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251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包括一对固定的隐蔽单元,所述隐蔽单元之间设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网目长度为0.3~2.4cm,所述每个隐蔽单元排列有多个孔穴,所述孔穴宽为4~10cm。高为3~6cm。深度为12~40cm。本实用新型可以供螃蟹脱壳时隐蔽用,能有效躲避其他蟹的攻击。
【专利说明】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螃蟹养殖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供螃蟹脱壳隐蔽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认为中华绒螯蟹(螃蟹)养殖池塘必须种草,草长得好蟹才能养得好。经研究发现,水草的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提供隐蔽场所,降低螃蟹脱壳时被其它蟹残杀的概率,从而提高成活率;二是作为饵料,为河蟹所食;三是光合作用,提高水体溶氧。对于溶氧来说,如果水草长出水面,由于其遮阳作用和挡风浪作用,反而会使溶氧降低,尤其夜间,由于水草生物量很大,其呼吸作用耗氧也很多,往往使水中溶氧降至2.5mg/L以下,因此经常带来不利影响。溶氧问题可以通过人工增氧解决,因此水草的这个增氧功能不是必须的。至于水草的饵料功能,由于螃蟹配合饲料的研发和成功应用,也已变得不重要。因此,如果解决螃蟹脱壳时的隐蔽问题,养蟹就可以不依赖于水草,就可以避免水草衰败对水质的不利影响,从而减少病害发生并改善螃蟹体表光洁度,也可以是水中浮游生物量大幅度提高,为螃蟹提供足够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虾青素)和不饱和脂肪酸,从而促进螃蟹的健康和成熟,改善螃蟹的体色。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供螃蟹脱壳隐蔽的装置,能够有效防止螃蟹脱壳时被其它蟹攻击残杀。
[0004]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包括一对固定的隐蔽单元,所述隐蔽单元之间设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网目长度为
0.3?2.4cm,所述每个隐蔽单元排列有多个孔穴,所述孔穴宽为4?10cm。高为3?6cm。深度为12?40cm。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每个隐蔽单元可以由4?20层瓦片交错叠加组成。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每个隐蔽单元可以由至少5个PVC管捆绑构成。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瓦片为4?8层。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孔穴深度为20?25cm。
[0009]本实用新型的隐蔽装置在池塘中随机放置,放置高度应控制在最低水位水面下20cm,每亩放置隐蔽孔数不超过2000个。
[001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1]本实用新型在隐蔽单元上设置孔穴,为螃蟹脱壳时提供隐蔽场所,有效取代现有螃蟹养殖池内大量种植的水草,从而避免水草衰败对水质的不利影响,减少病害发生并改善螃蟹体表光洁度,使水中浮游生物量大幅度提高,为螃蟹提高足够的类胡萝卜素和不饱和脂肪酸,从而促进螃蟹的健康和成熟,改善螃蟹的体色。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的侧面视图。
[0014]其中:1、隐蔽单元;2、隔离网;3、孔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6]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2所示,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包括一对固定的隐蔽单元1,所述隐蔽单元之间设有隔离网2,所述隔离网网目长度为0.3?2.4cm,所述每个隐蔽单元排列有多个孔穴3,所述孔穴宽为4?10cm。高为3?6cm。深度为12?40cm。
[0017]本实施例中,每个隐蔽单元由4?20层瓦片交错叠加组成。
[0018]实施例二:参见图1和2所示,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包括一对固定的隐蔽单元1,所述隐蔽单元之间设有隔离网2,所述隔离网网目长度为0.3?2.4cm,所述每个隐蔽单元排列有多个孔穴3,所述孔穴宽为4?10cm。高为3?6cm。深度为12?40cm。
[0019]本实施例中,每个隐蔽单元由至少5个PVC管捆绑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固定的隐蔽单元,所述隐蔽单元之间设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网目长度为0.3?2.4cm,所述每个隐蔽单元排列有多个孔穴,所述孔穴宽为4?1cm,高为3?6cm,深度为12?4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隐蔽单元由4?20层瓦片交错叠加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隐蔽单元由至少5个PVC管捆绑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瓦片为4?8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华绒螯蟹脱壳隐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穴深度为 20 ?25cm。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827866SQ201420067912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7日
【发明者】蔡春芳, 沈建明, 叶元土, 戴子坚 申请人:苏州大学, 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