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包括多对支架、圆柱状的泡沫浮漂和栽培紫菜用的养殖帘;两个泡沫浮漂用维尼龙绳绑缚在一对支架上;支架两端钻有穿孔,系绳穿过每对支架两端的穿孔从而将支架固定;养殖帘的两端系在彼此相邻的、不同对的支架上,多对支架、绑缚在支架上的泡沫浮漂以及系在支架上的养殖帘构成一排紫菜栽培筏架。本发明装置在“全浮动筏式”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可明显减少浮泥杂藻干扰以及病害的发生率;本发明装置适于深水区养殖,并且可主动晒网,避免了冰冻伤害;本发明中固定泡沫浮漂的竹支架外包被一层玻璃钢材料,既增加了传统竹竿的强度,又降低了海水对竹竿的腐蚀,可显著延长竹竿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菜栽培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深海区的紫菜栽培装置,属于紫菜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紫菜是最受欢迎的海洋蔬菜之一,一千多年以前,我国沿海居民已开始采食紫菜,并利用清礁方式有意识的增殖紫菜,即为最早的“菜坛式养殖法”。该方法一直沿用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福建沿海某些岛屿至今仍然留存这种古老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可控性差,种苗来源完全依赖于自然,紫菜产量和推广海区非常有限。
[0003]现代紫菜栽培技术建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要包括“支柱式”,“半浮动筏式”,“全浮动筏式”三种栽培方式,使得紫菜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支柱式栽培”是在潮间带滩涂或适当水深的海区安设木粧或竹粧作为支柱,将紫菜网帘张挂到支柱上进行养殖的一种方式,网帘的高度可根据潮汐和晒网需要随机调节;“半浮动筏式”是一种涨潮时整个筏架漂浮于水表面,退潮时下沉立于滩涂上的栽培方式;两种方式都是充分利用潮汐的涨落,使紫菜网帘周期性的暴露干晒以杀除杂藻病害,保证紫菜健康生长,现为我国主流紫菜栽培模式,应用面积达90万亩。然而,“半浮动筏式”和“支柱式”两种栽培方式均严重受制于潮汐和水深,像江苏南通地区有大面积的滩涂,大潮时潮差达到7-8%可采用“半浮动筏式”,潮差小、水浅的非滩涂地区,可采用“支柱式”,总之这两种方式仅适用于水深150以内的海区。但是,近年来,适合栽培的海区已被过度开发利用,加上气候变暖、环境变化,近几年主产区近岸栽培的紫菜发生全面病烂现象,尤以2014-2015年度最为严重。因此,向深水区发展紫菜养殖是紫菜产业的必然出路。
[0004]“全浮动筏式”是在离岸较远、海水较深的海区采用的一种栽培方式,其缺点是网帘不能干露,易生杂藻,影响出苗和成菜的质量。日本和韩国利用冷藏网和酸浸泡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浒苔和硅藻等杂藻繁生问题,成为他们的主流栽培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很耗费人力,且化学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中国专利201310398694.4为了改善传统全浮动筏式栽培技术紫菜帘不能干露的缺陷,发明了一种改进的全浮动筏式设施,主要采用一种梯形浮漂,上有凹槽,晒网时,将支撑紫菜帘的竹竿翻转到梯形浮漂的凹槽内。但是,这种方法需将紫菜网帘逐一放置到梯形浮漂上,非常耗费人工,难以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在“全浮动筏式”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融入晒网环节,避免冷冻网帘的繁琐和化学法处理杂藻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与传统的“全浮动筏式”或改进的“全浮动筏式”栽培方式相比,操作更加简便、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0006]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包括多对支架(1)、圆柱状的泡沫浮漂(2)和栽培紫菜用的养殖帘(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泡沫浮漂用维尼龙绳绑缚在一对支架上;所述的支架两端钻有穿孔(4),系绳(5)穿过每对支架两端的穿孔,避免风浪冲击将固定泡沫浮漂的两根支架冲散;所述的养殖帘(3)的两端系在彼此相邻的、不同对的支架上,多对支架、绑缚在支架上的泡沫浮漂以及系在支架上的养殖帘构成一排紫菜栽培筏架。
[0008]优选的,所述的装置还具有固定锚,按照传统方式锚定在紫菜栽培筏架的两端;所述的紫菜栽培筏架,每排长80-120cm,每排面积170-190m2,只需两人配合即可轻易将整排筏架翻转过来。
[0009]优选的,所述的绑在一对支架(2)上的两个泡沫浮漂(2),两个泡沫浮漂纵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方向与支架平行。
[0010]优选的,所述的养殖帘(3)为网帘和/或条帘,养殖帘宽为160cm ;养殖帘的宽边系缚在支架(2)上,养殖帘宽边两端的苗绳可以穿过支架的穿孔(4),从而达到固定养殖帘的目的。
[0011]优选的,所述的支架(I)包括竹竿和浇筑在竹竿外的玻璃钢管,直径为5-7cm ?’支架的长度比养殖帘(3)宽度长4-8cm,长为164-168cm,穿孔(4)位于支架(I)两端的2-4cm处。
[0012]优选的,所述的泡沫浮漂(2)长为15_50cm ;泡沫长度可根据养殖帘的长度而随机变动,网帘长则增加泡沫的长度以增加浮力,使养殖帘浮于海水表面,藻体可获得较强的光照,加快生长;养殖帘短,则重量轻,仅需采用较短的泡沫便能浮于水面;此外,泡沫长度还应根据养殖海区的透明度而定,透明度大的,泡沫短一些以使紫菜网适当下沉,避免高光胁迫;透明度小的,泡沫长一些增加浮力使紫菜网浮于水面,增加光照。
[0013]优选的,所述的泡沫浮漂(2)直径为20-30cm,以使收获期藻体能够干出。
[00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装置进行紫菜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I)制备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将直径4-5cm、长164-168cm的竹竿于自然海水中浸泡14-16天,自然阴干;然后在竹竿外均匀包埋上厚0.5-lcm的玻璃钢材料制备支架
(I),在距离支架端口 2-4cm的地方钻上穿孔(4);将直径20-30cm的、长15_50cm的泡沫浮漂⑵用维尼龙绳纵向绑缚在支架上,支架间距比泡沫浮漂的直径小6-14cm;系绳(5)穿过每对支架两端的穿孔固定每对支架,系绳长度与每对支架的间距一致;在采苗前10-20天,将栽培装置通过锚在固定栽培海区;
[0016](2)准备栽培苗种:在每年的8月末-10月紫菜采苗时,将已附好苗的、符合规格的紫菜养殖帘(3)宽边张挂在海区栽培装置的支架(I)上进行海上栽培,苗种可以是坛紫菜或条斑紫菜苗种;
[0017](3)栽培紫菜:在养殖帘刚下海时,使紫菜养殖帘(3)位于泡沫浮漂(2)下方,依靠泡沫浮漂的浮力生活在海水表面,使之顺利出苗;见苗后的小苗期,水温比较高,杂藻生长快,晴朗无风时正午前将养殖筏架整个翻转过来,使紫菜养殖帘(3)位于泡沫浮漂(2)上方,晒3-5小时后,再翻过来,使紫菜养殖帘(3)位于泡沫浮漂(2)下方,沉入海水生长,翻晒频率2-4天一次;在11月中下旬,水温下降后,藻体较大时,使紫菜养殖帘(3)位于泡沫浮漂(2)下方,依靠泡沫浮漂的浮力生活在海水表面进行光合作用,获得快速生长;当藻体表面附着明显的浮泥、杂藻,或者藻体生长状态不佳时,选择晴好浪小的天气,进行翻晒工作;
[0018](4)收获紫菜:紫菜出苗后15-20天,藻体生长到十几厘米以上即可进行第一次采收;然后每隔10-20天,藻体生长到十几厘米以上即可采收1次;坛紫菜可采收到12月末-1月,条斑紫菜可采收到3月。
[0019]优选的,所述的翻晒工作具体操作为:两人一组,于每排筏架中间位置,一人抓住紫菜养殖帘往对面翻抬,一人掌控船只在网帘被翻起时,将船只往翻转的方向开动,于是借助船只的力度,带动整排筏架翻转过来,使得紫菜帘位于泡沫上方,干露于空气中,翻转一排筏架在1分钟内即可完成。
[002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
[0021](1)与传统全浮动筏式相比,增加了晒网环节,可明显减少浮泥杂藻的干扰以及病害的发生率;与传统的“全浮动筏式”或改进的“全浮动筏式”栽培方式相比相比,操作起来更加简便,2人一船一次可翻转一亩网帘,耗时不到1分钟;
[0022](2)本发明装置可主动晒网:半浮动筏式和支柱式都是依据潮汐涨落的规律被动晒网,而本发明装置可依据天气和藻体状态自主安排晒网时间,摆脱了潮汐的限制;与支柱式相比,本发明操作更简便,支柱式需单独调节每张网,而本方法只需在每排筏架的中间位置简单操作就可将整排筏架翻转过来;被动晒网在冬季低温冰期,紫菜帘一旦干出易被冻伤;而主动晒网则可在冰期不晒网,避免冰冻伤害;
[0023](3)本发明装置适于深水区养殖:半浮动筏式只适用于潮差大的滩涂,支柱式由于支柱高度的限制,只适用于水深150以内的浅水区,而本发明可适用于几十米的深水区;
[0024](4)降低了成本:半浮动筏式和支柱式养殖方式所采用的竹竿,不耐海水腐蚀,几乎一年一换;而本发明中固定泡沫浮漂的竹支架外包埋一层玻璃钢管,既增加了传统竹竿的强度,又降低了海水对竹竿的腐蚀,可显著延长竹竿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本发明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本发明栽培装置翻晒时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支架,2、泡沫浮漂,3、养殖帘,4、穿孔,5、系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深水区紫菜栽培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9]一种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多对支架1、圆柱状的泡沫浮漂2和栽培紫菜用的养殖帘3 ;所述的两个泡沫浮漂用维尼龙绳绑缚在一对支架上,支架两端钻有穿孔4,系绳5穿过每对支架两端的穿孔从而将支架固定,系绳可以增强泡沫浮漂和支架的牢固度;所述的养殖帘的两端系在彼此相邻的、不同对的支架上,多对支架、绑缚在支架上的泡沫浮漂以及系在支架上的养殖帘构成一排紫菜栽培筏架。该装置还具有固定锚,按照传统方式锚定在紫菜栽培筏架的两端。支架1包括竹竿和玻璃钢管,玻璃钢管浇筑在竹竿外面,穿孔4位于支架1两端的2-4(^处。绑在一对支架上的两个泡沫浮漂,纵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方向与支架平行。养殖帘的宽边系缚在支架上,养殖帘宽边两端的苗绳可以穿过支架的穿孔,从而达到固定养殖帘3的目的。
[0030]上述的紫菜栽培筏架,每排长80-1200111,每排面积约合170-19002;养殖帘3优选为网帘和/或条帘,养殖帘宽为160cm ;支架直径为5-7cm,支架的长度比养殖帘宽度长4_8cm,支架长为164-168cm ;泡沫浮漂2直径为20_30cm,长度为15_50cm,泡沫长度可根据养殖帘的长度、养殖海区的透明度而随机变动。
[003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装置进行紫菜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I)制备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将直径4-5cm、长164-168cm的竹竿于自然海水中浸泡14-16天,自然阴干;然后在竹竿外均匀包埋上厚0.5-lcm的玻璃钢材料制备支架1,在距离支架端口 2-4cm的地方钻上穿孔4 ;将直径20-30cm的、长15_50cm的泡沫浮漂2用维尼龙绳纵向绑缚在支架上,支架间距比泡沫浮漂的直径小6-14cm ;系绳5穿过每对支架两端的穿孔固定每对支架,系绳长度与每对支架的间距一致;在采苗前10-20天,将栽培装置通过固定锚在栽培海区设置好;
[0033](2)准备栽培苗种:在每年的8月末-10月紫菜采苗时,将已附好苗的、符合规格的紫菜养殖帘3宽边张挂在海区栽培装置的支架(I)上进行海上栽培;
[0034](3)栽培紫菜:在养殖帘刚下海时,使紫菜养殖帘(3)位于泡沫浮漂(2)下方,依靠泡沫浮漂的浮力生活在海水表面,使之顺利出苗;见苗后的小苗期,水温比较高,杂藻生长快,晴朗无风时正午前将养殖筏架整个翻转过来,使紫菜养殖帘(3)位于泡沫浮漂(2)上方,晒3-5小时后,再翻过来,使紫菜养殖帘(3)位于泡沫浮漂(2)下方,沉入海水生长,翻晒频率2-4天一次;在11月中下旬,水温下降后,藻体较大时,使紫菜养殖帘(3)位于泡沫浮漂(2)下方,依靠泡沫浮漂的浮力生活在海水表面进行光合作用,获得快速生长;当藻体表面附着明显的浮泥、杂藻,或者藻体生长状态不佳时进行翻晒工作;翻晒工作具体操作为:两人一组,于每排筏架中间位置,一人抓住紫菜养殖帘往对面翻抬,一人掌控船只在网帘被翻起时,将船只往翻转的方向开动,于是借助船只的力度,带动整排筏架翻转过来,使得紫菜帘位于泡沫上方,干露于空气中,翻转一排筏架在I分钟内即可完成;
[0035](4)收获紫菜:紫菜出苗后15-20天,藻体生长到十几厘米以上即可进行第一次采收;然后每隔10-20天,藻体生长到十几厘米以上即可采收I次。
[003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使用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7]实施例1:
[0038]养殖帘为条帘,宽160cm,长300cm ;支架为玻璃钢内包埋竹竿,直径5cm,长164cm,穿孔距离两端2cm ;泡沫浮漂直径20cm,长20cm ;紫菜为条斑紫菜,2013年11月下海养殖。前一个月,晴朗的正午日晒3-4h,3天翻晒一次;随后在天气晴朗时翻晒,约7-10天一次,结冰期不晒网。至2014年3月,共收获10茬高质量的紫菜,亩产提高20%左右。
[0039]实施例2:
[0040]养殖帘为网帘,宽160cm,长900cm ;支架为竹竿,直径6cm,长168cm,穿孔距离两端4cm ;泡沫浮漂直径35cm,长50cm ;紫菜为坛紫菜,2014年10月下海养殖。前一个月,晴朗的正午日晒2-3h,4天翻晒一次;随后天气晴朗时晒4-5h,约5_8天翻晒一次,结冰期不晒网。至2015年I月,已收割4茬高质量的紫菜,相比支柱式养殖方式,单茬增产10%以上。
[0041]上述实例只是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以及技术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包括多对支架(I)、圆柱状的泡沫浮漂(2)和栽培紫菜用的养殖帘(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泡沫浮漂用维尼龙绳绑缚在一对支架上;所述的支架两端钻有穿孔(4),系绳(5)穿过每对支架两端的穿孔从而将支架固定;所述的养殖帘的两端系在彼此相邻的、不同对的支架上,多对支架、绑缚在支架上的泡沫浮漂以及系缚在支架上的养殖帘构成一排紫菜栽培筏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具有固定锚,锚定在紫菜栽培筏架的两端;所述的紫菜栽培筏架,每排长80-120cm,每排面积170-190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绑在一对支架(2)上的两个泡沫浮漂(2),两个泡沫浮漂纵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该直线方向与支架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帘(3)为网帘和/或条帘,养殖帘宽为160cm ;养殖帘的宽边系缚在支架(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I)包括竹竿和浇筑在竹竿外的玻璃钢管,竹竿一般直径为4-6cm,外面包被的玻璃钢厚为0.5-lcm ;支架的长度比养殖帘(3)宽度长4-8cm,长为164-168cm,穿孔(4)位于支架(I)两端的2_4cm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沫浮漂(2)直径为15_50cmo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沫浮漂(2)直径为20_30cmo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进行紫菜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紫菜深水区栽培装置:将直径4-5cm、长164-168cm的竹竿于自然海水中浸泡14-16天,自然阴干;然后在竹竿外均匀包埋上厚0.5-lcm的玻璃钢材料制备支架(I),在距离支架端口 2-4cm的地方钻上穿孔(4);将直径20-30cm的、长15-50cm的泡沫浮漂(2)用维尼龙绳纵向绑缚在支架上,支架间距比泡沫浮漂的直径小6-14cm;系绳(5)穿过每对支架两端的穿孔固定每对支架,系绳长度与每对支架的间距一致;在采苗前10-20天,将栽培装置通过锚在固定栽培海区; (2)准备栽培苗种:在每年的8月末-10月紫菜采苗时,将已附好苗的、符合规格的紫菜养殖帘(3)的宽边张挂在海区栽培装置的支架(I)上进行海上栽培; (3)栽培紫菜:在养殖帘刚下海时,使紫菜养殖帘(3)位于泡沫浮漂(2)下方,依靠泡沫浮漂的浮力生活在海水表面,使之顺利出苗;见苗后的小苗期,2-3天翻晒一次;在11月中下旬,藻体较大时,使紫菜养殖帘(3)位于泡沫浮漂(2)下方,依靠泡沫浮漂的浮力生活在海水表面进行光合作用;当藻体表面附着明显的浮泥、杂藻,或者藻体生长状态不佳时进行翻晒工作; (4)收获紫菜:紫菜出苗后15-20天,藻体生长到十几厘米以上即可进行第一次采收;然后每隔10-20天,藻体生长到十几厘米以上即可采收I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翻晒工作具体操作为:两人一组,于每排筏架中间位置,一人抓住紫菜养殖帘往对面翻抬,一人掌控船只在网帘被翻起时,将船只往翻转的方向开动,于是借助船只的力度,带动整排筏架翻转过来,使得紫菜帘位于泡沫上方,干露于空气中,翻转一排筏架在I分钟内即可完成。
【文档编号】A01G33/02GK104488691SQ201510014056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5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5年1月12日
【发明者】汪文俊, 王飞久, 连绍兴, 孙修涛, 刘福利, 梁州瑞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