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烟草种植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提升烟株氮素利用率的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广东烟叶产区主要分布在粤北韶关市和粤东梅州市,由于广东各烟叶产区生态类型不同,海拔、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较大,烟叶质量风格特色也有所差异。罗战勇等(2004年)对广东省生态烟区划分及烟叶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将广东烟叶产区划分为3个生态烟区:南雄、始兴和五华生态烟区,乐昌、乳源生态烟区,粤东生态烟区,其中南雄、始兴和五华生态烟区烟叶香型为较典型的浓香型到浓偏中香型,烟叶感官质量最好,是广东优质烟叶产区;粤东生态烟区烟叶香型为中间香到中偏清香型,烟叶感官质量稍差;乐昌、乳源生态烟区烟叶香型为中偏浓到浓偏中香型,烟叶感官质量介于其他两个烟区之间。近年来,随着广东省烟叶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广东烟叶质量风格特征也发生了变化。
针对目前南雄烟区因土壤退化、栽培管理粗放等而导致大田烟株根系欠发达、大田烟株发育不良、烟叶田间耐熟性差及采收成熟度不够,并最终反映到烟叶的质量风格特色的问题,需要对传统的烟草种植方法进行调整,肥料无机化对加快广东植烟土壤退化的效应,以及有机质矿化会造成巨量的氮损耗,生产上通过有机肥补充土壤氮源,同时减少无机肥料氮投入应是从根本上提高烤烟施氮肥效的方法。问题关键在于在减少无机肥料氮投入条件下,能否充分满足烤烟氮素需求,同时结合施肥的成本考虑,在施肥方法的调整中,有将施氮方法在无机肥料氮比传统施肥减少的处理方式,考虑到该施肥技术在中后期没有施氮,可能对烤烟内在化学品质、烤烟感官质量及彰显浓香型风格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尤其是着重提升烟株的氮素利用率,以此来满足烟株生长发育的同时,防止氮素过剩造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升烟株氮素利用率的施肥方法,通过在种植的过程中,将多项处理有机结合,以及科学的施肥方法和施肥量,提高烟株的氮素利用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升烟株氮素利用率的施肥方法,施肥中,总施氮量为145.0kg·hm-2,其中,有机态氮量为65.0kg·hm-2,包括饼肥和猪粪,无机态氮80.0kg·hm-2,包括硝酸钾和复合肥。
进一步,为保证施肥效果,施肥中还包括磷酸钙和硫酸钾,分别为120.0kg·hm-2和250.0kg·hm-2。
进一步,饼肥和猪粪分别占总有机态氮的42.0%和58.0%,硝酸钾提供20.0kg·hm-2的无机态氮和复合肥提供60.0kg·hm-2的无机态氮。
进一步,施肥包括基施和追肥,饼肥、猪粪和过磷酸钙全部作基肥施用,复合肥基施氮量为40.0kg·hm-2,追施氮量按照复合肥20.0kg·hm-2和和硝酸钾20.0kg·hm-2处理。
进一步,硝酸钾分别在小培土、大培土和打顶后分三次以淋施方式追施,每次各追施1/3,复合肥分别在小培土、大培土分两次以打孔穴施方式追施,每次各追施1/2,硫酸钾分别在小培土、大培土和打顶后分三次追施,每次各追施1/3,其他技术措施按照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结合烟株生长的情况,严格控制不同处理时间追施肥料的量,对于有效的调整烟株根际硝态氮和铵态氮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发明的所述提升烟株氮素利用率的施肥方法,通过对施肥中,氮的总量的投入,以及有机氮、无机氮等的严格控制,并对基施和追施进行合理的调控,研究不同的施肥方式(不通过的氮总量与氮形式的投入)形成的对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在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情况下,研究提升氮素利用的方法,对于防止氮素过剩,成本浪费,以及氮素流失等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而本发明的施肥方法即是如此,通过对传统施肥(施氮)的研究与分析,获得的一种可以有效的提升烟株氮素利用率的方法,方法科学可行,并可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不同处理的烟株根氮含量;
图2为不同处理的烟株茎氮含量;
图3为不同处理的烟株叶氮含量;
图4为不同处理的烟株吸氮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以下将结合对比实施例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和效果说明。
试验设计
供试烤烟品种为k326,供试土壤为紫色土发育、长期稻烟水旱轮作的牛肝土田,位于广东省南雄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土壤ph6.35,有机质29.77g·kg-1,全氮1.81g·kg-1,全磷0.76g·kg-1,全钾20.38g·kg-1,碱解氮144.5mg·kg-1,速效磷15.8mg·kg-1,速效钾170.0mg·kg-1,硝态氮72.83mg·kg-1,铵态氮8.51mg·kg-1,前茬作物为水稻。
试验设不施无机肥料氮(t0)、本实施例(t1)和习惯施氮(t2)3个处理,总氮量(n)分别为65.0kg·hm-2、145.0kg·hm-2和193.0kg·hm-2,其中有机态氮量均为65.0kg·hm-2,无机态氮量分别为0、80.0kg·hm-2、128.0kg·hm-2。3处理有机态氮均由饼肥和猪粪提供,分别占总有机态氮的42.0%和58.0%。t1处理分别以硝酸钾和复合肥提供20.0kg·hm-2和60.0kg·hm-2的无机态氮,无机态氮中50.0%作基肥、50.0%作追肥施用。t2处理分别以硝酸钾和复合肥提供30.5kg·hm-2和97.5kg·hm-2的无机态氮,无机态氮中53.0%作基肥、47.0%作追肥施用。p2o5和k2o施用量按当地施肥习惯,分别为120.0kg·hm-2和250.0kg·hm-2,分别用过磷酸钙和硫酸钾补足。试验处理小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
其中,采用的肥料的具体比例为,烟草专用复合肥(n︰p2o5︰k2o=13︰9︰14)、硝酸钾(n︰k2o=13.5︰44.5)、硫酸钾(k2o50.0%)、过磷酸钙(p2o512.0%)、猪粪(n︰p2o5︰k2o=0.50︰0.20︰0.25)、花生饼肥(n︰p2o5︰k2o=4.60︰1.00︰1.00)。
具体施肥方法:有机肥和过磷酸钙全部作基肥施用,t1处理以复合肥基施氮量(n)为40.0kg·hm-2,分别以复合肥和硝酸钾追施氮量(n)20.0kg·hm-2和20.0kg·hm-2。t2处理以复合肥基施氮量(n)为64.0kg·hm-2,分别以复合肥和硝酸钾追施氮量(n)33.5kg·hm-2和30.5kg·hm-2,其中,硝酸钾分别在小培土(移栽后25d)、大培土(移栽后40d)和打顶后(移栽后62d)分三次以淋施方式追施,每次各追施1/3,复合肥分别在小培土、大培土分两次以打孔穴施方式追施,每次各追施1/2。硫酸钾分别在小培土、大培土和打顶后分三次追施,每次各追施1/3,其他技术措施按照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试验采用膜下移栽方式移栽烟苗,3月20日揭膜。各处理打顶时以小区为单位,待烟叶成熟时正常采收成熟烟叶,最后一次收获上部叶时同时收获茎秆和根系,常规方法测定根、茎、叶的干物质积累数量。
取样测定
在移栽后30、50、75、90和120d,采取0-20cm土层间根际土壤,方法如下:将0-20cm根系区土壤用铁锹挖出,抖掉根系外围土,取贴紧在根表附近的土样装入无菌纸袋,立即带回实验室,研磨过1mm筛后分别于4℃冰箱保存,土样经氯化钾浸提液提取,土壤全氮、ph、有机质、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均按常规方法测定。
测定结果如图1-图4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本试验条件下,t0处理伸根期(移栽后30d)烟株根系氮含量虽然略低于t1、t2处理,但也达到了4.38%的较高水平,说明单施有机肥氮并没有明显影响到伸根期烤烟根系的氮素积累。随着烤烟生长期的持续延长,不同供氮处理的烤烟根氮素含量呈持续下降的变化。在烟株旺长期(移栽后50-75d),t0处理根系氮含量显著低于t1、t2处理,至烟株成熟期(移栽后120d)3处理间烟株根系氮含量差异不明显。
烤烟伸根期,t0处理烟株烟茎氮素含量显著低于t1、t2处理(图2),而烤烟移栽后75d内,烟茎氮素含量也随着烤烟生育进程呈持续下降的变化,全生育期t0处理烟茎氮含量都显著低于t1、t2处理,尤其在成熟期(移栽后120d),暗示高施氮量下烟株具有在烟茎积累氮以减少后期烟叶供氮过多风险的机制。
t0处理伸根期烟株烟叶氮含量达到3.43%,仅比t2处理低0.20%(图3),而烟茎氮含量明显低于t2(图3),而t1与t2的差异不明显,说明不施无机肥料氮处理烟株虽然在该时期烟茎氮素积累受到抑制,但是并没有明显影响氮素向烤烟叶部位的转移输送,所以简单的增加氮投入并没有提升利用率。
随着烤烟生育期的持续延长(至移栽后75d),烟叶氮素含量呈持续下降的变化,3处理间烟株烟叶氮素含量差异扩大,t0处理的烟叶氮含量明显相对较低,烟叶氮素积累受到明显的抑制。说明传统施氮利于促进烤烟生长后期烟叶氮素的积累。
在烤烟伸根期间,t0处理烟株氮吸收量基本和t1、t2处理相当(图4)。但烟株进入旺长期后(移栽后50d),t0处理与t1、t2间烤烟氮素吸收量差异极显著(p<0.01),且随着烤烟生育期的持续延长差异持续扩大。表明高基肥氮、高无机肥料氮的传统施肥对促进烤烟中后期吸收氮素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以不施无机肥料氮的t0处理作参比,传统施肥的t1处理烤烟无机肥料氮回收率为26.60%,显示传统施肥处理的绝大部分无机肥料氮并没有被烤烟所吸收,烤烟无机肥料氮利用率很低。
从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施用无机氮肥与习惯施用的量之间,沟通合理的试验设置,在基本不影响烟株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取得了更好的氮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