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056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用播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设备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用播种机。



背景技术:

播种机以作物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用于某类或某种作 物的播种机,常冠以作物种类名称,如谷物条播机、玉米穴播机、棉花播种机、牧草撒播机等。现有技术中的播种机的投种装置通常采用连接管连接放置种子的装置进行直接投种,或者采用带有隔断的旋转装置进行投种,第一种方式不容易控制投种的速度,而第二种方式则容易发生种子卡住旋转装置的情况,从而导致播种效率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农用播种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用播种机,包括间歇驱动装置、储种箱和投种器,所述投种器与间歇驱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储种箱与投种器固定连接,所述投种器包括转动桶和随动桶,所述随动桶位于转动桶的内部;所述储种箱设置有余量检测器,所述余量检测器位于储种箱内壁的侧边,所述余量检测器与储种箱固定连接,所述余量检测器由一压力感应器组成,所述压力感应器长度与储种箱内壁长度相同,所述余量检测器连接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在压力感应器上半段检测不到压力时发出蜂鸣声。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桶和随动桶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桶和随动桶设置有摩擦阻尼层,所述摩擦阻尼层与随动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桶上设置有转动投种孔,所述转动投种孔与转动桶一体成型,所述随动桶上设置有随动投种孔,所述随动投种孔与随动桶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投种孔与随动投种孔正对,所述转动投种孔的孔径大于随动投种孔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储种箱和投种器的侧边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余量检测器检测储种箱内种子剩余量并通过蜂鸣器发出蜂鸣提示,有效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加种,方便实用。

(2)通过间歇驱动装置控制转动桶间歇转动,并且由于摩擦阻尼层的摩擦带动使得随动桶会随着转动桶转动一段距离,此时转动投种孔旋转至底部,间歇驱动装置停止驱动,随动桶会在重力作用下回复至底部,转动投种孔和随动投种孔重合,种子落下,通过控制间歇转动装置的转动速度和停顿间隔即可实现控制投种速度,实用方便,不容易发生卡种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余量检测器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间歇驱动装置;2、储种箱;3、投种器;21、连接管;22、余量检测器;31、转动桶;32、随动桶;33、摩擦阻尼层;221、压力感应器;222、蜂鸣器;311、转动投种孔;321、随动投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农用播种机,包括间歇驱动装置1、储种箱2和投种器3,所述投种器3与间歇驱动装置1固定连接,所述储种箱2与投种器3固定连接,所述投种器3包括转动桶31和随动桶32,所述随动桶32位于转动桶31的内部;所述储种箱2设置有余量检测器22,所述余量检测器22位于储种箱2内壁的侧边,所述余量检测器22与储种箱2固定连接,所述余量检测器22由一压力感应器221组成,所述压力感应器221长度与储种箱2内壁长度相同,所述余量检测器22连接有蜂鸣器222,所述蜂鸣器222在压力感应器221上半段检测不到压力时发出蜂鸣声。通过蜂鸣器222在储种箱2中种子快用完时进行提示,能够有效的提供播种效率。提示及时加种。

优选的,转动桶31和随动桶32活动连接,转动桶31和随动桶32设置有摩擦阻尼层33,摩擦阻尼层33与随动桶32固定连接;转动桶31上设置有转动投种孔311,转动投种孔311与转动桶31一体成型,随动桶32上设置有随动投种孔321,随动投种孔321与随动桶32一体成型。优选的,摩擦阻尼层33为石英砂阻尼层。

转动投种孔311与随动投种孔321正对,转动投种孔311的孔径大于随动投种孔321的孔径。这样的设置可以防止种子卡在间隙内。储种箱2和投种器3的侧边通过连接管2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间歇驱动装置1控制转动桶31间歇转动,并且由于摩擦阻尼层33的摩擦带动使得随动桶32会随着转动桶转动一段距离,此时转动投种孔311旋转至底部,间歇驱动装置1停止驱动,随动桶32会在重力作用下回复至底部,转动投种孔311和随动投种孔321重合,种子落下,通过控制间歇转动装置1的转动速度和停顿间隔即可实现控制投种速度,方便实用,且不容易发生卡种现象。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