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扶式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90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扶式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扶式作业机,特别是涉及对所述机械可折叠操作把手的连接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手扶式作业机具有可供操作者在行走时进行操纵的操作把手,并可以在马达或人力的驱动下行进。在某些类型的手扶式作业机中,操作把手可以从使用位置折叠至收纳位置。如果设置有可折叠的操作把手,将操作把手折叠后则会减少整个手扶式作业机所占据的空间。因此,在运输或存放手扶式作业机时,仅需要很少的空间。公布号为 01-121320 (JP-U 01-121320 A)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把手可折叠的手扶式剪草机的实例。在公布号为JP-U 01-121320 A的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的手扶式剪草机中, 操作把手可以绕着第一连接销相对于所述机械主体的把手连接部从使用位置折叠至收纳位置。通过第二连接销将所述操作把手锁止在使用位置。所述把手连接部和操作把手具有第一、第二插孔,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销分别与第一、第二插孔相配合。在所述第一连接销和第一插孔之间、第二连接销与第二插孔之间出现明显的缝隙。由此,可以将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销快速插入所述第一、第二插孔,以及将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销快速地从所述第一、第二插孔拔出。然而,所述缝隙的缺点涉及到限制与把手连接部有关的操作把手的相对振动(颤动或发出咯咯声)。因此,在操作把手锁止在使用位置时,需要在保持其与把手连接部有关的稳定的锁止状态这一方面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操作把手锁止在使用位置时保持其与把手连接部有关的锁止状态的稳定的实用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扶式作业机,包括作业机主体,设置于作业机主体的把手连接部,以及通过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连接至所述把手连接部的操作把手。其中,将所述把手连接到所述把手连接部,以使其绕着第一连接销从使用位置转动至收纳位置。所述操作把手和把手连接部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连接销。所述第二连接销设置有远端部。所述远端部设置有锥面,且其直径朝向远端逐渐减小。所述操作把手和把手连接部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二连接销的远端部在所述第二销孔中进出。在所述第二连接销的远端部插入至第二销孔时,所述操作把手被锁止在使用位置。在本发明中,所述操作把手和把手连接部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连接销,而其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销孔。将所述第二连接销的远端部插入所述第二销孔,以便将所述操作把手锁止在使用位置。将所述第二连接销的远端部从所述第二销孔中拔出,以便将所述操作把手从使用位置折叠至收纳位置。将所述第二连接销的远端部加工成锥形。因此,在将所述锥面插入第二销孔时,所述远端部的锥面与所述第二销孔之间基本没有缝隙。因此,在将所述把手锁止在使用位置时,所述操作把手会被保持在一个与把手连接部有关的稳定的锁止状态。特别是可以避免产生与把手连接部有关的操作把手的相对振动(颤动或发出咯咯声)。当由诸如引擎或所述作业机主体自身产生的振动从作业机主体通过把手连接部传递至操作把手时,该振动并不容易被放大。由此可以减轻操作者操纵手扶式剪草机的劳动强度。在手扶式作业机中,用于折叠、展开等的频繁重复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频繁施加于操作把手上的巨大力量,会磨损第二销孔的边缘以及所述锥面。由于所述第二连接销的远端部朝向远端是逐渐锥化的。因此,即便是在上述实例中,所述锥面和第二销孔之间是基本没有缝隙的。因此,可以使所述操作把手与手连接部有关的锁止状态长时间维持稳定。优选地,所述操作把手设置有第一、第二连接销;所述把手连接部设置有第一、第二销孔;将第一连接销插入第一销孔。所述操作把手设置有第一、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销穿过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销穿过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第二通孔是由钻头加工形成的圆孔。第一连接销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连接销穿过的第二通孔是由钻头加工形成的圆孔。因为使用钻头加工形成孔的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使用压锻或其他方法)可以容易地控制孔径的公差。因此,可以容易地基本上消除第一通孔与第一连接销之间、第二通孔与第二连接销之间的插入缝隙。因此,在所述操作把手锁止于使用位置时,可以将所述操作把手保持在一个与把手连接部有关的、稳定的锁止状态。最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销包括螺栓,以及用于拧入螺栓的螺纹部件。所述螺纹部件包括焊接螺母,所述焊接螺母焊接在所述操作把手和把手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上;以及防松螺母,所述防松螺母用于进一步旋紧已拧入所述焊接螺母的螺栓。所述螺纹部件的结构通过使用上述两种螺母可以将螺栓锁止在合适的位置上。由此可以容易地控制将螺栓拧入焊接螺母的扭矩。通过使用最佳的旋紧扭矩可以容易地将螺栓拧入所述焊接螺母,从而允许操作把手相对于所述把手连接部绕着所述第一连接销从使用位置折叠至收纳位置。在拧入所述螺栓后,由所述两种螺母将所述螺栓锁止在合适的位置上。由最佳旋紧扭矩产生的旋紧状态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下面参考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扶式剪草机的透视图;图2为图1中手扶式剪草机的外壳、操作把手以及撑板的透视图;图3为图2中连接到撑板上的操作把手的透视图;图4为沿图3的4-4线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3的5-5线的剖视图;图6为沿图3的6-6线的剖视图;图7A为图6中操作把手和撑板的分解图,图7B为图7A中第二连接销的示意图;图8为图6中从第二销孔拔出的第二连接销的示意图;图9中的图9A至9C为使用钻头加工形成图4中的第一、第二通孔步骤的示意图; 以及
图IOA至IOE为利用压锻加工形成图4中的第一、第二通孔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以剪草机为例,详细介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手扶式作业机。如图1所示,剪草机10是一种用于剪草的自行走型手扶式作业机,包括底部为开口的外壳(作业机主体)11 ;左右前轮(12,12),设置于所述外壳11的前部;左右后轮(13, 13),设置于所述外壳11的后部;剪草刀14,置放在所述外壳11内部的中心位置;引擎15, 设置于所述外壳11的上部;操作把手16,从所述外壳11处向后伸出;以及高度调整柄18, 设置于所述外壳11的左上部。所述外壳11可以由树脂塑型物组成,并可以用作底盘。将引擎15平置、并用螺丝固定在外壳11的上表面,由此整体安装于外壳11。所述引擎15为立式引擎,具有输出轴 15a,该输出轴15a朝下方的草坪(未示出)方向从引擎下端伸出至外壳11内。所述输出轴15a为一个基本垂直于草坪(地面)的驱动轴。在外壳11中,剪草刀14连接在所述输出轴15a上。通过引擎15驱动所述剪草刀 14。所述剪草刀14由此可以在外壳11中绕着所述输出轴15a旋转。通过变速传动装置 (未示出)使用引擎15驱动所述后轮(13,13)。所述剪草机10由此可以自动向前推进,从而完成剪草操作。在所述剪草机10中,所述引擎15使剪草刀14旋转,由此将草剪掉,并在所述外壳 11中产生气流(旋流)。所述旋流将由剪草刀14剪掉的草带进并存放于除草存放装置Bg。如图2所示,从所述剪草机10的前方观看,所述操作把手基本被加工成门的形状 (倒U形)。通过左右撑板(17,17)可以在所述外壳11的后部将所述操作把手折叠起来。 也就是说,将所述操作把手16的一对靠近作业机主体的左右端部(16a,16a)连接到所述撑板(17,17)上,以便可以向前后转动,所述左右撑板位于所述外壳11后部。将撑板(17,17) (即操作把手连接部)用螺丝固定在所述外壳11的后部。如图2至4所示,所述操作把手包括圆管。所述操作把手16的靠近作业机主体的左端部16a通过压锻塑形所述圆管而使其截面基本呈三角形。特别是可以将左端部16a的截面加工成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具有平整的底板21以及面向该底板21的顶部22。 所述左撑板17的表面31在剪草机10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被加工成平面。通过第一连接销41和第二连接销51将所述左端部16a连接到所述左撑板17上。所述第一连接销41和第二连接销51在左端部16a的纵向排列。将第一连接销41 靠近诸如所述左撑板17的远端设置。将第二连接销51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销41的位置上,该位置在所述左撑板17的靠近作业机主体的端部的方向上。如图1所示,可绕着所述第一连接销41将所述操作把手16从用实线显示的使用位置折叠至用虚线显示的收纳位置,并且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销51将其锁止在使用位置。也就是说,在手扶式剪草机10处于使用状态时,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把手16位于使用位置,并从所述撑板(17,17)处起向后上方伸出,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在松开所述第二连接销51之后,向前下方推动所述操作把手16,由此,向前折叠操作把手16,并将其置于基本上为水平的收纳位置,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下面将详细介绍用于连接靠近作业机主体的左端部16a和左撑板17的结构。因为用于连接靠近作业机主体的右端部16a和右撑板17的结构与连接左端部16a和左撑板 17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销41和第二连接销51位于操作把手16和撑板17之一上。 用于插入第一连接销41的第一销孔32和用于插入第二连接销51的第二销孔33位于操作把手16和撑板17的另一个上。将第一、第二连接销(41,51)设置在诸如操作把手16的靠近作业机主体的端部 16a上,并将第一、第二销孔(32,33)设置在诸如撑板17上。所述靠近作业机主体的端部 16a具有第一通孔24,所述第一连接销41从其中穿过;以及第二通孔25,所述第二连接销 51从其中穿过。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销孔32是一个穿过撑板17的圆孔,其直径比所述第一连接销41的直径略大。因此,可以平滑地将所述第一连接销41插入所述第一销孔32并从中拔出。所述第一通孔24是一个完全穿过端部16a的底板21和顶部22的圆孔,而该端部 16a具有基本成三角形的截面。所述第一连接销41包括六角螺栓或其他种类螺栓。用于拧入螺栓(第一连接销41)的螺纹部件由两个螺母组成焊接螺母42,其焊接在所述撑板17 的背面;以及防松螺母43,用于进一步旋紧已经拧入所述焊接螺母42的螺栓。上述将所述螺栓41拧入螺母(42,43)的结构是一种通过螺母(42,43)锁止所述螺栓41的结构。使用所述第一连接销41将端部16a与撑板17相连接的过程如下。首先,将端部16a的底板21置于撑板17的表面31的外侧,其间置有平垫圈44,然后将穿过第一通孔24的螺栓41 (第一连接销41)拧入焊接螺母42。在本实施例中,将螺母41拧入焊接螺母42的程度以及旋紧扭矩设置得便于端部16a绕着第一连接销41相对于撑板17前后摆动。然后,将已拧入焊接螺母42中的螺栓41进一步旋进防松螺母43。由此,可将所述螺栓41锁止在合适的位置上,上述操作过程完成。使用第一连接销41连接端部16a和撑板17的结构是由所述第一连接销41 (包括螺栓)、焊接螺母42和防松螺母42 —次安装完成的。由此,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螺母41拧入焊接螺母42的程度以及旋紧扭矩。使用最佳的旋紧扭矩可以可靠地将螺栓41固定于焊接螺母42,从而使操作把手16可以绕着第一连接销41相对于撑板17从如图1所示的使用位置折叠至收纳位置。在完成上述旋拧动作之后,通过上述螺母(42,43)将螺栓41锁止在合适的位置上。由最佳旋紧扭矩产生的旋紧状态可以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所述靠近作业机主体的端部16a的底板21和所述撑板17的表面31的外侧同是平面。因此,在螺栓41拧入焊接螺母42时,可以将底板21与表面31外侧之间的表面压力设定并维持在一个比较适当的数值上。图6示出了所述靠近作业机主体的端部16a与撑板17的连接状态。图7A示出了在将端部16a从撑板17拆下时,所述第二连接销51的远端部53从所述端部16a处向外伸出的状态(当旋钮61处于由图3中的实线示出的位置时的状态)。图7B仅示出了所述第二连接销51。如图4、6和7A所示,所述第二通孔25是一个完全穿过端部16a的底部21和顶部 22(图6)的圆孔。所述端部16a的截面基本被加工成三角形。所述第二连接销51是一个整体成型构件,包括柱形部52,其形状为细圆棒;以及远端部53,其与柱形部52的末端形成一体。通过销栓62将柱形部52与远端部53方向相反的一端与旋钮连接在一起。通过截面基本为三角形的端部16a的顶部22,将旋钮61的底部61a盖住。所述旋钮的底部是一个基本沿着所述三角形截面的两个斜面区域(23,23)形成的锥形凹面。如图7A、7B所示,所述远端部53朝向远端按锥角θ逐渐锥化。在远端部中,其末端上的小直径端55的直径d2要小于其底部上的大直径端54的直径dl (dl > d2),所述远端部的底部与柱形部52的末端相连。在连接底部上的大直径端54的直径dl要大于所述柱形部52的直径d3 (dl > d3)。朝向所述柱形部52末端的所述连接底部的一端表面56被称为弹簧抵接面56。第二销孔33是一个穿过撑板17的圆孔,可以容许所述远端部53进出。第二销孔 33的直径d4要小于在所述连接底部上的大直径端的直径dl,大于远端部末端上的小直径端55的直径d2 (dl >d4> d2)。如此设置的第二销孔33在配合远端部53的锥面57使用时,可将如图1所示的操作把手锁止在使用位置上。将所述第二连接销51插入所述端部16a的第二通孔25,并在所述第二连接销51 与第二通孔25之间插有套管70。将所述第二通孔25的直径设置为容许套管进出的尺寸。 所述套管70是一端封闭的圆柱形构件。所述套管的底板71包括通孔72,柱形部52穿过所述通孔72。所述套管有孔那一端的外圆周是平整、圆形、板状的突缘73。所述远端部53能够从所述套管70中伸出,并能够缩入(滑入)所述套管70。所述柱形部52从所述底板71的通孔72处伸出至旋钮61,并与所述旋钮61相连。 由此,所述旋钮的底部61a与所述套筒70的底板71相接触。所述突缘73叠放在所述端部 16a的底板21上。因此,所述端部16a被旋钮61的底部61a和突缘73夹在中间。在套筒70内部,套筒70的底板71与第二连接销51的弹簧抵接面56之间插有加载部件81。所述加载部件81在远端部53从套管70的有孔端伸出的方向上对远端部53施加作用力,即,在所述远端部53插入第二销孔33的方向上。所述加载部件81在使得旋钮 61的底部61a与套筒70的底板71之间接触的方向上作用。如此设置的加载部件81可以由诸如压缩弹簧等组成。所述压缩弹簧缠绕在柱形部52上。现在介绍一下将第二连接销51安装到端部16a上的过程。首先,如图7A所示,将穿过压缩弹簧81的柱形部52插入套筒70。由此,柱形部52的末端穿过套筒70的底板71 露在外面。然后,将套筒70在该半安装状态下从端部16a的底板21的方向上插入第二通孔25。由此,所述套管70穿过第二通孔25。接着,将暴露在外面的柱形部52的末端插入至旋钮61的插孔,并将旋钮61的底部61a叠加在套筒70的底板71上。然后,在上述安装状态下通过销栓62将旋钮61固定在柱形部52上,完成上述安装作业。由此,旋钮61的底部61a被具有基本上成三角形截面的端部16a的顶部22 (见图6)所覆盖,并且与所述三角形截面的两个斜面区域(23,23)相接触。在使得旋钮61的底部61a与所述斜面区域(23, 23)相接触的方向上,压缩弹簧81对所述底部61a施加作用力。现在,介绍一下与第二销孔33有关的第二连接销51的装卸操作。图6示出了锥面57插入圆形第二销孔33的安装状态。此时,旋钮61的底部61a与斜面区域(23,23)相接触,并按照图3中的实线所示进行调整(在锁止位上)。此时的操作把手16如图1所示, 被维持锁止在使用位置上。
此后,将旋钮61转动大约90° (解锁),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于是,如图6所示, 骑跨于顶部22的旋钮61的底部61a克服压缩弹簧81的作用力,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销 51由此从所述第二销孔33中拔出。结果,第二连接销51与第二销孔33分开。因此,在用手转动图3中虚线示出的使用位置上的旋钮61时,可将操作把手16(见图1)向前下方推动。凭借于此,可将操作把手16绕着与撑板17相连的第一连接销41从使用位置折叠至收纳位置。此后,将操作把手16(图1)从收纳位置返回至使用位置,并转动旋钮61返回至图 3中实线示出的位置(锁止位)。此时,如图6所示,利用压缩弹簧81的加载力将所述第二连接销51插入所述第二销孔33。由此,将图1示出的操作把手16维持锁止在使用位置上。将第二连接销51的远端部53插入第二销孔33中,以使操作把手锁止在使用位置上。将第二连接销51的远端部53从第二销孔33中拔出,以便将操作把手16从使用位置折叠至收纳位置。因为第二连接销51的远端部53朝远端逐渐锥化,所以当远端部53的锥面57插入第二插入孔33时,锥面57与第二销孔33之间基本没有缝隙。因此,当操作把手16锁止在使用位置时,相对于撑板(把手连接部)17可以将操作把手16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锁止状态。特别是可以避免产生与撑板17有关的操作把手16的相对振动(颤动或发出咯咯声)。当由诸如引擎15或外壳11自身产生的振动从外壳11通过撑板17传递至操作把手 16时,该振动并不容易被放大。因此,可以减轻操作者操纵剪草机10的劳动强度。在剪草机10中,用于折叠、展开等的频繁重复操作,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频繁施加于操作把手16上的巨大力量,会磨损第二销孔33的边缘以及所述锥面57。由于所述第二连接销51的远端部53朝其远端是逐渐锥化的。因此,即便是在上述实例中,所述锥面57 和第二销孔33之间是基本没有缝隙的。因此,可以使所述操作把手16相对于撑板17的锁止状态长时间维持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B、9C所示,所述第一、第二通孔(24,25)是由钻头91加工形成的。在上述实施例中,也可使用钻孔机或其他机械工具。下面将介绍端部16a上的第一、 第二通孔(24,25)的钻取过程。首先,如图9A所示,将具有基本成三角形截面的端部16a置于夹具92中。所述夹具92具有锥形支撑凹陷部92a,用于支撑所述端部16a的斜面区域(23,23)。由于,斜面区域(23,23)被放置在锥形支撑凹陷部92a上,因此所述端部16a的底板21是面向所述钻头 91的。然后,使用钻头从底板21向顶部22钻下,由此加工出孔。特别是如图9B所示,在底板21和顶部22上都钻出孔。由此,如图9C所示,在所述端部16a上形成了第一、第二通孔(24,25)。相比之下,如图IOA至IOE所示,也可以利用压锻操作(冲孔)加工出第一、第二通孔(24,25)。图IOA至IOE示出的孔加工方法作为对比实例。下面将介绍根据该实例在端部16a上加工出第一、第二通孔(24,25)的过程。首先,如图IOA所示,将端部16a置于冲模101中。所述冲模101具有锥形支撑凹陷部101a,用于支撑所述端部16a的斜面区域(23,23)。由于,斜面区域(23,23)被放置在锥形支撑凹陷部IOla上,因此所述端部16a的底板21朝上。
然后,使用冲头102从底板21向顶部22冲下,由此加工出孔。特别是如图IOB所示,同时在底板21和顶部22上冲出孔。由此,如图IOC所示,在所述端部16a上形成了第一、第二通孔(24,25)。在使用压锻方法加工通孔时,如图IOC所示,冲头102的冲力会不可避免地引起所述底板21或多或少地向顶部22的方向伸展。当在这种状态下将所述端部16a安装于撑板 17时,如图IOD至IOE所示,会使底板21与撑板17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通过第一连接销41使用合适的拧紧扭矩将所述端部16a稳固地连接在撑板17上这一点尤其需要完善。 此外,在使用冲头102冲压时,也不好控制所述第一、第二通孔(24,25)的直径公差。相比较而言,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钻头91加工而成的第一、第二通孔 (24,25)为圆孔。与使用其他加工孔的方法(压锻等方法)相比较,使用钻头加工孔的方法对孔径公差的控制要相对容易。由此,如图4所示,可以很容易地将第一通孔24与第一连接销41、以及第二通孔25与第二连接销51之间的安装缝隙基本上消除。因此,当所述操作把手16被锁止在使用位置时,可以将操作把手16相对于撑板17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锁止状态。本发明中的所述手扶式作业机10并不仅限于剪草机,也同样适用于诸如除草机、 小推车等。本发明中的所述手扶式作业机10理论上适用于旋转式剪草机。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扶式作业机,包括 作业机主体(11);把手连接部(17),设置于所述作业机主体;以及操作把手(16),通过第一连接销(41)和第二连接销(51)与所述把手连接部(17)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操作把手(16)连接到所述把手连接部(17)的结构使得所述操作把手(16)绕着所述第一连接销(41)在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转动;所述操作把手(16)和所述把手连接部(17)中的一个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销(51); 所述第二连接销设置有远端部(53);所述远端部设置有锥面(57),该锥面的直径朝向远端逐渐减小; 所述操作把手和所述把手连接部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销孔(33),所述第二连接销的远端部(53)在所述第二销孔(33)中进出;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销(51)的远端部插入所述第二销孔(33)时,所述操作把手(16)被锁止在使用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16)设置有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销(41,51);所述把手连接部(17)设置有所述第一销孔(32)和所述第二销孔(33),所述第一连接销(41)插入并穿过所述第一销孔;所述操作把手设置有第一通孔(24)和第二通孔(25),所述第一连接销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销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且所述第一、第二通孔(24,25)是由钻头(91)加工而成的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销(41)包括螺栓;用于拧入所述螺栓的螺纹部件,包括焊接螺母(42),其焊接在所述操作把手和所述把手连接部中的另一个上;以及防松螺母(43),用于进一步旋紧已拧入所述焊接螺母的所述螺栓; 所述螺纹部件的结构用于通过使用所述两种螺母,将所述螺栓锁止在合适的位置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折叠操作把手(16)的手扶式作业机(10)。所述操作把手(16)绕着第一连接销(41)相对于作业机主体(11)从使用位置转动并折叠至收纳位置,并通过第二连接销(51)锁止在使用位置。所述第二连接销出现于操作把手和把手连接部中的一个之上,并且所述第二连接销的远端部(53)被加工成锥形。所述操作把手和把手连接部中的另一个具有容许所述远端部进出的第二销孔(33)。当所述远端部插入所述第二销孔时,由于远端部的锥面(57),因此不会在第二销孔中出现缝隙,并将所述操作把手锁止在使用位置。
文档编号A01D34/68GK102217454SQ20111007904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
发明者内田敏郎, 安乐元气, 广濑信之, 细国敬祐, 长谷井章司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