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藻家庭养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26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藻家庭养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藻家庭养殖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藻家庭养殖器,主要由端盖、容器、灯管、旋翼及取藻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容器上边连接设有端盖,在容器壳体一侧边设有取藻阀,多个灯管设于容器内,同时灯管的一端部和端盖的底部连接;旋翼设于容器内。
端盖设有容置空间,相关控制电路及旋翼控制器均设于上述容置空间内。
在灯管外围设有灯管护套,灯管护套是透明的,其上端也和端盖底部连接,其下部为开口式设计。
采用反光材料制作的旋翼设于容器内,其上端和端盖底部连接,其下端连接设有旋翼支托。
上述容器壳体和端盖连接处为凹口设计,端盖边缘可插入凹口内。
在灯管护套内靠近上部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易于维修、养护,使用安全,适合家庭养殖食用藻使用。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食用藻家庭养殖器主要由端盖1、容器2、灯管3、旋翼4及取藻阀5构成;其中,在容器2上边连接设有端盖1,端盖1设有容置空间;相关控制电路7及旋翼控制器8均设于上述容置空间内,在容器2壳体一侧边设有取藻阀5,多个灯管3设于容器2内,同时灯管3的一端部和端盖1的底部连接;在灯管3外围设有灯管护套10,灯管护套10是透明的其上端也和端盖1底部连接,其下部为开口式设计;旋翼4设于容器2内并采用反光材料制作,其上端和端盖1底部连接,其下端连接设有旋翼支托9;在灯管护套10内靠近上部设有密封圈6。
上述容器2壳体和端盖1连接处为凹口设计,端盖1边缘可插入凹口内。
本实用新型开动后,容器内所提供的光生物反应环境完全符合诸如螺旋藻、小球藻等多种可食用藻类的生长需求;尤其是充分的光照、恒定的温度及有效的防尘通风为藻类的稳产、高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本实用新型悬吊式设计使得光源、搅拌器、传感器及控制电路安置在能与容器体灵活离合的上盖中,罐体上除了取藻口(通过取藻阀控制)外再无其他安装孔,这样可有效防止培养液渗漏。
光源护套下部为开口式设计,既能使灯管散热延长其使用寿命又能给培养液加温,同时相对于另设加热器的设计,可降低能耗,一举三得。
在电气控制上采取了温度、光度、液位互锁自控设计,可有效防止单项失控或由人为误操作引起的故障,利于使用者安全操作。
本实用新型光源充足,搅拌器采用旋翼装置,旋翼采用反光材料,在运行中布光均匀,换气顺畅,利于藻类高产。
本实用新型为防水、防尘结构设计,可防止培养液污染。
综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做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食用藻家庭养殖器,主要由端盖、容器、灯管、旋翼及取藻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容器上边连接设有端盖,在容器壳体一侧边设有取藻阀,多个灯管设于容器内,同时灯管的一端部和端盖的底部连接;旋翼设于容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藻家庭养殖器,其特征在于端盖设有容置空间,相关控制电路及旋翼控制器均设于上述容置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藻家庭养殖器,其特征在于在灯管外围设有灯管护套,灯管护套是透明的,其上端也和端盖底部连接,其下部为开口式设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藻家庭养殖器,其特征在于采用反光材料制作的旋翼设于容器内,其上端和端盖底部连接,其下端连接设有旋翼支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藻家庭养殖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壳体和端盖连接处为凹口设计,端盖边缘可插入凹口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藻家庭养殖器,其特征在于在灯管护套内靠近上部设有密封圈。
专利摘要一种食用藻家庭养殖器,主要由端盖、容器、灯管、旋翼及取藻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容器上边连接设有端盖,在容器壳体一侧边设有取藻阀,多个灯管设于容器内,同时灯管的一端部和端盖的底部连接;旋翼设于容器内;适合家庭养殖食用藻使用。
文档编号A01G33/00GK2548417SQ0223070
公开日2003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5日
发明者顾天清, 朱广清, 周顺利, 孙学荣, 刘楚雄 申请人:朱广清, 孙学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