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固体菌种快速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00阅读:15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菌固体菌种快速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杏鲍菇)栽培过程中固体菌种快速接种技术,特别是一种食用菌固体菌种快速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杏鲍菇的生产是采用三级制种方法即将菌种接种到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作为培养基的试管中培育出母种,再将母种接种到以玉米粉、棉籽皮等作为培养基的罐头瓶(或塑料瓶)中形成原种,最后将原种接种到以玉米芯、棉籽皮、麦秸等作为培养基的栽培袋中,送入菇房发菌培育,直至生长出商品菇采摘上市。目前接种采用的还是实验室式的手工接种的方法,即由人工借助工具(如小勺)从瓶中掏出一些原种菌种放入接种袋中,一个熟练的接种工人一分钟仅可接种3-5株,接种效率极其低下。特别是到了生产菌接种阶段,不仅劳动强度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无法满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接种效率高、容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的食用菌固体菌种快速接种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按照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食用菌固体菌种快速接种装置,其主体是筒形机体,机体前端上侧有加料口, 后端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机体内装有由动力轴驱动的绞龙和位于加料口下方的绞刀,靠近机体后端设有分流防护罩,其上设有多个出料口,并接有数个软管,软管内装有柔性绞龙,软管外端接有手柄开关。上述分流防护罩内装有通过动力轴带动的主齿轮,主齿轮带动多个小齿轮,小齿轮连接各柔性绞龙。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该接种装置与现有的生产工艺、设备及操作水平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一套接种装置好似一台加油机,可同时供若干支接种枪为多个接种袋同时接种,工人的操作类似于操着加油枪给车加油,生产效率可大幅提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该接种装置结构可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实现原种菌块的分割及输送,一部分实现原种的分流与输送,最后由接种枪将菌种导入接种孔。如图1所示,其主体是筒形机体,机体前端上侧有加料口(2),后端有出料口(7),机体内装有由动力轴(1)驱动的绞龙(4)和位于加料口下方的绞刀(3),靠近机体后端设有分流防护罩(5、6),其上设有多个出料口(7),并接有数个软管,软管内装有柔性绞龙,软管外端接有手柄开关。分流防护罩内装有通过动力轴带动的主齿轮,主齿轮带动多个小齿轮, 小齿轮连接各柔性绞龙。 当动力轴1转动时,由加料口 2加入的菌块被绞刀3切碎,并由大绞龙4向前输送至分流防护罩分流,分流后的菌种从出料口分别被导入装有柔性绞龙的软管,并被输送至接种枪,最后由接种枪导入接种袋的接种孔。
权利要求1.一种食用菌固体菌种快速接种装置,其主体是筒形机体,机体前端上侧有加料口 (2),后端有出料口(7),其特征在于机体内装有由动力轴(1)驱动的绞龙(4)和位于加料口下方的绞刀(3),靠近机体后端设有分流防护罩(5、6),其上设有多个出料口(7),并接有数个软管,软管内装有柔性绞龙,软管外端接有手柄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固体菌种快速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分流防护罩 (5,6)内装有通过动力轴带动的主齿轮,主齿轮带动多个小齿轮,小齿轮连接各柔性绞龙。
专利摘要一种食用菌固体菌种快速接种装置,其主体是筒形机体,机体前端上侧有加料口(2),后端有出料口(7),其特征在于机体内装有由动力轴(1)驱动的绞龙(4)和位于加料口下方的绞刀(3),靠近机体后端设有分流防护罩(6),其上设有多个出料口(7),并接有数个软管,软管内装有柔性绞龙,软管外端接有手柄开关。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生产工艺、设备及操作水平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一套接种装置好似一台加油机,可同时供若干支接种枪为多个接种袋同时接种,工人的操作类似于操着加油枪给车加油,生产效率可大幅提高。
文档编号A01G1/04GK202160448SQ201020687209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
发明者刘晶, 朱学军, 樊静波, 蔡磊 申请人:刘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