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滩涂上捕捉文蛤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2650阅读:1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滩涂上捕捉文蛤的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滩涂上捕捉文蛤的方法,属于捕捞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文蛤,又名车螺,主要产于沿海一带,其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为出口创汇的主要海产品之一。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喜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质海滩。车螺肉嫩味鲜,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含有白质10%,脂肪1.2%,碳水化合物2.5%,还含有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钙、钾、镁、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

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沿海滩涂分布广泛,文蛤自然分布生长于滩涂上,尤喜生活于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质海滩。在沿海滩涂捕捉文蛤一般在退潮时,退潮时文蛤藏于泥沙内,肉眼无法看见,且分布分散,一般用耙或铲捕捞,这种捕捞方法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捕捞过程还会碰伤文蛤或其他生活于同一片滩涂的海洋生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在滩涂上捕捉文蛤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在滩涂上捕捉文蛤的方法,取一张长120-150m的长方形渔网,按2-3m的间隔绑一根木棍,在选定的沿海滩涂上将木棍顺带渔网直线排开固定在滩涂泥沙里,由于文蛤具有随水质因子变动或生长习性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当移动至渔网时会受到渔网的阻挡而无法再向前移动,退潮时挖开渔网一侧的泥沙即可捕获。

优选的,所述的渔网网目规格为1-2cm,所述的木棍长为0.8-1m。

优选的,所述木棍顺带渔网固定在泥沙中的进深为25-30cm。

文蛤是埋栖型贝类,在潮间带多分布于中、低潮区,而且随着潮区往下推移,分布个体有增大的趋势。文蛤多发生于潮间带,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往潮下带移动,文蛤的移动可分为长距离主动移动、短距离主动移动和被动移动。文蛤生长过程中借助其斧足移动或通过分泌明胶质带而随潮流移动。由于文蛤没有眼睛,无法看到渔网阻隔,移动到渔网时被阻挡而无法继续移动,只能装进渔网一侧的泥沙内,挖开泥沙即可捕捉大量的文蛤。文蛤栖息深度随水温和个体大小而异,冬季时2-3cm文蛤潜居深度为6-8cm,而4-6cm文蛤潜居深度则为12cm左右,夏季高水温期,栖息在不到1cm深的滩涂表层,冬季水温低,其栖息深度可达10-20cm,文蛤具有随水质因子变动或生长习性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本发明的捕捞装置进泥沙25-30m可有效阻挡不同大小的文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文蛤捕捉方法是根据文蛤的习性制作,采用的装置由渔网和木棍组成,简单实用,捕获效率高,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捕捞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在滩涂上捕捉文蛤的方法,取一张长130m的长方形渔网2,按2m的间隔绑一根木棍1,在选定的沿海滩涂3上将木棍1顺带渔网2直线排开固定在滩涂泥沙里,由于文蛤具有随水质因子变动或生长习性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当移动至渔网2时会受到渔网2的阻挡而无法再向前移动,退潮时挖开渔网2一侧的泥沙即可捕获。

所述的渔网2网目规格为2cm,所述的木棍1长为1m。

所述木棍1顺带渔网2固定在泥沙中的进深为30c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