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

文档序号:201637阅读:18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具体地说是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修复(Phytoremedition)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它广泛利用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活动来固定、降解、提取和挥发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就象一座“绿色清洁工厂”一样将污染物质加工成可直接去除的物质形态或转化为毒性小甚至无毒的物质,从而对污染环境进行彻底的治理;它具有不引起地下水二次污染,使污染土壤与水体可持续利用和美化环境等特点,因而也是一项非常理想的绿色修复技术。植物修复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到污染环境治理的方方面面,既可以净化空气和水体,又可以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质。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体系的提取、挥发和转化固定作用去除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或将重金属稳定在污染现场防止其对地下水及周围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植物修复主要包括植物提取(Phytoextrtion)、植物挥发(Phytovoltiliztion)、根际滤除(Rhizofiltrtion)和植物稳定(Phytostiliztion)四种作用方式,其中,植物提取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献1Chaney R.L.,Malik M.,Li Y.M.,et al.1997,Phytoremediation of soil metals.Current Opinions in Biotechnology.8279~284;文献2Wong M.H.,2003,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e degraded soils,with emphasis on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Chemosphere.50775~780;]。植物提取,即利用重金属富集/积累特别是超富集/超积累植物从污染土壤中超量吸收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茎、叶等地上部器官,随后将植物整体(包括部分根)收获并集中处理,然后再连续种植,以便使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超富集/超积累植物(Hyperaccmulator)一词最初是由Brooks等[文献3Brooks R.R.,Lee J.,Reeves R.D.,et al.1977.Detection of nickliferous rocks byanalysis of herbarium species of indicator plants.Journal of GeochemicalExploration.749~77]提出的,当时用以命名茎中Ni含量(干重)大于1000mg/kg的植物。现超富集植物的概念已扩大到植物对所有金属/重金属元素的超量积累现象,即是指能超量积累一种或同时积累几种金属/重金属元素的植物。现一般认为(文献1Chaney R.L.,Malik M.,Li Y.M.,et al.1997,Phytoremediation of soil metals.Current Opinions in Biotechnology.8279~284;文献4Brooks,R.R.,Chambers,M.F.,Nicks,L.J.,Robinson,B.H.,1998.Phytoming.Trends in Plant Science.3,(9)359~362;文献5SaltD E.Phytoextractionpresent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mise.2000.InWise DL,et al.(eds.),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New York,MarcelDekker)超富集植物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植物地上部(茎和叶)金属含量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其临界含量分别为Zn10000mg/kg、Cd 100mg/kg、Cu 1mg/kg,Pb、Cu、Ni、Co均为1000mg/kg;二是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三是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当然,理想的超富集植物还应具有生长期短、抗病虫能力强、地上部生物量大、能同时富集2种或2种以上重金属的特点。其实,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没有明显下降(与生长在未污染土壤同种植物生物量相比)同时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征。
生活在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高土壤上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没有显著减少是超富集植物区别于普通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超富集植物能够超量积累重金属而生物量又没有明显下降的可能机理是液泡的区室化作用和植物体内某些有机酸对金属/重金属的螯合作用消除了金属/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抑制[文献1Chaney R.L.,Malik M.,Li Y.M.,et al.1997,Phytoremediation ofsoil metals.Current Opinions in Biotechnology.8279~284;文献6Ortiz,D.F.,Ruscitti,T,McCue,K.F.,Ow,D.W.1995.Transport of metal-bindingpeptides by HMT1,a fission yeast ABC-type vacuolar membrane protein.JBiol.Chem.,2704721~4728;文献7Kramer,U.,Cotter-Howells,J.D.,Charnock,J.M.,Baker,A.J.M.,Smith,J.A.C.1996.Free histidine as a metalchelator in plants that accumulate inckel.Nature,379635~638],这是超富集植物所具有的区别于普通植物的超强忍耐性的表现特征之一。而对于普通植物而言,虽有些植物在这种情况下也能生存下来并完成生活史,但其地上部生物量往往会明显降低,通常表现为植株矮小,有的生物学特性还会改变如叶子、花色变色等[文献8孔令韶.1982.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及忍耐、变异.环境科学,165~69]。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意味着植物地上部某种重金属含量大于所生长土壤中该种重金属的浓度,这是超富集植物区别于普通植物对重金属积累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当土壤中重金属浓度高到超过超富集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时,甚至高出几倍的情况下,因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有随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升高而升高的特点[文献9郭水良,黄朝表,边媛,林国平.2002.金华市郊杂草对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富集作用(I)-6种重金属元素在杂草和土壤中的含量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22~29],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虽达到了公认的临界含量标准,但当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略低于超富集植物所应达到的含量标准时,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量可能就难以达到超富集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而表现出与普通植物相同的特征,同时由于土壤pH等因素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可吸收态的影响,在土壤中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普通植物也可能正常生长,因此,那些植物所表现出的较强耐性的表面特征也可能是一种假象。因此,植物地上部生物量没有明显减少同时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也应是超富集植物区别于普通植物的必不可少的特征。其中,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至少应当在土壤中重金属浓度与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相当时大于1。
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超富集植物约400多种,其中Ni超富集植物约300种,Co 26种,Cu24种,Se19种,Zn 16种,Mn11种,TI 1种,Cd 1种(文献4Brooks,R.R.,Chambers,M.F.,Nicks,L.J.,Robinson,B.H.,1998.Phytoming.Trends in Plant Science.3,(9)359~362),并且对其修复潜力进行了研究,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天蓝遏兰菜Thlaspicaerulescens和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中国境内也已发现了几种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如As超富集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文献10陈同斌,等.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科学通报.2002,47(3)207~210],Zn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文献11杨肖娥,等.2002,东南景天(Sedumalfredii H)一种新的锌超积累植物.科学通报.47(13)1003~1006]等。然而,植物提取修复技术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于修复实践,究其原因是这些已知的超富集植物存在着生物量小、生长周期长、不利于机械作业或大面积栽培等缺点,在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理想超富集植物方面进展也十分缓慢,因而,需要寻找更为理想、更为有效的超富集植物及其资源,以便为植物修复技术的产业化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土壤被污染情形相当复杂,有的是重金属污染,有的是有机物污染,还有的是无机—有机混合污染。有时是单一元素污染,但更多的则是多种元素共同起作用的复合污染。这就需要有“丰富多彩”的修复植物来满足各式各样污染土壤的修复。目前,植物修复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较基础的工作是修复植物的筛选。然而关于修复植物的系统筛选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已报道的发现超富集/超积累植物的方法来看,主要有野外采样分析法、微量分析法、野外试纸初步诊断法等。
野外采样分析法主要是在重金属污染较重地区如金属矿山周围采集植物及土壤样本,然后测定其重金属含量,从而确定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这种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在已发现的400多种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中,大多数是通过这种方法找到的。然而,金属矿山周围植物群落多数已是顶级群落,其优势种多是蕨类、灌木或乔木,利用这种筛选方法往往容易忽略掉那些原本可以在此地生长但此地却又没有的物种,以及群落演潜的先锋植物种和中间植物种,而且所选出的超富集植物可能是其长期对污染环境适应的结果,其本身可能并不带有超富集基因.在植物种识别方面也存在困难,往往是采集的植物种经植物学家鉴定后,再次到野外采集时还可能出错,这是因为采集植物样本受植物生育时间、采集时期、研究经费等因素干扰而变得异常复杂,同时,由于植物的生育时期各不相同,在植物生育的哪一个时期进行采集也很难确定。
微量分析法是对植物标本馆样本取微量样品(如1片或几片植物叶标本)进行化学分析,检测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从而判断该植物是否为超积累植物。如Brooks等[文献3Brooks RR,Lee J,Reeves RD,et al.1977.Detection of nickliferous rocks by analysis of herbarium species ofindicator plants.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749~77],采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近2000份标本。他们先将植物标本叶片用去离子水洗净,烘干后称重再放入硼硅酸盐试管中低温灰化,然后放入马福炉中,在500℃继续灰化至灰烬变白色,之后用10ml浓度为2mol/l重蒸纯化的分析纯盐酸溶液浸提,滤液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由此,他们证实了3种超积累植物的存在,同时还发现了另外5个属的植物具有超积累特性。这种方法具有筛选面大,简单、快速等优点,但由于取样量少,分析可信度低,而且,由于样本采集地点不一定都被污染,因而许多修复植物资源可能被漏掉。
野外试纸初步诊断法是适合于野外寻找镍超积累植物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先用镍比色试剂二四乙二醛肟(dimethyglyoxime)将试纸浸渍制成特制测试纸,在野外采样时,将新鲜树叶紧按在潮湿的测试纸上,如果测试纸洋红色愈深,表明叶汁与测试纸上试剂反应愈强烈,叶片中镍含量就愈高,然后再采集该种植物的其他部位及所生长的土壤带回试验室进一步分析、鉴定。Baker等[文献12Baker AJM,Protor J,Van Balgooy MMJ,et al.1996.Hyperaccumulation of nickel by the flora of ultramafics of Palawan,Republic of Philippines.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Serpentine Ecology.Andover,UKIntercept Ltd,291~303],使用这种方法发现了4种镍超积累植物。这种筛选方法效率较高,但对重金属测定的种类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简捷、生态安全、适用性广、费用低廉、可操作性强及易于植物识别的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尤其是超富集/超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1.试验地点的选择要求试验地点周围要有丰富的杂草资源,杂草种类不少于20种,其分布不少于5科;可选择自然生长杂草植物种类丰富、相对未受污染的地区如国家级生态站等地点;适用于这些条件的杂草种主要来自以下各科1)桑科;2)蓼科;3)藜科;4)苋科;5)马齿苋科;6)石竹科;7)毛茛科;8)罂粟科;9)十字花科;10)景天科;11)虎耳草科;12)蔷薇科;13)豆科;14)酢浆草科;15)牻牛儿苗科;16)蒺藜科;17)远志科;18)大戟科;19)葡萄科;20)锦葵科;21)藤黄科;22)沟繁缕科;23)堇菜科;24)瑞香科;25)千屈菜科;26)柳叶菜科;27)伞形科;28)报春花科;29)蓝雪科;30)龙胆科;31)夹竹桃科;32)萝藦科;33)旋花科;34)紫草科;35)马鞭草科;36)唇形科;37)茄科;38)玄参科;39)紫葳科;40)列当科;41)爵床科;42)车前科;43)茜草科;44)败酱科;45)桔梗科;46)菊科;47)香蒲科;48)黑三棱科;49)眼子菜科;50)水麦冬科;51)泽泻科;52)禾本科;53莎草科;54)水鳖科;55)天南星科;56)谷精草科;57)鸭跖草科;58)雨久花科;59)灯心草科;60)百合科等;2.筛选对象的确定以一个生长季能完成生活史的杂草植物(当年生的草本植物),为主要筛选对象,要求这些植物在温度为5~40℃,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自然光下在50~170天之内可以成熟;这类植物从出苗到成熟生长时间较短,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广,易于人工栽培观察。
3.污染对象的确定根据当地污染情况(例如,辽宁地区主要重金属污染为镉、铅、铜、锌、砷、镍等)或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如铍,铬,铜,锌,砷,硒,镉,锑,碲,汞,铊,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委、公安部于1998年1月4日颁布(环 89号),自1998年7月1日施行))确定;4.重金属盆栽筛选试验A.投加重金属的浓度以当地典型污染地区的重金属组合为模拟浓度(如辽宁地区可以为镉10mg/kg;铅1000mg/kg;铜400mg/kg;锌1000mg/kg)或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为参考依据;重金属投加浓度范围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值至植物受伤害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浓度之间(如镉为1.0mg/kg~植物所能承受的最大浓度;汞为1.5mg/kg~植物所能承受的最大浓度;砷为40mg/kg~植物所能承受的最大浓度;铜为400mg/kg~植物所能承受的最大浓度;铅为500mg/kg~植物所能承受的最大浓度;铬为400mg/kg~植物所能承受的最大浓度;锌为500mg/kg~植物所能承受的最大浓度;镍为200mg/kg~植物所能承受的最大浓度等(国家环境保护局.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B.盆栽试验以当地未受污染土壤为栽培介质做土培试验,按模拟浓度投加一种或几种优级纯重金属易溶于水型的试剂,加入重金属试验的土壤平衡两周。以不投加重金属的处理为对照,于杂草开始生长的季节,从试验地点周围取大小一致的杂草幼苗移栽到投加重金属和未投加重金属(对照)的盆中,根据植株和盆的大小确定要移栽的幼苗数,每盆幼苗数要一致,在成熟期测定供试植物生物量、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由此检验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积累能力及耐性。
超富集/超积累植物的主要特征(衡量标准)为1)植物地上部(主要是指茎和叶)重金属含量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如Zn 10000mg/kg、Cd 100mg/kg、Au 1mg/kg,Pb、Cu、Ni、Co均为1000mg/kg);2)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3)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4)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茎、叶与花序干重之和)与未投加金属的对照相比没有显著下降;
5)植物地上部(茎、叶与花序的平均值)对某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于1,至少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富集/积累水平相当时,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别为Zn10000mg/kg、Cd 100mg/kg、Au 1mg/kg,Pb、Cu、Ni、Co均为1000mg/kg);富集/积累植物的衡量标准如下对于盆栽筛选试验中满足1)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2)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茎、叶与花序干重之和)与未投加重金属的对照相比没有显著下降;3)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4)植物地上部(茎、叶与花序的平均值)对某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于1,但没有满足植物地上部(茎和叶)重金属含量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的植物进行不同浓度梯度试验,以验证该种植物是否为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如果达不到超富集/超积累植物标准,则认为是富集/积累植物。
不同梯度浓度试验中重金属的投加浓度应在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浓度标准左右,如Cd为25mg/kg,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Zn为750mg/kg,1000mg/kg,1250mg/kg,1500mg/kg,1750mg/kg等。
典型污染地区采样分析及小区验证在盆栽试验后进行典型污染地区采样分析及小区验证试验在典型污染地区,如矿山周围及含工业废水的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地区,采集在筛选试验中具有重金属富集/积累特征的植物,以及植物根区土壤,分析其体内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以确定该种植物是否是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同时满足超富集/超积累植物的主要特征条件1)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2)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3)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和5)植物地上部对某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于1,至少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富集/积累水平相当时,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的杂草为重金属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在典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大于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浓度标准时,只满足条件2)、3)和5)的杂草为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而当典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低于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浓度标准时,对于满足富集/积累植物的衡量标准1)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2)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3)植物地上部某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大于1的杂草,以及在典型污染地区没有分布但在盆栽试验中表现为重金属富集/积累特征的杂草,需要做小区试验以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是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小区试验的方法与盆栽试验相同,只是重金属投加土层较深,要根据试验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根系生长特点进行设计,一般投加重金属的土层深度约为0.2~2m。
通过野外采样分析及小区试验,确定杂草在自然生长状态下对重金属的富集/积累情况。采样时,应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点进行。因杂草分布的不规律性,在杂草分布较少的情况下,要见到一棵采一棵;杂草分布较多的情况下,先采集土壤样本,然后根据土壤的污染程度采集植物样本。其重金属测量方法与盆栽试验同。
本发明原理如下以杂草为筛选对象具有筛选出富集/积累植物的必然性,这是因为杂草特别是农田杂草是一类人为与自然选择压下产生的高度进化的植物类群,属野生植物,它们生物量大、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特性可能使杂草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利于作为废弃矿区再植被工程的先锋种;与作物相比,农田杂草具有较强的抗逆境能力和较强的争光、争水、争肥能力,吸收能力很强;据报道,一株刺儿菜长大和繁殖起来,大约要从一亩地农田中摄取N9.2公斤,P 2.6公斤,K 8公斤。以上这些特性可能利于杂草对重金属的富集/积累以及提高其对重金属的耐性,这也说明可能存在着从杂草中筛出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必然性,这也是利用本发明可以成功筛选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主要原理。然而,世界上杂草种类约有2000多种,要想一次性的从这些植物中筛选出某些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可能也存在着偶然性。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首创性。从有关文献报道看,专门以杂草或农田杂草为筛选对象并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模拟试验进行富集/积累植物的系统筛选研究在国内外都还未曾涉及。
2针对性强。世界上已知的植物总数约50余万种,我国仅种子植物就有3万多种,单单从种子植物开始筛选,也无异于大海捞针。以杂草特别是某一地区生长的农田杂草为筛选对象,针对性比较强。
3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杂草种类毕竟有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科分属进行系统筛选。
4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重金属污染模拟筛选方法可以人为控制污染条件,使参试植物都处于相对一致的生长环境,植物之间对重金属的耐性及富集/积累特征有一定的可比性,同时可以根据试验条件确定试验规模,增加或减少参试植物种的数量,减少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这正是本发明的关键之所在;先通过土培的方法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积累特点,然而再从污染严重地区采样加以验证,方法简单,可操作性较强。
5费用较低。本发明先通过针对性较强的筛选试验找到具有富集/积累特征的植物,然后再到污染的实际环境中测试这种植物,针对性强,减少一些浪费,相应的费用较低。
6利于对被采集植物种的鉴定与识别。本发明参试植物要在盆中生长一个生长季,可以很容易的对植物的整个生长期进行观察和利用摄像或拍照等手段进行记录,始终处于人为控制之下。
7利于相应的遗传基因的斟别。由于参试植物均来源于未污染区,未经过任何驯化过程就进入污染试验,与长期生长在金属矿区污染土壤环境经过驯化的植物相比,被驯化的时间短,植物因对污染物进行响应而表现出来的某种特征可能是植物本身就具有的某种特性,而具有相应的遗传基因,这更有利于植物修复资源的寻找与利用,这也是本发明的主要作用机理。
8具有生态安全性。筛选始终处于人为控制之下,试验后的污染物可以集中处理而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9适用性广。本发明对试验条件要求不高,凡适于植物生长的环境一般均可以进行,且试验在室外进行,盆栽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自然生长植物的环境条件比较相似,较容易反应植物在污染条件下的真实情况。
10能够对没有生长在实际污染环境中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积累能力进行筛选。


图1为地上部Cd富集系数大于1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其中小酸浆Physalis angulat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长喙婆罗门参Tragopogon dubius;龙葵Solanum nigrum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尖齿狗舌草Tephroseris subdentata;石防风Peucedamum terebinthaceum;小白酒花Conyza canadensis;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艾蒿Artemisia argyi;欧亚旋覆花Znula Britannica;水蒿Artemigia selengensis;大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tosum。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针对目前植物修复中Cd单一污染和Cd-Pb-Cu-Zn复合污染的富集/积累植物缺乏研究,采用田间盆栽模拟试验方法,对东北沈阳地区20科54种田间杂草植物进行其重金属耐性及积累能力的初步系统研究。
试验地点设在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实验站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23°41′、北纬41°31′,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平均温度5~9℃,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3100~3400℃,年总辐量520~544KJ·m-2,无霜期127~164天,年降水量650~700mm。该站杂草资源十分丰富,其总数约有100多种。可以满足筛选取所需的条件。
根据东北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水平,确定Cd单一污染(T1)和Cd-Pb-Cu-Zn复合污染(T2)2组试验,其中Cd单一污染处理投加浓度为10mg/kg,复合污染处理中Cd、Pb、Cu和Zn的投加浓度分别依次为10、1000、400和1000mg/kg,相当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值的10、2、1、2倍。投加的重金属形态分别为CdCl2·2.5H2O、Pb(CH3OO)2·3H2O、CuSO4·5H2O和ZnSO4·7H2O,均为优级纯试剂,分别以固态加入到土壤中,充分混匀;与此同时,以不投加重金属的处理为对照(CK)。
2002年春天,于杂草开始生长季节,将供试土壤风干、过2mm筛后,与一定量的重金属混合,装入塑料盆(¢=20m,H=15m)中,平衡两周后,选择生长一致的各种杂草幼苗分别移栽入CK、T1和T2处理的盆中。根据植株大小,每盆各栽2~6棵苗;重复3次,各重复间栽入的苗数一致,露天栽培,无遮雨设施。根据盆缺水情况,不定期浇自来水(水中未检出Cd、Pb、Cu、Zn),使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待植物成熟后,收获杂草。
烘干后的植物样,采用HNO3-HClO4法消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所获数据,在计算机上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SD)的计算,并利用最低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difference,LSD)进行差异显著性测验.
结果表明(1)所有参试植物对Pb,Cu和Zn均未表现出富集/积累特征(参见表1~2所示)。
(2)在地上部Cd富集系数大于1的14种植物中(参见图1及表1所示)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在Cd单一污染(T1)和Cd-Pb-Cu-Zn复合污染(T2)处理中地上部生物量均未显著下降(p<0.05,图1),地上部Cd浓度大于根Cd浓度,其地上部Cd富集系数分别为3.21(T1)和3.13(T2)(表1),具有Cd富集/积累植物基本特征;龙葵(Solanum nigrum)在Cd单一污染(T1)和Cd-Pb-Cu-Zn复合污染(T2)处理中地上部生物量均未显著下降(p<0.05,图1),地上部Cd浓度大于根Cd浓度,其地上部Cd富集系数分别为3.13(T1)和3.11(T2)(表1),具有Cd富集/积累植物基本特征;全叶马兰Kalimeris integrifolia在Cd单一污染(T1)处理中地上部生物量未显著下降(p<0.05,见图1),地上部Cd浓度大于根Cd浓度,其地上部Cd富集系数为2.46(T1)(表1),具有Cd富集/积累植物基本特征;表1地上部Cd富集系数大于1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情况植物 处理 总Cd(mg/kg) 总Pb(mg/kg) 总Cu(mg/kg) 总Zn(mg/kg)种/科 地上部 BC 根 地上部 根 地上部根 地上部 根石防风CK0.15 0.26 4.05 4.87 4.417.33 26.11 33.36伞形科T110.85 1.0614.75T210.99 1.0814.3316.79135.56.3863.07178.90209.20龙葵 CK1.29 0.131.16 0.82 6.79 31.05 47.22103.20茄科 T131.80 3.1327.76T231.61 3.1127.4951.72213.70 11.44 79.8073.76 380.40小酸浆CK0.69 0.14 1.91 0.02 8.878.16 42.44 23.28茄科 T112.09 1.1914.51T227.17 2.6727.8951.7254.5516.8843.18257.80644.12马齿苋CKnd0.23 nd nd 6.11 9.88 24.21 54.48马齿苋T113.99 1.3792.82科T213.28 1.3191.890.03 3.17 12.8517.4475.00 107.35尖狗 CK0.73 0.21 3.10 1.60 2.62 6.81 13.85 15.11菊科 T112.45 1.2217.75T219.06 1.8723.5815.13206.30 12.6892.33275.30240.3
蒲公英CK 0.22 0.031.80 2.06 5.46 10.0471.1238.64菊科 T1 32.643.218.04T2 31.793.137.3524.2149.1822.0435.2834.3862.40刺儿菜CK 0.19 0.071.47 0.09 5.54 5.30 28.8216.99菊科 T1 16.301.612.37T2 32.533.204.8532.3276.5114.9638.5149.34107.81全叶马CK 0.26 0.26nd 0.45 3.71 9.75 29.1614.14兰T1 25.042.4617.71菊科 T2 20.191.9812.78 1.74 65.344.18 12.5730.5415.65小白酒CK 0.23 0.011.58 0.30 3.29 13.1222.1919.44花T1 18.821.859.04菊科 T2 22.682.2318.00 24.8784.3215.1154.52179.82 96.43长喙婆CK 0.11 0.212.48 2.98 10.6114.9225.9419.32罗门参T1 11.731.1511.94菊科 T2 10.981.0811.44 17.91189.57 56.8181.42188.51 389.52欧亚旋CK 0.67 0.211.73 0.50 6.48 8.83 34.8414.32覆花 T1 24.262.3911.67菊科 T2 40.563.9924.58 34.06146.50 13.65101.22 50.40218.11水蒿 CK 0.32 0.16nd nd 2.63 5.15 13.4322.41菊科 T1 20.612.036.18T2 35.893.5310.76 12.4137.7511.4424.5946.95107.74大刺儿CK 0.18 0.078.04 0.88 12.7612.1036.2420.53菜T1 15.651.549.52菊科 T2 15.221.498.0237.16100.40 13.7554.98222.01 216.20艾蒿 CK 0.24 0.063.39 0.22 5.78 5.01 39.0919.85菊科 T1 17.921.765.75T2 35.593.5111.46 20.8736.6125.6222.42510.91 53.05注BC为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nd为未检出(3)对重金属Cd,Pb,Cu和Zn均未表现出富集/积累特性的植物共40种,即白颖苔草Carex rigescens;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野大豆Glycine soja;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荔枝草Salviaplebeia;黑麦草Lolium perenne;茴茴蒜Ranunculus chihensis;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两色蓼Polygonum roseoviride;野大麻Cannabissativa;水芹Oenanthe javanica;串叶松香草Silphium perfoliatum;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车前Plantago asiatica;野薄荷Mentha laplocalyx;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甘草Glyoyrrhize uralensis;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伏萎陵菜Potentilla paradoxa;粘毛蓼Polygonumviscosum;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柳叶刺蓼Polygonum bungeanum;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蓄Polygonum aviculare;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香薷Elsholtzia ciliata;直立黄芪Astragalusadsurgens;反枝苋Amarcmthus retroflexus;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费那尔Premium forage;荩草Arthraxon hispidus;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苏丹草Sorghum sudancense。这些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特性见表2。
表2植物对重金属积累的特性植物 处理 总Cd(mg/kg)总Pb(mg/kg) 总Cu(mg/kg) 总Zn(mg/kg)种/科地上部BC根地上部 根 地上部 根 地上部 根野大豆 CKnd0.19nd 3.37 11.6615.6631.66 32.71豆科T12.380.23 10.34T212.08 1.19 25.17 44.3191.7420.2762.22191.32195.24酸模叶蓼CK0.09 0.11nd 0.87 3.94 4.41 19.71 12.63蓼科T11.310.12 3.56T211.84 1.16 31.92 6.26 422.51 6.02 199.31 132.92209.22两色蓼 CK0.02 0.21nd 0.22 2.02 5.53 14.84 28.31蓼科T12.470.24 7.17T211.26 1.11 24.99 19.32230.14 9.20 136.50 202.90115.72齿果酸模CK0.07 0.212.15 2.64 6.82 8.31 23.63 17.57蓼科T11.510.14 7.23T221.61 2.12 14.69 14.93190.91 18.84166.21 152.21132.80苘麻CK0.13 0.310.91 5.06 4.28 13.1259.85 105.82锦葵科 T19.480.93 10.82T211.88 1.17 18.83 14.38151.31 5.92 100.08 135.41238.02白颖苔草CK0.23 0.063.37 0.82 3.44 4.09 nd40.04莎草科 T11.430.14 3.03T21.250.12 2.3611.0638.428.22 48.8262.83 138.41野大麻 CKNdnd 1.15 1.13 1.50 1.10 19.59 14.81桑科T10.940.09 0.89T21.040.10 1.0819.7145.615.34 12.85104.2150.77水芹CK0.21 0.114.44 1.20 7.05 7.67 65.44 56.16伞形科 T14.840.47 6.49T29.890.97 32.17 57.59104.60 20.9951.12244.7357.57苘茴蒜 CK0.01 0.222.23 3.20 5.33 18.0420.93 27.86毛茛科 T12.580.28 23.08T22.350.23 24.17 6.48 87.106.14 101.72 86.34 255.21萝藦CKndnd 0.13 0.03 3.39 4.46 27.93 22.04萝藦科 T12.940.28 9.88T22.290.22 9.4916.7325.064.69 21.62218.30232.22月见草 CKndnd 2.40 0.12 3.94 2.61 16.29 15.76柳叶菜科T10.300.02 1.43T20.290.03 1.706.11 38.665.40 15.4422.01 27.44平车前 CK0.10 0.421.61 3.48 2.96 20.468.47 34.48车前科 T10.700.06 14.08T20.880.08 14.38 13.0055.598.35 25.4492.86 98.21车前CK0.05 0.265.39 2.80 6.80 19.6829.70 31.47车前科 T11.230.12 7.66T23.040.29 9.289.42 78.387.43 50.7185.30 49.77荔枝草 CK0.02 nd 1.72 7.14 5.56 12.6223.95 69.04唇形科 T14.020.39 31.27T24.260.41 31.90 29.08274.91 9.14 163.63 177.92423.71野薄荷 CK0.06 0.102.37 0.55 3.61 9.48 33.32 23.73唇形科 T11.440.14 8.59T21.720.16 9.3123.0562.856.49 35.64111.91119.12益母草 CK0.03 nd 2.58 1.13 2.74 3.86 26.46 19.21唇形科 T10.720.07 5.49T21.660.16 14.01 27.74117.42 8.74 63.56130.12250.74黑麦草 CK0.10 0.033.60 2.41 0.77 3.79 30.85 61.21禾本科 T13.730.36 20.03T21.850.18 11.80 9.21 9.91 2.38 6.59 54.81 103.01无芒稗 CK0.18 1.222.37 2.25 4.46 45.4638.04 33.01禾本科 T11.220.12 11.46T29.070.89 17.51 19.44161.51 9.94 85.8742.35 554.10串叶松香CK0.19 0.300.03 3.71 7.32 4.78 40.58 22.62草 T10.800.07 7.83
菊科 T21.470.1422.45 34.8988.679.9532.44130.40 827.51菊芋 CK0.060.061.25 0.03 3.414.28 15.4320.76菊科 T11.310.122.13T23.340.325.249.0174.77 6.8529.92144.90 62.84鸭跖草CK0.160.172.660.74 4.884.57 47.7641.38鸭跖草科 T10.640.065.41T20.550.056.7420.82 82.04 12.14 39.47214.51 216.62独行菜CK0.150.201.382.20 1.112.01 12.0126.62十字花科 T13.360.339.70T23.910.388.2118.68 72.20 10.59 31.51217.75 296.42香薷 CK0.170.142.161.13 3.445.87 30.4119.48唇形科T12.310.226.06T28.140.8014.23 19.66 157.715.5562.76177.92 162.71紫苏 CK0.190.29nd 0.49 4.8612.6434.6528.04唇形科T10.310.038.46T21.220.1215.74 19.75 127.6214.43 91.2726.31202.11铁苋菜CK0.060.173.867.24 3.0816.7945.08110.70大戟科T11.230.129.29T21.230.129.2828.93 222.928.82119.43 238.20 673.01甘草 CK0.190.14nd nd7.487.35 45.5440.38豆科 T13.950.384.36T23.430.334.3518.24 42.55 8.9225.9992.13107.79费那尔CK0.080.211.580.08 5.804.56 41.3457.31豆科 T14.650.457.79T24.160.416.1425.32 31.12 11.05 24.38138.50 156.01直立黄芪 CK0.110.18nd 1.27 2.499.15 29.3024.48豆科 T16.830.675.43T26.470.635.8052.15 40.40 19.39 40.06197.39 130.51草木樨CKnd nd 1.261.01 2.766.92 23.6633.79豆科 T12.160.213.94T25.540.546.798.8823.22 7.1417.2660.64109.79伏萎陵菜 CK0.190.367.552.78 5.636.32 37.3218.01蔷薇科T18.430.8334.87T28.390.8236.44 26.11 386.0120.91 139.22 200.90 674.69反枝苋CK0.080.241.670.82 3.103.33 34.0921.98苋科 T16.560.6412.07T29.200.9115.53 4.8939.49 6.067.74 178.70 167.79凹头苋CK0.110.131.790.26 4.084.54 46.8227.58苋科 T18.620.8420.09T222.94 2.2633.52 4.7238.09 8.0415.46160.61 168.29荩草 CK0.100.225.011.34 3.344.72 43.1730.74禾本科T15.780.5611.35T28.080.7916.03 60.34 52.39 21.01 77.67279.69 227.39苏丹草CK0.010.040.611.46 1.493.94 19.8122.97禾本科T11.240.1216.94T21.070.1116.66 7.0331.99 1.2532.7671.9250.17泥胡菜CK0.160.171.821.36 3.045.61 19.5828.82菊科 T13.510.347.06T26.110.6013.66 9.6177.03 10.12 31.84233.09 247.21水蓼 CK0.100.511.244.25 5.0015.7647.2964.41蓼科 T10.820.0817.01T23.860.3861.09 72.44 173.5411.10 251.50 46.9045.11粘毛蓼CKnd 0.063.963.66 2.946.07 30.2133.51蓼科 T10.630.065.28T22.640.2628.05 22.11 295.8011.93 132.64 115.19 385.91红蓼 CK0.050.275.604.82 0.462.53 44.7449.13蓼科 T11.080.1112.34T216.40 1.6154.34 21.01 724.627.86615.69 51.76864.02
柳叶刺蓼 CK0.010.08 nd 0.52 2.73 8.69 17.0827.28蓼科 T11.790.175.24T211.35 1.1127.757.18320.7812.18237.1918.28481.39蓄 CK0.460.59 0.071.83 1.41 1.25 19.849.17蓼科 T12.150.211.93T227.18 2.6721.1724.00 154.8411.8955.29 280.01 143.50注BC为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nd为未检出需要指出的是,从各植物在Cd-Pb-Cu-Zn复合污染条件下对Cd富集情况的趋势来看(表1,2),小酸浆、刺儿菜、尖齿狗舌草、小白酒花中Cd的积累量显著(p<0.05)高于其在Cd单一污染条件下Cd的积累量,如刺儿菜在Cd单一污染时,根部及地上部Cd含量分别为2.37和16.3mg/kg;而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其含量分别为4.85和32.53mg/kg,其积累量显著提高了,说明Pb,Cu,Zn的存在可能促进了这些植物对Cd的吸收,它们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全叶马兰对Cd的富集则与此相反,Cd-Pb-Cu-Zn复合污染条件下对Cd的富集量显著(p<0.05)低于在Cd单一污染条件下Cd的积累量,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拮抗效应。同理,野大豆、酸模叶蓼、两色蓼、齿果酸模、苘麻在复合污治染条件下(T2)对Cd的富集系数虽也大于1(表2),但可能是Pb,Cu,Zn协同效应的结果,而仍将其列为地上部Cd富集系数小于1的植物。
2典型污染地区采样验证试验辽宁典型污染地区辽宁省风城青城子铅锌矿位于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西北部,东经123°37′,北纬40°41′,年平均温度6.5~8.7℃,降水量年均674.4mm。矿区主要母岩为大理石和云母片岩,土壤为棕壤性土。植被覆盖主要为次生林和稀疏的灌丛及部分人工水衫、刺槐林。矿体以铅锌矿为主,开采地点散布于南山、大东沟、二道沟、喜鹊沟、榛子沟、甸南、新岭沟等7个较大坑口,坑口距地面约300~390m,铅锌矿品位约70~80%,Cd主要在闪锌矿晶格中,平均品位约0.034%,但不单独成矿。
本研究在南山、二道沟、喜鹊沟、甸南四个坑口周围采集杂草植物。之所以选择坑口周围作为采样重点,是因为重金属元素富集的矿床是主要的自然污染源,在矿床附近地层上发育的土壤、由矿床附近流出的富含重金属的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分散晕上发育的土壤以及以被搬运的矿化物质为母质所发育的土壤,其重金属含量往往严重超标而成为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而且许多重金属矿床或富含重金属的岩石,即使埋深达到200~300m或被百余米厚的土壤覆盖,仍可成为地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污染的深部来源。
在采集某一种杂草的同时也在杂草采集处采集植物根区的土壤样本,即0~35cm根区土壤。植物样及土壤样本处理和重金属的测定与盆栽试验相同。
土壤样本中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20个样点土壤中Cd的浓度范围是0.66~32.10mg/kg,Pb 169.90~8958.96mg/kg,Cu 13.07~521.47mg/kg,Zn 201.20~3240.38mg/kg。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三级标准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其中Cd、Pb、Cu、Zn的浓度分别不超过1、500、400、500mg/kg。由此可见,采集的土壤样本中Cd,Pb,Cu和Zn的最高浓度约为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的32.1,17.9,1.3,6.5倍,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
试验结果表明(参见表3)(1)蒲公英、龙葵、全叶马兰对Pb,Cu,Zn地上部富集系数均小于1,不是Pb,Cu,Zn富集/积累植物;(2)蒲公英、龙葵、全叶马兰对Cd地上部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地上部含量大于根部含量,是Cd富集/积累植物,验证了盆栽筛选试验的结果,至于是否是超富集/超积累植物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表3矿区坑口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积累情况(mg/kg)植物 部位 CdBCPb BC Cu BCZn BC 采样点蒲公英 0.4 0.6 127.1 1根0.92 1.06 71.71 18.88 8 9 0.561.2 0.8地上 2.11 2.43 212.2 211.51 8 23.13 0.1蒲公英 0.0 0.1 2根2.2 1.68 51.66 77.32 35.85 0.07128.3 0.1 0.0地上 5.17 3.95 8 85.89 58.15 0.12蒲公英 282.8 0.1 0.0 3根7.15 0.6 3 89.17 9 31.16 0.2131.6679.3 0.4 0.1 131.6地上 5 2.66 2 316.84 7 3 0.9蒲公英 71.71 0.1 127.1 4根0.93 0.76 1 0.1 8.882 4 9 0.27212.1 0.1 23.13地上 2.11 1.73 9 0.3 11.51 9 9 0.05蒲公英 0.0 5根2.2 0.52 51.66 37.30.11 35.85 0.04128.3 0.0 0.0地上 5.18 1.22 8 95.81 9 58.16 0.06龙葵 0.1 0.3 6根0.66 0.57 115.9 721.4 8 176.4 0.360.0 0.1地上 1.84 1.59 38.64 69.16 6 41.37 0.08全叶马兰 0.0 4根1.36 1.11 67.41 0.1 5.81 9 25.68 0.05133.4 0.1 0.1地上 1.82 1.49 2 97.71 3 98.12 0.21注BC为植物地上部富集系数表4采样点重金属含量(mg/kg)采样点 总Cd 总Pb 总Cu总Zn1 0.87 173.86 13.07 228.892 1.31 720.89 61.37 493.623 11.9 1594.58 99.42 146.584 1.22 697.29 61.4146.585 4.23 1469.29 67.08 899.336 1.16 676.556.8491.7相关比较例泰国学者P.Visoottiviseth等在当地As污染区对植物的As富集/积累能力采用野外采样分析法进行了研究[详见文献14Visoottiviseth P,et al.2002,The potential of Thai indigenous plant species for the phytoremediation ofarsenic contaminated land.Environmental Pollution,118453~461];它们于1998年5月~1999年10月在泰国As污染严重的Ron Phibun和BannangSata两个地区采集土壤样本,共采集了73个样本,土壤中As总量为21~15900mg/kg,并大约在植物的开花时期采集植物样本,采集了30科36种植物共99个样本,其中杂草类植物4种,禾本植物1 3种,攀缘植物2种,厥类植物6种,灌木6种,树5种。测定植物体内As的含量表明,仅中国蕨科凤尾厥Pteris vittata Linn和金星厥科沼泽蕨属的Thelypteris.sp植物体内As含量达到As超富集/超积累植物临界含量标准,是As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其它植物因取样时期不一致,以及土壤中As含量不一致,也很难说就不是富集/积累植物;可见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并造成一定的浪费。利用本发明方法进行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试验目标比较明确,可以提高筛选效率。
权利要求
1.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1)试验地点的选择要求试验地点周围要有丰富的杂草资源,杂草种类不少于20种,其分布不少于5科;2)筛选对象的确定一个生长季能完成生活史的杂草植物;要求这些植物在温度为5~40℃,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自然光下在50~170天之内可以成熟;3)污染对象的确定根据当地污染情况或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确定;4)重金属盆栽筛选试验A.投加重金属的浓度以当地典型污染地区的重金属组合为模拟浓度或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值为参考依据;重金属投加浓度范围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值至植物受伤害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浓度之间;B.盆栽试验以当地未受污染土壤为栽培介质做土培试验,按模拟浓度投加一种或几种优级纯重金属易溶于水型的试剂,加入重金属试验的土壤平衡两周;以不投加重金属的处理为对照,于杂草开始生长的季节,从试验地点周围取大小一致的杂草幼苗移栽到投加重金属和未投加重金属的盆中,根据植株和盆的大小确定要移栽的幼苗数,每盆幼苗数要一致,在成熟期测定供试植物生物量、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由此检验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积累能力及耐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植物为杂草植物。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富集/超积累植物的主要特征为1)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2)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3)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4)植物地上部生物量与未投加金属的对照相比没有显著下降;5)植物地上部对某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于1,至少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超富集/积累植物应达到的富集/积累水平相当时,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富集/积累植物的衡量标准如下对于盆栽试验中满足1)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2)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3)植物地上部生物量与未投加金属的对照相比没有显著下降;4)植物地上部某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大于1;对于满足这四个条件的杂草进行不同浓度梯度试验,以检验该种植物是否为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如果达不到超富集/超积累植物标准,则认为是富集/积累植物;不同梯度浓度试验中重金属的投加浓度应包含与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浓度标准相当的浓度。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盆栽试验后进行典型污染地区采样分析在典型污染地区采集在筛选试验中具有重金属富集/积累特征的植物,以及植物根区土壤,分析其体内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以确定该种植物是否是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同时满足超富集/超积累植物的主要特征条件1)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2)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3)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和5)植物地上部对某种金属的富集系数大于1,至少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超富集/积累植物应达到的富集/积累水平相当时,地上部富集系数大于1的杂草为重金属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在典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大于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浓度标准时,只满足条件2)、3)和5)的杂草为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典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低于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浓度标准时,对于满足富集/积累植物的衡量标准1)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含量大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2)植物的生长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害症状;3)植物地上部某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大于1的杂草,以及在典型污染地区没有分布但在盆栽试验中表现为重金属富集/积累特征的杂草,需要做小区试验以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是超富集/超积累植物;小区试验的方法与盆栽试验相同,只是重金属投加土层较深,要根据试验植物在自然条件下根系生长特点确定投加重金属的土层深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具体地说是重金属富集/积累植物的筛选方法;1)试验地点的选择;2)筛选对象的确定;3)污染对象的确定4)重金属盆栽筛选试验它以杂草植物作为筛选对象,以盆栽土培试验及野外采样分析试验和小区试验为主要手段,筛选可用于植物修复的植物。本发明经济、高效、生态安全性高、适用性广、易于植物识别,可操作性强。
文档编号A01H3/00GK1568668SQ0313373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6日
发明者魏树和, 周启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