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316阅读:1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草蛉虫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草蛉属脉翅目草蛉科,是一种杂食性天敌,捕食对象包括蚜虫、蜱螨、榆叶蝉、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的卵和幼虫。目前,国内外对普通草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较多,常常从田间用捕虫网网捕到草蛉成虫后,将其置于瓶内,带回实验室饲养,并进行人工繁殖等相关技术研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草蛉成虫身体较为柔软,采集过程中易受到人为或机械损伤,影响生命力,导致草蛉虫在实验室饲养过程中,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因此需要在现有草蛉虫采集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克服现有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延长草蛉虫生命力的采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现状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集装置不仅能够减少草蛉虫在捕捉过程中的身体损伤,而且透气性强,提高了捕捉后草蛉虫的成活率,对于生物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包括透气筒、透气盖和底座,透气盖套接在透气筒上端,透气筒下端和底座通过螺纹连接;透气盖为向上突出的圆柱状结构,透气盖中间设置透气网,透气筒为中空圆柱状结构,透气筒周身分布小孔,底座内部固定设置喇叭状器皿,喇叭状器皿内设置脱脂棉饼。

本实用新型中,透气筒高15cm,透气筒筒口直径为8cm。

本实用新型中,脱脂棉饼采用按质量百分比20%蜂蜜溶液浸泡后的脱脂棉饼。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时,先将脱脂棉饼置于按质量百分比20%蜂蜜溶液中浸泡,直至脱脂棉饼不滴水,将浸泡后的脱脂棉饼置于喇叭状器皿内,将底座与透气筒拧紧,再去田间采集草蛉虫,捕捉到草蛉虫后,打开透气盖,将草蛉虫捕捉到采集装置内,以此类推,注意采集装置中草蛉虫的密度,草蛉虫的密度不可太高,当采集装置中草蛉虫较多时,立即盖上透气盖,完成采集装置封闭工作,换下一个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可保存草蛉虫3-5天,完全满足后期试验用虫。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集装置不仅能够减少草蛉虫在捕捉过程中的身体损伤,而且提高了草蛉虫在室内的成活率,对于生物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气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透气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4中:1-底座,2-透气筒,3-透气盖,4-喇叭状器皿,5-螺纹,6-脱脂棉饼,9-透气网。

具体实施例

结合附图1-4,举实施例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中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是依据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包括透气筒(2)、透气盖(3)和底座(1),透气盖(3)套接在透气筒(2)上端,透气筒(2)下端和底座(1)通过螺纹(5)连接;透气盖(3)为向上突出的圆柱状结构,透气盖(3)中间设置透气网(9),透气筒(2)为中空圆柱状结构,透气筒(2)周身分布小孔,底座(1)内部固定设置喇叭状器皿(4),喇叭状器皿(4)内设置脱脂棉饼(6)。

本实用新型中,透气筒(2)高15cm,透气筒(2)筒口直径为8cm。

本实用新型中,脱脂棉饼(6)采用按质量百分比20%蜂蜜溶液浸泡后的脱脂棉饼(6)。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时,先将脱脂棉饼(6)置于按质量百分比20%蜂蜜溶液中浸泡,直至脱脂棉饼(6)不滴水,将浸泡后的脱脂棉饼(6)置于喇叭状器皿(4)内,将底座(1)与透气筒(2)拧紧,再去田间采集草蛉虫,捕捉到草蛉虫后,打开透气盖(3),将草蛉虫捕捉到采集装置内,以此类推,注意采集装置中草蛉虫的密度,草蛉虫的密度不可太高,当采集装置中草蛉虫较多时,立即盖上透气盖(3),完成采集装置封闭工作,换下一个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可保存草蛉虫3-5天,完全满足后期试验用虫。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草蛉虫的透气式采集装置是一种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的采集装置。

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