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31525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子发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发 芽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被誉为“牧草之 王”,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虽然它具有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改土固氮等多种优点,但在产 量、品质及抗逆性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良。与栽培苜蓿相比,野生苜蓿往往具有抗寒抗 旱、抗病性强、扩展性强、适应性广及栽培苜蓿所没有的其它特点。因此,利用野生苜蓿种质 资源作为亲本,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并结合转基因、细胞融合等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改良苜 蓿种质的重要途径。陇东野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分布于甘肃定西、清水灌丛山脚地带, 与栽培苜蓿相比,该苜蓿根系强大,无主根,全为水平或斜生根,茎细且硬,抗寒抗旱,扩展 能力和耐牧性强,具有很强的固土护坡和保持水土能力,具有较好的牧用苜蓿品种的性状, 可为放牧型苜蓿草地建设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及为苜蓿育种提供新的遗传材料。但陇东野生 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低,硬实率高,生长速度慢,难以利用种子获得大量植株体,严重限制 了对其的研究与利用。因此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成为开发利用该种质资源 的关键技术,进而为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及驯化繁殖和扩大生产提供基本条件。目前,为了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可在种子发芽前通过温水浸种、 晒种方法对种子进行预处理,但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种子发芽率提高不显著、种子利用率 不高等缺陷;同时为了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也可以在种子发芽前通过强 酸浸种的方法进行种子预处理,此种方法处理后种子发芽率提高显著,一般可达80. 1 %,但 其浸种处理后,处理种子发黑,处理成本高且危险,不宜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具有处理工 艺简单,处理时间短,成本低,处理批量大,易于人工掌握,易于推广的优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在种子发芽前先对种子进行种皮 破损预处理,处理至种子见白即可。进一步地,可采用划破种皮或磨破种皮的方法进行所述的种皮破损预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种皮划破和磨破后可以明显提高种皮透气性和吸水率,降低硬实率而促进种子 萌发。2、方法简单易行,处理成本低,易于批量处理种子。3、处理种子无任何毒副作用,幼苗健壮,有利于成苗。
3
4、有利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直播种植生产。5、对种子接触者无任何危险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选取籽粒饱满、有光泽的陇东野生紫花苜蓿成熟种子1580粒,分为五组,每组316 粒,在发芽前分别采用下列方法进行种子预处理1、不做任何处理(对照);2、刀片划破种 皮处理至种子见白;3、砂纸磨破种皮处理至种子见白;4、98%硫酸浸种处理;5、晒种处理。 将经过以上处理的种子进行标准发芽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各种预处理方法对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权利要求
一种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子发芽前先对种子进行种皮破损预处理,处理至种子见白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可采用划破种皮或磨破种皮的方法进行所述的种皮破损预处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种子发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本发明的具体方法为在种子发芽前先对种子进行种皮破损预处理,处理至种子见白即可;可采用划破种皮或磨破种皮的方法进行所述的种皮破损预处理。本发明的提高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的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处理工艺简单,处理时间短,成本低,处理量大,易于人工掌握,易于推广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C1/00GK101960943SQ20091015775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4日
发明者师尚礼, 曹文侠, 李玉珠, 王娟, 陶茸 申请人:甘肃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