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钵苗插秧机秧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2545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钵苗插秧机秧箱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钵苗插秧机秧箱结构,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秧箱技术是钵苗插秧机的关键技术,它与普通毡状苗插秧机相比,其关键技术难点有钵苗秧盘精确步进送秧技术、秧盘返回技术,秧盘送秧精确重复定位精度技术、精确移箱技术等。现有的钵苗插秧机作业误差较大,不能精准重复定位,钵苗插秧机及其秧箱结构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钵苗插秧机秧箱结构,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实现精确步进送秧、精确重复定位、秧盘返回、精确移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钵苗插秧机秧箱结构,它包括固定导轨座、移箱导轨支承座、移箱导轨支架、秧箱支架、支架撑板、滑轮、秧箱、送秧链条机构、送秧摆杆机构、秧盘返回支架、送秧定位机构、移箱导轨、苗斗、滑轮轴、秧盘、移箱导轨座以及链条箱,其中,固定导轨座安装在链条箱上,移箱导轨支承座安装在固定导轨座上,移箱导轨支承座上设置有轴承孔,移箱导轨插入移箱导轨支承座的轴承孔内,左、右移箱导轨支架固定在秧箱的两侧面上,秧箱支架下端安装在链条箱的两侧,上端与支架撑板联接,支架撑板与秧箱支架连接在一起,滑轮通过滑轮轴安装在支架撑板上,秧箱的下端固定在移箱导轨上,秧箱的上端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支承在滑轮上,链轮支架安装在秧箱背面,送秧链条机构安装在链轮支架上,送秧定位机构的两端分别与秧箱左右两侧端面相连,移箱导轨座与秧箱的侧面固定联接,送秧摆杆机构安装在移箱导轨座上,秧盘返回支架安装在秧箱上,秧盘放 置在秧箱上平面秧盘的导槽中,苗斗安装在固定导轨座上。

所述的移箱导轨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左移箱导轨支架和右移箱导轨支架,左移箱导轨支架和右移箱导轨支架固定在秧箱的两侧面上,移箱导轨安装在左移箱导轨支架和右移箱导轨支架上。

所述的秧箱的上端与连接部联接,秧箱的下端固定在移箱导轨上。

所述的送秧链条机构包括送秧轮条、送秧主动链轮、送秧从动链轮、链条支架以及链轮主动轴、链轮传动轴,链条支架安装在秧箱内,送秧主动链轮和送秧从动链轮分别安装在链条主动轴和链轮传动轴上,链条主动轴和链轮传动轴安装在链条支架的上并通过送秧轮条传动,链轮主动轴与送秧定位机构相连。

所述的送秧摆杆机构由摆杆、推杆、摆杆轴、送秧棘爪座、送秧棘爪、送秧棘轮组成,其中,摆杆的一端通过摆杆轴安装在传动箱的移箱轴上,摆杆的另一端与推杆相连,推杆的另一端与送秧棘爪座相连,送秧棘爪安装送秧棘爪座上,送秧棘爪通过扭簧与送秧棘轮接合。

所述的送秧定位机构由定位支架、链轮主动轴、定位轮以及定位爪组成,定位支架安装在秧箱左右两侧端面上,链轮主动轴和定位爪通过定位销安装在定位支架上,定位轮固定在链轮主动轴上,定位爪搭接在定位轮上。

所述的秧盘返回支架上设置有导向钢丝以及钢丝固定支架,秧盘返回支架安装在秧箱上,导向钢丝安装在秧盘返回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送秧摆杆机构、送秧定位机构以及送秧链条机构,并配合取秧机械手和插秧栽支臂的作业,实现了精确步进送秧、精确重复定位、秧盘返回、精确移箱,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送秧摆杆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送秧定位机构传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秧盘返回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固定导轨座,2-移箱导轨支承座,3-移箱导轨支架,4-秧箱支架,5-支架撑板,6-滑轮,7-秧箱,8-送秧链条机构,9-送秧摆杆机构,10-秧盘返回支架,11-送秧定位机构,12-移箱导轨,13-苗斗,14-滑轮轴,15-秧盘,16-送秧从动链轮,17-送秧轮条,18-链条支架,19-送秧主动链轮,20-链轮传动轴,21-移箱导轨座,22-导向钢丝,23-摆杆,24-推杆,25-摆杆轴,26-定位支架,27-链轮主动轴,28-定位轮,29-定位爪,30-秧盘返回支架,31-取秧机械手,32-插秧栽支臂,33-链条箱,36-送秧棘爪座,37-送秧棘爪,38-送秧棘轮,7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一种钵苗插秧机秧箱结构,它包括固定导轨座1、移箱导轨支承座2、移箱导轨支架3、秧箱支架4、支架撑板5、滑轮6、秧箱7、送秧链条机构8、送秧摆杆机构9、秧盘返回支架10、送秧定位机构11、移箱导轨12、苗斗13、滑轮轴14、秧盘15、移箱导轨座21以及链条箱33,其中,固定导轨座1安装在链条箱33上,移箱导轨支承座2安装在固定导轨座1上,移箱导轨支承座2上设置有轴承孔,移箱导轨12插入移箱导轨支承座2的轴承孔内,移箱导轨支架3固定在秧箱7的两侧面上,秧箱支架4下端安装在链 条箱33的两侧,上端与支架撑板5联接,秧箱7的下端支承在移箱导轨12上,秧箱7的上端设置有连接部71,连接部71支承在滑轮6上,滑轮6通过滑轮轴14安装在支架撑板5上,秧箱支架4与支架撑板5连接在一起,链轮支架18安装在秧箱7背面,送秧链条机构8安装在链轮支架18上,送秧定位机构11的两端分别与秧箱7左右两侧端面相连,移箱导轨座21与秧箱7的侧面固定联接,送秧摆杆机构9安装在移箱导轨座21上,秧盘返回支架10安装在秧箱7上,秧盘15放置在秧箱7上平面秧盘的导槽中,苗斗13安装在固定导轨座1上。

所述的移箱导轨支架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左移箱导轨支承座和右移箱导轨支承座,左移箱导轨支架和右移箱导轨支架固定在秧箱7的两侧面上,移箱导轨12安装在左移箱导轨支架和右移箱导轨支架上。

所述的秧箱7的上端与连接部71联接,秧箱7的下端固定在移箱导轨12上。

所述的送秧链条机构8包括送秧轮条17、送秧主动链轮19、送秧从动链轮16、链条支架18以及链轮传动轴20、链轮主动轴27,链条支架18安装在秧箱7内,送秧主动链轮19和送秧从动链轮16分别安装在链条支架18的两端并通过送秧轮条17传动,送秧主动链轮19安装在链轮主动轴27上,送秧从动链轮安装在链轮传动轴20上,链轮主动轴27与送秧定位机构11相连。

如图3,所述的送秧摆杆机构9由摆杆23、推杆24和摆杆轴25、送秧棘爪座36、送秧棘爪37、送秧棘轮38组成,其中,摆杆23的一端通过摆杆轴25安装在传动箱的移箱轴上,摆杆23的另一端与推杆24相连,推杆24的另一端与送秧棘爪座36相连,送秧棘爪37安装送秧棘爪座36上,送秧棘爪37通过扭簧与送秧棘轮38接合,带动送秧棘轮作间歇回转运动。

如图3,所述的送秧定位机构11由定位支架26、链轮主动轴27、定位轮28以及定位爪29组成,定位支架26安装在秧箱7左右两侧端面上,链轮主动轴27和定位爪29通过定位销安装在定位支架26上,定位轮28固定在链轮主动轴27上,定位爪29搭接在定位轮28上。

如图5,所述的秧盘返回支架10上设置有导向钢丝22以及钢丝固定支架30,秧盘返回支架30安装在秧箱7上,导向钢丝22安装在秧盘返回支架10上。

进一步的说,秧箱7的下端支承在移箱导轨12上,秧箱7上端通过秧箱支架4、支架上的滑轮6及秧箱上的滑轮轴14实现对秧箱的上支承,支架撑板5是增强秧箱支承强刚度,防止秧箱在工作过程振动。秧箱7上端通过滑轮轴支承在滑轮6上,下端通过移箱导轨12支承,实现秧箱纵向移动。送秧链条机构8安装在秧箱面板背面链轮支架18上,通过送秧摆杆机构实现送秧。送秧摆杆机构9安装在移箱导轨座21上,送秧定位机构11安装在秧箱左右两侧端面上,完成送秧的精确定位。

移箱导轨12与传动箱移箱轴通过摆杆23连接,当移箱轴移动时,通过移箱摆杆带动移箱导轨12作横向步进移动,从而带动秧箱7作横向左、右移动,而秧箱7上装有带钵苗的秧盘15,秧箱7每次移动距离为秧盘15相邻钵苗中心距。每移动一次,取秧机械手31取秧一次,同时插秧栽支臂32插秧一次。当横向步进移动到秧盘15最右位置(秧盘最后一个钵苗位置),送秧摆杆机构9通过摆杆推动送秧棘轮转动一个角度,送秧棘轮与送秧链条联接,带动送秧链条8作步进运动,送秧链条带动秧盘15作纵向步进移动,纵向步进行程为秧盘15一个纵向送秧中心距行程。纵向送秧完毕,秧箱定位机构11自动完成对秧箱7的纵向定位。这时取秧机械手31完成一次取秧,插秧栽支臂 32插秧一次后,传动箱移箱轴自动换向,通过移箱导轨12带动秧箱7反向横向移动一个步进行程,这时取秧机械手31再一次取秧,插秧栽支臂32再一次插秧,每横向步进一次,即完成一次横向移箱、取秧、插秧循环,当秧盘15反向移至最左位置,送秧摆杆机构9推动送秧棘轮,带动秧盘15作一次纵向步进向下移动,如此重复上述循环。秧盘15在纵向送秧过程中,通过导向钢丝22返回回收。

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式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