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党参种子结实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285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栽培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党参的栽培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党参种子结实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党参(学名: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茎缠绕,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叶柄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花冠上位,阔钟状,裂片正三角形,花药长形,种子多数,卵形,7-10月开花结果。产地中国北方海拔1560-3100米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党参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党参的种植90%集中在甘肃境内,主要集中在渭源、静宁、陇西、文县等地区,甘肃地产党参具有量大质优的特点,但是党参资源存在种质、品质参差不齐,种子、种苗的前期投入成本逐年攀高,田间管理措施少,养护贮存措施粗放,党参市场价格波动大,种植面积盲目扩大,重复种植,品质下降,农药、壮根灵滥用,质量下降等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党参种子结实率和产量的同时,还需要重点加强对党参种子的后期管理,解决党参品质差、农药滥用的问题。同时,解决党参在收获以后的存储问题成为我们当下解决的重中之重。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种子结实率高、产量高的党参栽培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提高党参种子结实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的选择与处理选择当年生的、具有光泽、无褶皱、发芽率≥92%、种子纯度≥94%、长1.6mm、宽1.2mm的椭圆形党参种子,将党参种子预冷降温5-6d,温度降至3℃,保持室温2℃,湿度78%,25-28d,接着将种子放在45-55℃的温水中浸泡40-50min;然后将种子取出放入装有碳酸氢钠的玻璃容器中碱洗1-3h,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放在阳光下使其干燥,然后将其真空包装在纸袋内密封,待播种时备用;2)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肥沃填土、土壤含水量在18%~20%、土壤pH为6.5~7.0的土壤作为党参的种植地,深翻土壤30-35cm,然后向土壤中施入65-75kg/亩的土壤改良剂,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由如下组分的配方组成:石膏15-20份、海泡石10-15份、尿素6-8份、秸秆粉5-7份、羟丙基纤维素2-3份、苯乙烯树脂1-3份、磷酸氢铵0.1-0.4份、EM菌剂0.02-0.03份;制备方法:将石膏、海泡石、秸秆粉按重量份加适量的水研磨成浆料,加热至65-70℃,继续加入尿素、羟丙基纤维素、苯乙烯树脂、磷酸氢铵研磨50-60min,搅拌均匀,最后加入EM菌剂,得到预混料,将该预混料晒干,造粒,即可得成品;将该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后,耙细土块,制成1.6-1.8m宽的畦;3)种植将步骤1)中处理过的党参种子精量穴播,每穴1粒,株行距为(30-35)cm×(65-75)cm,播幅12-14cm,播种深度为4-5cm;第一年党参与马铃薯间作套种,马铃薯的株距为60-80cm,行距为60-80cm,种植后除去杂草,施入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浇足水,在马铃薯成熟后收获马铃薯,将马铃薯秧翻入地底;第二年在种植马铃薯的地方种植大豆,种植大豆后施入大豆专用肥,成熟时收获大豆;第三年在种植大豆的地方仍然种植马铃薯,马铃薯的株行距和第一年相同,然后以马铃薯为圆心,围成半径为0.6-0.8m,厚度为25-30cm,高度为30-40cm的圆,在圆上种植大豆,每个圆上种植3-4株大豆,种植后施入肥料,到成熟时党参、马铃薯和大豆一起收获;4)施肥在党参种子出苗后,破开地膜,施入肥料,并且浇足水;所述的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猪粪尿50-60份、80-120目膨胀蛭石35-45份、风化煤腐殖酸30-40份、磷酸二铵土壤调节剂18-20份、硝基腐殖酸10-15份、茅台酒糟6-8份、松针粉3-5份;5)采收在党参成熟后进行采收党参种子,将其分成两组,一组用作药用,另外一组用于次年留种用。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合理密植,可保证党参的产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种植方式可有效提高党参种子的结实率和产量,草炭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作为肥料;磷酸二铵土壤改良剂既可以调节土壤也可作为肥料;合理密植能够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栽培方法,可有效地防止甘草根腐病等病虫害、合理采收提高了甘草种子质量。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土壤改良等技术的协同使用可有效提高甘草种子的产量。通过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空间、光能和地力,又可改善高粱通风透光的条件,提高作物总产量,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同时有效地防治了病虫害的发生。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亩产量为430-445kg/亩,折干率在44-52%,亩增产22%-27.1%,本发明的种植方法环保无污染。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范围性限制。一种提高党参种子结实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的选择与处理选择当年生的、具有光泽、无褶皱、发芽率≥92%、种子纯度≥94%、长1.6mm、宽1.2mm的椭圆形党参种子,将党参种子预冷降温5-6d,温度降至3℃,保持室温2℃,湿度78%,25-28d,接着将种子放在45-55℃的温水中浸泡40-50min;然后将种子取出放入装有碳酸氢钠的玻璃容器中碱洗1-3h,取出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放在阳光下使其干燥,然后将其真空包装在纸袋内密封,待播种时备用;2)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肥沃填土、土壤含水量在18%~20%、土壤pH为6.5~7.0的土壤作为党参的种植地,深翻土壤30-35cm,然后向土壤中施入65-75kg/亩的土壤改良剂,所述的土壤改良剂由如下组分的配方组成:石膏15-20份、海泡石10-15份、尿素6-8份、秸秆粉5-7份、羟丙基纤维素2-3份、苯乙烯树脂1-3份、磷酸氢铵0.1-0.4份、EM菌剂0.02-0.03份;制备方法:将石膏、海泡石、秸秆粉按重量份加适量的水研磨成浆料,加热至65-70℃,继续加入尿素、羟丙基纤维素、苯乙烯树脂、磷酸氢铵研磨50-60min,搅拌均匀,最后加入EM菌剂,得到预混料,将该预混料晒干,造粒,即可得成品;将该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后,耙细土块,制成1.6-1.8m宽的畦;3)种植将步骤1)中处理过的党参种子精量穴播,每穴1粒,株行距为(30-35)cm×(65-75)cm,播幅12-14cm,播种深度为4-5cm;第一年党参与马铃薯间作套种,马铃薯的株距为60-80cm,行距为60-80cm,种植后除去杂草,施入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浇足水,在马铃薯成熟后收获马铃薯,将马铃薯秧翻入地底;第二年在种植马铃薯的地方种植大豆,种植大豆后施入大豆专用肥,成熟时收获大豆;第三年在种植大豆的地方仍然种植马铃薯,马铃薯的株行距和第一年相同,然后以马铃薯为圆心,围成半径为0.6-0.8m,厚度为25-30cm,高度为30-40cm的圆,在圆上种植大豆,每个圆上种植3-4株大豆,种植后施入肥料,到成熟时党参、马铃薯和大豆一起收获;4)施肥在党参种子出苗后,破开地膜,施入肥料,并且浇足水;所述的肥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猪粪尿50-60份、80-120目膨胀蛭石35-45份、风化煤腐殖酸30-40份、磷酸二铵土壤调节剂18-20份、硝基腐殖酸10-15份、茅台酒糟6-8份、松针粉3-5份;5)采收在党参成熟后进行采收党参种子,将其分成两组,一组用作药用,另外一组用于次年留种用。对比例:2012年技术人员在甘肃省静宁县一种植基地选择200亩的土地种植党参,分成四组,每组50亩。一组按照常规方法种植,另外三组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种植党参,一段时间后观察它们的产量、生长状况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如下表所示:亩产量(kg/亩)折干率(%)亩增产率(%)普通种植35040-实施例14304422实施例24354624.3实施例34455227.1由上表可知,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亩产量为430-445kg/亩,折干率在44-52%,亩增产22%-27.1%,党参的价格为15元/kg,经济收益32.3-33.4万元,提高了经济效益。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