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运输的高效打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1354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运输的高效打谷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机械,具体是一种自动运输的高效打谷机。



背景技术:

打谷机是用于将水稻米粒脱离的一种设备,历史悠久,从最早的甩谷机利用人力甩动稻杆利用离心力进行强制性脱粒,后来发展到十几年前仍在使用的老式脚踩打谷机,完全由人力操控,要两人并排双脚不停地踩才能带动滚子转动并脱粒。这是一门体力活,也是一门技术活,需手脚配合无间,脚下慢了,滚子无力,没法把谷子打干净;手上软了,稻把没握紧,又可能把稻草卷到谷桶里,虽然较甩谷机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秋收时分进行打谷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再后来,又发展成了柴油机驱动的半机械化打谷机,无需利用脚踩,通过柴油机带动滚子转动,不需要脚力,而只需双手握住稻把,就可完成打谷脱粒,再后来,随着收割机的出现,一般种植基地都已利用收割机进行稻谷的自动收割脱粒,效率更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收割机价格昂贵,在很多农村稻田里,因稻田面积小,一般一户就几亩地甚至更小,且都是在马路两边的低洼处进行种植,收割机上下不便,不论是购买或者租用收割机都显得没有必要,秋收时分在这些稻田里见到的仍然是利用柴油机驱动打谷机进行打谷脱粒,收割机非常少见,因此,虽然收割机现今已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收割设备,但是老一代的打谷机在很多种植场所仍然有着一定的使用人群。

打谷机目前的结构非常简单,一个谷物箱上转动连接有滚子,谷物箱下端再设有柴油机,拖过柴油机带动滚子转动,虽说省去了人工脚踩,但是打谷时双手仍然是需要长时间握住稻把的,因为稻把数量多,而且打谷时滚子的扯动力较大,在农田稻谷完成打谷后双手会非常疲累,而且虽然每批次的稻把打谷很快,仅需数秒钟,但是同样的,因为稻把数量多,完成打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此外,现今的打谷机利用滚子上挂粒条的扯动力完成打谷脱粒,在脱粒时除了所需要的米粒外还有很多稻杆碎屑和稻皮一同被脱下,这些在后期还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处理分离,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序;综上,设计一种新式的高效自动,无需人员长时间握住稻把的新型打谷机对于小农田的农民来说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运输的高效打谷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运输的高效打谷机,包括机箱、上压皮带组和下托皮带组,所述上压皮带组设于机箱内左侧,下托皮带组设于上压皮带组下方且其左侧滚筒与上压皮带组的左侧滚筒持平,下托皮带组的右侧滚筒从机箱右端伸出且安装在与机箱固定连接的安装架上,上压皮带组和下托皮带组的左侧滚筒转动轴从机箱背面伸出且啮合连接,下托皮带组的转动轴与固定连接在机箱内部的运输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机箱顶板下端在下托皮带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滚筒Ⅰ,电动滚筒Ⅰ长度与上压皮带组长度相同,电动滚筒Ⅰ为左宽右窄结构且其右端下端面位于上压皮带组和下托皮带组之间,电动滚筒Ⅰ的辊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刮粒条,机箱顶板上还开设有供电动滚筒Ⅰ伸出转动的开口;所述机箱前侧板上在下托皮带组下方还开设有出屑口,机箱前侧板内壁在出屑口处固定连接有挡网,机箱前侧板外壁在出屑口处固定连接有除尘风机,机箱后侧板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竖截面为倒置的钝角结构,安装板在出屑口下端面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滚筒Ⅱ,电动滚筒Ⅱ的辊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橡胶板;所述机箱右侧壁上端开设有有进料口,机箱左侧壁上端开设有出料口,机箱底板上还固定连接有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的引料板,机箱后侧板上铰链连接有箱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压皮带下带面与下托皮带上带面之间距离为0.3-1c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上端面在下托皮带组前端面处设有上端面倾斜的导引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引板上端面与下托皮带组下带面之间距离为0.5-1.5c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网的孔径为1.5-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稻把放置在下托皮带组上并运入机箱内部,稻谷会由上压皮带组和下托皮带组压紧固定并自动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电动滚筒Ⅰ上的刮粒条对稻谷进行打谷脱粒,脱粒后的稻杆由机箱另一端排出,稻粒则落入机箱下部完成收集,农民仅需将稻把不停的搬运至下托皮带组上即可,无需长时间握住稻把等待脱粒完成,大大提升了打谷效率,同时双手得到了解放,劳动强度也得到了有效减轻,较现有打谷机进步明显;落下的稻粒和细小碎屑在下落过程中经除尘风机进行除屑,电动滚筒Ⅱ上的橡胶板转动将落下的混合物不断翻起上扬延长其下落时间,提升除屑时间效果,有效降低稻粒中碎屑含量,减轻后期分离处理难度;整体结构较简单,功能实用,非常适合农田较小等收割机不适合的情况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自动运输的高效打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自动运输的高效打谷机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文中所述的‘前’‘后’方向均为基于附图1描述,其分别对应附图2中的左侧和右侧。

请参阅图1-2,一种自动运输的高效打谷机,包括机箱1、上压皮带组2和下托皮带组3,所述上压皮带组2设于机箱1内左侧,下托皮带组3设于上压皮带组2下方且其左侧滚筒与上压皮带组2的左侧滚筒持平,下托皮带组3的右侧滚筒从机箱1右端伸出且安装在与机箱1固定连接的安装架4上,上压皮带组2和下托皮带组3的左侧滚筒转动轴从机箱1背面伸出且啮合连接,下托皮带组3的转动轴与固定连接在机箱1内部的运输电机5传动连接,运输电机5转动带动上压皮带组2和下托皮带组3作相对转动,将稻谷放置在下托皮带组3伸出部分上,下托皮带组3带动稻谷移动至机箱1内部并被上压皮带组2和下托皮带组3夹紧固定并继续移动,上压皮带下带面与下托皮带上带面之间距离为0.3-1cm,确保能对稻谷的稻杆进行稳定夹紧,因皮带的弹性较大,机箱1内在上压皮带组2下带上方和下托皮带组3上带下方应该设置若干托辊以确保整个运输路径均能提供良好的夹紧力,避免后期打谷脱粒时因扯动力过大而造成稻谷从皮带夹紧中脱离,不仅影响打谷效果,同时稻谷会落入机箱1底部也会造成整体运行故障,在放置稻谷时应将稻谷的稻杆部分放置在皮带上,而谷穗部分则位于皮带外侧使其正常垂下,这样后期脱粒处理时不会对皮带的带面造成刮损;所述机箱1顶板下端在下托皮带组3前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滚筒Ⅰ6,电动滚筒Ⅰ6长度与上压皮带组2长度相同,电动滚筒Ⅰ6为左宽右窄结构且其右端下端面位于上压皮带组2和下托皮带组3之间,电动滚筒Ⅰ6的辊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刮粒条7,机箱1顶板上还开设有供电动滚筒Ⅰ6伸出转动的开口,通过电动滚筒Ⅰ6转动时刮粒条7对谷粒的刮扯力完成脱粒,其左宽右窄的设计结构保证了谷穗在左行时能正常进入刮粒条7的刮粒范围内,通过皮带夹紧并移动,电动滚筒Ⅰ6刮粒,人工仅需将稻谷放置在下托皮带组3上方即可,稻谷在移动过程中自动完成夹紧固定和打谷过程,省去了人工握紧稻杆打谷的繁重劳力和时间消耗,打谷效率和劳动强度均得到有效减轻,两个皮带的转速应保证稻谷在其中的行进时间在六秒至十秒左右,保证打谷时间,确保打谷效果;所述机箱1前侧板上在下托皮带组3下方还开设有出屑口8,机箱1前侧板内壁在出屑口8处固定连接有挡网9,挡网9的孔径为1.5-3mm阻挡谷粒,机箱1前侧板外壁在出屑口8处固定连接有除尘风机10,除尘风机10启动可在出屑口8右侧形成负压将细屑谷壳等吸出,而谷粒因自重较大自由落下,完成杂物和谷粒的分离,机箱1后侧板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竖截面为倒置的钝角结构,安装板11上端面在下托皮带组3前端面处设有上端面倾斜的导引板,导引板上端面与下托皮带组3下带面之间距离为0.5-1.5cm,避免打出的谷粒落在安装板11和下托皮带组3之间难以清理,安装板11在出屑口8下端面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滚筒Ⅱ12,电动滚筒Ⅱ12的辊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橡胶板13,电动滚筒Ⅱ12转动使得橡胶板13不断转动,可将落下的谷粒和杂物再次扬起,延长排杂分离时间,提升分离效果,使得后期的分离工序更轻松;所述机箱1右侧壁上端开设有有进料口14,机箱1左侧壁上端开设有出料口15,脱粒完成的稻杆从出料口15滑出,机箱1底板上还固定连接有前高后低倾斜设置的引料板16,机箱1后侧板上铰链连接有箱门17,引料板16将落下的谷粒堆积在箱门17处,开启箱门17即可方便进行收集;文中所述制动设备均为电力驱动,而户外农田供电不易,在使用时需配设发电设备或大容量蓄电池,也可将电动设备更换为柴油设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