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中核苷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_2

文档序号:9886029阅读:来源:国知局
嘧啶核苷线性标准回归曲线。
[0052]图24为尿嘧啶核苷线性标准回归曲线。
[0053]图25为次黄嘌呤核苷线性标准回归曲线。
[0054]图26为鸟嘌呤核苷线性标准回归曲线。
[0055] 图27为腺嘌呤核苷线性标准回归曲线。
[0056] 图28为010\通?、610\舰?、003这5种核苷酸标准物质的液相色谱图。
[0057]图29为奶粉样品空白测定5种核苷酸的液相的色谱图。
[0058]图30为奶粉样品共加标50mg/kg核苷酸的液相的色谱图(共加标50mg/kg,每种核 苷酸加标l〇mg/kg)。
[0059]图31为奶粉样品共加标100mg/kg核苷酸的液相的色谱图(共加标100mg/kg,每种 核苷酸加标20mg/kg)。
[0060] 图32为奶粉样品共加标300mg/kg核苷酸的液相的色谱图(共加标300mg/kg,每种 核苷酸加标60mg/kg)。
[0061] 图33为米粉样品空白测定5种核苷酸的液相的色谱图。
[0062]图34为米粉样品共加标50mg/kg核苷酸的液相的色谱图(共加标50mg/kg,每种核 苷酸加标l〇mg/kg)。
[0063]图35为米粉样品共加标100mg/kg核苷酸的液相的色谱图(共加标100mg/kg,每种 核苷酸加标20mg/kg)。
[0064]图36为米粉样品共加标300mg/kg核苷酸的液相的色谱图(共加标300mg/kg,每种 核苷酸加标60mg/kg)。
[0065] 图37为不同柱温时AMP的出峰顺序。
[0066]图38为样品随上机前放置时间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006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 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 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0068]实施例1检测方法 [0069] 1、样品前处理
[0070] 称取0.5g样品于50mL聚四氟乙烯离心管中,加入10mL水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在4 ~5之间,祸旋5min后,加入40mL的乙醇溶液,蜗旋5min后10000r/min离心10min,用乙醇溶 液洗涤,60 °C旋干,用5~1 OmL水定容,取lmL过0.22μηι滤膜于进样瓶中,供上机分析。
[0071] 2、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0072] (1)色谱柱:SB_AQ 柱。
[0073] (2)流动相:四丁基硫酸氢铵。
[0074] (3)液相色谱检测波长为254nm〇
[0075] (4)柱温在60~70°C之间。
[0076] (5)样品上机时间为样品制备好之后的60~240小时,上机前样品需要冷藏保存。 [0077]另外,流动相应用在SB-AQ柱时较佳pH为2.75±0.3,流动相浓度为1.5mmol。
[0078]实施例2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及优化
[0079] 具体前处理方法影响因子的选择及优化研究如下:
[0080] 1、沉淀酸的选择
[0081] 将不同的酸作为蛋白沉淀剂进行比较,发现不同酸沉淀后,出现的杂质不相同(如 附图11~14所示)。草酸在CMP的出峰位置有较强的干扰,盐酸次之,甲酸和乙酸的杂质的出 峰时间基本一致,但是甲酸在CMP附近的杂质较多。说明应用乙酸作为沉淀剂较好。
[0082] 2、乙醇和乙酸(醋酸)共沉淀的影响
[0083]如附图1和2所示,将直接应用乙酸沉淀后定容以及乙酸与乙醇共沉淀处理定容后 做比较,发现前者的杂质峰面积更大,尤其是CMP附近的杂质更多,掩盖了 CMP的峰并无法定 量。而应用乙酸乙醇共沉淀后所有的杂质风险降低3倍以上,CMP附近的干扰峰几乎完全去 除,五种核苷酸的峰面积几近完全保留,而且该沉淀剂可同时沉淀蛋白和淀粉纤维素。 [0084]因此,本发明选择乙醇和乙酸(醋酸)作为奶粉和蛋白和纤维素的共沉淀剂。
[0085] 3、有机沉淀剂的选择
[0086]分别将异丙醇、乙醇、甲醇和乙腈作为有机沉淀剂进行比较,结果如附图3~6所 示,结果显示,异丙醇、乙醇和乙腈都能较好的去除保留时间(rt)为2.4min的杂质,而甲醇 不能;同时乙醇的回收率高于异丙醇和乙腈。
[0087]因此,本发明选择乙醇和醋酸作为奶粉和蛋白和纤维素的共沉淀剂。
[0088]实施例3测定条件的优化
[0089] 1、色谱柱的选择:研究比较了384〇、1'(^08、了3、&1^(16等(:18色谱柱之后,发现38-AQ对于核苷酸的分离以及稳定性更好,因而选用SB-AQ柱进行测定。
[0090] 2、流动相的选择
[0091] 在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四丁基硫酸氢铵,能更好地分离5种核苷酸和杂质。不 同浓度的离子对试剂对UMP、AMP和頂P的保留时间的影响在±2min以内,而对CMP和AMP的保 留时间的影响在± lmin以内,因而通过调整离子对试剂浓度或者其它条件进行可以有效分 离五种核苷酸以及杂质。当四丁基硫酸氢铵浓度为0.6g/L的时候,5种核苷酸分离度最好, 且MP与后面的杂质分离度也很好。
[0092] 因此,经过大量的比较研究,最终选择四丁基硫酸氢铵作为流动相,以下研究进一 步对流动相的使用性质进行研究。
[0093] 3、流动相pH的选择
[0094] 将lOmmol的离子对试剂调节不同的pH,发现pH对五种核苷酸的分离效果存在巨大 差异(如附图15~18所示)。流动相温度在20 ± 5 °C下,在pH为2.5和3.6时,GMP和MP两个物 质无法实现分离。当pH= 3.0时GMP和IMP两个物质勉强实现分离。当pH=2.75 ± 0.03时五种 核苷酸分离较好,说明应用SB-AQ柱时的较佳pH为2.75 ± 0.03。
[0095] 4、离子对试剂浓度的选择
[0096] 分别采用pH为2.75,浓度为1.5臟〇1和10臟〇1的离子对试剂作为流动相,发现离子 对试剂对杂质都有较好的分离,杂质峰基本在CMP之前、CMP至UMP、以及最后出现,对目标化 合物的干扰较少(如附图19~2 2所示)。
[0097 ] 但是,1.5mmo 1的离子对试剂对CMP的杂质分离效果更加,在该条件下,把10mmol/L 浓度下无法分离的杂质完全分为两个峰,更好的实现杂质分离的目的。因而,本实验选取浓 度为1.5mmol的离子对试剂作为流动相。
[0098] 5、液相色谱检测波长的选择
[0099]首先测试不同的流动相条件和最佳检测波长,确定目标峰以后根据其液相色谱图 选择液相目标峰最佳出峰情况液相条件方法的建立,选择最优的流动相条件和最佳检测波 长,可有效去除杂质干扰。CPM的最佳吸收波长为275 ±5nm,UMP的最佳吸收波长为261 土 5nm,頂P的最佳吸收波长为249 ± 5nm,GMP的最佳吸收波长在254 ± 5nm和275 ± 5nm,AMP的最 佳吸收波长在257 ± 5nm,综合考虑各种核苷酸的吸收波长,可选取254nm作为共同的吸收波 长。
[0100] 6、柱温的选择
[0101]柱温的变化对5种核苷酸的影响跟离子对试剂浓度的变化相类似,在柱温40~80 °C之间,每隔5°C分离一次核苷酸标准品,发现AMP的峰在40 °C时与GMP的峰重合,如图37所 示,在80 °C时与頂P的峰重合,即AMP的峰随着温度的升高从GMP的位置偏移至頂P的位置上, 其中柱温在60~70 °C之间分离较好。
[0102] 7、样品上机时间的选择
[0103] 如果样品过0.45μηι滤膜过滤后马上上机,CMP出峰处会有两个非常高的杂质峰(最 大吸收波长为243nm),但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杂质会逐渐消除。实验证明样品保持在4°C冷 藏的条件下,50小时之后已经检测不到243nm的杂质。样品在冷藏条件下保存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