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9821发布日期:2020-08-28 15:1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复合材料微模具常采用二维电极模具,想要相同的效果,模具体积必须很大,微型模具中二维电极无法实现高效快速的处理功能。现有的三维模具复合材料微模具高分子厚度低,整体强度不够,而且散热性能低下等问题。

针对这些缺陷,申请号为201721143954.3的名称为一种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专利申请做了改进:通过将二维电极更换为具有阴电极,阴电极右端设置有阳电极,阳电极与阴电极外部设置有粒子电极的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占用空间,解决了传统的复合材料微模具常采用二维电极模具,想要相同的效果模具体积必须很大,微型模具中二维电极无法实现高效快速的处理功能的问题;通过采用复合石墨烯结构,包括复合石墨烯上板,复合石墨烯上板的下端连接有三维电极层,三维电极层的下端连接有复合石墨烯下板。复合石墨烯上板与复合石墨烯下板均包括有涂胶外膜,涂胶外膜内设置有一层涂胶层,涂胶层内设置有石墨烯板的设计,能够增加高分子石墨片的厚度,增强其导热和散热的效果,增加石墨复合材料的整体强度,增加石墨复合材料与其它散热器金属基材的连接方式和强度。

但这种结构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的整体强度仍不够高,在组装或转运而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涂胶层内设置的石墨烯板受到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三维电极层,容易损坏三维电极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整体强度仍不高,且在组装或转运而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损坏三维电极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包括:复合石墨烯上板,复合石墨烯上板的下端连接有三维电极层,三维电极层的下端连接有复合石墨烯下板。三维电极层的四周外侧均设有支撑架,支撑架抵压在复合石墨烯上板与复合石墨烯下板之间。

优选地,支撑架包括:两支撑条,和若干沿两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卡设在两支撑条之间的支撑片。

优选地,支撑片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槽,卡槽的槽宽略小于支撑条的宽度,卡槽的深度略小于支撑条的厚度。

优选地,复合石墨烯上板的底面与复合石墨烯下板的顶面上均设有与支撑架对应的安装槽,支撑架的顶部与底部分别抵压在各自对应的安装槽内。

优选地,支撑条与支撑片均采用石墨烯材料加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大大提高了三维电极微模具的整体强度。对三维电极微模具的三维电极层具有保护作用,在组装或转运而受到外力作用时,三维电极层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包括:复合石墨烯上板100,复合石墨烯上板100的下端连接有三维电极层200,三维电极层200的下端连接有复合石墨烯下板300。

三维电极层200的四周外侧均设有支撑架400,支撑架400抵压在复合石墨烯上板100与复合石墨烯下板300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400包括:两支撑条410,和若干沿两支撑条410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卡设在两支撑条410之间的支撑片420。这种结构的支撑架400既具有一定较高的强度,又在两支撑片420之间留有通孔,保证三维电极层200的散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片420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槽,卡槽的槽宽略小于支撑条410的宽度,从而方便支撑架400的组装;卡槽的深度略小于支撑条410的厚度,从而使得支撑架400安装在三维电极微模具内后,复合石墨烯上板100和复合石墨烯下板300的作用力先传递给支撑条410,再传递给若干支撑片420,大大提高支撑架400及三维电极微模具的整体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卡槽的槽宽小于支撑条410的宽度1mm,卡槽的深度小于支撑条410的厚度1mm。

复合石墨烯上板100的底面与复合石墨烯下板300的顶面上均设有与支撑架400对应的安装槽500,支撑架400的顶部与底部分别抵压在各自对应的安装槽500内。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500设置成鱼骨形,从而防止支撑架400的支撑条410和支撑片420在安装槽500内晃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三维电极微模具的整体散热性能,支撑条410与支撑片420均采用石墨烯材料加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通过在复合石墨烯上板100和复合石墨烯下板300之间设置支撑架400,大大提高了三维电极微模具的整体强度。在组装或转运而受到外力作用时,作用在复合石墨烯上板100和复合石墨烯下板300上的外力,会被支撑架400抵消,从而对三维电极微模具内的三维电极层200具有保护作用,使得三维电极层200不容易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包括:复合石墨烯上板,所述复合石墨烯上板的下端连接有三维电极层,所述三维电极层的下端连接有复合石墨烯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电极层的四周外侧均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抵压在所述复合石墨烯上板与所述复合石墨烯下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支撑条,和若干沿两所述支撑条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卡设在两支撑条之间的支撑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宽略小于所述支撑条的宽度,所述卡槽的深度略小于支撑条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石墨烯上板的底面与所述复合石墨烯下板的顶面上均设有与所述支撑架对应的安装槽,所述支撑架的顶部与底部分别抵压在各自对应的安装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与所述支撑片均采用石墨烯材料加工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复合材料三维电极微模具结构,包括:复合石墨烯上板,复合石墨烯上板的下端连接有三维电极层,三维电极层的下端连接有复合石墨烯下板。三维电极层的四周外侧均设有支撑架,支撑架抵压在复合石墨烯上板与复合石墨烯下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且大大提高了三维电极微模具的整体强度。对三维电极微模具的三维电极层具有保护作用,在组装或转运而受到外力作用时,三维电极层不容易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梁祖健;梁祖强;刘清华;胡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立品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8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