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55544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具体包括:配好原料后通过发酵得生产用原料,接着装袋接种,接种时共布局在袋内放三层菌种,然后按常规方法管理至菌丝发满料袋。出菇管理时是将发好菌的菌袋外皮脱去,同时挖好栽培床,并以柱立的形式定植于栽培床坑内,10~15天时定点扒去覆土,并管理至菇体采收。采收一潮菇后,接着与已出菇的定点板块间隔20公分再定位扒去土壤,露出菌柱表面,然后继续按上述方法进行管理,直至平菇子实体采收过程结束。由于是脱袋覆土、灌水,土壤内的水分高于料柱内的水分,子实体能够在充足的水分、养分的条件下,不受限制、无拘无束地生长,菌柄变粗,菌盖变厚、变大,故产量较常规技术能成倍甚至十几倍的提高。
【专利说明】一种平薛局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平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属大型木腐菌类,栽培品种分低温型、 中温型、高温型、广温型等多个类型,栽培得法可周年生产。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 于品含蛋白质20-23克,而且氨基酸成分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是 大众消费者普遍喜欢的一种食用菌品种,所以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0003] 传统平菇生产种植方法是:试管母种一制备原种一制备栽培种一选择原料一原料 处理一装袋一高压或常压灭菌一接入栽培种一培养菌丝一出菇菌棒一出菇管理。其中,出 菇菌棒制备环节时的接种流程大多是先将袋料两头打开,然后分别接入菌种,菌丝萌发至 吃料时,是沿着料面慢慢吃料,所以菌丝长满袋需要1?2个月。而将菌棒管理出菇环节大 多是将菌棒垒成墙,在管理出菇。
[0004] 目前,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平菇的生物转化率维持在150?300%。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具 体包括:配好原料后通过发酵得生产用原料,接着装袋接种,接种时共布局在袋内放三层菌 种,然后按常规方法管理至菌丝发满料袋。出菇管理时是将发好菌的菌袋外皮脱去,同时挖 好栽培床,并以柱立的形式定植于栽培床坑内,10?15天时定点扒去覆土,并管理至菇体 采收。采收一潮菇后,接着与已出菇的定点板块间隔20公分再定位扒去土壤,露出菌柱表 面,然后继续按上述方法进行管理,直至平菇子实体采收过程结束。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 -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0008] 1、原料配比:玉米芯60公斤、甘鹿渔16公斤、麸皮8公斤、豆粉7公斤、玉米面5 公斤、石灰3公斤、复合肥1公斤、50%的多菌灵0. 1公斤、水130?150公斤。
[0009] 2、拌料:先将上述玉米芯、甘蔗渣、麸皮、豆粉、玉米面、石灰、复合肥混合起来并搅 拌均匀而得混合物料,接着将多菌灵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把水拌入混合物料,并将混合物 料的水分含量调整为55?60%。
[0010] 3、发酵:将混合物料堆起来进行厌氧发酵至物料变成灰褐色、有酒香味而得生产 用原料。
[0011] 4、装袋接种:物料发酵好后,取直径18X36厘米的栽培袋,一头塞上棉塞后并用 绳子扎紧,然后先装入1公分厚平菇栽培种,再装料,料装至袋的1/2时,再装入1公分厚的 菌种,再装料,将要装满时,再装入1公分厚的菌种,最后同样将袋口塞上棉塞并用绳子扎 紧。
[0012] 5、发菌:装好的料袋移到培养室内按常规方法管理,将料袋培养至菌丝发满料袋。
[0013] 6、出菇管理:将发好菌的菌袋外皮脱去,同时挖深30厘米、宽100厘米、长与地块 相符的栽培床,接着用水将栽培床灌满,待水渗透后将脱好的菌柱立放于坑内,柱间隔1公 分左右,空隙用土填平压实,上面盖土高于菌筒面2?3厘米,然后用1 %的复合肥水溶液 浇灌土壤,中间存水不渗为止,露出菌柱的部分接着用土盖严,在陪床面搭盖一层薄膜,并 覆盖草帘保温保湿;当地面发干时可向地面浇水,保持地面潮湿而不积水,而空间湿度在 85%左右,10?15天时定点扒去覆土,略露菌柱表面,似露不露即可,再浇透水一次,接着 继续盖上薄膜,草帘,3?5天左右时,定点扒去覆土的地面则有菌蕾出现,此时,减少向地 面洒水,而是向空中喷雾,保持空间湿度85?95%,当菌盖长到3公分左右,加棚内湿度达 到90%以上,地面小浇水及空中喷雾并行,同时保持空气新鲜,当菌盖长到5公分左右,可 向菇体表面喷水以及地面洒水,保持湿度达到95%,待菌盖边缘将要展平时,即可采收。
[0014] 7、后期管理:米收一潮燕后,在床面上撒一层草木灰,3?4天后烧水一次,待水渗 透后,则用土盖严,接着与已出菇的定点板块间隔20公分再定位扒去土壤,露出菌柱表面, 然后继续按上述方法进行管理,直至平菇子实体采收过程结束。
[0015]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0016] 1、本发明所提出的平菇栽培方法其工艺构思新颖,措施独特,生产过程中工艺简 单,容易实施。
[0017] 2、通过实施本发明,接种时采用多层接种,所以菌丝萌发时是前、后、中间同时萌 发,菌丝长满袋的时间比传统要快一倍以上。
[0018] 3、通过实施本发明,由于脱袋覆土、灌水、土壤内的水分高于料柱内的水分,通过 渗透压的作用,土壤的水分与料柱内的水分达到了平衡,菌丝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吸收了 土壤内的营养物质,并向土壤内伸展,因为土壤本身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因 而,菌丝体积累了大量的水分、养分、其营养、水分远远超出了菌柱本身所含的营养,而且柱 间菌丝通过土壤也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整体。
[0019] 4、通过实施本发明,通过定位出菇,培养料本身与外界接触面减少,水分散失量 少,由于土壤对菌丝的压力,及土壤内的湿度,从而刺激了菌丝的扭结,加剧了菌蕾的分化。
[0020] 5、传统的平菇生产过程中,因水分养分供应不足,子实体出现早成熟的现象。通 过实施本发明,由于水分、养分的充足,预防了菌蕾因水分、养分的供应不足,成菇率低的现 象,菌蕾的成菇率由常规工艺的15%增长到100%。同时,子实体能够在充足的水分、养分 的条件下,不受限制、无拘无束地生长,菌柄变粗,菌盖变厚、变大,故产量较常规技术能成 倍甚至十几倍的提高。
[0021] 6、通过实施本发明非常适合平菇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值得大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0023] -种平燕高产栽培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24] 1、原料配比:玉米芯60公斤、甘鹿渔16公斤、麸皮8公斤、豆粉7公斤、玉米面5 公斤、石灰3公斤、复合肥1公斤、50%的多菌灵0. 1公斤、水130?150公斤。
[0025] 2、拌料:先将上述玉米芯、甘蔗渣、麸皮、豆粉、玉米面、石灰、复合肥混合起来并搅 拌均匀而得混合物料,接着将多菌灵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把水拌入混合物料,并将混合物
【权利要求】
1. 一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原料配比:玉米芯60公斤、甘蔗渣16公斤、麸皮8公斤、豆粉7公斤、玉米面5公 斤、石灰3公斤、复合肥1公斤、50%的多菌灵0. 1公斤、水130?150公斤; (2) 拌料:先将上述玉米芯、甘蔗渣、麸皮、豆粉、玉米面、石灰、复合肥混合起来并搅拌 均匀而得混合物料,接着将多菌灵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把水拌入混合物料,并将混合物料 的水分含量调整为55?60% ; (3) 发酵:将混合物料堆起来进行厌氧发酵至物料变成灰褐色、有酒香味而得生产用 原料; (4) 装袋接种:物料发酵好后,取直径18X36厘米的栽培袋,一头塞上棉塞后并用绳子 扎紧,然后先装入1公分厚平菇栽培种,再装料,料装至袋的1/2时,再装入1公分厚的菌 种,再装料,将要装满时,再装入1公分厚的菌种,最后同样将袋口塞上棉塞并用绳子扎紧; (5) 发菌:装好的料袋移到培养室内按常规方法管理,将料袋培养至菌丝发满料袋; (6) 出菇管理:将发好菌的菌袋外皮脱去,同时挖深30厘米、宽100厘米、长与地块相 符的栽培床,接着用水将栽培床灌满,待水渗透后将脱好的菌柱立放于坑内,柱间隔1公分 左右,空隙用土填平压实,上面盖土高于菌筒面2?3厘米,然后用1 %的复合肥水溶液浇灌 土壤,中间存水不渗为止,露出菌柱的部分接着用土盖严,在陪床面搭盖一层薄膜,并覆盖 草帘保温保湿;当地面发干时可向地面浇水,保持地面潮湿而不积水,而空间湿度在85% 左右,10?15天时定点扒去覆土,略露菌柱表面,似露不露即可,再浇透水一次,接着继续 盖上薄膜,草帘,3?5天左右时,定点扒去覆土的地面则有菌蕾出现,此时,减少向地面洒 水,而是向空中喷雾,保持空间湿度85?95%,当菌盖长到3公分左右,加棚内湿度达到 90%以上,地面小浇水及空中喷雾并行,同时保持空气新鲜,当菌盖长到5公分左右,可向 菇体表面喷水以及地面洒水,保持湿度达到95%,待菌盖边缘将要展平时,即可采收; (7) 后期管理:采收一潮菇后,在床面上撒一层草木灰,3?4天后浇水一次,待水渗透 后,则用土盖严,接着与已出菇的定点板块间隔20公分再定位扒去土壤,露出菌柱表面,然 后继续按上述方法进行管理,直至平菇子实体采收过程结束。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054507SQ201410253904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9日
【发明者】梁德政 申请人:梁德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