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培养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235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菌菇培养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菌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菌菇培养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菌菇培养一般采用菌袋盛装培养基质,也有采用培养瓶培养菌菇,无论是菌袋还是培养瓶,形状是桶形的,在运输过程中,培养瓶容易破碎,菌袋虽然不易破碎,但是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装有培养基质的菌袋叠放,由于菌袋是桶形,在装卸或运输过程中,受到外力,会造成大批的菌袋滚落,为运输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传统的菌袋和培养瓶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潮湿的环境才能保证菌菇正常生长,通常保持培养环境的湿度,一般采用滴水会喷雾的方式,补水装置需要一直工作或长期运行,运行成本高,不利于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运输且保持菌菇生长环境的菌菇培养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菌菇培养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盖板,所述罐体是方形的罐体,所述罐体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罐体包括内壁、外壁以及二者之间的储水夹层,所述储水夹层内设有渗水材料,所述内壁上设有渗水孔;所述内壁和外壁的上部连接成一体,所述内壁下部与内底面一体设置,所述外壁下方开口,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外壁开口处,所述底座与所述内壁和外壁共同使所述储水夹层成为一个密闭空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设有分隔所述内壁与外壁的隔板,所述隔板在所述底座的中心位置围成了一个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内壁和内底面的定位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壁上设有向所述储水夹层内补充水分的注水孔,所述注水孔内设有防止漏水的单向膜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罐体外侧两个相对应的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两条弹性绳,所述罐体的侧面上与所述弹性绳的中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槽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罐体是方形,在运输和装卸的过程中,不易滚落且便于摆放,有方形罐体形状规则,罐体与罐体之间的空隙小,摆放时节省了占地空间,运输时增加了载货量,在菌菇培养过程中,罐体并列摆放,减小了罐体之间的间隙,提高了培养房的空间利用率;由于设置了储水夹层,通过渗水材料和渗水孔向培养基质输送水分,保证了菌菇生长的湿度和需水量,减少了补水或增加室内湿度的工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罐体;11-内壁;12-外壁;13-渗水材料;14-内底面;15-槽口;2-盖板;3-底座;31-隔板;32-定位槽;4-注水孔;5-弹性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一种菌菇培养罐,包括罐体1,罐体1上设有盖板2,罐体1是方形的罐体,罐体1安装在底座3上,罐体1包括内壁11、外壁12以及二者之间的储水夹层,储水夹层内设有渗水材料13,内壁11上设有渗水孔(图中未示出);内壁11和外壁12的上部连接成一体,内壁11下部与内底面14一体设置,外壁12下方开口,底座3设置在外壁13开口处,底座3与内壁11和外壁12共同使储水夹层成为一个密闭空间。

底座3上设有分隔内壁11与外壁12的隔板31,隔板31在底座的中心位置围成了一个设有用于容纳内壁11和内底面14的定位槽32。

外壁12上设有向储水夹层内补充水分的注水孔4,注水孔内设有防止漏水的单向膜片。

罐体1外侧两个相对应的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两条弹性绳5,罐体的侧面上与弹性绳5的中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向内凹陷的槽口15,便于罐体移动时,勾起弹性绳5使罐体1移动或挪出。

罐体1与底座3可拆卸连接,当渗水材料需要更换时,将罐体1和底座3拆卸下来可以进行渗水材料的更换。

本发明使用时,由内壁和内底面围成的空间内装满培养基质,从注水孔里向储水夹层中注水,水分通过渗水孔向培养基质渗透。

渗水材料的设置,在储水夹层中水量较少时,渗水材料将下部的水分向上方渗透,保证培养基质上部的湿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