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1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和应用(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和应用。(二)
背景技术
:氟菌唑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的内吸杀菌剂。在本发明作出之前,氟菌唑的农药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15%氟菌唑乳油,主要由15%氟菌唑和有机溶剂加入农药助剂等制成,具有加工、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使用污染大、运输成本高等缺点;2)10%烟剂,主要由10%氟菌唑加入燃料等制成,在防治森林、仓库等方面药效比较明显,但烟剂使用局限性较大,不利于氟菌唑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三)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药效高、生产成本低、计量方便、使用安全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本发明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由氟菌唑、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组成,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氟菌唑1030°/。;分散剂3~16%;润湿剂13%;余量为填料。优选的,所述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氟菌唑20~30%;分散剂3~14%;十二烷基硫酸钠23%;余量为填料。所述的分散剂为分散剂N(化学组成亚甲基双萘磺酸钠)、SOPA-270(化学组成垸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盐)和分散剂NNO(化学组成萘磺酸甲醛(亚甲基二萘磺酸钠))中任意两种的组合;所述的润湿剂为十二垸基硫酸钠;所述的填料为白炭黑和煅烧高岭土或者膨润土和煅烧高岭土。本发明中对于白炭黑、膨润土、煅烧高岭土等原料在选择上没有特别要求,各种类别、型号均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说明自行对原料进行选择和组合制得氟菌唑可湿性粉剂。进一步,当所述分散剂由分散剂N和SOPA-270组成时,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推荐分散剂N的重量配比为5~8%,SOPA-270的重量配比为2~4.5%。更进一步推荐分散剂N的重量配比为68%、SOPA-270的重量配比为34.5%。当所述分散剂由分散剂N和分散剂NNO组成时,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推荐分散剂N的重量配比为5~8%,分散剂NNO的重量配比为48。/。。更进一步推荐分散剂N的重量配比6~8%,分散剂NNO的重量配比5~7%。当所述分散剂由SOPA-270和分散剂NNO组成时,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推荐SOPA-270的重量配比为2~4.5%,分散剂NNO的重量配比为4~8%。进一步推荐SOPA-270的重量配比为3~4.5%,分散剂NNO的重量配比57%。当所述填料由白炭黑和煅烧高岭土组成时,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推荐白炭黑的重量配比为9~13%,余量为煅烧高岭土。进一步推荐白炭黑11~13%,余量为煅烧高岭土。当所述填料由膨润土和煅烧高岭土组成时,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推荐膨润土的重量配比为8~12%,余量为煅烧高岭土。进一步推荐膨润土9~11%,余量为煅烧高岭土。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易于实施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先将氟菌唑原料进行初碎处理使细度达到60目以上,然后与原料分散剂、润湿剂、填料按重量配比进行配料预混,再进行细粉碎使细度达到10pm,即得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一种应用,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可用于黄瓜白粉病的防治,特别是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对于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制得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药效高、生产成本低、计量方便、使用安全,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其应用于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药效显著、具有环保优势,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发明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原料由氟菌唑10%(重量)、分散剂NNO5%(重量)、SOPA-2704%(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3%(重量)、白炭黑10%(重量)以及煅烧高岭土68%(重量)所组成。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氟菌唑进行初粉碎使原药过60目筛,然后与其他原料进行配料预混,再进行细粉碎使细度达到10pm,从而制得该发明的1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本制剂经检测悬浮率达到83%、细度(98%通过22|^1筛)。实施例2:本发明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原料由氟菌唑20%(重量)、分散剂N6%(重量)、SOPA-2704%(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3%(重量)、膨润土12%(重量)以及煅烧高岭土55%(重量)所组成。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氟菌唑进行初粉碎使原药过60目筛,然后与其他原料进行配料预混,再进行细粉碎使细度达到10pm,从而制得该发明的2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本制剂经检测悬浮率达到80%、细度(98%通过22pm筛)。实施例3:本发明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原料由氟菌唑30%(重量)、分散剂N8。/。(重量)、SOPA-2704.5%(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3%(重量)、白炭黑13%(重量)以及煅烧高岭土41.5%(重量)所组成。该氟菌哇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氟菌唑进行初粉碎,过60目筛,然后与其他原料进行配料预混,再进行细粉碎使细度达到10fim,从而制得该发明的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本制剂经检测悬浮率达到83%、细度(96%通过22iLim筛)。实施例3:氟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1)取实施例1制得的1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取实施例2制得的2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取实施例3制得的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2对照药剂12.5。/。腈菌唑EC1.3供试作物黄瓜1.4防治对象黄瓜白粉病c/c/2oracean/柳DC)1.5试验设计(1)1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2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3)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4)12.5。/。腈菌唑EC(5)对照喷施清水。1.6施药方法采用BP-16型背负手动喷雾器喷雾,每亩兌水50kg。防治效果采用以下病情指数计算,试验数据经方差分析,用LSR法检验防治效果的差异显著性。病情指数—Z(各级病叶数x相对级数值、S曰调查总叶数x9X100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旨^^g病情指数xl00对照区病情指数1.7试验结果表l氟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表2氟菌唑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处理防治效果(%)差异显著性<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结果表明30%氟菌唑WP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为82.29;对照药剂12.5腈菌唑EC的防效为79.9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0%氟菌唑WP防效与对照药剂相当,但环保方面有优势。权利要求1、一种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由氟菌唑、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组成,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氟菌唑10~30%;分散剂3~16%;润湿剂1~3%;余量为填料;所述的分散剂为分散剂N、SOPA-270和分散剂NNO中任意两种的组合;所述的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的填料为白炭黑和煅烧高岭土或膨润土和煅烧高岭土。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氟菌唑20~30%;分散剂314%;十二烷基硫酸钠2~3%;余量为填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由分散剂N和SOPA-270组成,并且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分散剂N的重量配比为5~8%,SOPA-270的重量配比为24.5%。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由分散剂N和NNO组成,并且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分散剂N的重量配比为58%,NNO的重量配比为480/0。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由SOPA-270和NNO组成,并且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SOPA-270的重量配比为2~4.5%,NNO的重量配比为48%。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由白炭黑和煅烧高岭土组成,并且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白炭黑的重量配比为913%,余量为煅烧高岭土。7、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由膨润土和煅烧高岭土组成,并且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原料总重量为100%计,膨润土的重量配比为8~12%,余量为煅烧高岭土。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先将氟菌唑原料进行初碎处理,过60目筛,然后与原料分散剂、润湿剂、填料按重量配比进行配料预混,再进行细粉碎使细度达到10pm,即得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在防治黄瓜白粉病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和应用,该氟菌唑可湿性粉剂由氟菌唑、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组成,其中分散剂为分散剂N、SOPA-270和NNO中任意两种的组合,润湿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填料为白炭黑和煅烧高岭土或膨润土和煅烧高岭土。所述制备方法是先将氟菌唑原料进行初碎处理,过60目筛,然后与原料分散剂、润湿剂、填料按重量配比进行配料预混,再进行细粉碎使细度达到10μm,即得所述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制得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可用于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本发明制得的氟菌唑可湿性粉剂药效高、计量方便、使用安全,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文档编号A01N25/14GK101352163SQ20081012053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申请日期2008年8月21日优先权日2008年8月21日发明者挺曾,曾仲武,陈共华申请人:浙江禾本农药化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