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离井装载的区间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772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侧离井装载的区间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这样的区间电梯系统,它包括三个或多个重叠的、相邻的电梯井,每个电梯井有双甲板车厢框架或四甲板车厢框架,它们在各自的井道两端之间移动,区间电梯系统还包括电梯舱,它在各个车厢框架之间被转移,使得在大部分时间内在每个井道内有一个舱或两个舱上行或下行,所述系统还在上下端区利用双甲板或四甲板辅助电梯以及一个或两个舱月台,后者使在一个方向上移动的舱在两个上部甲板间转移和使在另一个方向上移动的舱在两个下部甲板间转移,在每个端区每个舱只有一个月台。
因为要到建筑物高区的乘客必须通过建筑物的低区上行,非常高的建筑物要求有效地利用电梯井道空间(在此也称为建筑物的“核心”)。在1996年7月25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686992的Bittar等人共有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所有在一个方向上移动的电梯舱放在双甲板车厢框架的下部甲板上移动,而所有在相反方向上移动的电梯舱放在双甲板车厢框架的上部甲板上移动,当这些舱从一个井道的车厢框架转移到另一个井道的车厢框架时,它们彼此超越,每个井道有双甲板车厢框架。为了反转方向,在端区有辅助电梯,用于将舱从上部甲板转移到下部甲板,和相反的过程。可是,在所述申请的

图1-10的实施例中,当舱被升高或降低以便从上部甲板变到下部甲板或当交换乘客时,主电梯车厢框架必须在其井道内等待。在所述申请的图21-30的实施例中,利用离井装载和卸载,以避免等待,但它要求有辅助电梯和在每个主电梯井道的两侧有一对月台(landing)。乘客在每侧的一个电梯厅离开电梯,而从每侧的另一个电梯厅进入电梯。显然,这要在建筑物的开端的两个区消耗掉相当部分建筑物的核心。此外,在通常电梯配置中,乘客应在例如高空电梯厅从这种区间电梯走到局部电梯,一部分乘客会要走完围绕组成这组合的一串区间电梯的全部路程。
在非常高的建筑物中,早已知道利用双甲板电梯来提高处理乘客的能力而对建筑物的核心影响最小。以上述申请的辅助电梯系统的应用,特别是在图21-30的离井装载实施例中,会要求两个双甲板辅助电梯主井的每侧一个和八个乘客电梯厅在建筑物的头四层的每一层,主井的每侧一个。为配合这复杂的电梯厅配置,还要侵占额外的建筑物的核心,以提供自动梯等等来引导乘客适当地到达和离开所述系统的各种月台电梯厅。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提供这样的有电梯舱的区间电梯系统,它在每个端区有单个辅助电梯以及每舱有一个单月台,它们全都在在所述区的主电梯井的单侧,上述这些电梯舱在三个或多个井道之间置于多甲板车厢框架上相互超越。
根据本发明,在这样一种区间电梯系统中,其中所有在一个方向上移动的电梯舱放在多甲板车厢框架的下部甲板上移动,而所有在相反方向上移动的电梯舱放在多甲板车厢框架的上部甲板上移动,在每个端区的辅助电梯的车厢框架的甲板数与主电梯车厢框架的甲板数相同,以便均能接纳上或下部甲板的舱,卸装或再装舱,并把舱转移到相反的(下或上)部甲板以便让它们在相反方向移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电梯舱可从主电梯井道转移到辅助电梯的相应的甲板,此后直接转移到对应的月台,以便卸下乘客和再装乘客,此后,舱从原来的(上或下)部甲板垂直移到反向的(下或上)部甲板,以便再装入主电梯车厢框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电梯舱从主电梯车厢框架转移到辅助电梯的对应(上或下)部甲板,移动辅助电梯以便把靠近反向的甲板(下或上)的舱安置在适当的位置上,然后所述舱被转移到相邻的月台上以便乘客离去和重新装客,此后所述舱被转移回辅助电梯的相同甲板(下或上)上,并直接转到主电梯车厢框架的相应甲板上。本发明用双甲板实施例来说明,则在每个井道内大部分时间有一个舱在移动,而且用四甲板实施例来说明,则在每个井道内大部分时间有两个舱在移动。
本发明有这样的优点要乘电梯的到达区间电梯系统的端区的单月台电梯厅的乘客,可协调地到达区间电梯系统的另一端区的单月台电梯厅。本发明允许在每个端区利用单辅助电梯作离井装载,和允许在每个端区在主电梯井道的单侧利用月台电梯厅,从而在端区节省了建筑物的核心。
参照下面对本发明的、如附图中说明的、作为例子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就会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是这样一种区间电梯系统的简化的、程式化的、示意的侧视图,所述系统包括三个在其内有四甲板车厢框架的主井道和两个在其内都有四甲板车厢框架的辅助电梯,以便给在低区电梯厅与高区高空电梯厅处的低层电梯和高层电梯之间的乘客提供服务。
图2-8是区间电梯系统的最低区的简化的、程式化的、示意的侧视图,在所述系统中,在每个井道在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有一个舱在移动,所述图说明在卸载舱直接被转移到月台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单舱运行状况。
图8A是图2-8的改型。
图9-15是区间电梯系统的最低区的简化的、程式化的、示意的侧视图,在所述系统中,在每个井道在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有一个舱在移动,所述图说明在装载舱直接被转移到月台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单舱运行状况。
图15A是图9-15的改型。
图16-30是图1的区间电梯系统的简化的、程式化的、示意的侧视图,它利用图2-8的实施例的四甲板型来说明其特征在于相继周期的运行状况。
图31-37是图19-24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形式的简化的、程式化的、部分示意的侧视图。
图38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车厢框架和舱水平移动装置的局部的程式化的侧视图,其特征在于部分被断开。
图39-45是图1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的局部的,简化的、程式化的、示意的侧视图,它用于说明另一实施例。
图46是图39装置的部分的,简化的、程式化的、图解正视图,现在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区间电梯系统包括低井道32、中井道33和高井道34,它们中的每个都有四甲板电梯车厢框架35-37安放其中,从而在每个井道基本上全部时间都能有两个舱E,F;A,B;J,K在移动。为了能够在转移区38,40超越,所有舱都在车厢框架35-37的上部甲板向上移动,而所有舱都在其下部甲板向下移动。在低端区41,四甲板辅助电梯42使得能够接收在下部甲板的下行舱,并把这些舱转移到邻接上和下电梯厅层45,46的上和下月台43,44,上和下电梯厅层可由自动梯连接起来,辅助电梯还把那些要上行的舱转移到低车厢框架35的上部甲板。与此类似,在上端区48,四甲板辅助电梯49使得能够接收在高电梯车厢框架37的上部甲板的上行舱,并把这些舱转移到邻接对应的电梯厅52,53的一对月台50,51,这电梯厅则连接到对应的高层局部电梯54和低层局部电梯54,辅助电梯还把那些要下行的舱转移到高车厢框架37的下部甲板。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安排,使得想要到高层局部电梯54的任何乘客总能从电梯厅45到达目的地,并将总能被送回电梯厅45。与此相似,想要到低层局部电梯55的乘客总能从电梯厅46到达目的地,并将总能被送回电梯厅46。必须记住,通常将有几个图1这样的区间电梯系统,组成电梯组合,一个接着一个如图1所示,在建筑物的高端或者在建筑物的某个中间位置处配有大量的局部电梯54,55。这样,电梯厅45,46,52,53将为多个区间电梯系统和局部电梯服务。
在图2,本发明的单舱型包括一个其中有双甲板车厢框架35a的低井道32a,从而单舱A和在图2所看到的井道之上(没示出)的其它井道中的其它舱能在几乎所有的时间内在区间电梯系统的各个井道内移动。区间电梯系统的低区包括双甲板辅助电梯车厢框架42a和连接到电梯厅45a的月台43a。在图2,舱A刚被转移到右边,而舱B刚被转移到左边。然后,在图3,车厢框架35a开始了向上的行程,而舱B已被转移到左边放在月台43a的上面。在图4,对着月台的井道的门打开,并且乘客离开舱进入电梯厅45a,而其它的乘客再进入舱,如箭头56所示。当舱B卸载和再装载时,辅助电梯42a向下移动。在图5井道门关闭,在图6舱B被从月台43a向右移到辅助电梯42a。然后刚好在主电梯带着不同的舱C回到低区时,辅助电梯42a升到图7所示的区。然后在图8,舱被交换(以图2所示的相同方式)。对舱C以刚才描述的方式重复所述过程。
在图2-8的实施例中,舱从与月台43a邻近的主井道车厢框架35a的甲板通过辅助电梯42a的井道直接被移到月台43a。本发明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由移动舱来实现,以致于当舱卸完载之后,它就从月台直接地通过辅助电梯移到与其相邻的主电梯车厢框架的甲板上。在图9,舱B刚被移到左边,而舱A刚被移到右边。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在主电梯车厢框架的上部甲板的舱向下移动,而所有在主电梯车厢框架的下部甲板的舱向上移动。在图10,辅助电梯42a被降低,在图11,舱B通过向左移而转移到月台43a。在图12,在月台43a与电梯厅45a之间的门被打开,以允许交换乘客,并且辅助电梯42a向上移动一层楼。在图13,门被关闭,在图14,舱B被从月台43a向右移到辅助电梯42a。这是在舱C刚好在主车厢框架35a回到低区时发生的。然后,在图15,舱B被向右移到主车厢框架35a,而舱C被向左移进辅助电梯42a,如图9一样。然后,对于舱C,以所描述的方式重复图9-15的过程,同时,月台与上部甲板对齐,如图15A所示。
将舱从月台通过辅助电梯直接移进主车厢框架(如图9-15)的方式可以这样来实现,即让上行舱在上部甲板,而下行舱在下部甲板,同时使月台与上部甲板对齐,如图15A所示。与此相似,图2-8的方式(将舱从主车厢框架通过辅助电梯直接移到月台上)可以这样来实现,即让上行舱在下部甲板,而下行舱在上部甲板,同时使月台与上部甲板对齐,如图8A所示。
到底是选择上行舱在上部甲板还是下部甲板,以及是把舱从主电梯井通过辅助电梯直接移到月台上,如图2-8那样,还是将舱从月台通过辅助电梯直接移进主电梯,如图9-15,这是选择的功能,这取决于采用本发明的全部环境。
图16-30说明本发明的四甲板型中的舱的移动情况(如图1所看到的那样)。在图17,20,23,26和29中,看不到电梯车厢框架35-37,因为这时,车厢框架正在图中没表示的井道部分移动。本发明典型的应用是在约40-80层长度的井道中,图16-30只表示了此长度的约百分之十。图21与图1相同。图16-20说明,舱G,H如何到达高区车厢框架37的上部甲板,在图19说明它们如何被转移到辅助电梯49的上部甲板,图20说明它们如何被转移到月台50,51。图22-25说明舱G,H如何被移动转移到高区车厢框架37的下部甲板,而图27,28和30则表示舱G,H正在到低区41的途中。
在图16-30的实施例中,本发明表示在低区和高区、以图2-8的方式把舱从主车厢框架通过辅助电梯直接移到月台上。可是,高区和低区也可代之以将舱从月台通过辅助电梯直接移进主车厢框架,如图9-15的方式。或者一个区以这个方式而另一个区以另一方式。这用图31-37来简单说明,它们可代替图18-24的高区。换而言之,如果高区根据图9-15的方式运行,当高区电梯车厢框架37到达高区48时,它将到达高位置,如图31所示,而舱可如图32那样交换,而这正是图19所发生的情况。然后,舱就被降低,移到月台上卸载和重装载并关门,如图33-36所示。当高区车厢框架再次回到图37的高区48,舱G和H再次准备好与舱A和B交换,即以与图24所示的完全相同的方式运行。这样,仅有的差别是,在图31-37的实施例中,高区主电梯车厢框架37要多移动两个区。问题不只在于可根据图9-15来运行,而在于高区和低区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运行。
图16-30说明具有三个井道32-34的区间电梯系统。因为上行舱总是在上部甲板而下行舱总是在下部甲板,所以四井道、五井道等的系统运行得一样地好。所要求的只是在每个井道中有四甲板电梯车厢框架以及每个井道有一对舱。在图16-30的实施例中,高区电梯厅52,53都表示成与低区电梯厅45,46在区间电梯系统的同一侧。可是,它们不必是这样,而且(they need not be,and…)任一套电梯厅都可在对另一套电梯厅的相反侧。当然,两个电梯厅可以在所示的相反侧。
因为图16-30的实施例中的区间电梯系统利用了乘客离井装载和卸载,个别的车厢框架35-37可运行在完全同步的状态,使得每个电梯到达转移层38,40的时间正好就是其它电梯到达那里的时间,并且卸载和重装载乘客(特别是,在月台关门)能定在下一个电梯到达对应区的时间进行。在另一方面,定时可依照希望按任何的方式来调整。所有这些与本发明的使用完全无关,并且依照希望选择任何的方式来实现。
在运行中,假定每个电梯舱将用舱/轿厢锁锁在它所乘载的车厢框架上,这种锁可以是1995年11月29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65658的共有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那一种或其它某种锁。当车厢框架或者处在端区或者处在转移区,假定每个车厢框架都用车厢/楼层锁锁到建筑物上,这种锁可以是1995年11月29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65648的共有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那一种或其它某种锁。并且,可以利用1995年11月29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64703,08/564534和08/565606的共有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原理来实现对舱转移的控制。
在主车厢框架35-37,61之间以及主车厢框架35-37与辅助电梯42,49之间转移舱的最好方式可能是这样一种水平移动方式,它由1995年11月29日提交的系列号为08/564704的共有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所公开,现在简单地描述于图38,因为它可能适合于图18和19的舱F。
在图38中,舱F的底部有固定的主齿条70从前伸到后(在图38中从右到左),还有滑动齿条71,它能向外滑向右边,如图所示,或者向外滑向左边。在车厢框架36,37的每个下部甲板平台72,73上(以及在每个其它甲板平台上,在图38中没画出)总共有四个机动小齿轮。为了将舱F从左向右移,辅助机动小齿轮75顺时针转动,把滑动辅助齿条71从舱底下移到图示的位置,在齿条71滑到尽头时,与甲板平台73上的辅助机动小齿轮76啮合。然后,辅助机动小齿轮76顺时针转动,拉动辅助齿条71(现在,它已滑到尽头),因而拉动整个舱F向右,越过底梁74,如图38所示,一直到主齿条70的末端77与主机动小齿轮(没画出)啮合,所述主机动小齿轮正好处在图38的辅助机动小齿轮76的后面。然后,所述主机动小齿轮将通过与主齿条70的作用,将整个舱F完全拉到平台73上,并且当做到这一点时,一个弹簧使滑动辅助齿条71缩回舱F底下。辅助机动小齿轮79能帮助舱F向右移到车厢框架37。与此相似,与小齿轮76相似的辅助小齿轮80能帮助舱从车厢框架向图38所示的左边移动,正如从辅助车厢框架42移动那样。可把类似的装置应用到月台43,44,50,51。
从右到左转移发生在主车厢框架35和36的上部甲板和在主车厢框架35与辅助车厢框架42之间的下部甲板。可是,为简单起见,在此描述成在同样的下部甲板之间也是这样。为了使舱F从平台73回到平台72,辅助小齿轮76将反时针运行,使得滑动辅助齿条71向外向左移动直到它的左端81与辅助小齿轮75啮合。然后,辅助小齿轮75拉动辅助齿条71和整个舱F向左,直到主齿条的左端82与处在辅助机动小齿轮75后面的主机动小齿轮(没画出)啮合,然后所述主机动小齿轮拉动整个舱F向左,直到它完全处在车厢框架72上。
查看图2-8将看到,辅助车厢框架的下部甲板的唯一作用是给舱从主车厢框架到月台转移提供通道。与此类似,在图9-15的实施例中,辅助车厢框架的下部甲板的唯一作用是给舱从月台到主车厢框架转移提供通道。与此类似,查看图24-30说明,辅助车厢框架49的上双甲板的唯一作用是给舱从主车厢框架37到月台50,51转移提供通道。
现在请参考图39-45,代替使用四甲板辅助车厢框架49,可用双甲板辅助车厢框架49a和利用一对平台65,66来在主车厢框架37与月台50,51之间为舱的转移提供通道,来实施本发明。这平台可向上移离辅助车厢框架49a的路径,并且典型的情况是要求不大于一或两米的空间;这样,不再需要六层楼高的井道49,比四层楼高一些的井道对于双甲板辅助车厢框架49a和平台65,66来说是足够了。
在图46中,平台65,66中的每个都可以在上和下的位置之间用液压致动器67,68或用其它适当的装置来移动。此外,在主车厢框架与月台之间移动舱的装置可包括沿着井道边缘的导轨,它们可向上转动而离开辅助车厢框架的路径,从而不延伸在图46的正视图上跨井道的全部路径,但确实提供了完整的路径,并且看起来会与图39-45所示的相似。显然,这附加的实施例在改用于图2-15的单舱型时,将仅要求一个平台,或者一套导轨,并允许使用单甲板辅助车厢框架。与此相似,平台和/或导轨可在任何这样的实施例中用来在区41,48的任一区代替辅助车厢框架的一个或两个甲板,这取决于在每种具体情况下,到底要把舱从主车厢框架转移到月台,还是要把舱从月台转移到主车厢框架。
在此用 这样的实施例来表示本发明,这些实施例有交错的电梯井组合,它们的奇数电梯井全都在偶数电梯井的同一侧。可是,显然,本发明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效,即,每个在另一个电梯井的上面的电梯井都在所述另一个电梯井的右边。本发明表示为月台在图1-20的左边,但很显然,它们在右边也能一样好,或者下月台可在一边而上月台在另一边,这也没改变本发明。
上述所有的专利申请都被引入作为本文的参考。
这样,虽然本发明已经以其作例子的实施例来表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到,上述的和各种其它的对上述实施例的改变、省略和添加都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区间电梯系统,用来在建筑物的第一区的起码一个月台与垂直远离所述第一区处的所述建筑物的第二区处的起码一个月台之间提供运输服务,其特征在于包括起码三个电梯井道,除了最低井道外,每个井道的最低端与另一所述井道的最高端重叠,除了最高井道外,每个所述井道的最高端与另一所述井道的最低端重叠,每个井道与所述另一个与之重叠的井道相邻,所述最低井道的最低端处在所述建筑物的这些区中的一个区,而所述最高井道的最高端处在所述建筑物的这些区中的另一区;在每个所述井道中的多甲板主电梯车厢框架,它们每个都能在对应的所述井道的最低端和最高端之间移动;在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处的辅助电梯,每个辅助车厢框架在井道内的一对位置之间垂直移动,每个所述辅助电梯有辅助多甲板电梯车厢框架,所述辅助车厢框架的甲板有着与所述主车厢框架的甲板的相互间隔相同的相互间隔,每个所述辅助车厢框架处在所述位置中的一个时,并当所述相关的主车厢框架到达它的井道的对应端时,所述辅助车厢框架的每一个使它的甲板与相关的主车厢框架的对应甲板靠近,当每个所述辅助车厢框架在所述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时,并当所述相关的主车厢框架到达它的井道的所述对应端时,每个所述辅助车厢框架使它的甲板与所述相关的主车厢框架的其它甲板靠近;多个可在所述井道与相邻井道的所述主车厢框架之间、在所述辅助车厢框架与所述最高和最低井道的主车厢框架之间、在所述辅助车厢框架与所述月台之间以及在所述主车厢框架与所述月台之间移动,所述舱的数目等于一个用于每个所述主车厢框架的电梯舱和一个用于每个所述辅助车厢框架的电梯舱,每个所述主车厢框架和每个所述辅助车厢框架都有两个甲板;和一种与所述车厢框架和月台相关联的装置,它用于将所述舱在所述甲板中的任何一个与跟它相邻的甲板之间以及在所述月台中的任一个与跟它相邻的甲板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起码一个额外的所述辅助车厢框架的甲板,通过所述甲板,所述舱在所述每个月台与所述主车厢框架中的对应的一个的与其相邻的甲板之间被直接地移送。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种可移动结构,跨过所述结构,所述舱直接在每个所述月台与相邻的所述主车厢框架中的对应的一个之间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用来在第一和第二区的多对月台之间提供运输服务,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车厢框架的每一个都有四层甲板,而每个车厢框架的舱数为二。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车厢框架的每一个都有两层甲板,而每个车厢框架的舱数为一。
6.一种在建筑物的第一区的月台与垂直远离所述第一区的所述建筑物的第二区的月台之间提供运输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将在一系列三个或多个双甲板车厢框架的相同的选用甲板(上部或下部甲板)上的电梯舱从所述第一区移到第二区,每个车厢框架可在多个重叠的相邻的井道中的各自对应的一个内移动;b)将所述舱从处在所述第二区的车厢框架的所述选用的甲板移到与所述第二区对应的所述月台中的一个上;c)将所述舱从所述月台中的一个移到所述第二区的车厢框架的所述选用的甲板以外的甲板上;和d)将所述舱从所述第二区移到所述第一区,使它处在所述一系列车厢框架的其他甲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e)将所述电梯舱从所述第一区的车厢框架的所述其它甲板上移到对应于所述第一区的第二月台上;和f)将所述电梯舱从所述第二月台移到所述第一区的所述车厢框架的所述选用的甲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将所述电梯舱从所述建筑物的高区移到所述建筑物的的低区。
9.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包括将起码三个电梯舱同时移动,在所述一系列井道中的每一个有一个电梯舱。
10.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g)把在双甲板辅助电梯的所述舱从靠近所述选用的甲板的位置移到靠近于所述其它甲板的位置;和(h)然后将所述舱移到所述一个月台上。
11.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i)将所述舱从所述一个月台移到双甲板辅助电梯上;和(j)将在辅助电梯的所述舱从靠近所述选用的甲板的位置移到靠近所述其它甲板的位置。
12.一种在建筑物的第一区的一对月台与垂直远离所述第一区的所述建筑物的第二区的一对月台之间提供运输服务的方法,它包括(a)将在一系列三个或多个四甲板车厢框架的选用的一对甲板上的一对电梯舱从所述第一区移到第二区,每个车厢框架可在多个重叠的相邻的井道中的各自对应的一个内移动;(b)将所述舱从处在所述第二区的车厢框架的所述一对选用的甲板移到与所述第二区对应的所述月台中的一对;(c)将所述舱从所述月台中的所述一对月台移到所述第二区的所述车厢框架的所述一对选用的甲板以外的一对甲板上;和(d)将在所述一系列车厢框架的所述其他一对甲板上的所述电梯舱从所述第二区移到所述第一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e)将所述电梯舱从所述第一区的车厢框架的所述其它一对甲板上移到对应于所述第一区的第二对月台上;和(f)将所述电梯舱从所述第二对月台移到所述第一区的所述车厢框架的所述一对选用的甲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包括将所述电梯舱从所述建筑物的的高层移到所述建筑物的的低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起码六个电梯舱同时移动,在所述一系列井道中的每一个有两个电梯舱。
16.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g)将在四甲板辅助电梯的这些舱从靠近所述选用的甲板的位置移到靠近所述其它甲板的位置;和(h)然后将这些舱移到所述一对月台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包括(i)将这些舱从所述一对月台上移到四甲板辅助电梯上;和(j)将在辅助电梯的这些舱从靠近所述一对选用的甲板的位置移到靠近所述一对其它甲板的位置。
全文摘要
电梯舱通过三个或多个相邻的重复的井道32—34在四甲板车厢框架的上部甲板向上移动,而在其下部甲板通过井道向下移动(反之亦然)。为了在甲板间转换,舱在区间电梯系统的端区被从井道卸到四甲板辅助电梯,此辅助电梯把舱从上部或下部甲板移动下部或上部甲部。舱被从辅助电梯移出到月台,以便卸载和重新装载乘客。在实施例中,电梯舱从主电梯车厢框架的下部(或上部)甲板通过辅助电梯被直接移动月台,此后被辅助电梯移动主电梯车厢框架的上部(或下部)甲板。
文档编号B66B9/00GK1186766SQ9712007
公开日1998年7月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9日
发明者J·比特阿 申请人:奥蒂斯电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