瓦楞纸板在受压时,V字板42的两个侧边被斜板213挡住不会向两侧移动,会支撑在下边板212与上边板211之间,增强瓦楞纸板的支撑强度。

实施例三

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空心纸筒21的宽度较大,其内部也设置有加强芯4,来提升空心纸筒21的结构强度,加强芯4采用与空心纸筒21材料相同的纸板,上下两侧分别抵接并胶粘在抵在上边板211和下边板212上。具体的,加强芯4采用截面为波浪形的波纹板43,沿空心纸筒21 的长度方向延伸,波纹板43至少包括两个波峰和两个波谷,波峰顶部粘贴在上边板211上,波谷底部粘贴在下边板212上,侧边端部也会抵在上边板211或下边板212上。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