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米粉生产工艺及生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20阅读:1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汽米粉生产工艺及生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米粉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米粉生产大都采用较原始的方法,生产设备及生产手段落后。由于要采用土锅土灶,而燃料采用煤块或煤粉,对周围环境及生产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并且工人劳动强度极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全机械化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来生产米粉,以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先将浸泡好的大米送入打浆机(1)打浆,浆液进入搅拌机(2)搅拌,再进入压皮盒(3)压皮,然后送入上传送带(4),进入上蒸箱(5)进行初蒸,控制蒸汽压力在1~2.5kg/cm2,初蒸后的粉皮进入成型机(6),经成型后进入煮锅(7),再经下传送带(8)进入下蒸箱(9)进行复蒸,控制蒸汽压力在1~1.8kg/cm2,最后进入熟粉池(10)冷却。
其生产机是这样构成的它由打浆机(1),搅拌机(2),压皮盒(3),上传送带(4),上蒸箱(5),成型机(6),煮锅(7),下传送带(8),下蒸箱(9),熟粉池(10)组成,打浆机(1)通过管道连接搅拌机(2),搅拌机(2)连接压皮盒(3),压皮盒(3)出口处于上传送带(4)的上方,上传送带(4)穿入上蒸箱(5)内,上蒸箱(5)内设有蒸汽管道(11),上传送带(4)的另一端连接成型机(6),成型机(6)下连接煮锅(7),煮锅(7)内穿过下传送带(8),并穿入下蒸箱(9),下蒸箱(9)内设有蒸汽管道(12),下传送带(8)的另一端连接熟粉池(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完全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等优点。由于采用机械化生产,生产场地也大大减小。适合于各种米粉加工、生产厂家及个体使用。


附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先将大米浸泡24小时,送入打浆机(1)打浆,浆液进入搅拌机(2)搅拌,再进入压皮盒(3)压成米皮,然后送入上传送带(4),传入上蒸箱(5)进行初蒸,控制蒸汽管道(11)内的压力在1.5~2kg/cm2,初蒸后的粉皮由上传送带(4)送入成型机(6),经挤压成所需形状的米线或米条后进入煮锅(7)进行蒸煮,再经下传送带(8)将米线传送入下蒸箱(9)进行复蒸,控制蒸汽管道(12)的压力在1~1.5kg/cm2,最后经下传送带(8)送入熟粉池(10)冷却。
权利要求
1.一种蒸汽米粉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先将浸泡好的大米送入打浆机(1)打浆,浆液进入搅拌机(2)搅拌,再进入压皮盒(3)压皮,然后送入上传送带(4),进入上蒸箱(5)进行初蒸,控制蒸汽压力在1~2.5kg/cm2,初蒸后的粉皮进入成型机(6),经成型后进入煮锅(7),再经下传送带(8)进入下蒸箱(9)进行复蒸,控制蒸汽压力在1~1.8kg/cm2,最后进入熟粉池(10)冷却。
2.一种蒸汽米粉生产机,它由打浆机(1),搅拌机(2),压皮盒(3),上传送带(4),上蒸箱(5),成型机(6),煮锅(7),下传送带(8),下蒸箱(9),熟粉池(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打浆机(1)通过管道连接搅拌机(2),搅拌机(2)连接压皮盒(3),压皮盒(3)出口处于上传送带(4)的上方,上传送带(4)穿入上蒸箱(5)内,上蒸箱(5)内设有蒸汽管道(11),上传送带(4)的另一端连接成型机(6),成型机(6)下连接煮锅(7),煮锅(7)内穿过下传送带(8),并穿入下蒸箱(9),下蒸箱(9)内设有蒸汽管道(12),下传送带(8)的另一端连接熟粉池(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米粉生产工艺及生产机,它是先将浸泡好的大米送入打浆机打浆,浆液进入搅拌机搅拌,再进入压皮盒压皮,然后送入上传送带,进入上蒸箱进行初蒸,初蒸后的粉皮进入成型机,经成型后进入煮锅,再经下传送带进入下蒸箱进行复蒸,最后进入熟粉池冷却。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完全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等优点。由于采用机械化生产,生产场地也大大减小。适合于各种米粉加工、生产厂家及个体使用。
文档编号B02B5/00GK1481706SQ0313549
公开日2004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5日
发明者李鸣岐, 周昌德 申请人:李鸣岐, 周昌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