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壳寡糖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1091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保领域,涉及含有壳寡糖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组合物用于防治粮食、棉花、油料、果树、蔬菜、花卉等的病害防治。



背景技术:

来自于生物体且生物降解性能好的化合物已引起了农药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在这些化合物中,无毒副作用、易生物降解的壳寡糖具有很大的潜力,成为控制病害的新药剂。研究表明,壳寡糖在抵御病原菌侵蚀的过程中,壳寡糖作为一类重要的植物诱导抗病剂,能诱导激发植物产生一系列的防御反应,这些防御反应协同作用阻止病原菌的传播和入侵,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均为嘧啶类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耐雨水冲刷。施药后持效期10~14d,应用于果树、蔬菜、花卉、大田作物的病害防治,对白粉病特效。

长期连续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等问题,而生物农药与化学杀菌剂的复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减少残留、延缓抗药性等特点。目前尚无关于壳寡糖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组合物研究的报道,发明人发现组合物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壳寡糖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它是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成分进行复配,可以扩大防治谱和提高药效。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措施来实现的。

含有壳寡糖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所述杀菌组合物中壳寡糖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质量比为1~10∶30~1,优选的,质量比为1~5∶20~1。

本发明组合物中壳寡糖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质量之和占组合物总质量的1-80%。

本发明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微胶囊剂、水剂,用于喷雾、灌根、拌种或撒施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组合物防治多种植物病害的用途。适宜防治的病害有,子囊菌亚门真菌引起的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等,鞭毛菌亚门真菌引起的霜霉病、晚疫病、霜疫霉病等,担子菌亚门引起的锈病、黑穗病等,半知菌类真菌引起的恶苗病、黑星病等。

上述用途中,防治的植物是葡萄、黄瓜、小麦、西瓜、苹果、柑橘、梨、荔枝、水稻、花卉、草坪等。

本发明组合物用于防治的植物病害优选为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黑星病、锈病或恶苗病。优选的,病害为葡萄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叶斑病。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增效作用明显: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良好的增效作用。

2、扩大防治谱:组合物可防治植物上的多种病害。

3、降低使用成本:因复配具有提高防效、防治谱增大,减少使用次数,降低了使用成本;

4、延缓抗药性: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成分复配,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延缓病原物对单剂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只局限于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的室内效果

采用孢子萌发法,以预试验浓度为参考,分别将壳寡糖、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用合适溶剂稀释,组合物将单剂按照一定的配比复配。取药剂10μL点于载玻片上,防尘条件下干燥以制成药膜。将感染白粉葡萄剪下,用毛笔刷下白粉状霉层,加无菌水制成适当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将10μL孢子悬浮液滴加到药膜上,在20℃下保湿培养16h后,检查孢子的萌发情况。当空白对照的萌发率达到80%左右后,检查所有处理的萌发率。以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短半径者为萌发,按下式计算抑制萌发率。

当协同毒力指数大于或等于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或等于负20时为拮抗作用,负20和正20之间为相加作用。结果见表1。

表1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原菌的效果

测定了含壳寡糖与乙嘧酚的组合物及含壳寡糖与乙嘧酚磺酸酯的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原菌的效果。从表1看出,壳寡糖与乙嘧酚的组合物及壳寡糖与乙嘧酚磺酸酯的组合物在1:20-1:1时,对葡萄白粉病的效果均高于组合物的理论抑制率,且含壳寡糖与乙嘧酚的组合物与含壳寡糖与乙嘧酚磺酸酯的组合物的协同毒力指数大于20。显而易见,2个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是增效的。

实施例2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盆栽试验效果

将单剂和组合物配制成悬浮剂。试验时,黄瓜植株基本在4叶期,在第1次药前调查白粉病发病情况。进行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盆栽试验,设相应单剂和空白对照,采用手持喷雾器常规常量喷雾,每药剂喷10株,喷雾1次后7-10d再喷雾1次。第2次喷药后10-14d调查,每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调查总叶数、病叶数,按照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叶片分级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以下;

3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0%;

5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y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时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2。

表2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注:表2中最后一列“霜霉病”中,病害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为:“+++”表示霜霉病发生较重,“++”表示霜霉病发生中等,“+”表示霜霉病有发生,“-”表示基本未发生霜霉病。

通过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盆栽测试发现,壳寡糖与乙嘧酚的组合物及壳寡糖与乙嘧酚磺酸酯的组合物在1:1-3:1时,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的实际效果均高于组合物的理论防效。显而易见,组合物对黄瓜白粉病是增效的。意想不到的是,组合物处理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较单剂轻。

实施例3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

将单剂和组合物配制成水分散粒剂。用组合物进行了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并设相应单剂和空白对照,每药剂设小区10m2。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常规常量喷雾,试验在孕穗和扬花初期各喷1次,在药前及第2次施药后7~10d进行调查,每处理按五点取样,每点50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调查总叶数、病叶数,按照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叶片分级法:

0级:无病

1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以下;

3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5%;

5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7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相连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x为使用浓度为a时的活性组分A的防效,y为使用浓度为b时的活性组分B的防效。比较理论效果和实际效果,评价组合物的协同作用,以实际防效大于理论防效时为增效作用。含有壳寡糖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见表3。

表3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叶锈田间效果

注:表3中最后一列“小麦叶锈”中,病害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为:“++++”表示叶锈发生重,“++”表示叶锈发生中等,“+”表示叶锈发生轻。

通过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测试发现,壳寡糖与乙嘧酚的组合物及壳寡糖与乙嘧酚磺酸酯的组合物在1:6时,组合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效果均高于组合物的理论防效。显而易见,壳寡糖与乙嘧酚的组合物在1:6时对小麦白粉病是增效的。另外意想不到的是,组合物处理小麦叶锈的发生较单剂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