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花叶病毒相关蛋白rsmv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4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植物抗花叶病毒相关蛋白rsmv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抗花叶病毒相关蛋白RSMV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命名为RSMV7蛋白,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花叶病毒病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编码所述RSMV7蛋白的基因(命名为RSMV7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所述RSMV7基因导入目的植物中,得到对植物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本发明对于培育抗植物花叶病毒病的转基因植物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植物抗花叶病毒相关蛋白RSMV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抗花叶病毒相关蛋白RSMV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Potyviridae,Soybean Mosaic Virus,SMV) 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它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大豆花叶病毒从病毒分类学上属于马铃 薯Y病毒科,是马铃薯病毒属的一个种。马铃薯病毒属成员的共同点是种子带毒,蚜虫为主 要传毒介体。大豆花叶病毒病危害重、流行广,难以控制。该病于1899年首次在中国东北 发现,相继又在美国、朝鲜、德国、苏联等国家发现。1978年中国皖北阜阳地区大豆花叶病猖 獗,150万亩大豆绝产。近年来该病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生越来越严重,一般流行年造成减产 25% -60%,大流行年可造成绝产。大豆花叶病毒病不但影响大豆的产量,还影响大豆的种 子质量,可造成病株籽粒出现褐斑,严重时病籽粒率高达50%以上,严重降低大豆的商品价 值。
[0003]SMV的体外保毒期在环境为室温、4°C和0°C以下分别为4-5天、15天和120天左 右。SMV的致死温度为58-66°C,稀释限点为1(T5。SMV可以通过种子在上下代和不同地域 之间传播,在田间又可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及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
[0004]大豆花叶病毒在植株上的症状主要分花叶和坏死两大类。花叶类症状表现为感染 初期嫩叶上出现明脉,随着病程的发展,陆续出现轻花叶、花叶、黄斑花叶、叶片向下反卷, 有些还出现疱叶、畸形叶、皱缩、矮化、增厚发脆,茎杆和豆荚上的茸毛消失,产生"光荚"。坏 死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感染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枯斑或叶脉坏死,随后坏死部分扩大甚至 连成一片,严重者导致叶片脱落。某些品种感染特定株系后,主茎生长点坏死,形成所谓的 "顶枯"。
[0005]被大豆花叶病毒侵染的植株,其籽粒的种皮上会产生褐色或黑色的斑纹,即褐斑 粒。斑纹的发生受大豆品种和发病程度的影响。大豆花叶病毒病在籽粒上形成的斑纹颜色 与脐色一致或稍深,有时斑纹会遍布整个籽粒表面,多数呈现放射性或带状。吴宗璞将斑驳 按颜色划分为淡褐斑、深褐斑、赤褐斑、紫褐斑、黑色斑、灰兰斑和双色斑7种;按形状分为 河川状、轮纹状、放射状、不规则斑块状、花斑和脐一侧双条带斑6种。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抗花叶病毒相关蛋白RSMV7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0007]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来自大豆,命名为RSMV7蛋白,是如下(a)或(b) : (a)由序 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 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花叶病毒病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 蛋白质。
[0008] 为了使(a)中的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0009] 表1标签的序列
[0010]

【权利要求】
1. 一种蛋白质,是如下(a)或(b): (a) 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 将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 且与植物抗花叶病毒病相关的由序列1衍生的蛋白质。
2. 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的基因。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因为如下⑴或⑵或⑶或⑷的 DNA分子: (1) 编码区如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2) 序列表的序列3所不的DNA分子; (3) 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抗花叶病毒病相关蛋 白的DNA分子; (4) 与(1)或(2)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90%以上同一性且编码植物抗花叶病毒病 相关蛋白的DNA分子。
4. 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的表达盒、重组载体、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
5. -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导入目的植物中,得到对 植物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6. -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导入目的植物中,得到对 植物花叶病毒的抗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的转基因植物。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 植物。
8. 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权利要求2所述基因、权利要求3所述基因或权利要求4所 述重组载体在培育对植物花叶病毒病的抗性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9. 权利要求1所述蛋白质、权利要求2所述基因、权利要求3所述基因或权利要求4所 述重组载体在培育对植物花叶病毒的抗性增高的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基因植物的出发植物为单子叶 植物或双子叶植物。
【文档编号】A01H5/00GK104262472SQ20141049707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庞劲松, 贺红利, 杨向东, 郭东全, 杨静, 张伟, 邢国杰, 蔡琴安, 钱雪艳, 姚瑶, 董英山, 李启云, 刘宝 申请人: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