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体分离的桑树树种优化方法

文档序号:25027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单体分离的桑树树种优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体分离的桑树树种优化方法。一种基于单体分离的桑树树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将桑树栽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观察桑树群体各个树种上单个枝条的表现情况和其他枝条的表现情况的区别,具体区分标准如下:该单个枝条粗于非主干的其他分支枝条,芽节间距离小于其他分支上的芽节间距离,枝条长度小于其他分支枝条的长度;其姿态明显粗壮,芽体间距明显缩短,树芽肥大,然后将其母树上没有变化的其它所有枝条全部去掉,仅留下这一变异单枝,然后将这一枝条的上半部剪下作为再繁殖的材料,通过无性繁殖即嫁接的方式,将变异枝条上的逐个单体树芽嫁接在多个基础桑树拈木上,这些变种单芽在一年后会重新生长成新的变种树个体;将多个变种树个体进行分地块移栽。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单体分离的桑树树种优化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体分离的桑树树种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本专利属于结果及沙化治理的桑树类,其果实称谓如下:果桑,桑果,桑葚,桑椹,等,而本专利所称的(芽变果桑)是桑树类众多品种的几种,原有普通果桑的枝条每米单芽数为16个左右,而现在发明所获得的枝条每米单芽数为30个左右,说明在一定空间内原有品种的枝条结果部位不足却占领着有效空间,从而使产量减少,因此整个树冠表现松散高大,从而使有效空间内的结果部位减少而制约了产量,亩产1160公斤左右,普通果桑的抗病性极差,易染菌核病,春季在温度合适时其菌体迅速传播感染而常常导致大面积产区绝收,且不耐低温,易受冻害,适宜栽植的范围过小,无法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0003]发明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产量更高,抗逆性更好的一种基于单体分离的桑树树种优化方法。
[0004]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单体分离的桑树树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0006]?将桑树栽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
[0007]?观察桑树群体树种各品种上单个枝条的表现情况和普通枝条态势的区别,具体区分标准如下:该单个枝条粗于非主干的其他分支枝条,芽节间距小于其他分支上的芽节间距离,枝条长度小于其他分支枝条的长度;其姿态明显粗壮,芽体间距明显缩短,树芽肥大
[0008]?将其母树上的其它没有变化的所有枝条全部去掉,仅留下这一变异单枝,然后将这一枝条的上半部剪下作为再繁殖的材料,通过无性繁殖即嫁接的方式,将变异枝条上的逐个单体树芽嫁接在多个基础桑树拈木上,这些变种单芽在一年后会重新生长成新的变种树个体;
[0009]将多个桑树品种的变种树个体进行分地块移栽。
[0010]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是在普通果桑的基础上培育的芽变进化品系,其各项经济指标和普通果桑比较如下:节间(芽与芽之间)缩短30 %,普通果桑亩产1160公斤,芽变果桑亩产2090公斤,,抗旱能力基本相同。抗寒能力:普通果桑在-15度时出现大量冻害枝条,芽变果桑《芽变大十》在-21.5度时才出现初步冻害,《芽变四零八》在-35度时才出现初步冻害。抗病能力:普通果桑在栽植第二年既发生病害,芽变果桑在三年内无病害发生,生长量比普通果桑提高20%,果实体积增加15%,果实含糖量提高30%,叶片相对增大15%,在较干旱而寒冷地带均获得成功,比普通果桑存贮期延长,每个树芽平均结果八至14个左右,普通果桑每芽结果10个左右。而沙漠桑TB3和TB5其根系垂直分布最深可达4米多。侧生水平根常常在5米左右,其地下根系分布的面积常为树冠投影面积的4-5倍之多,根系在地下所占的空间超过地上部分。通过在甘肃,新疆及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经验及调查,一年生桑树的定植苗,其根系总长度达1000米,五年生达10000米。最深的主根系达8米,侧根最长超过9米。沙地上一年生定植苗,在次年树冠直径约为0.5米,而其根系向四周辐射的圆面积直径则超过2米,第三年侧生水平根根系则呈网状快速辐射,相互交错分布,其面积为树冠投影面积15倍之多。较其前身龙桑一号和依兰16号有更强的遏制风沙和保持水土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2]举例为:本发明品种的前身果桑品种名称叫:(I)大十,(2)红果二号;本发明品种的前身蚕桑品种名称叫:(I)龙桑一号,⑵依兰16号
[0013]分别于如下地区种植:海拔3767.2米;海拔2300米;海拔1000米;海拔620米。
[0014]逐步在多个母树上发现了个别一些变异了的单个枝条,因为它枝条粗壮,芽体饱满,节间大幅缩短,表现出了良好的短枝性状,与其母树上的枝条出现明显差异,我们称之为果树“短枝型”,然后,将其母树上的其它所有枝条全部去掉,仅留下这一变异单枝,然后将这一枝条的上半部剪下作为再繁殖的材料,通过无性繁殖(既嫁接)的方式,将变异枝条上的逐个单体树芽嫁接在若干个基础桑树拈木上,这些变种单芽在一年后会重新生长成新的变种树个体,然后将这些新的树体移栽于普通的地理环境下让它生长,开花结果。
[0015]母树上采集到的类似变异,相似变异,近似变异和明显变异的所有枝条均基本上都采用上述同一方式分地块移栽,生长一年之后,观察它们的结果情况,部分表现出与母树相比明显优良的特性,这 些特性具体表现为:果实明显增大,枝条结果密度明显增加,果实含糖量提高,叶片厚度增加等,树体表现出矮化姿态,这些新的特性与它的母枝(既前面所述的变异单枝没有剪掉而留在母树上的下半部枝条)生出的枝条结果之后的情况是一致的,说明它的遗传是稳定的,然后再把这些品种分别嫁接繁殖后试栽于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及长江以南等地区作适应性和抗逆性实验,实验要达到的指标如下:果实明显增大,由原来的果长2.5公分粗1.1公分变为果长4公分粗1.5公分枝条结果密度明显增加百分之三十,果实含糖量比原来提高百分之二十五,叶片厚度增加等,具有抗零下20度以下的抗寒能力,具有三年内不染菌核病的能力及其它优秀品质。
[0016]此后于陕西临潼的新丰镇,陕西兴平市南马村,陕西周至县,眉县等地大面积推广,在较干旱而寒冷的地带均获得成功。
[0017]本专利(芽变果桑)的各项经济指标和普通果桑品种比较如下:节间(芽与芽之间)缩短30%,枝条外观和芽体出现明显差异,芽变果桑每米枝条的单芽数为30个左右,说明在一定空间内芽变品种的枝条结果部位增加,从而使产量增加,而普通大十的枝条每米单芽数为16个左右,说明在一定空间内原有品种的枝条结果部位不足,从而使产量减少,普通果桑亩产1160公斤,芽变果桑亩产2090公斤,抗寒能力:普通果桑在-15度时出现大量冻害枝条,芽变果桑在-21.5度时才出现初步冻害。抗病能力:普通果桑在栽植第二年既发生病害,芽变果桑在三年内无病害发生,抗旱能力基本相同,生长量比普通果桑提高20%,果实体积增加15%,果实含糖量提高30%,叶片相对增大15%,经试种于北京.甘肃.内蒙,陕北,山东等较干旱而寒冷地带均获得成功,比普通果桑存贮期延长,每个树芽平均结果八至14个左右,普通果桑每芽结果10个左右。因此,普通果桑的各项经济指标均相对落后。
[0018]本专利(沙漠桑TB3和沙荒桑TB5)与其沙化治理功能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其根系垂直分布最深可达4米多。侧生水平根常常在5米左右,其地下根系分布的面积常为树冠投影面积的4-5倍之多,根系在地下所占的空间超过地上部分。通过在甘肃,新疆及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试验及调查,一年生桑树的定植苗,其根系总长度达1000米,五年生达10000米。最深的主根系达8米,侧根最长超过9米。沙地上一年生定檀苗,在次年树冠直径约为0.5米,而其根系向四周辐射的圆面积直径则超过2米,第三年侧生水平根根系则呈网状快速辐射,相互交错分布,其面积为树冠投影面积15倍之多。而其前身及其它桑树在沙化治理方面则表现为植株低矮,根系伸展不良,抗旱力差,叶片小,易受深度冻害等。因此本发明技术较其前身龙桑一号和依兰16号有更强的遏制风沙和保持水土能力
[002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单体分离的桑树树种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将桑树栽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 ?观察群体桑树各个品种上单个枝条的表现情况采用如下标准,以区分其是否变异:具体区分标准如下:该单个枝条粗于非主干的其他分支枝条,树芽节间距离小于其他分支上的芽节间距,枝条长度小于其他分支枝条的长度;并区分开来是真性变异还是假性变异。 ?将其母树上的其它所有枝条全部去掉,仅留下这一变异单枝,然后将这一枝条的上半部剪下作为再繁殖的材料,通过无性繁殖即嫁接的方式,将变异枝条上的逐个单体树芽嫁接在多个基础桑树拈木上,这些变种单芽在一年后会重新生长成新的变种树个体; ?将多个变种树个体进行分地块移栽。
【文档编号】A01G1/06GK103947463SQ201410136126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8日
【发明者】屈恩勤 申请人:屈恩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