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胶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8562发布日期:2019-03-15 19:2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胶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贴胶治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时,需要在平板上贴三条长度一样,且相互平行的双面胶,现有技术是采用人工对线来贴,但每次都需要在平板上画线,导致贴胶效率低,而且贴的时候还需要工人沿着画好的线来贴,还容易贴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贴胶效率,防止贴偏的贴胶治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贴胶治具,用于方便在纸板上贴置双面胶,包括底板和压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放置纸板的第一矩形凹槽,所述底板上还开设有放置压板的第二矩形凹槽,所述第二矩形凹槽设置在第一矩形凹槽的外围,所述压板上开设置有第一贴胶槽、第二贴胶槽和第三贴胶槽,所述第一贴胶槽、第二贴胶槽和第三贴胶槽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压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转轴,所述压板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避空槽、第二避空槽、第三避空槽和第四避空槽,所述第一避空槽设置在底板的左侧,所述第二避空槽设置在底板的右侧,所述第三避空槽设置在底板的前侧,所述第四避空槽设置在底板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先将纸板放置在底板的第一矩形凹槽内,通过第一矩形凹槽可实现对纸板的定位,定位后在将压板绕转轴压在第二矩形凹槽内,使得压板压住纸板,然后将双面胶沿着压板上的第一贴胶槽、第二贴胶槽和第三贴胶槽贴置在纸板上,贴完后,通过第二避空槽可将压板扣起并打开压板,接着将贴好双面胶的纸板取出,即可实现纸板上贴置三条双面胶,而且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实用新型大大的提高了贴胶效率,还可以防止贴置的双面胶有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贴胶治具,用于方便在纸板上贴置双面胶,包括底板1 和压板2,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放置纸板的第一矩形凹槽3,所述底板1上还开设有放置压板2的第二矩形凹槽4,所述第二矩形凹槽4设置在第一矩形凹槽3 的外围,所述压板2上开设置有第一贴胶槽5、第二贴胶槽6和第三贴胶槽7,所述第一贴胶槽5、第二贴胶槽6和第三贴胶槽7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压板2 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转轴8,所述压板2通过转轴8可转动的设置在底板1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第一避空槽9、第二避空槽10、第三避空槽11和第四避空槽12,所述第一避空槽9设置在底板1的左侧,所述第二避空槽10设置在底板1的右侧,所述第三避空槽11设置在底板1的前侧,所述第四避空槽12设置在底板1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矩形凹槽3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垫。可以防止纸板的底面刮花。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2的背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垫。可以防止纸板的正面刮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先将纸板放置在底板的第一矩形凹槽内,通过第一矩形凹槽可实现对纸板的定位,定位后在将压板绕转轴压在第二矩形凹槽内,使得压板压住纸板,然后将双面胶沿着压板上的第一贴胶槽、第二贴胶槽和第三贴胶槽贴置在纸板上,贴完后,通过第二避空槽可将压板扣起并打开压板,接着将贴好双面胶的纸板取出,即可实现纸板上贴置三条双面胶,而且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实用新型大大的提高了贴胶效率,还可以防止贴置的双面胶有偏移。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