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7015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生于林下阴湿处或山坡草丛中,以块茎入药,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

然而,野生白芨的发芽率低,生长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该方法种植的白芨发芽率低,生长周期较短。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地、整地:选择海拔为1800-2500米,土质为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的坡地作为种植地,将土壤摊平,燃烧草、树叶、秸秆,灭菌、杀虫后放置15-20天,翻耕深度为23-28cm,每亩施入堆肥750-900kg、复合肥100-150kg,再翻地,种植地上面搭建遮阳网遮荫,并保持土壤含水量为65-80%;

B.选种、定植:采摘野生白芨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发芽后移植到种植地栽培,行距28-31厘米,株距20-23厘米,苗坑深2-3cm,每个苗坑种植一株白芨苗;

C.田间管理:每年除草4次;每年施肥3-4次,每亩1500-2000kg;每隔14-15天除草、杀虫一次;雨季排水,防涝。

进一步,步骤A所述杀菌用的是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600倍后的溶液。

进一步,步骤A所述遮阳网的透光率为30-35%。

进一步,步骤B所述组织培养的具体步骤为,B1:将采集的成熟未裂开的野生白芨种子消毒杀菌后置于暗室培养2-3小时;B2:待种子露白后,用消毒的手术刀在胚上剪开,接种在培养基上,置于暗室培养6-7天;B3:移植到培养室内光培养至长芽。

进一步,步骤B1所述消毒杀菌的具体过程为: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溶液浸泡1-3分钟后,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HgCl2溶液浸泡12-1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6-8次,然后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

进一步,步骤B1所述暗室培养的温度为34-35℃,培养基为1/2MS+NAA0.5mg/L+pH6.1。

进一步,步骤B2所述暗室培养的温度为25-27℃,培养基为1/2MS+6-BA0.5mg/L+NAA 0.1mg/L+pH6.3。

进一步,步骤B3所述光培养的温度为25-27℃,光照强度为2200-2300lx,光照时间为11-15小时/天,培养基为1/2MS+6-BA 0.8mg/L+2,4-D 1.5mg/L+IAA0.5mg/L+pH5.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方法种植的白芨发芽率可达80-90%,生长周期短,三年即可成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优选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实施例1

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具体步骤为:

A.选地、整地:选择海拔为1800-2500米,土质为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的坡地作为种植地,将土壤摊平,燃烧草、树叶、秸秆,灭菌(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600倍后的溶液)、杀虫后放置20天,翻耕深度为28cm,每亩施入堆肥900kg、复合肥100kg,再翻地,种植地上面搭建遮阳网(透光率为35%)遮荫,并保持土壤含水量为65%;

B.选种、定植:采摘野生白芨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发芽后移植到种植地栽培,行距31厘米,株距23厘米,苗坑深3cm,每个苗坑种植一株白芨苗;

C.田间管理:每年除草4次;每年施肥4次,每亩2000kg;每隔15天除草、杀虫一次;雨季排水,防涝。

步骤B所述组织培养的具体步骤为,B1:将采集的成熟未裂开的野生白芨种子消毒杀菌(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浸泡1分钟后,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HgCl2溶液浸泡1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6次,然后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后置于暗室培养(温度为35℃,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pH6.1)3小时;B2:待种子露白后,用消毒的手术刀在胚上剪开,接种在培养基上,置于暗室培养(温度为27℃,培养基为1/2MS+6-BA 0.5mg/L+NAA 0.1mg/L+pH6.3)6天;B3:移植到培养室内光培养(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2300lx,光照时间为15小时/天,培养基为1/2MS+6-BA 0.8mg/L+2,4-D 1.5mg/L+IAA 0.5mg/L+pH5.9)至长芽。

种子发芽率为84%,于第三年10-11月茎叶黄枯时采收,取块茎,亩产量为961kg,平均块茎长度为4.7cm,平均鲜块茎重量为76g。

实施例2

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具体步骤为:

A.选地、整地:选择海拔为1800-2500米,土质为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的坡地作为种植地,将土壤摊平,燃烧草、树叶、秸秆,灭菌(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600倍后的溶液)、杀虫后放置15天,翻耕深度为23cm,每亩施入堆肥750kg、复合肥150kg,再翻地,种植地上面搭建遮阳网(透光率为30%)遮荫,并保持土壤含水量为80%;

B.选种、定植:采摘野生白芨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发芽后移植到种植地栽培,行距28厘米,株距20厘米,苗坑深2cm,每个苗坑种植一株白芨苗;

C.田间管理:每年除草4次;每年施肥4次,每亩2000kg;每隔14天除草、杀虫一次;雨季排水,防涝。

步骤B所述组织培养的具体步骤为,B1:将采集的成熟未裂开的野生白芨种子消毒杀菌(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浸泡1分钟后,无菌水冲洗4次,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HgCl2溶液浸泡12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8次,然后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后置于暗室培养(温度为34℃,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pH6.1)2小时;B2:待种子露白后,用消毒的手术刀在胚上剪开,接种在培养基上,置于暗室培养(温度为27℃,培养基为1/2MS+6-BA 0.5mg/L+NAA 0.1mg/L+pH6.3)7天;B3:移植到培养室内光培养(温度为27℃,光照强度为2300lx,光照时间为15小时/天,培养基为1/2MS+6-BA 0.8mg/L+2,4-D 1.5mg/L+IAA 0.5mg/L+pH5.9)至长芽。

种子发芽率为80%,于第三年10-11月茎叶黄枯时采收,取块茎,亩产量为923kg,平均块茎长度为4.6cm,平均鲜块茎重量为76g。

实施例3

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具体步骤为:

A.选地、整地:选择海拔为1800-2500米,土质为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的坡地作为种植地,将土壤摊平,燃烧草、树叶、秸秆,灭菌(质量分数为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50倍后的溶液)、杀虫后放置18天,翻耕深度为26cm,每亩施入堆肥800kg、复合肥120kg,再翻地,种植地上面搭建遮阳网(透光率为33%)遮荫,并保持土壤含水量为70%;

B.选种、定植:采摘野生白芨种子进行组织培养,发芽后移植到种植地栽培,行距30厘米,株距21厘米,苗坑深2cm,每个苗坑种植一株白芨苗;

C.田间管理:每年除草4次;每年施肥3次,每亩1700kg;每隔15天除草、杀虫一次;雨季排水,防涝。

步骤B所述组织培养的具体步骤为,B1:将采集的成熟未裂开的野生白芨种子消毒杀菌(用体积分数为73%的乙醇溶液浸泡2分钟后,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HgCl2溶液浸泡13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7次,然后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后置于暗室培养(温度为34℃,培养基为1/2MS+NAA 0.5mg/L+pH6.1)2小时;B2:待种子露白后,用消毒的手术刀在胚上剪开,接种在培养基上,置于暗室培养(温度为26℃,培养基为1/2MS+6-BA 0.5mg/L+NAA 0.1mg/L+pH6.3)6天;B3:移植到培养室内光培养(温度为26℃,光照强度为2280lx,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培养基为1/2MS+6-BA 0.8mg/L+2,4-D 1.5mg/L+IAA 0.5mg/L+pH5.9)至长芽。

种子发芽率为90%,于第三年10-11月茎叶黄枯时采收,取块茎,亩产量为986kg,平均块茎长度为4.7cm,平均鲜块茎重量为77g。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